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司马迁:正直人写正直事

  【史记其书】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但是在这五千多年中,有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有历史记载,但是要么时间不明确,要么事情不完整,要么作者不详。从司马迁著《史记》开始,中国的历史书就进入了一个规范的时代,人们写历史就有了一个标准。
  《史记》是正史“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之间的三千年左右的历史,鲁迅称这本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从体例上来说,《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不仅内容上条理明晰,司马迁的文笔也酣畅淋漓,在众多史书中别具文才。《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史记》原名是《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公”指的就是写历史书的人。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司马迁的《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名句】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解读:贵族王公大臣们是生来就该享富贵的吗?历史上有很多英雄,并非是王侯将相之子。“英雄不问出处”,重要的是,是否和陈胜一样,敢于成为一个平民英雄。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解读: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从历史中去总结前人的经验,防止我们再走上战争、贫穷、动乱的老路,历史才变得有价值。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解读:仓库充实,人民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裕,人民就知道光荣和耻辱。如果不是这样,国家连基本问题都没有解决就去考虑其他,就是丧失礼仪,人民为了追求利益而没有羞耻之心了。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解读:泰山不拒绝土壤,所以能高大;河流不嫌弃细小的溪流,所以能深远;为国之君,不推却百姓,就能表明他的美德。的确,只有敢于接纳他人,才能让自己的力量更加强大。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个人,都难得有这样的胸怀。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解读:好学、深入地思考,才能渐渐领会其中的含义。读书的时候,不仅要用眼,更要用心。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解读:有一个叫做颜回的人非常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两次。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因为他能吃苦,并且聪明好学。一个人并不需要超群的智力,只要有出众的品德,就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解读:不顺耳的话如同良药,甜言蜜语如同病菌。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有一双能听苦言的耳朵,才能进步。
  渊深而鱼聚之,山深而兽往之。
  解读:深水之中有大鱼,深山之中有猛兽。所以一个国家想要吸引人才,也要虚怀若谷,宽大为怀。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解读:一千个人对你唯唯诺诺,不如有一个人敢于和你直面争论。与其结交那些阿谀奉承的朋友,不如结交那些敢于直言的朋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解读:桃树和李树虽不会讲话,但它们的花香能吸引成群的人来观赏。有时候千言万语不如一个小小的行动。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解读:做事情不当机立断的话,反而会受到连累。所以在关键的时候,要有决绝的勇气和魄力。

  【史记故事】

  勇于直言的司马迁

  公元前99年夏天,汉武帝派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陵带领步卒5000人出居廷,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匈奴单于相遇。匈奴以8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奋战,李陵斩杀了10000多匈奴兵,但终因孤军奋战,弹尽粮绝而被俘。
  消息传到长安以后,汉武帝本希望李陵能战死沙场,却听说他投降了,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见机行事”,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迎合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当汉武帝询问司马迁的看法时,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另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不辨是非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
  他认为李陵平时对母亲孝顺,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司马迁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5000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10000多匈奴兵,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敌军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回来报答汉室。”
  司马迁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认为是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于是将司马迁打入了大牢。
  虽然历经磨难,可是司马迁一直坚定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终于写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生活的不幸使作者满怀悲愤,他将这种浓郁的感情融入《史记》的创作中,因而其笔下的人物刻画和论赞中都饱含着太史公诗人般的激情。如《屈原列传》是屈原伟大人格的赞歌,《项羽本纪》是一首充满悲壮叹惋之情的英雄史诗,《伯夷列传》是一首喷发出愤激不平之情的怨刺诗。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