三字经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第五讲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画外音:在前几集的节目当中,钱文忠教授为我们揭示了《三字经》中关于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的论述,和我们一起重温了古代日常礼仪规范和一连串生动的故事。通过这些明白如话的叙述和通俗易懂的故事,我们发现,《三字经》的以上部分,强调的只是有关品德教育和学习目的的概括介绍,那么作为古代的启蒙读物,《三字经》接下来要教给孩子们哪些具体的知识,也就是说,传统的中国人最该掌握的学问是什么?在不分学科和课程的古代,《三字经》是如何把语文、数学、自然、历史这几类知识巧妙结合在一起的?而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还蕴含着什么样的传统思想?请听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系列第五集。

  按照《三字经》传统中国人首先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呢?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数数,先得把数给数明白了,你数不明白数你折腾什么呢?所以《三字经》并不像大家想的好像中国是个人文大国,一开始就应该学点古字,没那个。一开始先给我数数。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把这些字先给数明白了,这里边难道还有什么大道理可讲吗?就为什么《三字经》开始教大家数数呢?这不是应该的吗?是应该的。但是里边还有道理,什么道理呢?数学的教育,本来就是传统中国启蒙教育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传统的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忽视过数学的教育,还有接着我们要看到自然知识方面的教育,从来就没有忽视过。按照古代的规矩,贵族子弟六岁入学,这是有规矩的在古代。只要是贵族子弟六岁必须入学,一入学首先就要学的数字和方位,一二三四五六七这样的数字,第二东南西北中这样的方位,这是必须要学的。到了八岁,传统中国就必须掌握四则运算,跟今天必也不算太晚,今天孩子八岁也就是小学的二年级,也就是小学的二年级三年级,就必须学四则运算。

  而周秦时代,秦朝以前,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有六艺之说,也就是六门功课,分六门功课要教学的。哪六门呢?礼乐射御书数。礼,礼仪,各种礼节。乐,音乐,你要学各种乐器。射,射箭。御,驾车,等于得有一个驾照,小学生就开始学着赶马车。书,写字,基本的文字学知识。数,数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是周秦时代开始规定,六艺。数,虽然在六艺当中排在最后一位,但是这绝对不等于说数在传统中国的教育当中地位最低,不对的。为什么说它不对,《三字经》大家都看明白了,一开始就数数,把数数明白了以后《三字经》接下来讲什么呢?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第一个数字讲三,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中国古代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首先我们来看,什么叫三才,告诉大家了,三才就是天、地、人,那么才是什么意思呢?才在这里就是指最基本的东西,也就是说三样最基本的东西天、地、人,先告诉大家。这个概念出现在儿童的启蒙书《三字经》里头,但是它大有来历,它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周易的说卦“昔日圣人之做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刚曰柔,立人之道曰仁曰义。”意思是什么呢?

  古时候圣人在创制易的时候,周易,创制易的时候,就是要用它来顺应,来说明自然变化的规律,就是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最基本的是什么?古人确定天的道理什么呢?阴和阳,地的道理是刚和柔,人的道理是仁和义,这个叫三才。对应着三才,中国古代还有一个说法叫三大,天大,地大,人大。也许大家会问,天覆盖万物,天苍苍野茫茫,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你所有东西在地上,这两个大没有问题,是大,人凭什么称大?怎么天地人可以称为三大?可以称为三才呢?因为中国古代传统概念当中,告诉大家,天地之间人为贵。所以在传统中国思想当中,拥有非常丰富的人本主义的资源,传统中国非常重视人,非常重视人文精神,非常重视人本,这是传统中国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的一个特点。

  我们是人本的,我们不是神本的,所以这大家才能明白,哦,三才者 天地人。

  画外音:在刚刚开始学习数字的时候,《三字经》就在简单的数字序列中传达了丰富的人文思想,表达了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小中见大,平中见奇,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古人的这种教育智慧,的确会让我们产生由衷的敬意。那么“三”这个数字,它的文化含义还有哪些呢?

  那么第二,三光者日月星,是什么意思?也许大家说,这还要解释吗?对中国古代蒙学的儿童来讲,不要解释的。对于今天我们离开传统非常遥远的人来讲,要解释。我们仰望天空,最亮的东西,太阳,白天,晚上的月亮和星星,所以叫三光者日月星,这个很清楚。太阳在白天才出现,没有说半夜出太阳的,太阳是阳的精华,所以叫太阳。月亮,在夜间出现,它是阴的精华,所以月亮也叫太阴。而除了太阳和月亮以外,天上的发光的这些东西,它都叫星。而三在中国文化当中就是一个大数,一个关键数字。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都是一串三的数字,“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人有三尊君亲师”,都是以三来说明一种观念,来传达一种思想。为什么我说三是中国文化的大数?它不仅在儒家学说当时是如此,在道家学说当中三也了不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说,三是万物之母。

  所以《三字经》的编排是匠心独运的,并不因为是给儿童看的书就编得很浅啊。上来就是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以三打头,讲的是自然界的情况。具体到人类社会,有没有可以用三打头来讲的,非常重要的内容呢?有。

  画外音: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三这个数字具有特殊的含义,从天地自然到社会家庭,在三字经中,一个“三”字就像一根丝线串起了许多知识和思想的珍珠,而这样一根传统文化的项链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三纲这个概念,就被引出来了,接着三才、三光引出三纲。三纲,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可是一个实在太重要的概念了。可以说不了解三纲,就根本不可能理解传统中国。我们不把三纲弄清楚,恐怕接下来就别的东西很难讲清楚,什么叫纲,诸位?纲实际上最早的意思,是渔网上面那根最大的绳子,渔网,打鱼的网撒下去,有一根最大的绳子下面串着一根根网眼,纲举目张,就是我拎着这根绳子一撒,网就撒出去了,我一收就能把鱼给收回来了,这个是纲。

  什么是三纲呢?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用大白话讲,也就是说,臣子一定要服从君王,儿子一定要服从父亲,妻子一定要服从丈夫,这是我们一般概念当中的三纲的概念。有一点特别特别重要,大家一定要记住,三纲这套东西,请问是谁提出来的?很多人会认为发明者当然是孔子,这是错的,孔子说过类似的话说过吗?说过的,叫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孔子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要有做儿子的样子,他并没有说谁绝对服从谁,孔子没有这个意思的,诸位。这个概念的提出不仅跟孔子没关系,跟荀子、孟子都没关系。

  画外音:那么到底是谁拥有“三纲”的发明权呢?他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主张,而这个“三纲”的理论又为什么会广为流传呢?

  三纲的发明权专利权应该属于谁呢?是西汉的董仲舒。正是由于董仲舒提出了一套这样的理论,汉武帝才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来在这之前还是有百家的,尤其道家的学说很盛的,法家学说也有的,并不是儒家定于一尊的。董仲舒一出来,提出这么一套理论,汉武帝觉得好,管用,这套理论有用,能够管理这个,能够来进行有利于我的统治,能够管理这个社会。

  我们知道在汉武帝之前,汉朝的皇帝信奉儒家的不多的。汉高祖刘邦,当然他是无赖子出身有名的,他当年看到儒生根本不把你当回事的,他就这么撇着腿坐在席子上,席子上你看见人尊尊敬敬地,应该挺直腰跪坐,他不是,他趔趄着这样坐。一不高兴,有时候内急,汉高祖刘邦内急他也懒得找个厕所,拿起儒者的帽子当尿罐了,撒完尿一扔,这是汉高祖。至于说君臣关系,今天不存在了。但是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一天,父子关系,夫妻关系总归是存在,不可能消灭的。而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终究还必须从传统当中去吸取经验或者吸取教训。总而言之,从传统当中去找寻智慧。

  传统中的父子关系三纲讲的那么的生硬,我们前面讲过,黄香和他的父亲,刚刚讲过,香九龄能温席;我们讲过岳飞父子;我们讲过窦燕山有五子,窦燕山和他的儿子;我们讲过颜之推父子,都很温馨。当然,有的一种是爱护的温馨,有的一种是严厉的温馨。岳飞对他的儿子很严厉,但是也传达了一种温情,没有这样生硬。

  画外音:儿子对父亲要尊重和孝敬,父亲对孩子要严格和爱护,这才是大家历来倡导的家庭生活。钱文忠教授为什么说《三字经》里所倡导的父子关系是一种爱和关切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