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的四种译本

楞伽经 | 作者:网络 [投稿]

《楞伽经》的四种译本

北凉译:昙无谶所译,四卷

  《楞伽》是中天竺国昙无谶三藏法师,他于西元四一二年来华,在北凉之首都姑臧地方,于八年中译出。他曾经译出《大般涅槃经》四十卷。何时译出《楞伽经》不得详知。因为昙无谶示寂于西元四三三年,大概是从四一二年即开始著手翻译,到四三三年之间译出此《楞伽经》罢。他被刺客杀死,时年仅四十九岁。现在所获得梵文原典想来也并不是昙无谶所依之原典。可惜,此译本今已散佚,无法对照。

宋译:求那跋陀罗所译,四卷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一品,方便称为‘宋译’。中天竺求那跋陀罗〈此云功德贤〉三藏法师于西元四四三年〈刘宋、元嘉二十年〉于丹阳祇洹寺译出。于西元四三五年由海路来到中国,于航海途中,风停船止,不得继续航行,饮水食物不继,船上诸人不知如何是好?于此危急情况之下,由于求那跋陀罗之修持秘密法门,使令起风,顺著风势而降下大雨,因而大家免于饥渴而死。他所翻译经典中,另有《胜鬘经》、《鸯掘魔罗经》、《杂阿含经》等,于西元四六八年示寂,享年七十五岁。

魏译: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所译,十卷

  《入楞伽经》共十卷、十八品。北天竺国菩提流支〈‘觉爱’之意〉三藏法师于西元五一三年〈北魏、延昌二年〉洛阳永宁寺译出。方便称为‘魏译’距‘宋译’后约百余年。法藏大师曾于《入楞伽心玄义》中批评说:‘其十卷虽文品少具,圣意难显,加字混文者泥于意,或致有错,遂于明明之正理,以滞于方言’。然而,现今缺少‘魏译’之梵文原典,不知法藏所批评其短处是否确当?或者现存之原典上就是如此。翻译者必须具足第一卓越梵、汉文的能力方可融会贯通。毋宁说,菩提流支所用的梵文原本一开始就具有多少冗漫之倾向。又或因菩提流支为了帮助原典之通顺可读,混加了个人的一些注解,读者又无从辨别经典正文与个人的注解之差别,因此,《楞伽经》不但原文艰涩,而且在教义上同样的难解。若从文学的立场看,这也是初期之印度传道者于翻译中所带来的混乱状态之表现。

唐译:实叉难陀所译,七卷

  《大乘入楞伽经》,七卷、十品,唐代于阗国实叉难陀〈此云学喜〉三藏法师于西元七OO年〈唐、久视元年〉至七O四年〈唐、久视五年〉于国都佛授记寺奉敕令译出,为方便称为‘唐译’。最初是‘粗译’,他因为必须回去本国省望年老的母亲,所以无法勘校。于西元七O二年,有吐火罗三藏法师弥陀山来华,此人住天竺二十五年,精通三藏,特别精通《楞伽》之玄旨。在当时帝王之敕令下,又请复礼、法藏大师等高僧协助,再勘译弥陀山之未定稿。武则天后并为之作序文。法藏大师对此译本评论说:‘详五梵本,勘二汉文,取其所得,正其所失,累岁优业,当尽其旨’,由此可见,第四译之文意内容超越过以前现存的二译本,并且文笔通顺、详实。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