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六祖坛经讲记 第47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47集

  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自性迷即是众生,】就是你不认识生命的状态,不能够好好照顾自己,不懂得怎么过人生,当然更没有能力利益众生,众生一般都是伤害自己和别人。昨天和一个学生聊天,他说老板每天开会都在骂员工,说:「你们都不解决问题,都在逃避问题。」很多老板不但没有解决问题,自己制造很多问题,还要别人去解决问题。迷的人一天到晚制造问题,你要迷到什么时候?真的有那么多问题吗?你真的那么歹命吗?很多人一直担心自己过去造了什么业,你这样学佛法是错的,这样是外道,这叫宿命论。你现在当人,是活在人道,那你过去的业报还算好。你不要活在过去,不是叫你否认过去;如果你现在去杀一个人,就是现在的业力,你马上就要被关,不管你过去的福报有多好也没有用。决定你的常常就是现在,你却一直说:「我过去不知道造什么业?…」你在这里抱怨有什么用?你今天不好好研究佛法,不知道什么是正见,一般人讲话似是而非,你听不出来。有的人在讲话,从头到尾都讲错,你就听不清楚究竟是对还是错,这叫〔迷〕。

  【自性觉即是佛。】你真的能够认识你自己。彻底认识自己的人一定不会自私自利,因为缘起性空,而且它是整体的。我今天服务各位就是服务我自己,就是这么简单;但是没有一个服务你,也没有一个服务我的概念,这叫「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懂得生命的人,你叫他牺牲奉献完全没有问题。你们的问题说起来很简单,不是家庭就是事业的问题,不是身体就是钱财的问题,不是婚姻就是感情的问题,不是子女就是人际关系的问题。每个问题两三下就可以解决了。比如感情的问题很简单,感情哪里苦?一,单恋苦,爱人家不敢说苦。二,两个人在一起苦。三,分手苦。这个要解决很简单,我们不要单恋,喜欢一个人就大方跟对方讲:「我很欣赏你,我想跟你做朋友,因为你有很多优点吸引我。」讲到对方说:「原来我这么优秀!连我都不了解我自己。好,我愿意跟你交往。」这样就少了单恋的痛苦。第二,你们在一起了,有一天,人家跟你说:「我不喜欢你,要离开你。」你就让人家走,因为你们在一起是要快乐,但是人家已经不喜欢你,就让人家走。很多事情你要会处理,你只要掌握住大原则。举个例子,你们上班工作,本来就是来服务众生的,不要说薪水少,你来服务众生,抱怨什么薪水?你还说这工作没有出息,服务众生不是来求出息的,那叫求名求利。你也不需要考虑到要不要跳槽?不需要考虑前途、福利、待遇,「我的心都止息了。」一个人真的明白这个概念,他一定有出息。为什么?老板说:「我长眼睛也没见过这么好的员工。」无怨无悔的工作,因果报应一定是善报。如果你不认同,你上班一定很苦的,不是烦恼薪水就是烦恼升迁的问题,或是同事相处的问题,或前途的问题。你只要把重点抓住,这一辈子就再也没有问题。至于我没有钱啦,欠人家钱啦,我要怎么活啦…,不管你欠人家一百万,或存款一百万,不管你有没有钱你都要赚钱,你都要好好地活,你不要一天到晚烦恼那个问题。你按照我这个模式,把你人生会发生的几个大问题的核心价值找出来,这叫做顿悟法门。顿悟了,再也不会让这些事情困扰你。否则,像我们一个学生,这一辈子谈了八次恋爱,结四次婚,到现在六十岁了还在谈恋爱,他就是在圈子里一直转,转到什么时候?如果他掉入一个错误的陷阱:「这代表我现在还很有行情!」那就完蛋了。你掉入一个错误的概念,你就苦一辈子,你明白一个概念,你就快乐一辈子。你为什么要苦一辈子呢?迷跟〔觉〕,你说困难,但你真的用心,你还是可以〔觉〕的,你不用心就是迷,你永远放任自己这样子。

  【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因为在讲西方净土,所以就举西方三圣。[能净即释迦,]如果你相信释迦牟尼佛,就等同相信阿弥陀佛。你不可以说:「我相信他说的话,但是我怀疑有西方极乐世界。」你这样讲就很矛盾。但有些学佛的人就是相信释迦牟尼佛的话,却不相信另一个世界,很矛盾。[平直即弥陀,]平直这两个字很重要,假设你对待众生都很平等,你就是阿弥陀佛。[人我是须弥,]人我,就是分别心,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分别心就像一座须弥山,彼此有所阻隔。[邪心是海水,]邪心就是邪见。[烦恼是波浪,]海水遇风则会起波浪,所以烦恼是波浪。为什么会有烦恼?是因为执着。我们修行最主要是破执着,一破,烦恼就消除了。[毒害是恶龙,]龙在哪里?在海里,这个毒害指的是恶毒的心。[虚妄是鬼神,]鬼神,我们常常讲:「你不要疑神疑鬼。」所以虚妄就是妄想。[尘劳是鱼鳖,]为什么尘劳是鱼鳖?如果你拿面包到一个养鱼的池子给鱼吃,你不可以一直喂它,否则你会把它涨死。它一直吃,不会停,这就叫尘劳。尘劳就是因为攀缘,攀缘心强的人,必然尘劳,一天到晚向外攀求。[贪瞋是地狱,]六祖大师这里是略讲。如果讲得更详细一点,贪心重的人是恶鬼道,瞋心重的人是地狱道。贪心跟瞋心是一体两面,它们是由爱欲产生的。[愚痴是畜生。]就是无明。你求观世音菩萨,你心中慈悲,你就是观世音菩萨。你求大势至菩萨,你能够随喜布施,你就是大势至。佛在哪里?你心清净,你就是释迦牟尼佛。对待众生平等,你就是阿弥陀佛。这叫正见,你要有这样的正见,然后你要学习这样做。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无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俱叹:善哉!唯言: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因为韦史君问的是西方的问题,所以这里这里讲的〔天堂〕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行十善〕是最稳当的,不要似是而非,也不要投机取巧,你这样做就一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有一种层次更高,叫自心净土,那就是觉悟,你开悟之后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更好。你开悟了,去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部分就不用再修了,如果你没有开悟,你还是要从基本学。早学晚学都要学,你何不现在学?!你能够学赶快学,没有学到的到那边再继续学,这样的概念一般人都没有。

  【除人我,须弥倒;无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鱼龙绝。】把所有的错误概念去除,转八邪为八正。

  【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佛经里面讲的〔光明〕是指智慧。我们为什么没有智慧?因为你有八邪。假设你除掉了八邪,智慧不就展现了吗?那叫拨云见日。你要有智慧,不是一天到晚看书,而是内在的邪知邪见去除了,智慧就出来了。你不从这里下手,要从哪里下手呢?你一直希望看佛经开启智慧,而不去面对自己,怎么能有智慧呢?读经典不是叫你每天一直这样读,不对不对,读经典你一天只要读一个小时,就值得你修很久了。假设你有十分力,你要把三分用在读经典,七分用在修行。譬如你今天学音乐,音乐老师说:「这首《夜来香》是四分之一拍,每小节有四拍,它是C调…。」这是乐理的部份,不必花很长的时间来讲,接着你开始要弹,弹的时间是讲乐理时间的很多倍。我用这样来讲不就很清楚吗?你却拼命地读书,你这样只是在求知识,不从你内在改变是没有意义的。为什么?急性子的人还是急性子,骄傲的人还是骄傲,懈怠的人还是懈怠。不愿意面对自己的内心,不愿意去探讨:「我为什么这么骄傲?骄傲的心是从哪里来的?骄傲对我有什么好处?」不思维这些问题,所以骄傲永远存在。读了很多经典,什么是恭敬,只知道意思而已,但是待人就是不会恭敬。我们书读这么久了,难道你没有发觉吗?修行的部分要占大部分的时间。你每天读一个小时经典之后,你可以静坐或是念佛,或是去做事情。做事情是修行,去做家事、帮助别人,或当义工都是修行。《六祖坛经》里面,六祖的禅是反对你一直坐在那边的。

  【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当我愿意把我内在的概念摒除之后,我就有智慧了。〔外照〕的照,就是观照,以智慧观照,观照〔六门清净〕,〔六门〕就是六根,〔六欲〕就是六尘。也就是你的感官看到这个世界,你面对一切的人事时地物能够〔清净〕,清净就是不染着。

  【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自性内照,]往内看,看看你自己的心。以前没有智慧,所以贪瞋痴不断。[三毒即除,]有了智慧,以智慧观照,贪瞋痴就变成戒定慧,这就是〔内照〕。[地狱等罪一时消灭。]三毒就是堕三恶道。三毒除了,三恶道的因缘就消失了。[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一个内外都清净的人,就等同在西方极乐世界。

  【不作此修,如何到彼?】不这样修,如何往生极乐世界?他讲这话有两种层次,一种是修十善,没有开悟,一种是开悟,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当然你开悟不往生极乐世界也可以,那是你的愿力,重点是你要开悟。你不要掉入一个陷阱,说:「我们宣扬人间佛教,所以我们反对去极乐世界。」印顺导师也没有这个意思。比如说慈济的人说他们下一辈子要当慈济人,佛光山的人下辈子要当佛光人,你们生生世世都要当佛弟子。当然,还愿意留在娑婆的人,你们要多赞叹,你不要说人家不对,但他要好好修行。曾经有同学很感慨的说:「师父,我跟慈济的师兄姐接触,跟他们谈佛法谈不出什么高深的道理,他们有的对佛法根本不懂,但是他们的行为才是真正懂佛法的人。」我说:「你讲得很好,你跟他们谈佛法,他们可能比不上你们,但事实上他们的行为就是佛法,我们的行为就是凡夫。」这不是很讽刺吗?我希望你们懂佛法,然后也像一个修行人。

  【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俱叹善哉!唯言: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这些在场的〔大众〕何期有幸,能够亲闻六祖大师讲法。听完当然不能解释是全部人都开悟,只是心开悟解,就是很受用。对六祖大师越恭敬的人受用就越大,你们对你的老师越恭敬,你受用就越大。但你们要恭敬不要迷信,我看过显教和密教对上师,事实上密教比显教恭敬;遇到好的上师,你会有很大的受益,但是好的稀有。我们虽然不是在六祖那个时代,我们在这里也是一样,我虽然不是六祖,我只是在揣测他的想法给各位听。你闻法、修行,或是做功德,一定回向,无论你诵经或念佛,包括静坐完,包括你利益众生完都可以回向,这叫回因向果,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像我们念的那个回向偈:「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这一段话就是回向给〔法界众生〕。这里的〔法界众生〕就是我们,希望我们一闻也能够〔悟解〕。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