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善财童子蒙受善知识的力量,依止善知识的教诲,忆念善知识的言语,深深喜爱悦乐善知识,心里这样想:“因为善知识,才使我得以见到佛陀;因为善知识,才使我得以听闻佛法,所以善知识可说是我的师父,因为他们能开示教导我所有的佛法;可说是我的眼睛,因为他们能使我看见如同虚空不可尽数的诸佛;可说是我的津济渡口,因为他们能使我证入诸佛如来的莲华宝池。”
就这样善财童子渐渐向南走去,到了海潮这个地方,看见由众多珍宝筑成垣墙的普庄严园。其中有种种宝树行列庄严,所有的宝华树都雨下众妙香华,散布地上。一切宝香树香气氛氲,普熏十方。一切宝鬉树更雨下处处垂下的大宝鬉;一切摩尼宝王树也雨下遍布十方的大摩尼宝;一切宝衣树也雨下种种色衣,随着众生的应求,周围敷满遍布;一切的意乐树,风一吹动时,就自成乐音,声音美妙得胜过天乐;一切庄严具树,也各雨下各种奇妙珍玩,分布各处,作为庄严的饰物。那里的地面清净,没有任何高下凹凸,其中更有大摩尼宝成就的百万座殿堂,百万个以阎浮檀金镶覆的楼阁,百万个用毗卢遮那摩尼珍宝相间交错庄严的宫殿,一万个用种种珍宝合成的浴池,还有围绕四周的七宝栏楣,又有七宝铺陈的、分布四周的阶梯大道,又有湛然盈满、香气如同天栴檀的八功德水。金沙遍布池底,清澈的宝珠更遍布间错。凫、鹰、孔雀、俱枳罗鸟也游戏其中,出声唱着柔和优雅的音声。以宝网覆盖、垂下种种金铃的宝多罗树也行列周围。微风吹来,就恒常发出美妙的声音。还有广大的宝帐、宝树围绕,建立无数的摩尼宝幢,光明普遍照耀百千由旬远。
又有百万个黑栴檀香泥凝固堆积池底的坡池,水上更陈敷遍布胜妙珍宝成就的莲华,园中又有大摩尼宝的华光照耀。
又有名叫庄严幢的广大宫殿,这宫殿是以海藏妙宝铺地,毗琉璃宝作梁柱,以阎浮檀金铺覆上面,以光藏摩尼宝庄严无数宝王的光焰炽盛,重重的珍楼中挟着种种庄饰的宝阁。阿卢耶香王、觉悟香王,都发出上妙香气,普熏一切。
在这座宫殿里头,又有无量分布排列四周的宝莲华座,有所谓的照耀十方摩尼宝莲华座、毗卢遮那摩尼宝莲华座、照耀世间摩尼宝莲华座、妙藏摩尼宝莲华座、师子藏摩尼宝莲华座、离垢藏摩尼宝莲华座、普门摩尼宝莲华座、光严摩尼宝莲华座、安住大海藏清净摩尼宝莲华座、金刚师子摩尼宝莲华座。
园中又有百万种宝帐,像所谓的衣帐、鬉帐、香帐、华帐、枝帐、摩尼帐、真金帐、庄严具帐、音乐帐、象王神变帐、马王神变帐、帝释用摩尼宝帐,如此等等,至少有百万的宝帐。另有百万大宝网弥覆上面,如所谓的宝铃网、宝盖网、宝身网、海藏真珠网、绀琉璃摩尼宝网、师子摩尼网、月光摩尼网、种种形象众香网、宝冠网、宝璎珞网如此等等,至少有百万的大宝网。
还有百万光照的大光明,如所谓的焰光摩尼宝光明、日藏摩尼宝光明、月幢摩尼宝光明、香焰摩尼宝光明、胜藏摩尼宝光明、莲华藏摩尼宝光明、焰幢摩尼宝光明、大灯摩尼宝光明、普照十方摩尼宝光明、香光摩尼宝光明,如此等等,至少有百万道光明。常雨下数以百万计的庄严具,数百万的黑栴檀香,发出美妙的声音,散下数百万的超出胜过诸天所用的曼陀罗华。数百万超出胜过诸天所载的璎珞作为庄严,数百万超出胜过诸天所有妙宝鬉带到处垂下,数百万超出胜过诸天所穿的众色妙衣,数百万杂色摩尼宝珠,妙光普照。数百万天子都欣乐瞻仰他的容颜,头面顶礼;有数百万的采女从虚空投身下来;数百万的菩萨都恭敬亲近,恒常乐于听闻佛法。
这时,休舍优婆夷坐在真金宝座上,戴着海藏真珠网,冠挂着胜过诸天所用的真金宝钏,垂着结青色的头发,以大摩尼宝珠缀成的宝网庄严她的头部。以师子口摩尼宝珠作耳铛,以如意摩尼宝王作璎珞,各种宝网都垂覆在她身上,百千亿那由他数的众生都恭敬地向她曲身鞠躬。
东方无量的众生都前来拜见她,如所谓的梵天众、梵众天众、大梵天众、梵辅天众、自在天众,乃至一切人及非人,南、西、北方四维上下,都是如此。凡是能够看见这位优婆夷的人,都能除灭所有的病苦,远离种种的烦恼尘垢。拔除各种邪见的毒刺,摧毁障碍的大山。证人无碍的清净境界,增明所有的善根,长养诸根。证入所有的智慧法门、总持法门、三昧法门、大愿法门、妙行法门、功德法门,这种种法门无不立刻现前。又她的心量广大,具足神通,身形无碍,所以能前往任何地方。
这时,善财童子进入普庄严园,周遍观察,看见休舍优婆夷坐在精妙的宝座上。于是善财童子就走到优婆夷前,顶礼她的双足,绕着她行走无数圈之后,对她说:“圣者啊!我以前就已经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了,却还不知道菩萨如何修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听说圣者善于循循诱导、教诲众生,祈愿圣者能为我说法。”
休舍优婆夷回答他:“善男子啊!我只证得一种菩萨的解脱法门。凡是见闻忆念我、与我同住、供给我的众生,都不会白费空过。善男子啊!凡是不种善根,不能被善友摄受,不被诸佛护念的人,永远都不能见到我。善男子啊!凡是能够见到我的人,都是已获得不退转的无上正等正觉。
“善男子啊!东方诸佛常常来到这里,坐在宝座上,为我说法。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的诸佛也常来我这里,坐在宝座上,为我说法。善男子啊!我一直都不曾舍离见佛闻法,所以能与所有的菩萨共同安住。
“善男子啊!我这里有八万四千亿那由他的大众,安住此园,与我同行,都已得不退转的无上正等正觉,其余安住此园的众生,也都已普遍证入不退转的果位。”
善财童子问:“圣者啊!您发无上正等正觉心有多久的时间了?”
休舍优婆夷回答:“善男子啊!我过去曾在燃灯佛那里修行梵行,恭敬供养,闻法受持;之前也曾在离垢佛那里,出家学道,受持正法;之前也曾在妙幢佛那里;之前也曾在胜须弥佛那里;之前也曾在莲华德藏佛那里;之前也曾在毗卢遮那佛那里;之前也曾在普眼佛那里;之前也曾在梵寿佛那里;之前也曾在金刚脐佛那里;之前也曾在婆楼那天佛那里修学。
“善男子啊!我过去曾在无量的时劫、无量的生趣中,像这样次第地在三十六恒河沙数的诸佛那里,恭敬供养承事每一位佛陀,并且听闻受持佛法,清净修行梵行。在此之前的事,就只有佛的智慧才能了知,我是无法测度的。
“善男子啊!菩萨的初发心是没有限量的,因为它能充满一切法界;菩萨拔苦的大悲法门是无量的,因为它能普遍回人一切世间;菩萨的大愿法门是无量的,因为它能究竟十方法界;菩萨予乐的大慈法门是无量的,因为它能普遍庇护所有的众生;菩萨所修行是无量的,因为它能在所有的刹土、所有的时劫中修习;菩萨的三昧力是无量的,因为它能使菩萨道从不退失;菩萨的总持力是无量的,因为它能总持一切的世间;菩萨的智慧光明力是无量的,因为它能普遍证人三世;菩萨的神通力是无量的,因为它能普现所有的刹网;菩萨的辩才力是无量的,因为它能从一音声解知一切;菩萨的清净身是无量的,因为它的身形能遍及所有的佛国刹土。”
善财童子问:“圣者啊!您要多久之后当得证无上正等正觉呢?”
休舍优婆夷回答:“善男子啊!菩萨不会只为了调伏一个众生而发菩提心,不会为了只教化调伏百位众生而发菩提心,乃至不会只为了教化调伏不可说不可说的众生而发菩提心,也不会只为教化调伏一个世界的众生而发菩提心,乃至不会只为了教化不可说不可说世界的众生而发菩提心,不会只为了教化阎浮提微尘数世界的众生而发菩提心,不会只为了教化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的众生而发菩提心,乃至不会只为了教化不可说不可说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的众生而发菩提心;不会只为供养一如来而发菩提心,乃至不会只为了供养不可说不可说的如来而发菩提心;他不会只为了供养一个世界中次第兴起世间的诸佛而发菩提心,乃至不会只为了供养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次第兴起世间的诸佛而发菩提心;也不会只为了供养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次第兴起世间的诸佛而发菩提心,乃至不会只为了供养不可说不可丨兑佛国刹土微尘数世界次第兴起世间的诸佛而发菩提心;不会只为了庄严清净一个世界而发菩提心,乃至不会只为了庄严清净不可说不可说的世界而发菩提心;不会只为了庄严清净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之微尘数的世界而发菩提心,乃至不会只为了庄严清净不可说不可说的三千大千世界之微尘数的世界而发菩提心;不会只为了住持一位如来的遗法而发菩提心,乃至不会只为了住持不可说不可说如来的遗法而发菩提心;不会只为了住持一个世界的诸佛遗法而发菩提心,乃至不会只为了住持不可说不可说世界的如来遗法而发菩提心;不会只为了住持一阎浮提微尘数如来遗法而发菩提心,乃至不会只为了住持不可说不可说佛国刹土微尘数世界的诸佛遗法而发菩提心。
“如此总括来说,他不会只为圆满一位佛陀的誓愿,不会只为了前往一位佛陀的国土,不会只为了证人一位佛陀的聚会,不会只为了住持一位佛陀的法眼,不会只为了转一位佛陀的法轮,不会只为了了知一个世界的所有时劫次第顺序,不会只为了了知一个众生的心海,不会只为了了知一个众生的根海,不会只为了了知一个众生的业海,不会只为了了知一个众生的行海,不会只为了了知一个众生的烦恼海,不会只为了了知一个众生的烦恼习气海,乃至不会只为了了知不可说不可说佛国刹土微尘数的众生烦恼习气海而发菩提心。
“菩萨为了教化调伏众生,一个都没有余漏,而发菩提心;他为了承事供养诸佛,连一位都不空过而发菩提心;他为了庄严清净诸佛国土,一个刹土都不空过而发菩提心;他为了护持诸佛正法,一个教法都不空过而发菩提心;他为了成就圆满如来所有的誓愿,一个誓愿都不空过而发菩提心;他为了前往诸佛国土,一个国土都不空过而发菩提心;他为了证入诸佛众会,一处都不空过而发菩提心;他为了了知所有世界的一切时劫次第,一点都不空过而发菩提心;他为了了知一切众生心海,一点都不空过而发菩提心;他为了了知众生的根性海,丝毫都不空过而发菩提心;他为了了知众生的业海,丝毫都不空过而发菩提心;他为了了知众生行海,一点都不空过而发菩提心;他为了灭绝众生所有的烦恼海,一点都不空过而发菩提心;他为了拔除众生的烦恼习气海,一点都不空过而发菩提心。善男子啊!扼要的说,菩萨能以如此等百万阿僧祇的方便行,而发菩提心。
“善男子啊!这是因为菩萨行能普遍证入所有法门,普遍趣入并庄严清净所有的刹土。所以,善男子啊!只有当一切世界都庄严清净之后,我的誓愿才算穷尽;一切众生的烦恼习气都拔除之后,我的誓愿才算圆满。”善财童子又问她:“圣者啊!这个解脱法门要怎么称呼呢?”
休舍优婆夷回答:“善男子啊!这个解脱法门叫离忧安隐幢三昧。善男子啊!我只知道这个解脱法门,所以,如果是像菩萨摩诃萨,心像大海,能容受一切佛法;如同须弥山,志意坚固,不可动摇;如同善见药,能拔除众生的烦恼重病;如同明净的日轮,能破除众生的无明暗障;犹如大地,能作所有众生的依止;犹如好风,能作为众生的义利;犹如明灯,能为众生生起智慧光明;犹如大云,能为众生雨下寂灭之法;犹如洁净的月轮,能为众生放出福德光明;犹如帝释,能守护一切众生,这一切我就无法了知,也不能演说穷尽他们的功德了!
“善男子啊!在此地的南方海滨,有一处名叫那罗素的国土,其中有位名为毗目瞿沙?的仙人,你去请教他:‘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这时,善财童子顶礼休舍优婆夷双足,绕行无数圈,殷勤瞻仰她的容颜,悲泣流泪。心里这样想:“能够得证菩提是难得的,能够亲近善知识是非常难得的,能够遇到善知识是非常难得的,能够得到菩萨诸根是非常难得的,能够清净菩萨诸根是非常难得的,能够遇同行的善知识是非常难得的,能够如理观察是非常难得的,能够依教修行是非常难得的,能够遇到出生善心的方便是非常难得的,能够遇到增长一切智法光明是非常难得的。”他这样想了之后就告退继续向南行。
这时,善财童子一心随顺思惟菩萨的正教,随顺思惟菩萨的清净行,生出增长菩萨的福力心,生出明见一切诸佛的心,生起出生一切诸佛的心,生出增长一切大愿的心,生出普见十方诸法的心,生出明照诸法实性的心,生出普散去一切障碍的心,生出观察法界无暗的心,生出清净意宝庄严的心,生出摧伏一切众魔的心。就这样一路思惟慢慢游行,到了那罗素国,到处寻觅毗目瞿沙仙人。
这时,他看见一大片以阿僧祇数树庄严的树林,各种叶树茂密地分布,各种华树都欣欣向荣地盛开着,各种果树也相继成熟,各种宝树都雨下摩尼珍果,到处都行列着大栴檀树,各种沉水树也都散发出上好的香气,悦意可爱的香树更有妙香庄严,波吒罗?树也围绕四面,尼拘律树树身高耸挺直,阎浮檀树常雨下甘美鲜果,优钵罗华、波头摩华庄严着池沼。
这时,善财童子见到那位毗目瞿沙仙人在栴檀树下,铺草而坐,率领一万徒众。他们有的穿鹿皮,有的穿树皮,有的穿着编织而成的草衣服,发髻结环垂于两鬓,前后围绕。善财童子见了之后,就走到仙人面前,五体投地说:“我现在终于遇到真正的善知识了。善知识,能趣向一切智慧的门户,因为他们能使我证入真实道;善知识,能趣向一切智慧的车乘,因为他们能使我证入如来的境界;善知识,是能趣向一切智慧的舟船,因为他们能使我到达智慧的宝洲:善知识,是能趣向一切智慧的火炬,因为他们能使我生起十力的光明;善知识,是能趣向一切智慧的道路,因为他们能使我证人涅槃大城;善知识,是能趣向一切智慧的明灯,因为他们能使我彻见平稳或危险之道;善知识,是能趣向一切智慧的桥梁,因为他们能使我度过险恶的地方;善知识,就是能趣向一切智慧的宝盖,因为他们能使我生起予乐的大慈清凉力量;善知识,就是能趣向一切智慧的眼目,因为他们能使我见到种种法性法门;善知识,就是能趣向一切智慧的海潮,因为他们能使我圆满具足大悲法水。”
说完之后,善财从地上起身,绕行仙人数圈,合掌走到仙人面前,向圣者说:“我在以前就已经发起无上正等正觉,然而却还不知道菩萨该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听说圣者善于循循诱导、教诲众生,希望您能为我解说。”
这时,毗目瞿沙仙人看看自己的徒众,而说:“善男子啊!这个童子已经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善男子啊!这个童子能普遍施予众生无畏的力量,这个童子能为众生普遍兴作利益,这个童子能常观察诸佛的智慧大海,这个童子想要饮一切甘露法雨,这个童子想要测度广大的法海,这个童子想要使众生安住智慧海中,这个童子想要普遍发起广大的悲云,这个童子想要普遍雨下广大的法雨,这个童子想要以智月普照世间,这个童子想要灭除世间的烦恼毒热,这个童子想要长养一切含识有情的所有善根。”
仙众听闻这话之后,就各自用种种上妙香华,散在善财童子身上,投身于地,向善财行礼,恭敬围绕地说:“现在,这个童子一定能够救护众生,一定能够灭除所有地狱苦痛,一定能够永远断除所有的畜生道,一定能够辗转除去阎罗王的世界,一定能够关闭所有苦难处的大门,一定能够干竭所有爱欲大海,一定能够永远灭除众生的苦蕴,一定能够永远破除无明黑暗,一定能够永远断除贪爱系缚,一定能够以福德之大轮山围绕世间,一定能够以智慧之大宝须弥山显示世间,一定能够出现清净智日,一定能够开示善根法藏,使世间明辨识艰险平易。”
这时,毗目瞿沙仙告诉诸位仙人说:“善男子啊!如果有人能发无上正等正觉,必当成就一切智道。这个善男子已经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了,所以一定能够清净诸佛功德地。”
这时,毗目瞿沙仙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啊!我已证得菩萨的无胜幢解脱三昧。”
善财童子问:“圣者啊!什么是无胜幢解脱三昧啊?”
这时,毗目仙人就伸出右手,抚摩善财的头顶,执起善财的手。这时,善财童子看见自身前往拜诣十方十个佛国刹土微尘数世界,到十方佛国刹土微尘数诸佛那里,见到那些佛陀的刹土及他们的大众聚会,还有诸佛的身相妙好,种种庄严。也听闻了那些诸佛随顺众生心之喜乐,而演说的佛法,并且通达每一文辞语句,并各别受持,毫不杂乱。也知道那些诸佛以什么信解,清净调治所有的誓愿。也知道那些诸佛以什么清净的大愿成就所有的力量。也看见那些诸佛随顺众生心所相应而显现的色相。也看见那些诸佛的大光明网,现种种色,清净圆满。也知道那些诸佛以无碍的智慧,出大明力。又看见自己身在诸佛的处所,经过了一日夜或七日夜,半月、一月、一年、十年、百年、千年,或经过了亿年,或阿庾多个亿年,或那由他个亿年,或经过了半个时劫,或经过了一个时劫,乃至百个时劫、千个时劫、或百千亿个时劫,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国刹土微尘数的时劫。
这时,善财童子因为被菩萨无胜幢解脱智慧光明照耀,而证得毗卢遮那藏三昧的光明;因为被无尽智的解脱三昧光明照耀,而证得普摄诸方陀罗尼的光明;因为被金刚轮陀罗尼门的光明照耀,而证得极清净智慧心的三昧光明;因为被普门庄严藏般若波罗蜜的光明照耀,而证得诸佛虚空藏轮的三昧光明;因为被诸佛法轮的三昧光明照耀,而证得三世无尽智慧的三昧光明。
这时,仙人放开善财童子的手,善财童子看见自己还在原来的地方。这时,仙人告诉善财:“善男子啊!你还能忆念方才的境界吗?”
善财回答:“是的。这都是因为圣者善知识的力量所至。”
仙人说:“善男子啊!我只知道这菩萨无胜幢解脱,如果是像菩萨摩诃萨,成就一切殊胜的三昧,在一切的时刻都能得到自在,在一念之间就能出生诸佛的无量智慧。以佛的智慧灯作为庄严,普照世间;以一念普遍证入三世境界,分身遍往十方国土;以智慧之身普趣入一切法界,并随顺众生的心,普遍示现他们面前,并且观察他们的根行而利益他们,或放出清净光明,使人喜悦快乐,这一切我实在无法了知、演说穷尽那些菩萨他们的功德行、他们的殊胜誓愿、他们的庄严刹土、他们的智慧境界、他们的三昧所行、他们的神通变化、他们的解脱游戏、他们的身相差别、他们的音声清净,乃至于他们的智慧光明。
“善男子啊!在此地的南方,有一个名叫伊沙那?的聚落,有位名叫胜热的婆罗门。你去请教他:‘菩萨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这时,善财童子欢喜踊跃,顶礼仙人的双足,绕着仙人行走无数圈之后,殷勤瞻仰他的容颜,就辞行告退,继续南行。
这时,善财童子因为被菩萨无胜幢解脱三昧所照耀,而安住诸佛不可思议的神力。证人菩萨不可思议的解脱神通智慧,证得菩萨不可思议的三昧智慧光明,证得所有时劫薰修三昧的智慧光明,证得了知一切境界皆依想所住三昧智慧光明,证得一切世间殊胜的智慧光明,在任何地方都能示现身形,以究竟智慧演说无二无分别的平等法。以明净智慧普照境界,凡所听闻的法都能安忍受持,清净信解。对于法的自性,决定明了。心恒常不舍菩萨妙行,追求一切智慧,永不退转。他又获得了十力的智慧光明,精勤觅求妙法,从不满足。又不断正念修行,证人诸佛的境界,出生菩萨的无量庄严。他已清净无边的大愿,因此能用无穷尽的智慧,了知无边世界网。以没有怯弱的心,度脱无量众生大海0又能了知无边菩萨众的种种境界,并且看见无边世界的种种差别,看见无边世界的种种庄严,证入无边世界的微细境界。了知无边世界的种种名号。了知无边世界的种种言说,了知无边众生的种种信解,看见无边众生的种种行,看见无边众生的成熟行,看见无边众生的差别想,忆念善知识。
他就这样慢慢游行,到了伊沙那聚落,看见那胜热婆罗门正在修各种苦行,求一切智。他四面聚集了如大山的烈火,其中有非常高峻的刀山,胜热婆罗门爬到那高山上,投身进人火中。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合掌站立,说:“圣者啊!我在以前已经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然而我还不知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我听说圣者善于循循诱导、教诲众生,希望您能为我解说。”
婆罗门回答:“善男子啊!如果你现在能够爬上这刀山,投身大火中,你就能清净所有的菩萨行。”
这时,善财童子心里这样想:“能得到人身是非常难得的,能远离各种苦难是非常难得的,能够没有灾难是非常难得的,能够得到清净的法门是非常难得的,能够遇到诸佛是非常难得的,能够具足诸根是非常难得的,能够听闻佛法是非常难得的,能够遇到善人是非常难得的,能够碰到真正的善知识是非常难得的,能够受持如理的正教是非常难得的,能过着如法的生活是非常难得的,能够随法修行是非常难得的。这个婆罗门,难道是魔指使来的吗?会不会是魔的险恶徒党,狡诈地示现菩萨善知识的样子,而想使我难以增长善根,减短寿命,而障碍我修行一切智慧之道,引我进入恶道,障碍我的法门,障碍我的佛法呢?”
他正在这样想的时候,成千上万的梵天都在虚空中说:“善男子啊!千万不要有这种念头!千万不要有这种念头!现在这位圣者已证得金刚焰三昧光明,发起大精进,度化所有的众生,从不退转。他一心只要消竭一切的贪爱大海,截断一切的邪见缚网,烧灭一切烦恼的薪柴,照耀一切疑惑的稠林,断除一切老死的恐怖,破坏所有的三世障碍,放出一切法的光明。
“善男子啊!我们梵天多执着邪见,都自称是自在者、是能作者,在世间中我是最殊胜的。但是一看见胜热婆罗门五热焚炙自身,我们对自己的宫殿,顿时失去了喜乐爱着。即使身处禅定也不得禅悦,于是我们就一起前来拜见婆罗门。这时,婆罗门以神通力示现大苦行,为我等说法,使我们灭除所有的邪见,除去所有的骄慢,使我们安住于大慈,普行大悲,生起广大的心愿,发起菩提意,常见诸佛,恒常听闻妙法,在一切处,心无障碍。”
虚空中又有成千上万的诸魔,用天摩尼宝散在婆罗门上,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啊!这婆罗门五热焚炙自身的时候,那光的光明,照得我所有宫殿庄严具的光明,都黯然无光。使我等一点儿也不心生喜乐贪着,于是我和眷属们都前来拜见他。这婆罗门就为我们说法,使我及其他无数的天子、天女等,都证得不退转的无上正等正觉。”
虚空中又有成千上万的自在天王,各散天华,说:“善男子啊!这婆罗门五热焚炙自身的时候,那光的光明,照得我们所有宫殿庄严具的光明,都黯然无光。使我身处其中,一点儿也不心生爱恋贪着,于是我就与眷属都前来拜见他。这位婆罗门就为我等说法,使我心意自由,在烦恼中得到自在,在受生中得到自在,在所有业障中得到自在,在所有的三昧中得到自在,在庄严具中得到自在,在寿命中得到自在,乃至能在一切佛法中得到自在。”
虚空中又有成千上万的化乐天王,作天音乐,恭敬供养,说:“善男子啊!这位婆罗门五热焚炙自身的时候,那光的光明,照得我宫殿所有'庄严器具及所有宫女都不受欲乐、不求欲乐,身心柔软,于是我们就和诸天前来拜见他。这时,婆罗门就为我等说法,清净我们的心意,明洁我们的心意,纯善我们的心意,柔软我们的心意,使我们心生欢喜,乃至使我们得到十力的清净之身。生出无量身,乃至使我们得到佛身、佛语、佛声、佛心,具足成就一切智智。”
虚空中又有成千上万的兜率天王、天子、天女,及无数眷属,雨下妙香,恭敬顶礼,说:“善男子啊!这婆罗门五热焚炙自身的时候,使我们诸天及眷属,都不再喜爱贪着自己的宫殿,于是我们就前来拜见他。我们一听他说法,就不再贪着境界,而减少欲望,心常知足欢喜,心得充满,并生起各种善根,发菩提心,乃至圆满一切佛法。”
虚空中又有成千上万的三十三天及他们的眷属、天子、天女,前后围绕,雨下天曼陀罗华,恭敬供养,说:“善男子啊!这婆罗门五热焚炙自身的时候,使我们诸天都不再喜乐贪着天乐。于是我们就共同前来拜诣他。这时,婆罗门就为我们演说一切法都是无常、容易败坏的,于是我们就舍弃远离所有的欲乐,断除了骄慢放逸,只爱乐无上菩提。而且,善男子啊!我当时一看见婆罗门的时候,须弥山顶就产生六种震动,我们虽然害怕,但都发起菩提心,坚固不动。”
虚空中又有成千上万的龙王,像所谓的伊那跋罗龙王、难陀优波难陀龙王等,雨下黑栴檀。还有无数的龙女演奏天乐,雨下天妙华及天香水,恭敬供养说:“善男子啊!这婆罗门五热焚炙自身的时候,那火的光明,普照所有龙的宫殿,使所有龙众都远离了热沙的恐怖、被金翅鸟吞噬的恐怖。并且灭除嗔恚,得到清凉的身体,心中不再有任何的污垢秽浊,能信解听闻佛法,厌恶龙趣,至诚地悔除业障,乃至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安住一切智。”
虚空中又有成千上万的夜叉王,用种种供具,恭敬供养胜热婆罗门以及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啊!这婆罗门五热焚炙自身的时候,使我及我的眷属都能对众生心发慈悯,一切的罗刹、鸠槃荼等,也心生慈悯。因为我们已心生慈悯,所以不再恼害众生,他们都来见我。我和他们也不再爱乐贪着自己的宫殿,于是我与他们共同来到这里。那时,婆罗门就为我们说法,如我们所相应的因缘而说法,使我们的身心安乐,又使无数的夜叉、罗刹、鸠槃荼等,发起无上的菩提心。”
虚空中又有成千上万的乾闼婆王:“善男子啊!这婆罗门五热焚炙自身,火光一照耀我的宫殿时,我们都得到不可思议的悦乐,所以我们都来到这里。婆罗门就为我们说法,使我们得证不退转的无上正等正觉。”
虚空中又有成千上万的阿修罗王,从大海出现,舒展右膝轮,合掌向前行礼,说:“善男子啊!这婆罗门五热焚炙自身的时候,我们阿修罗所有宫殿、大海、大地,都震动不已,使我们无不舍弃骄慢放逸,所以我们前来拜见他。跟随他听闻佛法,舍弃远离谄曲矫诳,安住安忍的境地,坚固不动,圆满十力。”
虚空中又有成千上万的迦楼罗王,以勇力持王为领导,幻化成外道童子的形体唱诵说:“善男子啊!这婆罗门五热焚炙自身的时候,那火的光明照耀并震动了我的宫殿,令人畏怖,所以我们特地前来拜见。这时,婆罗门就为我们如所相应的因缘说法,使我们修习大慈,称赞大悲,度脱生死大海,在五欲的泥淖中脱拔救济众生,赞叹菩提心,生起方便智慧,随顺众生适宜的因缘时节,调伏众生。”
虚空中又有成千上万的紧那罗王在虚空中唱诵说:“善男子啊!这婆罗门五热焚炙自身的时候,我们所住的宫殿,所有的多罗树、宝铃网、宝缯带、音乐树、妙宝树及乐器,能自然发出佛声、法声,以及不退转菩萨僧声、发愿要求无上菩提声,这声音说:‘在某个地方、某个国家,有某某菩萨,发菩提心;在某个地方、某个国家,有某某菩萨,修行苦行。凡是难以舍弃的东西都能舍弃,乃至清净一切智行。在某个地方、某个国家,有某某菩萨,前往道场。乃至在某个地方、某个国家,有某某如来,作佛事之后,而证人大般涅槃。’
“善男子啊!如果有人粉碎阎浮提的一切草木为微尘,这些尚可了知其数,然而我宫殿中的宝多罗树,乃至乐器所说的菩萨名、如来名,所发的大愿,及所修行的一切,却无人能够了知其边际。
“善男子啊!我们因为听闻佛声、法声、菩萨僧声,而心生欢喜,所以前来拜询这胜热婆罗门。这时,婆罗门即为我们以相应的法而说法,使我们及其他无数的众生得以得证无上正等正觉。”
虚空中又有无数的欲界诸天,以上妙的供具恭敬地供养唱诵:“善男子啊!这婆罗门五热焚炙自身的时候,那光的光明照彻了阿鼻等一切地狱,所有受苦的众生都得以休息。我们一看见这火光明,心中就生起清净信心。因为这坚固的信心,使我们命终之后,得生在天上。又我们为了知恩报恩,而前来拜见他,恭敬瞻仰他的容颜,没有满足。这时,婆罗门就为我们说法,使无量众生都能发起菩提心。”
这时,善财童子听闻这些法门之后,心生欢喜,就以对待真实善知识、的心看视婆罗门,以头触地顶礼致敬、唱诵:“祈愿圣者原谅我对大圣善知识生起的不善心,我愿诚心悔过。”
这时,婆罗门就为善财说了以下的偈颂:
若有诸菩萨众,随顺善知识教,
一切无有疑惧,安住心不动摇。
当知如是之人,必获广大利益,
端坐菩提树下,成于无上正觉。
这时,善财童子立刻登上刀山,投人火堆。他还没掉到火坑时,就证得了菩萨善住三昧;才刚接触到火焰,又证得了菩萨静乐神通三昧。善财对婆罗门说:“太奇妙了!圣者啊!这些刀山和大火坑,我的身体一接触到它们时,竟是如此安稳快乐。”
这时,婆罗门就告诉善财童子:“善男子啊!我只证得这种菩萨无尽轮解脱。如果是像诸位菩萨摩诃萨的大功德火焰,能烧尽一切众生的见惑,使其完全无有剩余,必定不会退转无穷尽心、无懈怠心、无怯弱心,发起如同金刚藏那罗延心,立刻修行无迟缓心,誓愿如同风轮一般,普遍受持一切精进大誓愿,皆无退转。这些功德行,我是无法宣说得尽的。
“善男子啊!此地的南方,有一座名叫师子奋迅的城邑。城里有一位名叫慈行的童女。你去拜访她,并请问她:‘菩萨应该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
说完之后,善财童子便顶礼婆罗门的双足,绕着他走了无数圈,辞退离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并不是出自《华严经》。这句话是解读自《华严经》的部分经文(见下)。解读之后语言通俗,道理直白,大部分人看到后都会有所感触,故而出自《华严经》的说法就流传开来。
《华严经》法句一 1 作佛所作,净佛所净。 2 其心平等,住一切智。 3 入如来智,无有障碍。 4 应自修行一切智道,应勤增长菩萨境界。 5 善知于时常行法施,开悟一切名为智者。 6 于一切法心无
《华严经》它是唐代于阗国三藏法师实叉难陀翻译的。实叉难陀他一生当中来到中国翻译了十九部经典,总共有一百零七卷,我们《华严经》八十卷就是实叉难陀翻译的,还有大家熟悉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也是他老人家翻译的,《大乘起信论》等等,包括《楞枷经》都是实叉难陀翻译的。
佛家有言:“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华严经》描述的是重重无尽的“华藏世界海”,诸佛菩萨充满整个世界,我们的地球,在华藏世界海中,仅仅是一粒微尘,然而,就是在这尘埃般细小的地球上,我们能够见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一、东晋佛驮跋陀罗的译本,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为区别于后来的唐译本,又称为“旧译《华严》”,或称为《六十华严》。二、唐武周时实叉难陀的译本,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又称为“新译《华严》”,或称为《八十华严》。三、唐贞元中般若的译本,也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卷,它的全名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
庚戌冬,先师明观老和尚示寂,治丧之余,悲思纷集。因忆师所付遗作中,曾记述在浙东行化时,有治习华严得不可思议神妙境界等语,顿起业尽情空廓然无碍之观。即屏居香港光明讲堂,读诵大经,迥向吾师,随读随记,以资探索,并检同全部华严著述集要为参究。其中有宋温陵戒环比丘所集华严要解,解妙义丰,不厌三复。爰亟付印,冀有助于后之读者。
大乘佛教有三部公认的经王,分别是《华严经》、《法华经》和《楞严经》。其中最被推崇备至的,正是《华严经》,被称为王中之王。《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据说是佛陀悟道宣说的第一部经典,含摄其
听上梦下参老法师讲《华严经》,算来已有一年半了。在这一年半中,每日随众听老法师讲大座。说来惭愧,可能是没用上心吧,受益不是很大。说句实在话,我喜欢戒律课,本来就是抱着一颗学戒的心来求学的,故总认为《华严经》是大法,不易深入,还没学,心里就给了它一个定义——很难学!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卷第一 往复无际、动静一源.含众妙而有余、超言思而逈出者,其唯法界欤。 将释此疏,大分为四:第一、总序名意.第贰、归命下,归敬请加.第参、将释下,开章释文.第肆、疏末一偈,谦赞回向.为顺经文有四分故。若顺序正流通判者,则合前二为序分、开章为正宗、谦赞为流通,为疏三分。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游摩伽陀国法阿兰拏处菩提场上普光堂中。大福聚集。妙喜所生。普无毁处。功德无量。莲华藏师子座中坐。平等证觉(一)善净觉者(二)无有二行(三)游佛所游(四)得至诸佛平等(五)到无障处(六)不退转法(七)无遮行处(八)不舍无边诸佛所作(九)住不思处(十)向无相法(十一)三世平等所生(十二)其身遍诸世界(十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汉传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也是汉传佛教一个影响深远的宗派——华严宗的理论根据。《华严经》从印度传译到汉地始于东晋,前后经由三次翻译,有三个译本。第一次翻译在东晋时期。公元418年到421年,在建业(今南京)道场寺,有一位印度高僧佛驮跋陀罗,由他主持翻译了六十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看到穿戴盔甲的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用善法铠甲庄严自身,勇猛精进,趣求究竟无师的智慧,证得圆满无上的佛果。见着甲冑:“甲冑”,指铠甲和头盔。在与敌人交战时,戴上头盔,身披铠甲,就可以保护自身,不被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看到节操高尚的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建大丈夫志、行大丈夫事,树立正知正见,坚守高尚的志节和操行,永远不舍离佛道。见操行人:什么是操行人呢?指具备高尚节操和品行的人。
此偈告诉我们: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在搭好衣、捧起钵准备乞食的时候便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舍除骄慢,成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法器,受天人赞叹供养。执持应器:“应器”,也叫做应量器,指出家人吃饭用斋的器皿——钵。
这首偈的大意是: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看见不放逸修行苦行的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少欲知足,舍离对五欲的贪着,以佛法的正见为指导,严持净戒,勤修苦行,得不退转大乘弘愿,借助修习苦行到达究竟成佛的彼岸。
这首偈的大意是: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看见婆罗门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修身守道,执持佛戒,永保梵行清净,舍离一切恶法。见婆罗门:“婆罗门”是梵语,华言净行、梵行等。《一切经音义》中讲:“婆罗门,此俗人也。谓净行高贵舍恶法之人,博学多闻者也。”婆罗门是古印度四种姓之一,有出家有在家。
此偈的大意是说: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看到出家修行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三业清净调柔,心意寂静,最终成就佛的大智慧。若见沙门:“沙门”是梵语,华言有勤息、勤行、勤劳等义。勤息是说,出家人勤修佛道,息灭诸烦恼。勤行是指“勤行众善,止息诸恶”,从而证得寂灭涅槃。勤劳是说出家人应当精勤修道,修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遇到背恩弃义人的时候便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对于恶人不生丝毫报复之心。见背恩人:“背恩”,即背弃恩义。背恩的人,不知报答他人恩惠,如《六度集经》中所说:“背恩无反复,虚饰行谄伪,是为愚痴极,唯默忍为安。”
《大宝积经》,共一百二十卷,是一部丛书体裁的经集,收在《大正藏》第十一册。玄奘在示寂前一年(663)曾试译过几行,因为体力不支不得不停顿下来。菩提流志从神龙二年(706)开始编译,历时七载,在先天二年(713)完毕,完成了玄奘未尽的伟业。他利用《宝积经》
《圆觉经》,是描述如来境界、阐扬诸法实相、彰显圆满觉性的重要经典,素有『三藏十二部的眼目』之称。经文阐述了一切法都是圆觉妙心的显现,每一法都周遍法界,觉性同样也是周遍法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道理。指出:众生与佛,觉性平等,没有差异,只是因为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