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26课丨那些真正“有方便慧解”的菩萨是怎么样的?

第26课丨那些真正“有方便慧解”的菩萨是怎么样的?

  「何谓有方便慧解?谓不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中,以自调伏而不疲厌,是名有方便慧解。」什么是有方便慧解呢?如果菩萨没有自我的见解,没有爱憎取舍的心理,不以爱见心来庄严佛土,不以为自己是在度众生,无心无事,无碍无执,这样就能安住“空无相无作”的三解脱法中,自然破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由此调伏自他,无能无所,心无所住,这样自然就不会有什么疲厌了。这种人不被分别相所迷惑,不被自己的负面意念所干扰,甚至不被定慧的境界所拘束,所以才被维摩居士称为“有方便慧解”,这个就是菩萨的中道解脱。

  这样的菩萨其实从古到今都有,这里给大家举一个现代的例子,让你们看看那些真正“有方便慧解”的菩萨,到底是怎么样的。

  在近代的印尼,出现过许多巫医和灵疗者,有点类似于神汉巫婆、或者山东神妈妈的角色。其中有一位曾经名噪一时的灵疗者,他在行医济世多年后,有一天,他突然就完全停止为别人看病,自己回家种地去了。这位灵疗者原本就是个种地的农夫、农民,他以前通过一些方法,进入冥想和出神的状态,突然就获得了一种很神奇的治病能力。有人好奇,就去问他能力的来源,他就说,打从他第一天为别人治病开始,就会有许多神明把强大的能量加持到他的身上,帮助他看清患者的疾病;这些神明还告诉他,你应该使用何种药草,以及抚摸碰触病人身体的哪个部位,治疗效果非常之灵验。二十年来,这些神明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他,但是某一天,突然,众神不再现身,那股治疗的力量也就随之消失了。于是这位灵疗者就很坦白地告诉所有人:“抱歉!诸位,我再也没有能力给你们治病了。”然后他就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地回家,继续当个普通人,当他的农夫去了。

  真是了不起!这位灵疗者的坦诚真是令人惊异地了不起!你们能了解其中的难度有多高吗?我们很难想象某个治疗师、医生尤其是灵性导师,会在自己状态不佳、业障现前的时候,坦白承认的,这个就是菩萨的行持。这位灵疗者最让人惊异赞叹的,不是他神奇的治疗能力,而是他在力量消失后,那种安和淡然的心灵境界。我们可以想见,在他还拥有力量的那二十年,漫长的二十年,他是如何地有名有利,他可以如何地有名有利,但是最后他毫无贪恋地回到了他平常人的角色,那样地坦诚和心平气和!这位灵疗者完全做到了“不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做到了“空无相无作”,这是一位在巫医和灵疗者这种神神鬼鬼的行业中示现无碍解脱的大菩萨,非常了不起!

  那像我们念佛的人要学习他,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老实念佛,像那位灵疗者一样的平常度日,平淡做人,在这份平常平淡的境界里,实际上隐藏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大秘密——如来、实相的秘密!无怪无奇,是真秘密!明白吗?如果你们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虽然求生净土而不贪著,那么你们差不多就能跟这个秘密相契相应了。

  这里讲到净土,倒让我想起了一个问题。我以前说过,我们求生净土是去留学求深造,不是去享福的,对吧?深造完后你还是要“倒驾慈航,乘愿再来”,要报众生恩,要回来“成就众生”,不然你以为赖在净土就能解脱、就能成佛了吗?所以我在这里要多余提醒一次,希望大家明白,我们求生,其实是为了回来!是为了更好地回来,并不是说黄鹤一去就不复返了。而且,我们所追寻的净土,我们所追寻的解脱,真正的净土和解脱永远是当下的!净土和解脱永远都在当下,就在此时此刻!了解这点而念佛,求生的信愿不退,这就叫做“有方便慧解”。

  反之,假如我们念佛的时候,还有爱见心和分别心,那往往就会犯一个毛病了,那就是只顾得追逐他时他地的清净,想像中的清净,却忽略了当下的对现实世界的解脱,忽略了当下的常寂光净土,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就是“无方便慧缚”。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修习的这个念佛法门,实际上是一个“方便即究竟”的无上大圆满法门,佛菩萨能够体会到它究竟圆顿的妙处,我们凡夫没有那个智慧功夫,所以暂时只能领会到它方便、相对的一面,这是我们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对自己的悟性要求也不用太高了,只要能得往生,只要能保证往生,那到时一切自然就会OK!因此,我们在前面宣讲的这些高深莫测的究竟义理,大家听听、了解一下就行,都不用费神想太多,大家只要坚定信愿,老实念佛就对了。

  「何谓无慧方便缚?谓菩萨住贪欲嗔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植众德本,是名无慧方便缚。」什么叫“无慧方便缚”?所谓方便,那要有洞察真相的智慧为前提才叫方便,没有智慧就会变成束缚了。没有相应的智慧,我们就会“住贪欲嗔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植众德本”,我们一面做好事,积功累德,一面却又在巩固自我,巩固贪嗔痴,以为真有功德可得,真有众生可度,结果好事做了很多,德本植了不少,但自己的烦恼我执却一直没有看破,没有断除。你们回过头来可以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这样?看看我们内心的那些贪欲和嗔恨,看看我们那个紧固不拔的自我感,你们学佛念佛那么多年,放生印经什么好事都干过,为什么烦恼似乎一点没减少,痛苦还是那么多?有想过为什么吗?

  经常有居士来问我这样的问题,“师父啊,我念佛很精进,我也很信佛,但是我的烦恼还是那么多,怎么办呢?”呵呵,怎么办,凉拌呗!自己掉进了自我制造的一个微妙陷阱而不自知,自己不清醒,别人能拿你怎么办?本来佛陀设计的所有修行法门,不管是修福还是修慧,不管是大乘还是小乘,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引导我们走出幻觉,破除我们的我执和法执,但我们倒好,我们拿到这些法门,不仅没有破执,反而火上浇油,把这个虚妄的自我更当真了。“我”要修行,“我”要做好事,“我”要怎样怎样,这种带着自我我执的修持,那当然不得解脱啦。你已经跟佛法背道而驰了,不知不觉背道而驰了,所以怎么可能得到解脱,怎么可能不烦恼?!这个根子一错,出发点一错,那后面的自然就全错了,这一点很关键,大家最好能自己检查看清楚了,这是我们在修行道路上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

  此外还有另一种毛病,这种毛病我也犯过,可能还正在犯。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不学佛还好,一学佛就自以为已经掌握真理了,所以他理所当然地认为“我”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有些人很发心,但发心发过头了,他看到家人朋友不信佛,就好心啊,就去告诉别人你这样做事做错了,你应该怎样怎样,别人不服不信,就跟他起争执,哦,他说不清楚、争辩不过,那个嗔恚心就起来了,居然气得睡不着觉,讲人家愚痴,会下地狱,(众笑)这种状态就很有问题了。其实他不知道,他所认为的对错,很有可能,并不见得就是我们佛法所认为的对错,佛菩萨破邪显正、判断对错的衡量标准,他很可能并没有真正地搞清楚。到底别人做错了没有,我们学佛学对了没有,这些都是问题。很有可能,我们的朋友和家人就是看到我们这副不同常人、神经兮兮的样子才不信佛的。这就叫作“无慧方便缚”,这是一种自我的陷阱,一种很微妙的执著。

  「何谓有慧方便解?谓离诸贪欲嗔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植众德本,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有慧方便解。」要从这个“无慧方便缚”中解脱出来,说简单也很简单,维摩居士说,你只要远离各种贪欲、嗔恚、邪见,看破烦恼自性本空就行了。烦恼都是空的,那个要依靠烦恼妄想才能生存的自我感就更不用说了,乃至诸法亦复如是,由此一空俱空,一通百通!但你不能因此变得消极避世,沉在那个空无里出不来了,你必须要起而行之,要遵照佛菩萨的教导,去广做一切利益众生的事,然后所有功德毫不贪著,全部回向无上佛道,回向众生,这就叫做“有慧方便解”,这个才是菩萨的解脱,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破执”和“看空”,就在这四个字上。

  「文殊师利,彼有疾菩萨,应如是观诸法。」维摩居士就对文殊菩萨说,那些有病的菩萨,所有学佛的人,都应该按照我们前面讲的那些方法去观照自他,观照一切,只有这样,才能从自我制造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此不再害怕疾病,不再厌倦生死

原标题:“应无所住”原来是这样一种境界!丨《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26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