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解读《楞伽经》第十四讲

  “作是事已,即升虚空高七多罗树,于虚空中复雨种种诸供养云”把这些事情做完了去供养佛,释迦牟尼佛在他那地方,因为他心地开明了,他那种证量修行有成就了,他欢喜呀,以他的福德又化现种种所谓庄严器具来供养佛,这就像你辛苦地养孩子,小孩子有出息的时候会回来孝敬你是一样的,我们都是像佛的孩子一样,我们修行有成就了,我们第一所感应的福报肯定会回向给佛,就像父母一样的。所以我们供佛本身自然就会产生福报,但是你这个福报不要去奢侈,去浪费,不要去给自己增长贪欲,要回向到智慧。以这种福报再去寻求智慧,这样你会永恒地有善的良性的循环。

  好比说拜佛很辛苦,修行,福报来了怎样?我们的物质生活、外在的条件会很好,这时如果没有智慧,你会被眼前的境界所迷惑,会造恶业,生贪,产生生命负面的作用。这种事不是没有,你想那些人辛辛苦苦地去挣钱,这就叫付出,付出以后你得到了福报,你没有智慧乱用,好不容易挣到的钱去吃喝嫖赌去了,你不是再去搞能让你相续下去的经营。你不知道为什么会发财,不知道为什么会倒霉,凭着感觉走,你说我挣的钱,我应该去花呀,告诉你,花对地方对,花不对地方,花进去就完蛋。什么叫花对地方了?你正好顺着生命良性法则,因为你所有的这些条件完全是围绕着你的生命法则在运行的,我们不了解这个生命法则的时候,我们就胡作非为,做完了你就受倒霉。我们了解了,我们就要去顺应这个法则,给它增加正面的力量,那你的生命就越来越好,越来越好,从这里你去观察认识才行。你这样认识的话,渐渐地会摆脱你生命过程当中的误区现象,我们摆脱不了的时候会很痛苦。

  楞伽王本身是个夜叉王,对我们来说是非天众,也叫非人非天,还不如人呢,只是相比我们来说有点福报。为什么他能够有这样的一种变化?因为他顺应佛所讲的道理,能够去思维、修正、实践顺应他生命本质的真理,给他增加的良性的、正的、好的方面,成了良性循环,所以他生命就有一个升华,从原来的楞伽山就变成清净光明,这么一个过程就展现出来了。

  如何维护这个变化?这完全是自心作用,如果不能的话,你生命负作用面就会产生。我们不去顺应平等法性,不以平等观来看待一切,不以空性观来见一切,那你的生命绝对要完蛋。你总要以是非来判断一切,你只能自取灭亡,这是必然的。就说你俩过日子,为啥过不好?就一个原因:不平等。两口子打架离婚就是太强调自己了,你懂得互相谦让,互相礼让一步,就不会存在问题了。往往就是因为很小的一点儿事,你要强调自我的个性,强调强调最后打得不可开交,然后就完蛋,实际上你说有什么?你但凡回想一下你俩当时谈恋爱的那段心情,你就不会。你怎么处理?你当时脑袋就昏了,我为什么要吃这个亏呀,实际上谁吃谁的亏?哪有谁吃亏的事,你既然知道吃亏为什么当初还跟他?我们要观察这些问题。

  楞伽王因为生命法则发生变化了,所以生命质量就发生变化,他生活的空间就这么殊胜不可思议,当然不是我们想象的,我们想象不到。但是从这个理相上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如何去改变。他做种种供养“复雨种种诸供养云”,他供养佛的东西不是一样,比如供养华就是华云,供养宝就是宝云,多得像云彩一样。人家的智慧人家自性之中就有,人家依理开发了就可以随便了。记住,有福的时候一定要修福、积福。修福、积福是什么?一定要去明心见性,一定要去开发你本来的东西。如何去开发?一定要去亲近智慧缘。

  作诸音乐,从空而下。即坐第二日电光明如大莲华宝山顶上,欢喜恭敬而作是言:“我今欲问如来二义。如是二义,我已曾问过去如来应正等觉,彼佛世尊已为我说。我今亦欲问于是义,

  “作诸音乐,从空而下”,云彩里还是出的音乐,这个人可能对音乐很迷。“即坐第二日电光明如大莲华宝山顶上”当时楞伽王刚刚成就,他自身生命的身光仿佛第二个太阳一样,那第一个太阳是谁?释迦牟尼佛。“如大莲华宝山顶上”他又安住到他本来的住处,因为他心净了国土就净了,所以他那个地方就跟极乐世界差不多了。由此可以明确一点,极乐世界是这么来的,并不是你死了以后往生到西边去了,而是你心地开解以后你当下这个世界就变了,这是叫极乐世界。不是你死了以后,那有个谁接你来,那个不知道上哪去了。你活着的时候离诸苦才能去极乐世界,没有说死了以后的,你现在活着还做不了主,死了以后怎么做主啊?

  “欢喜恭敬而作是言”人家欢喜恭敬发表感慨。“我今欲问如来二义”想请教佛两种道理,两种意义,人家已经成就这么殊胜的功德了,为什么还要请问佛的道理呐?什么叫二义?真正的如是真理的两种意义,是什么意思?换句话就是什么叫做绝对真理的两个层面的意思?怎么叫空性道理的两个层面?

  “我已曾问过去如来应正等觉”,他已经问过过去佛,为什么没有成就?那时候因为他信心不够,他也得需要熏修,他问过过去佛,不断地修行,碰到释迦牟尼佛了,他还没有完成修行,然后他再继续问的话,又增加了信心,这样才修行成就,他也有熏修的过程。你想他碰到前面的佛跟碰到后面的佛相差多少年!所以你们现在修学够快的了,这么短的时间就有这么多感受,他就要经过好几个佛才行。你们经过我这一说,你们就会了,你们比他还厉害。因为我们讲法殊胜,我们在娑婆世界能讲佛祖最高法要,所有的十方现在诸佛没有一个不加持的,所以你就能听得懂,你就能把佛祖最深的道理全部听得懂,这是佛的加持力。

  “彼佛世尊已为我说”彼佛世尊也给他讲过。“我今亦欲问于是义”还想再问,只是他修行了一段时间有定解了,他还没有决定义解,要有个决定义解才行。决定义解就是我修行了一段时间,我这段时间是不是能符合这个道理呢?他自己没有把握,所以求佛印证。

  唯愿如来为我宣说。世尊,变化如来说此二义,非根本佛。根本佛说三昧乐境,不说虚妄分别所行。善哉!世尊于法自在,唯愿哀愍说此二义,一切佛子心皆乐闻。”

  尔时,世尊告彼王言:“汝应问我,当为汝说。”

  “唯愿如来为我宣说”佛您为我讲讲这个道理。“世尊,变化如来说此二义,非根本佛”,我以前听得都是化身佛讲的这道理,那是化身境界,看到一个阿弥陀佛来接你了那是化身境界,并不是根本佛,不是法身境界,法身是没有去来的。“根本佛说三昧乐境”就是法身那种正受境界。

  “不说虚妄分别所行”真实的法身所印证出来的境界是没有虚妄分别的,没有我们现象当中的识心性的分别作用,我们一旦有分别就不是法身,就不是最好的那个东西,只要有分别都是应化身,哪怕你讲得道理再圆满也是应化所说,并不是法身。哪怕你修成阿罗汉果,修成五眼六通不通此理,方便说,通达此理,绝对的究竟义。为什么你能听懂,能接受这个观点?我们直接从法身究竟意义上说的。法身就是究竟根本。我们不要去讲意识观念的分别,这些行径不是我们究竟解脱的东西,虚妄分别。

  什么叫虚妄分别?小乘解脱道告诉你世间有空苦无常,然后让你修四圣谛,苦集灭道,去了脱这些苦,这就是虚妄分别所行。告诉你世间空苦无常,那是一个假说,那是一个方便说,为了叫你摆脱对世间的一种执著,所以告诉你个方法去修行,这是方便说,虚妄分别说。

  就像我们在家里头去供佛、拜佛,我们去请到佛像摆在那好不好?好,因为这个虚妄分别是符合道理的,所以说你就会有好处。为什么我们摆个别的东西就没有好处?从本质上说,佛像的材质跟别的东西的材质是一样吗?佛像是铜做的,你们家的饭勺也是铜做的,你有没有把饭勺放那烧香去?因为我们有个认识这是饭勺那是佛像,这叫虚妄分别,那你说为什么我每天烧香拜他就好吗?因为你有虚妄分别,这样是符合这个道理,那样是符合那个道理,我们众生心就是这样。

  从究竟意义上怎么说?对这两种事各行其道,你都不要荒废,你不要说那个饭勺没有用,你不要说佛像没有用,记住存在就有价值,那你说那些神呀鬼啊有用吗?作为我们来说我们祈求平安吉祥,我们不去接触它,它也是有存在价值的。那你说为什么师父敢去接触它?师父要去超度人的,我们修行是为了利益它、超度它。但是你们不是,你们为了家居平安,你们最好不要理他。你们可以本着孔老夫子讲的,敬鬼神而远之。不是咱反对你利益它,因为你利益不了它,你的心不够清净,换句话说你的力量不够跟他通达,它得不到利益。

  这又说到施食,我们的力量是很小的,因为你修行没有那种力量,你利益不了人家,人家会烦恼的。我们尽力去念经修行就好,等到你有这种能力的时候,你自然就知道你有这种能力了。你有这种能力的时候你自然就升起这种感觉来了,就想利益人家。这怎么说呢?你生了孩子以后,你要不要养孩子?你生完孩子自然就知道养他去了。就这个道理,你不生孩子,永远不知怎么养孩子。

  “善哉!世尊于法自在”,释迦牟尼佛在一切现象当中是最自在的,是不受一切拘泥的。“唯愿哀愍说此二义,一切佛子心皆乐闻”,佛您慈悲,您有智慧,愿您讲说这两种意义所在,一切佛子当然非常愿意听受这两种教诲。“尔时,世尊告彼王言”世尊告诉楞伽王说“汝应问我,当为汝说。”

  时,夜叉王更著种种宝冠璎珞,诸庄严具以严其身,而作是言:“如来常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时,夜叉王更著种种宝冠璎珞,诸庄严具以严其身,而作是言”楞伽王要听佛给他开示法义的时候,非常欢喜地庄严自己去了,戴上各种各样的庄严器具,不是说奢侈,人家对法的尊重。我们听经听法应该去搭衣呀,这是对法的尊重,庄严自己以后再去请法。

  “如来常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是《金刚经》上说的,何为法?正确的道理,当你获得正确的利益以后,道理就不用管它了。你病好了还要不要吃药呀?病好了不用吃药了,这叫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没病的时候你吃药干嘛?这叫非法。我们学任何道理也是这样,我们学正面的东西,得到好处以后,你那个道理就不要当做财富再存着它,往往我们这些人就是当做财富在存着它。

  你们都打过牌,咱比如打麻将,相似的牌局,你以前打胡过,今天又是那个牌听到那,你就觉得今天可能能胡,结果发现没有,你就把昨天的感觉又拿到今天来了。昨天的经验叫法,你没有舍去,觉着今天还能用,坐在这儿手顺,你昨天赢是在这儿坐着的,今天你肯定还要在这儿坐着。打牌的都怕别人赢,就产生个规矩,别管你们昨天怎么样,好比今天还是你们四个人打,从新掷筛子扔风,这就是人的一种恶心,把好的要延续下去,把不好的要给别人。这就是众生心呀,不好的都归别人,好的都归自己。

  楞伽王请教佛,法尚应舍,得到正确的效益以后,那个观点都要放下,不要拿这个观点再去套别的东西,你今年卖这个货赚钱,不一定明年就卖这个赚钱哦,就这么简单。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