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第五讲

  我在这里再给大家讲一个父子情深的故事,故事就叫击鼓救父。南北朝的时候,南朝的中国有一个少年英雄叫吉翂,吉翂从小就是一个很孝顺的孩子,11岁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他就和几个弟弟一起跟父亲一起生活。他的父亲担任一个小官,是个县令。被人诬陷,下狱,被押解到当时的京城准备处死。11岁的小吉翂为了救父亲赶到京城,不顾生死,到皇宫门口击鼓鸣冤。当时的皇帝谁呢?鼎鼎大名的梁武帝,梁武帝是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信佛的皇帝。他第一次下令僧人只能吃素,在他之前的僧人不一定全吃素的,这梁武帝。第二一个,他动不动就出家当和尚,动不动把自己施舍给庙里,就皇帝把自个儿施舍到庙里。群臣一看,没皇帝了,再把国库里的钱全部掏出来,把皇帝给赎回来,他再当皇帝。当两天他看看国库里有钱,又把自己给施舍出去了,就是这个梁武帝,就是这个梁武帝时代的事情。

  这个梁武帝一看,怎么那么小的孩子,你那么小的孩子,你请求代父而死,你一定被人指使啊!背后一定有人教你啊!所以梁武帝就下令廷尉叫蔡法度,给我严加审讯,看看背后有没有人指使他,让他来鸣冤,扰乱我的司法的程序。那么蔡法度当然也觉得奇怪,你11岁一个孩子,你居然不远千里,你要求代父而死。于是就在公堂上摆满了刑具,那些衙役就把这个小吉翂扑倒在地先打一顿,打一顿就问,你那么小的孩子,是不是有人指使你到皇帝这儿来鸣冤?那么吉翂的回答是什么呢?我是个小孩子,我岁数是很小,但是再小,我也知道死是可怕的,我知道的,我不算不知道死。但是我幼年丧母,我还有好几个弟弟,如果我爸爸被诬陷被冤屈被杀了,谁来养活我的弟弟?我又小,我没有这个能力啊。所以我只能请求你,第一,查明这个冤案,如果查不明你就把我杀了,我代我爸去死。

  这个蔡法度一看,当时就愣了,蔡法度在那个时候已经认识到大概这里面是有冤情的。所以呢,就下令,也想救这个孩子,都被他感动了,就说行行行先不论这个,我再去查,我先把你手铐脚镣换成小号的。他不是小孩吗,当时他戴的是死刑的大铐。大家知道小吉翂怎么说,说我既然请求代父而死,那你就不用给我换成小的,就给我戴着大的手铐脚镣。这个故事这件事情后来蔡法度禀告了梁武帝,把审讯过程,梁武帝非常感动,经过彻查,他父亲的确是被冤的,所以下诏释放父子并且加以褒扬。这难道不是一个父子情深的故事吗?但是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上很多,俯拾皆是。

  所以我们要知道,《三字经》里的三纲,第一君臣义,君臣之间要有一种道义,要有彼此恰当和合适的关系,这是一纲。父子亲,父子之间要亲爱,一纲。夫妇顺,夫妇之间要和顺。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以为《三字经》是很简单的一本书。它对传统的东西有他自己的判断和抉择。

  从三纲这一章来讲,他跟董仲舒的三纲风马牛不相及,他倡导的是一种爱,一种关切,一种道义,而不是绝对的单向的控制和服从。

  画外音:《三字经》所倡导的是温馨和谐的君臣关系,父子关系,虽然在社会和家庭中,君臣父子的地位不同,但在人格上大家是平等的。而对于《三字经》里所倡导的夫妻关系,钱文忠教授又会用哪个著名的历史故事来解读呢?

  东汉的时候,有一个穷书生叫梁鸿,非常穷,但是刻苦勤奋,努力地在那儿学习。后来有机会进入太学读书,就是现在的国立大学。那么他学艺结束以后梁鸿回到了家乡,当然,很多人就要给他说亲了。他是太学生,回到了老家,很多人给他说亲,都被梁鸿一一拒绝。那么梁鸿究竟打算娶什么样的女子为妻呢?那很奇怪啊。

  而在那个时候,同县有一户人家姓孟,有个闺女叫孟光。这个孟光相貌平平,跟诸葛亮的太太差不多,相貌平平,而且当时的记载说她是又丑又胖,到了30岁还没有出嫁。平时素面朝天,也不讲究打扮。在东汉的时候,30岁的女孩子做奶奶外婆的有的是啊,不奇怪,十五六岁出嫁,生个孩子,后面的孩子又十五六岁,30岁左右做奶奶、外婆。所以她在当时就不仅是大龄姑娘了,这很大龄了,她也一直不嫁。有时候父母问她,你愿意嫁给谁呢?一问,把她父母当时吓个跟头,孟光的眼界很高,我要嫁,我就嫁梁鸿这样的人,别人我不嫁,不予考虑。这梁鸿也有意思,一听,就把聘礼下给了孟光,他知道孟光怎么回事,他知道孟光不漂亮,他也知道孟光30岁,就娶了孟光。

  这孟光嫁到梁家以后,当然嫁给了自己如意郎君啊,当然非常高兴,于是呢,痛改前非,她认为自己是前非。就开始天天化妆啊,打扮啊,涂脂抹粉啊,当然希望自己的郎君能够爱自己,能够美丽一点,装扮得美丽一点。她是一片好意,哪知道她这个痛改前非,她恰恰是痛改前是,今日为非,今日做错了。连续几天,梁鸿瞅都不瞅她一眼,梁鸿不理她。开始几天梁鸿根本不理她,你怎么倒饬怎么打扮,又是换丝绸衣服之类,一概不理。孟光很冤啊心里很哀怨啊,女为悦己者容,我为你打扮,你瞅都不瞅我一眼,我本来自己长得不咋样,我现在打扮一下,我总归要求进步对吧。梁鸿就告诉她,我当初之所以娶你,就是因为听说你朴素,听说你素面朝天,而你这样的一个人,还心里想着嫁给我,而我是一个穷书生,正是因为如此,我特别敬重你,所以我才把聘礼下到你家,所以我才娶你为妻。好了你今天嫁进来了以后,这个一通倒饬,你就把我给吓着了。

  孟光一听,这下子痛改前非了,就再也不打扮了,而是又换上布衣布裙,非常辛勤勤劳地给梁鸿操持家务,所以两个人就非常恩爱。那么梁鸿说,这才是我要的妻子。那么不久啊,这夫妻两个就搬到了一个叫霸陵山中。平时梁鸿要去种地,闲来梁鸿就写诗、作文、弹琴,就在山里隐居着。但是梁鸿的才气是很大的,很短的时间,他在霸陵山里边名声又大起来了。梁鸿一看,呆不住了,他想过隐居的生活,所以再带着孟光就跑到了,先是跑到齐鲁一带,隐居一段名声又大了,因为他毕竟是个文人,还是舞文弄墨、弹琴作诗。

  画外音:留下了这样一段佳话的梁鸿孟光夫妇,不得不经常搬家,才能过上他们期望的平静生活。接下来他们会搬到哪里?他们有没有过上“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生活?而举案齐眉的故事是如何被发现,又是怎样流传出去的呢?

  再跑,跑到了当时还比较荒凉的吴中一带,就借住在当地的富商皋伯通的家里。在这个家里,梁鸿天天出去给人家种地,他没有地,或者给人家舂米,干点力气活,而孟光则在家里纺纱织布。每天梁鸿很劳累地回家,孟光都会给他准备好非常简单的菜饭,因为他不是很富有。但是菜饭很简单,准备得非常整洁规整,按照礼仪放在一概案子上,这个案子实际类似于不是盘子,小案子,是带脚的,就现在日本餐具当中还有,当然不是这个大桌子,大桌子她举不动,小案子。每次把它举着齐眉,这是表示一种尊敬,妻子对丈夫的一种尊敬,举案齐眉,每次都把这个简单的饭菜给梁鸿准备出来。

  大家以为这就是举案齐眉的全部吗?错了。梁鸿接的时候,也要齐眉接过的。你不能说女孩个子矮,她又跪着举,你梁鸿一撩给撩过来,不符合礼仪的。梁鸿也要跪下,也要自己再弯下腰,从妻子这边接过来,这个叫举案齐眉。举案齐眉不是单方,女的举个案齐个眉,而是夫妻之间非常恩爱和顺的表现。天天如此,终于有一天,被这个富商皋伯通发现了,富商一看,哎呀,说这对夫妻,我们原来以为就是一个在外边打零工的,像梁鸿基本上是打零工的,这个女的相貌也不出众,整天布衣布裙的,怎么会那么守礼仪呢?当时就觉得这不是一般人,这皋伯通觉得不是一般人,这对夫妻不是一般人。从今以后,对梁鸿非常尊敬,对孟光非常尊敬。但是不久以后,梁鸿去世了。孟光就带着孩子,他们两个有孩子的,再辗转千里回到了家乡。举案齐眉的故事就首先在吴中一带流传,这是这个故事完整的一个版本的情景,是非常感人。

  我想,我之所以给大家讲这个故事,用意就在于说明三纲之类的学说,在《三字经》里边并不是被简单地载入。《三字经》的作者,把自己的思想和对三纲的真正理解,融入到《三字经》他自己的文笔里边。而《三字经》里边传达出来的三纲,是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董仲舒的三纲,毫无疑问是我们今天必须予以批判的,必须予以抛弃的,而《三字经》里的三纲呢,除了君臣义在今天已经不符合我们这个时代了,难道它所传达的父子亲夫妇顺就因为时代的流变而失去了价值吗?我想绝对不是。中国是一个人文气息浓厚,人文传统悠久的国度,这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可是,从《三字经》看,教育和学习的内容,却顺从着一种规律,什么规律呢?从天文、地理和自然开始,并没有从人文类的学科开始,这是为什么?《三字经》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而《三字经》在这方面有哪些内容?请大家听下一讲。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画外音:《三字经》在对孩子的启蒙教育中,是以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为基础的。春夏秋冬为四时,东西南北为四方,这些都是正确的。但古人为什么认为中国人是居住在世界的中央呢?古人是如何发明了水火金木土这五个基本元素?又是怎样以水火金木土的相生相克形成了既简单又神秘的五行学说的?五行学说在中国古代时期都是怎样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为什么现代社会中五行学说常常跟迷信联系在一起?我们又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请继续关注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第六集。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