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26课丨他是所有在家人的修行典范

第26课丨他是所有在家人的修行典范

  这一品叫做方便品,篇幅比较短。前面第一品是由我们的本师释迦文佛导演的序幕,佛陀在这出大戏里扮演的角色,颇有点像现在的大腕玩友情客串,他的目的是为了引出本经的主人公维摩诘——“维大居士”,因为他才是本经真正的主演,维摩居士饰演的是一位以在家身份出现的大菩萨。维摩诘在这场大戏里扮演的长者居士,可以说是所有在家人的修行典范,还有人甚至说他是在家佛的代表,这种看法我认为一点没有夸张,有它的道理。

  那么,什么叫做方便呢?这个方便不是你要上WC的方便,也不是要人让让路、给开个后门的方便,佛法里的方便是指一切智慧善巧、通权达变的方式、方法、手段,只要能够弘法利生、治病救人——这是核心!这是任何方便法门始终都不能背离的宗旨核心,否则就有可能会“方便出下流”了。此外,方便还有“门”的意思,《法华经》尝言:“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引领一切众生趣入佛法的真实解脱,这就是所有方便手段所要达成的最高道德、最终标的。

  从这一品开始,维摩诘大居士就主导了一系列的精彩演出,非常生动地体现了何谓佛法的方便,何谓方便的精髓。大家如果想学到好东西的话,那就要竖起耳朵注意听了,跟你们的生活、跟你们的修行切身相关,所以要注意听了。

  本钱 心魔 利根钝根

  「尔时,毗耶离大城中有长者,名维摩诘。」当时在毗耶离这座大城市中,有一位名叫维摩诘的长者居士。据说他是古佛金粟如来的化现,来头很大,不是一般的再来人。下面长长的一大段经文都是在赞叹形容维摩居士的功德成就,大家要注意,这些内容就是所谓的方便波罗蜜了。

  「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植善本。」要想自在无碍地去救护一切众生,去实践这个方便波罗蜜,那是需要深厚本钱的。比如像维摩居士这样,他久远劫来已经供养了无量诸佛,善根深种,通达实相之本,这就是他之所以能够自利利人、自觉觉他的本钱。

  「得无生忍。」维摩居士早就已经证到了得无所得、无生法忍的境界,这个也是很顺理成章的事。

  「辩才无碍。」这是多生多世修口业清净修来的,我们看后面几品就知道了,维摩居士那真的是什么问题都难不倒,而且他横说竖说,正说反说,佛说魔说,怎样说都对。就像禅宗祖师讲的“言满天下无口过”,天天说话说一大堆,但却没有造一点口业,这样的人就算他瞪眼骂人那也是功德,不是过错,因为他的出发点是慈悲喜舍,是为了别人好。

  「游戏神通」神通的问题我们前面都讲过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维摩居士通达一切佛道外道乃至魔道的神通,得一切法无碍游戏三昧,妙用无穷。我们这个世界对他来说就好像是游戏的场所,他只是来玩玩的,玩得高兴了就多玩会儿,不想玩了,随时拔脚就走。所谓来去自如,生死自在,这就是我们学佛修行所要达到的一个理想境界——游戏神通。

  「逮诸总持,获无所畏。」这个“总”有涵盖一切、总纲的意思。因为维摩居士已经证悟了诸法的实相,究竟实相他已经亲身实践体验到了,所以他能够千变万化,总持一切法,具足一切成就。包括成就四无所畏,也就是总持无畏、决疑无畏、知根无畏、答报无畏,这个还只是菩萨的四无所畏,他示现的是菩萨的四无所畏,还不是佛的四无所畏,具体内容我们在前面第一品也都讲过了。

  「降魔劳怨。」这是讲,因为得无所畏的缘故,所以他才能够轻松自在地降伏世间的一切尘劳烦恼、魔怨障碍。菩萨道的修行者如果达不到这个程度的话,那就没有资格在这个世界上游戏神通。

  说到魔,其实在所有的魔里,最可怕的还是心魔,那是我们人心里面隐藏最深的一种执著或心结,平时我们粗心大意的,所以根本就发现不了它,有可能要做深层沟通才行。大家都应该知道佛陀在菩提树下降魔的故事吧?当年悉达多太子在悟道成佛前,魔王波旬曾经带领了一大票的魔子魔孙来骚扰他,但是群魔招数使尽,都已经黔驴技穷了,也没能拿佛陀怎么着,不得已,魔王的三个女儿才使出了终极杀手锏,也就是美人计。大家要晓得一点,魔王的这三个女儿可不是我们人世间的什么绝色美女所能比拟的,她们是他化自在天亿万天女中的公主,绝色中的绝色。这样级别的美女围着太子又唱又跳的,什么艳词艳曲、脱衣劲舞都来,那诱惑之大可想而知。但是偏偏,佛陀的双目微闭,禅心已寂,丝毫不为所动。据说,天魔女的这段歌舞,一直流传到了现在,在现代武侠小说家的笔下,就变成了名震江湖的“天魔销魂舞”和“天魔荡魄音”,当然,这是闲话,我们暂且略过不提,师父越来越像说书的了。

  其实,真正考验我们佛陀的,还不是这些外界的美女,而是在此之前魔王波旬对他的独自干扰,这个故事你们可能就不知道了。当时,佛陀的修行已经到达了一个瓶颈阶段,只要他能完全觉照出自己曾经升起和还没有升起的所有执著,再顺逆观察十二因缘,那就可以悟道圆满,成就大觉。可是,有三个执著、三个心结,佛陀怎么找也找不着,知道有,但就是找不着,观察不到。那么这个时候,魔王波旬变成了太子以前的一个心腹侍者,他急急忙忙地、惊慌失措地跑到菩提树下,上气不接下气地对佛陀说:太子、太子啊,您怎么还能这么安心地坐在这里啊,提婆达多篡权夺位,迦毗罗卫国现在已经被他控制住了,您王宫里的嫔妃宫娥都惨遭他的污辱,其他的释迦族人见风使舵,纷纷依附提婆达多,全都为虎作伥去了,太子您现在应该马上离开这里,出面号召天下,讨伐逆贼,反攻大陆,还我河山等等等等……煽动人心的话一大串。

  佛陀本来打坐正坐得好好的,猛一听到这个噩耗,平静如水的心湖顿时波澜起伏,什么痛苦、悲哀、愤怒、耻辱,种种负面的情绪奔涌而来。但幸好,悉达多毕竟是经历了那么多劫难即将要成佛的大菩萨,这个心底的波澜一起,他马上就觉察到了。他紧接着就开始很仔细地观照思维,这些波澜的实相到底是什么呢?哦,原来是这样。记得当年第一眼看到耶输陀罗,一见钟情,后来结婚生子,夫妻恩爱,那段情的执著还没有完全放下;现在听闻提婆达多篡权夺位,再加上以前和他的矛盾,一时间就起了杀心,这段仇怨的执著也没有完全放下;而面对释迦族人的见风使舵,三刀两面,令人寒心之下想让他们全部消失,这段恨怨更是没有完全放下——原来,佛陀想,在我的内心深处还有着这样的三个执著。就这样,在魔王波旬的诱惑下,佛陀一直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最后三个执著、三个心结终于现形了。

  当佛陀发现这三个心结执著后,他并没有停止思维,而是继续观察。一直到最后,当他以正知正见了达真相,明白了一切以后,才晓得原来这些都是魔王的诡计,目的就是要扰乱他的禅心,让他不能成佛。一觉悟到这点,悉达多太子立刻就将所有的执著轻轻放下了,瓶颈自然突破。如果说佛陀以前的境界还仅仅只是一个湖,只是一个水库,那么他现在的境界就可以说是大海了,无限的大海。魔王的诱惑,最后反而成全、成就了佛陀。

  所以古德讲“修行不求无魔”,这句话很有道理。那么,这里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了,要小心你们的心结哦,心结就是心魔。这个心结如果不及早解开的话,等到了某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那搞不好就会变成心劫,劫难的“劫”。面对心劫,就连佛陀都尚且如此挣扎,那我等凡夫俗子就更应该谨慎惕励了,不要给自己累积太多的这种心理障碍,得放手时且放手,该放下时就放下!希望大家能牢记,我们要以此来自勉。

  「入深法门,善于智度。通达方便,大愿成就。」在我们佛教有无量的法门,门门的义理都是深奥无比,但是维摩居士却能以大毅力、大智慧普遍深入。经典有云:智度以为母,方便以为父。维摩居士就很善于运用他的大智慧,通达种种方便法门来救度众生。他的这种方便行持有时候是很特别的,比如说下面会讲到,他时不时就会到妓院、到赌场、到酒馆去度人,他并没有板着一张道貌岸然的脸,显示自己有多清高,而是和大家广结善缘,把握分寸地玩在一起,他的心就像莲花一样的,和光同尘的同时,不受半点污染。这种心境修为不是一般人能模仿的,我们以出家人的身份也学不来,一般一学就下地狱了。

  那么,因为这个缘故,维摩居士所发的慈悲大愿,没有一愿不圆满成就的。我们就不同了,我们往往连一个小小的愿望都很难成就,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愿大多数都是为自己发的,很自私,比如像有的居士发菩提心,他是为了要发财、要培福报,知道发菩提心能有福,这样才发的菩提心;真正菩萨道的修行者是因为发菩提心能利益众生,所以他才会去发心,才会去修这个福报,而不是正好相反,这点要搞清楚。而且我们的意志、我们的力量——心灵的力量也不够。那像我就经常发愿:我忍、我忍、我忍忍忍!刚发完,第二天一碰到某某某,我就忍不住又生气了,没办法!所以,要发长愿,不要常发愿。真正聪明有志气的人,一辈子发一次愿也就够了。

原标题:在家学佛,一定要看看这位居士的修行丨《维摩诘经》26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