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16课丨你发菩提心了吗?

\

- 佛国品第一 -

  从菩提心谈起

  「尔时长者子宝积,说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是五百长者子,皆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闻得佛国土清净,唯愿世尊,说诸菩萨净土之行。」宝积前边说偈赞叹完毕,就对佛陀说,这五百位长者子,都已经发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大菩提心,换句话说,发了成佛的心。阿耨多罗译为无上,三藐三菩提即是正等正觉的意思。这个词不太好翻,所以本经这里干脆就直接用了梵文的音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词组包含有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大彻大悟等等意思,意思很广很多。我们修学大乘佛法,第一个要发的就是这个心。本经这里,这些长者子,五百长者子和诸位一样,他们都是因地的菩萨,虽然已经发了心,但是还没有得到果位,还没有实证,所以他们希望能听到佛陀给他们讲说一下成佛以后的那个清净境界,以及诸大菩萨们要怎么样修行,才能最终成就伟大的净土?这两个问题其实也正是我们想问的,正是很多居士菩萨想了解的。

  这里提到了发菩提心,让我想起一件事。我前段时间经过上海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学密多年的居士,他就问我,在我们汉地的大乘佛教体系里,有关于发菩提心的具体修法吗?他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他后面还说了一些话,那个话里就带出了一个意思。他言下之意,是我们汉地的佛法更多的谈的是理论,修法不够具体,而藏密呢,则有很多很具体的修法仪轨,所以藏密从一开始就要比汉传佛教严密殊胜得多,他是这样的观点。类似的宗派和宗派之间,法门和法门之间比较高下优劣的议论,甚至争论,这些年来我断断续续听到过不少,似乎我们人类天生就有一种爱比较高下的毛病,即使是在出世间的修行人里。说实话,从我个人的角度,我非常喜欢藏密体系所代表的那种文化风格,那片到处都是玛尼堆的雪域高原,真正的蓝天白云,圣洁的雪山神湖,开满格桑花的草原,清澈到震撼灵魂的歌声,还有那些三步一拜的朝圣者,寺庙里浑厚庄严的诵经声,等等等等,有太多太多的自然和人文之美,我根本描述不完!当然,这种美很有可能是因为距离造成的。

  讲到这里,我觉得很有必要和你们说一些我个人的观点,不代表真理,所以是仅供参考。我个人认为,藏传佛教、藏传文化绝对是人类历史上很重要的一笔,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值得我们每个人去了解、去学习。但无须讳言的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藏传佛教里也的确出现过不少反人性、反佛教的垃圾内容,所谓“真理和谬误并存,鱼目与珍珠共舞”,这个问题是修行者必须正视、不可回避的。那像台湾现代禅的创始人李元松先生,他曾经对此就做过很尖锐的批评,他说:“密教的本质就像是一堆镀金的垃圾围绕着一颗钻石。”这个说法里面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他关于“钻石”的观点我基本上还是同意的。藏传佛教的核心思想,在我看来,始终闪耀着佛法的真谛之光,其本质并没有违背佛陀的了义教言。这实际上正是佛菩萨“妙手补天裂”,因势利导,永不放弃苦难众生的智慧之所在。现在网上有一些人,应该说是有很多人想全盘否定藏密,理由充分,措辞激烈,但不免有点矫枉过正了,他们可能恰恰忽略了这点,忽略了佛菩萨“以诸魔为眷属”的大悲行愿,这在本经的后面将会讲到。

  所以简要言之,在藏密体系里,可以让修行者借鉴参照的地方其实还是有很多的,尤其是大手印和彻却脱嘎,伟大的大圆满教法,其方便殊胜之处,的确值得有识者赞叹!但是,我从来不认为藏密金刚乘的教法,就像某些藏密大德说的那样,是代表了最高深的佛法,是位于小乘和大乘之上的金字塔顶端;我也从来不认为,在大乘了义经典和禅宗见地之外,还有更加超越的密宗大圆满见。它们充其量是对同一真理高度的不同表达,各有其精彩特色之处,如此而已。说实话,我真没觉得密宗的大圆满见有什么超胜不共的地方。

  一直以来,在我国,佛教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派系,一是南传佛教,也就是上座部佛教,主要分布在云南一带,信奉小乘的经典,认为修行的最高境界是阿罗汉;第二是汉传佛教,就是主要在我们汉地流传的大乘佛教体系,最具特色的是禅宗的“顿悟成佛”和净土宗的佛力往生;那么至于密宗密教,原来指的是唐密——唐朝的密宗,但现在更多的是指以藏传佛教为主的藏密,藏密主要是在西藏、川藏、云藏,还有青海内蒙一带流行,他们的广告口号也很大气,叫做“即身成佛”。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是三兄弟,虽然是同一个老爸生的,但毕竟是三个不同的人,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以客观上的矛盾还是有的,存在着互相攻讦的现象。

  小乘的修行者攻击汉传和藏传的佛法不正宗,提出一个了“大乘非佛说”的论调,虽然早在千年之前的印度,这个问题就已经被玄奘大师给立论破除了,但是直到今天都还有不少人蹦哒出来,继续鼓吹“大乘非佛说”的谬论,也不怕害人害己。至于汉传佛教,就像是一个老大哥,经常语重心长地教训南传和藏传的兄弟,说你们小乘啊,只乐出离,不敢入世,只想度己不想度人,境界太低,实在是太小家子气了;你们藏传的呢,则是乌烟瘴气,夹杂了那么多印度教和苯教的糟粕,那些凶残邪恶的东西很明显不是佛说的嘛,蒙谁啊!没曾想藏传的哥们儿突然大喝一声跳出来,说你们都闭嘴,我们的教法是老佛爷亲自偷偷传授给我们的,这哪里是你们能理解的?猫教老虎留一招,那一招压箱底的干活,佛陀就只告诉了我们,所以我们才是最牛的,是金字塔的顶端。

  这三种论点,说真的,大家觉得这样的争论有必要吗?以我粗浅的了解,小乘、大乘和密乘,它们其实应该是一个圆来的,不是阶梯型,而是一个圆,一个完美的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在对机摄众的方法上,各有巧妙不同而已,实在是不能说哪个比哪个更殊胜,而且我认为,它们三者实际上是互相含摄的关系,任何一个都含摄了其它两个。我这个观点可能比较新鲜,要说大乘、密乘含摄了其它或许还比较好理解,要说小乘居然也含摄了大乘和密乘?这可能就有点难懂了。不过这个问题说来话长,以后我们有机会再专题讨论,今天就不多说了。总而言之,我比较赞成各大派系之间那种本着慈悲平等精神地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对那种出于满足微妙自我,妄议法门高下的言谈,我就不怎么感冒了,因为它们只能引发无止境的争论,破坏佛教的完整,误导众生,除此之外,我看不出它们还能带来什么好处!那么,至于你们大家选修哪个法门会比较好,会比较容易有成就,那就要看个人的发心、根器和机缘了,没有绝对的,你适合修小乘的就修小乘,适合修大乘的就修大乘,适合修密乘的就修密乘。圣人说的好,情人眼里出西施……但西施眼里出眼屎啊——你只要抱住西施,把眼屎丢到一边去就行了嘛,对不对?所以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不要胡乱去攀比,更不要勉强修法,扭曲了自己的心。

  但是,如果站在私人的角度,要我来讲的话,我建议你们不妨多多研究一下小乘和大乘的教法,这两个法脉的纯净度较高,比较让人放心,藏密的教法有很多地方争议太大,在具体技术手段上迷雾太多,需要进一步地冷静观察,尤其是在男女双修这一块儿上,藏密违背佛典,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问题是最多的,引发的争议也是最多的。所以谨慎起见,我建议你们还是以汉传的大乘佛教为主修比较好,在大乘佛法里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小乘的修法,等你们有了正知正见以后,再去接触密法也不晚。而且,就算你们要去接触密法,我觉得你们也应该先接触一下唐密或台密——天台密宗,这样做我认为相对要稳妥一些,解脱更有保障一些。在座诸位都是有智慧的人,希望你们能明白师父的苦心。

  回过头来,我们继续讲菩提心。大乘佛法首重发菩提心,这个大家都知道,不管你是修禅宗、净土、天台、华严,还是修大威德、大手印、大中观,如果你没有发菩提心,那么你想要修得大成就,那基本上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诸位受了菩萨大戒的“菩萨”,你们发菩提心了吗?或者不说那么高,我们问基础一点,你们发出离心了吗?衡量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分水岭,就是你是否具备了出离心。而小乘和大乘的唯一区别,不在外表,不在于你修的法是四圣谛还是大中观,而是在于你是否发了菩提心。如果这个发心不搞清楚,如果这个发心不正确的话,那么即使你一天到晚听闻的都是禅宗净土,或者大手印大圆满,那也不能说明你修的就是大乘佛法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很多自以为是密宗或大乘行者的在家居士,实际上,他所修持的多半还是世间法。因为他之所以发心学佛,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现世的利益,比如说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长寿,为了升官发财、为了消除一些业障或避免灾难。乃至为了能在下一世得到更好的人天福报,等等。具有这些发心的任何修法都只能属于世间法——世间善法。虽然不能说不好,但既然是世间法,那就连小乘声闻和缘觉道都比不上,那自然也就谈不上是什么大乘佛法,更谈不上是什么密法了。

  现在无论是汉地还是藏地,无论是在寺庙还是在自家佛堂,都有许多自称为佛教徒的出家和在家人,忙着烧香、磕头、放生、修各种加行。很多人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天天都在修法,已经很不错了。但我建议大家最好还是先回过头来,仔细地观察一下自己,问一下自己,你学佛是为了什么?很基本的问题。你是为了什么才修这些法的?如果你修行的目的,你的发心是为了现世和来世的人天福报,那么对不起,你修的任何法门都只能算是世间法,不是解脱道。真正学佛,可以说并不是为了求福报,而是要出离生死苦海,不认识这点,是谈不上修行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反省的就是前面讲的这类念头,因为正是它们,让我们从无始以来,至今仍然滞留在轮回之中,不得解脱。

  举个例子,比如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它是大乘法,小乘法,还是密法?在这六个字上面,本身并没有大小乘的区别,发音都是一样的。那我们关于大小乘的定义是怎么下的呢?这就跟修行者的动机有关了,跟你为什么要念佛有关。

  如果你是为了得到世间的名誉、财富、健康、长寿等等,因此而念阿弥陀佛,那么你修的就只是世间法。如果你念诵的目的是为了自己一个人的解脱,没有为其他众生着想,那么你修的就是小乘法。如果你在念这个六字洪名的时候,既不求世间福报,也不求独善其身,而是为了天下一切众生的解脱,为了圆成佛道,那么这个六字洪名对你来说就是大乘法。如果在念佛的同时,你还具备了了义经典里所讲的一切法本净、一切法本自涅槃的殊胜见解,以这样的见解去念六字洪名,那就是密法。所以,由于动机、目的和见地的不同,就会导致同样一句佛号,出现从世间法到密法的各种层次的差别,大家了解吗?

  在座的诸位菩萨里,可能有很多人都曾经听闻过密法,甚至接受过灌顶,也有很多人是念佛或者坐禅的。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一看,当你去接受灌顶时,你是出于什么心?是出于好奇心?还是觉得接受灌顶后,摸完头之后,就会有一些前所未有的收获?你是为了解脱自己的生死,还是为了一切众生?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念佛的人也是一样的,你一天到晚不停地念阿弥陀佛,你为的是什么?还有,追求开悟的禅修者,你的目的又是什么?

  或许很多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这个不能算错,不能说是错的,只是心量小了点,所以大家、某些同志也不要不好意思不承认。那么,只要是为了你自己,那你修的就不能算是大乘佛法。你自以为得到了灌顶,但实际上并没有。灌顶肯定是要大乘才有的,但因为你没有那样的发心,你受的灌顶就不能成其为大乘了。如果不是大乘法,小乘又没有灌顶一说,世间法中更是不存在这样的灌顶,那你得到的究竟是什么呢?我敢肯定,你得到的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灌顶。所以,不管大家修的是什么法门,都要了解发菩提心的重要性,没有菩提心,是不可能进修大乘佛法的。

  那么,回到前面那个居士问的问题,绕了一大圈,在我们汉地的大乘佛教体系里,有关于发菩提心的具体修法吗?我记得我看过一位著名活佛、著名仁波切的开示,他曾下结论说,显宗里修学菩提心的方便法很少,而且也没有具体的仪规。像这种观点,我认为多少有些轻率。这种观点,据我所知,在藏密的修行者里还相当普遍哦,有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看来在这个世界上,盲目崇拜权威、偏听偏信、不肯开动脑筋的家伙的确不少。关于这方面的话题,如果展开来的话,那将会是长长的一大篇,不太适合在这里谈,所以我们只能以后有机会再详聊了。

  不过我在这里留下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这也是我当初反问那位居士的几个问题:如果我们汉地佛教没有关于发菩提心的具体修法,那么,历代那么多的祖师大德,他们的大成就有目共睹,那是怎么修出来的?不可能都是瞎猫撞着死耗子吧?再者,禅宗净土、天台华严等各大法脉的大德,留下了那么多关于菩提心的精彩论述,为什么有人就是看不到?还有,讲到具体修法,汉地寺庙里天天念诵的早晚课上,在三皈依里就有“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等等文字,这个还只是三皈依哦,这算不算是发菩提心的具体修法?此外还有四弘誓愿,大家都会背的,如果这个都不算是发菩提心的具体修法,那什么才算?还有《普贤十大愿王》,净土发愿文,西方发愿文等等,这些千锤百炼、在心地上用功的修法,难道还不够具体吗?

  这里我不作什么结论,欢迎大家自己开动脑筋,你们尽管仔细地去琢磨,看看师父说的到底有没有道理?

  「佛言:善哉!宝积!乃能为诸菩萨,问于如来净土之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于是宝积,及五百长者子,受教而听。」佛陀在这里称赞宝积菩萨能为大家提问什么是净土之行、成佛之道,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要他们仔细地聆听,好好地思惟,佛陀这就要为他们解说了。于是宝积菩萨和五百长者子就依教奉行,这个心一下就安静下来了,准备听法。

  希望大家的心也同样安静下来了,下面就要开讲菩萨是如何成就净土的。我们大乘了义的净土法门是很难相信、很难了解的,其中的义理精深无比,博大无比。对求生净土的修行者来说,这一段经文非常非常重要。这个净土和我们净土宗的净土是同一个概念,不过这里的道理说得要比净土三经里更透彻,更详细一些,所以大家要留心听了。

原标题:你发菩提心了吗?丨《维摩诘经》16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