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译文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白话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四)

  【8.4.3太子宝冠(建那补罗国)】

  奘师既然将师子国之行取消作罢,便与彼国前来的僧人结伴同行,向西北归,一路参观礼拜圣迹,行二千余里,至南印度境建那补罗国。

  该国有百余寺庙,万余僧众,大小乘兼习,外道亦不少。王宫城侧有大精舍,其内有一悉达太子之宝冠盛在一宝盒中,每逢斋日,便取出置于高台供人参观,其有至诚观礼者,多感发异光。

  【8.5西岸访岩寺遗址】

  【8.5.1摩诃剌陀国】

  接着奘师来到南印度的摩诃剌陀国,这个国家的民风一向轻财命重节义,好武善战;如果有人在战场上领军失败,不施任何处罚,就只给他一套女用服装穿,很多人因为无法忍受这种羞辱而自杀。国中常养勇士、巨象,一旦要上战场,就让人兽都喝酒,乘着醉意进攻,奋勇非常,所向无敌,也因此该国非常自豪,傲慢。

  【8.5.2野兽依人(摩腊婆国)】

  奘师离开摩诃剌陀国后,接着来到摩腊婆国,这里的民风淳朴,普遍爱好学问和艺术。在全印度中,就只有此西南的摩腊婆和东北的摩揭陀两国,崇尚学术,礼重圣贤,气质谈吐都很高雅。

  摩腊婆国有寺院数百所,僧徒一万多,主要信奉小乘正量部教,也有天祠外道。相传六十年前,曾有一位戒日王聪明博学,心地仁厚,崇敬三宝。从他当国王开始,直到驾崩为止,从没有人见过他粗言恶语过。他仁慈的程度,到了连昆虫动物都不肯伤害;即使属下喂象、马饮水,也规定必须以滤网过滤后才可饮用,深怕不小心伤害到水中无辜的生命。因此,他规定人民不可杀生,因而在这个国家里,野兽对人类很温驯,豺狼虎豹也不会伤害人类,国内一片祥和。

  王宫旁边建了一座精舍,供奉了七佛圣像,每年都有无遮大会,五十余年不曾中断。

  奘师经过这两个国家以后,对于完全不同的风俗习惯,感触特别深刻。

  【8.5.3钵伐多国驻学二年(阿吒厘国、契吒国、伐腊毗国,阿难陀补罗国、苏剌陀国、瞿折罗国,乌阇衍那国,掷枳陀国,摩醯湿伐罗补罗国,苏剌陀国,阿点婆翅罗国,狼揭罗国、波剌斯国、拂禀国、西女国、臂多势罗国、阿参荼国、信度国、茂罗三部卢国)】

  奘师在南印度境内,经过阿吒厘国、契吒国、伐腊毗国,到西印度境内的阿难陀补罗国、苏剌陀国、瞿折罗国,再到南印度的乌阇衍那国。从这里向东北走一千多里是掷枳陀国,再向东北进入中印度境内的摩醯湿伐罗补罗国,再从这里回到苏剌陀国。

  由苏剌陀往西北走到西印度的阿点婆翅罗国。佛陀在世时常来这里,阿育王在他到过的地方,都有建塔纪念。

  再向西到狼揭罗国,这里邻近大海,是到西女国的出海口。往西北至波剌斯国,这里已不属于印度的范围,民情大不相同,但仍有僧伽和小乘教,有释尊遗钵。

  奘师又经过许多国家朝礼圣迹,包括:臂多势罗国、阿参荼国、信度国、茂罗三部卢国等国,再到北印度的钵伐多国,这是奘师从那烂陀寺南游以来的最后一站。城边有一座大寺院,从前最胜子论师曾经在这里著述瑜伽师地释论,也是贤爱、德光两位论师出家的地方。因为这里有二、三位学问渊博的大德,所以奘师停留了两年,跟随学习正量部根本阿毗达磨及摄正法论与教实论等。这时奘师已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了,决定回那烂陀寺,准备回国。

  【8.6罢游重归那烂陀】

  【8.6.1道俗宗归】

  奘师于回程时,又转往东南回到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再次参谒戒贤法师,报告朝圣参学的心得。之后因听说附近几十里外的低罗择迦寺有一位般若跋陀罗大德,除了精通本宗萨婆多部的三藏外,对声明、因明也都有很深的造诣,因此又前往就学,并停留了两个月。

  接着又到杖林山向一位居士胜军论师求教,学唯识抉择论、意义理论、成无畏论、不住涅盘、十二因缘论、庄严经论,并提出瑜伽、因明的疑难。胜军论师本来是苏剌陀国人,属刹帝利种族,从小就聪颖好学,先在贤爱论师门下学习因明论,又跟随安慧菩萨学声明论、大小乘论,再向戒贤论师学瑜伽论。不但精通佛法,即使世间一般的学问也很广博,外道的四吠陀典,以及天文地理、医方术数,没有一样不擅长。道德风范尤其难得,当时的国王仰慕他的德学,派大臣前往迎请,又赐封地要立他为国师,却被婉转拒绝了。后来的戒日王再加数倍的供养,要迎请立为国师,虽再三恳请,胜军论师还是坚决的推辞说:“接受别人的赏赐,就要为他分忧解劳。我现在连解脱生死的缠缚都没有时间了,哪有时间可以为大王做事呢?”说完便作礼离开,戒日王也不敢强留。

  从此就在杖林山开课讲授佛法经论,不论出家、在家,很多人都拜他为师,讲席以下,常有几百人同时听讲。

  【8.6.2舍利神变】

  奘师跟随胜军论师前后共有两年,有一天晚上,忽然作一个梦:

  那烂陀寺充满了荒芜杂乱的景象,到处拴着水牛,看不见一个僧侣。他从幼日王院的西门进去,忽然看见第四重阁上站着一个金人,光明庄严,内心很是欢喜,他想往上爬,却爬不上去,只好请金人接引,金人告诉他说:“我是文殊师利菩萨,由于你的前世还有业障,尚不能到这里来。”说完指着寺外的景象给他看,奘师看到一片火海,村落全部化为灰烬,金人又告诉他说:“你赶快回国,十年后戒日王驾崩,印度会引起一片荒乱,盗贼四起,掳掠烧杀,千万不要忘记。”说完就不见了。

  奘师惊醒后,把梦境告诉胜军论师,胜军论师说:“三界本来就是变化无常的,也许将来梦境会成为事实,菩萨既指示这样的预兆,你就善自安排吧!”(后来唐朝的永徽末年,印度的状况果然与菩萨预言的一样。)

  这时候,菩提寺正请出佛陀舍利供大众瞻礼,奘师也和胜军论师结伴前去。只见来自各国的人,人山人海,都争先恐后,想要一睹佛陀舍利。奘师好不容易进入恭敬礼拜后,瞻仰佛骨舍利,只见骨舍利大小不同,大的像圆珠,晶莹剔透,颜色有红有白:而肉舍利则像豌豆,红润如同玛瑙。当晚,奘师和胜军论师两人都对舍利大小的不同产生疑惑,因为一般舍利都不超过米粒大小,可是怎么今天看到的佛陀舍利竟然能像碗豆,或圆珠那么大呢?就在两人苦思不解的时候,忽然室内室外充满光明。两人走出室外一看,才知原来从舍利塔中射出万丈光芒,直冲云霄,五彩映地,连星月的光都被掩盖住了;那个时候,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的芳香,令人闻了神清气爽。此时众人奔相走告,说舍利塔有大神变,一下子就聚集了很多人,观礼赞叹这个难得一见的奇迹。前后约一顿饭的时间,舍利塔发出的光才慢慢收敛,最后并绕塔几圈才收入塔里。

  至此,奘师两人心中的疑惑总算解除。

  【8.6.3讲学会宗破恶见】

  奘师在菩提寺期间,每日往礼菩提树及其他圣迹,经八日乃归那烂陀寺。这时戒贤论师要奘师为众开讲“摄大乘论”及“唯识抉择论”,不过在这之前,已先有师子光大德为四众讲中观论和百论,并且以中、百二论批斥瑜伽师地论。奘师对中、百二论和瑜伽师地论都有很深的研究与心得,知道两者同一法源,决不会互相抵触;会有误解产生,只能说是研究的人本身无法融会贯通所造成,决不是法的本身有缺失。为此,奘师几次前往诘问师子光,师子光无法自圆其说,因此原本跟随他学的人,都渐渐跑去跟奘师学。

  师子光虽然被奘师辩倒,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这样,而虚心的检讨自己对法是否有偏执,反而因为眼见学生跑去跟玄奘学习,而起了嫉妒心,便批评奘师,说他讲述中、百二论,也不过破斥了偏计所执,其实对于依他起性与圆成实性,还是没有提到;也因此,就断章取义的以一句“一切无所得”来否定所有论述。奘师为了让大家能了解此二宗其实不相违背,就著作了会宗论三千颂来释疑。论成之后呈与戒贤论师与寺内大众评阅,见过的人没有不称许赞叹的。

  这时候,师子光感到非常惭愧,已不好意思继续留在那烂陀寺,便悄悄地离开,跑到菩提寺去。可是他不甘心,又找了一位东印度的同学,名叫旃陀罗僧诃的,要来和奘师辩论,想要洗雪自己的耻辱。但谁知这个人到了那烂陀寺以后,自知要胜奘师很难,又震慑于奘师肃穆中的一股威仪,竟默无动静,几次见面都不敢向奘师开口求辩。从此以后,奘师的声誉也就更加隆盛了。

  【8.6.4外道论难】

  这时有一位顺世外道婆罗门专程来向那烂陀寺挑战,写了四十条大义,悬在寺门,并夸口说:“如果有人能驳倒其中一条,我就以头谢罪。”果然经过好多天,都没有人出来应战。

  奘师知道了这件事,指示侍者将论义撕下来踩踏撕毁,婆罗门看了很生气问他是谁,侍者告诉他是大唐玄奘法师的侍者。因婆罗门早已久仰奘师的盛名,就没有继续和侍者理论。奘师于是答应和他择日辩论,并请戒贤论师和几位大德作见证。两人公开辩论,双方你来我往,几次下来婆罗门已经是义尽词穷,没有话说,只好起立认输说:“既然你赢了,就依我说的,拿走我的头!”但奘师说:“佛门慈悲戒杀,我不要你的命,只要你从现在起做我的仆役,供我使唤。”婆罗门喜不自胜,闻者亦莫不感奘师之宽宏大量,为其称庆。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