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孟子》心正,身正,行正

  【孟子其书】

  一个人能有多高呢?顶多七八尺高,像姚明那样就算是巨人了,可是孟子说,人体内可以有一种东西,顶天立地,高大无比。
  一个人能走多远呢?顶多几千里,像郑和下西洋,他就算是航海家兼旅行家了,可是孟子说,人体内有一种东西,可以充满于天地四方,只要是宇宙之间,就可以无所不到。
  一个人的身体能有多坚硬呢?顶多像健美运动员那样而已,有一身肌肉就了不得了。可是孟子却说,人体内有一种东西,非常刚强,多么大的威力都不能把它摧毁。
  一个人的寿命能有多长呢?顶多一百来年,像七八十岁的人就算是寿星了。可是孟子说,人体内有一种东西,可以与天地并存而不朽,历万古而常新。
  《孟子》是对孟子言论的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孟子名句】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解读:我想要生命,但是也想要道义,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放弃生命,保存道义。道义比生命还重要。只要行为符合道义,即使丧失生命也是值得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也认为有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孟子看来则是若为道义故,两者皆可抛。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解读:完全相信《尚书》上面的话,还不如不读这本书。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辩证地去看问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解读:不在富贵中迷失心灵,不在贫困中动摇意志,不在强大面前卑躬屈膝,这样的人才能称作大丈夫。孟子虽然赞成儒家的仁爱思想,但是从来不被儒家的行为规范所束缚,他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独立的人,身心自由,坚持自己的原则。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解读:自身弯曲不正的人,也不能让别人变得正直。我们在要求他人要忠诚、正直的时候,也要先想一想自己是否有这样的品德。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又怎能说服别人?
  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解读:读书人在不得志的时候不要丧失道义,在得志的时候不要背弃道义。任何时候,道义都是为人的根本,是不能背弃的。如果得意或者失意的时候背弃了道义,这样的人是不足信的。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解读:不如别人还不知道羞耻,这样的人怎能赶上别人?羞耻心是一个进步的动力,如果不知羞耻,这个人也就真的危险了。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解读:贤德之人,先自己弄清楚了问题,然后才能让别人听明白问题。如果自己都没有弄懂,就不能指望别人可以听懂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解读:有道德的君主会得到别人的支持,没有道德的君主得不到别人的支持。不仅是君主如此,做人做事,同样也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读:在充满忧患的环境中,人更有生存的能力;在安逸的环境中,人容易沉沦灭亡。我们现在生活在安乐当中,如果没有自觉,就很容易堕落颓废,这是不应该的。
  掘井九轫(音认)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解读:一口井就算是挖了九轫,没有得到泉水,也还是一口废井。我们应不达目标不罢休,才不会前功尽弃。

  【孟子故事】

  威武不屈的孟子

  孟子刚到齐国的时候,齐王以有病在身为借口,没有亲自去向他询问政事,只是派下人召见他,孟子也就推说自己有病,不能朝见。第二天,他却出门为朋友吊丧,故意让齐王知道自己其实什么病也没有。齐王知道后派人去探视孟子,孟子的朋友急忙出面周旋,并让孟子不要回家了,直接去面见齐王,但是孟子坚持非礼之召不往,仍旧坚持不去,他可算是“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了。

  慎用政治武器

  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见面。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用刀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黄肌瘦,野外躺着快要饿死的人。这不是用政治杀人吗?大王想想,野兽相食,我们看着都不忍心,看到黎民百姓像被野兽吃了一样,我们于心何忍?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陪葬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