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
海云继梦和上
我们刚才提到圆融道的这个部分。那这个部分呢,不管学佛不学佛,都是很重要的,而且这个圆融道的修行方法也是华严经最大的特色。我把理论的部分跟各位说明一遍,然后你就知道,为什么华严经的结构会这么的精彩跟不可思议。
我们先从理上来看。圆融道的修行有三个要件:第一个就是要对三宝具足信心,对佛对法对僧,佛、法、僧要具足信心。哪些信心呢?我们等一下再谈。第二个它是事修。第一个具足信心就是理修,在理上你对佛、法、僧三宝要有足够的信心。第二个就事修,在事情上,什么事都可以……你做一个妈妈,要怎么样做个尽责任的妈妈,而不是功利的妈妈。中国人以前讲的,养儿防老,那就不是妈妈了,你是为了防老而养儿子。不是!现在的美国人养儿子比较像个样子,她是尊重生命,所以她会认养外国人的小孩回来养。有没有?尽她母亲的责任。这个责任是很重要,所以我们刚才讲到,向责任负责,不是向权利,向权利就很麻烦了。
那么,这件事呢,假如你是一个很简单的人,就可以发很大的愿:我要服务最贫穷的人。贫穷中最贫穷的人也可以,或者灾难中最苦难的人也可以。你要是单纯的人就可以发愿,你要是比较复杂的人就麻烦,“我是家里的独生子,要负起传宗接代的责任。”那你就不能出家了。对不对?“我已经结婚了,还有孩子好几个啊。”你也不能够随便发愿了。,对不对?所以这里面牵涉到这些,因为你是一个比较复杂也就是条件比较丰富的人,那他要发愿的时候,他有相当大的限制。当然他的条件也会比较特殊,所以他的愿力通常比较有性格。知道吗?一个单纯的人发愿,单纯的人你可能会发现他没什么性格,但是他的愿都很大,因为他单纯嘛。单纯我就完全投入,为人类谋福利,就为人类谋福利。要选一个,你不能太笼统,太笼统会没有目标,你要很明确的一个目标,然后它一个条件:尽形寿,就尽这一辈子就是要做那一件事。你不能做那个我只要赚五百万就好,那个叫什么愿啊?对不对?我要服务五百个人……那不是,也不叫做愿。你要尽形寿去做,穷尽那一部分的众生,去为他服务。这个是单纯的人好发大愿的原因。
那我们一般人来讲大概没有那么单纯,像我是结婚后才决定要出家,那就很麻烦了。我结婚后五年决定要出家,那孩子已经出生怎么办呢?我一定要等十年后,孩子读到高中以后我再出家,而且我肯定一定要出家。所以这十年我就要赶快安排家里,让他们能够生活安定,对佛法有充分的认识,那我才能出家,因为你已经被条件限制了。那你假如不是的话,那就很好决定,随时都可以出家。对不对?我讲是你一切条件都具足,发愿就可以了。但是你要出家不是你要出家就可以,因为从接受你出家的人那边来看他还有条件,你符不符合这个条件?出家它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个,身心要健康;第二个,五官四肢要健全。要不然不能够说,僧团不是残障医院,对不对?,这不一样的。所以五官、四肢健全是原始有记载的,身心要健康是现代的人讲的,要身体心理,心理健康是很重要。那么其他的各道场的标准不一样。有的会看因缘,就看他有没有能力看。我们是比较简单,身心健康以外呢,只有一个性向测验及格,人格测验及格,这两个测验通过,那你就可以接受一年到两年的训练,你就可以出家。那其他道场它就不一定这样做了。因为每一个道场有不同的标准,那你要发这个愿你要去跟它配合。
通常来讲单纯的人好发愿,都是指进入宗教的领域,不管哪个宗教都不要紧。你对于那一个宗教的基本信仰要绝对忠贞不移。当然我们佛教要跟你讲要对三宝具足信心,也就是忠贞不移。然后第二个条件,你要选择一个事业去做。那各位在家人,生活条件复杂,那你不可能发出家人的这种单纯的愿。但是你在你的责任内你可以做好你的职位,你的工作项目上可以把它做好,那就是尽责任。就是认真工作,认真生活,这两个你一定要做好。认真生活就是认真做人,做人就是应对进退,认真工作那就是工作态度嘛。就这两个条件,你一定要做好,而且你会在那边成为很出色的一个修行人。虽然你不现像我们这样的修行相,修行的相没有,但是你会出现修行人真正的模范出来。所以你就会看到为什么《华严经》,它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头,那有很多各种包括工程师包括工会的会长,包括船师,以前叫船师,现在就叫计程车司机嘛。对不对?这些人为什么都是大修行人而且又有相当成就的人呢?关键就是这一点。在事相上,你一定要选一个事,认真做到底。而且要尽这一辈子去做。所以刚才讲说,你不要老换工作,换三个以上,我看你第四个就出家好了,这样子比较简单。不然你那个业力不能突破。知道吗?这是第二个条件。刚才讲第三个条件是最主要的。
那个理修跟事修要怎么结合?这个是我们要跟各位讲的一个核心点。我对三宝有信心,信心以后工作一做就不见了,因为一赚钱被钱吃掉了,一恋爱被老虎吃掉了。这怎么办呢?一有名了,又忘了三宝,你已经比三宝更有名了。对不对?所以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要我们做,这个叫做归零功课,归零,全部要归零。也就是你每天要去反省检讨,你遇到哪些挫折,回到三宝这边来,跟佛菩萨忏悔。那你有什么喜悦或者成功的,回到三宝这边来报告。你要记得,有人跟你讲说,你做得很好,你这样实在我很感恩你,那你就要跟佛菩萨报告,这个成功、幸福留人间,荣耀归三宝,因为要归三宝,所以一百零八拜,这才叫真的,你要去做啊。要是失败,人家来骂你,或者找你麻烦,你尤其是“我明明没错。”没错人家找你麻烦,就是叫做业相,业相现前,你就跟佛菩萨忏悔,一百零八拜。你问:“人家说我好话我也一百零八拜,人家说我坏话我也一百零八拜?”跟你讲,平等平等。你不要以为“我成功了!”你就高兴了,那你就迷失了。你也不要因为失败了,你就泄气了,假如你这样一直做归零的工作,最后都回到三宝的核心来,你就一再的归零,你不会迷失的。
你要记得,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关键,我们人,各位都用大脑用惯了,你遇到挫折的时候怎么办?你一定要用大脑解决挫折,对不对?因为你用大脑用惯了,所以遇到困难,你一定用大脑去解决困难。告诉你,用大脑解决困难,就是你要迷路的开始。我不是叫你把大脑割掉,那不能割掉的。因为发生问题,你只有两个办法,你去注意看社会上只有这两个办法。第一种就扩充脑容量,这样术语比较好讲。你一定会想办法去充实你的知识跟能力来解决问题,是不是这样?那怎么样子扩充你的脑容量呢?两个嘛,一个问人家,懒惰的人就问人家,求善知识:“师父,该怎么办?”对不对?或者问问亲朋好友怎么办,你是不是最常用的方法。另外一个方法现在最流行的,那就是培训班,我去接受专业训练,再训练,有没有?这都是扩充你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是这样?这个用大脑是第一个。第二个方法,叫不负责任,丢了不管,要不然装作没听到。“发生什么问题?”“不知道。”等一下又问,“不知道。”那就过了。有没有?有很多这种人。你遇到这种人你会气死了。你东西交给他,他说:“好。”等你问他,“哦,我忘记。”你会晕倒。大概就是这两种。一种就是你负起责任,然后用大脑去寻求解决方法;一个是不负责任,装作没听到,不知道就没责任了,就这两个方法。
所以你假如是老板在用人,那当然喜欢第一种人,他替你操心,你就怕第二种人,对不对?我讲不一定讲你啊,不过这是事实。尤其女孩子,女孩子常常这样,装作不知道,反正男的会去处理。女孩子要的是我生活稳定、高兴、快乐就好,伤脑筋的事她很自然就麻木。很多男生也有这种毛病,因为我生平无大志,只要平安过日子。那个也是一样,这责任义务一来,他就麻木了,这个是很麻烦的事,这两个都不对。
而一般人常犯的是第一种。第二种人就不必讨论了,那种人在社会上叫废物。那种人能够再继续混下去因为是他还有福报可以用,前辈子修来的福报这辈子用,这样子而已。当他用完了,他就完了,因为他废物嘛,那就没有用了,所以这是很可怕的灾难。那第一种人呢,是不是一定会解决问题呢?能解决问题也是你有福报,不能解决问题,叫做失败,就是你没福报。所以你去注意看看,社会上很多人,IQ很好,尤其IQ好的人,很认真工作的人,是不是一定成功?不然你看看,还有什么条件?几乎都告诉你,对不对?IQ不好要认真学习呀,对不对?认真学习,要认真工作。可是,谁能跟你保证一定成功呢?你注意看,台湾现在有六组人马要选总统,明年台湾是不是有六个总统?我告诉你,那就是灾难呐。对不对?不可能,一定有五个失败,只有一个赢。所以,这些人你都可以看到,他们IQ都很好,而且都很认真,因为很认真所以吵得天翻地覆啊。但是只有一个成功,其他要失败。所以不是IQ好,认真你就会成功,你要记得这个。因为这要成功还有一个因素,有福报的人,它六个一定有一个,那一个已经当选了,你放心,那个人已经当选了。不是你要争不争的问题啊,不一定。但是,福报谁相信呢?因为福报你现在没办法创造,这不是宿命,但是你要知道,这是个关键。
那我们告诉各位就是你必须尽心尽力去做,这是一个条件。尽心尽力去做以后产生问题了,不能如意,就逆境现前的时候,那个逆境叫做业相。当业相现前,你只有忏悔。忏悔用现在的话来讲,就叫做反省跟检讨,不是诅咒,也不是抱怨,不是,都不是。自己冷静的跟自己检讨,检讨不检讨别人,是检讨自己,内心里头有什么缺陷,有什么缺憾,贪嗔痴有哪些,我去改它。你记得用这个方法,所以我们叫忏悔,向自心里头去检讨自己,你才能够改,改你那个业力。业力,刚才讲那个年轻人一直换工作,就是他有业力,因为他不能检讨他自己。他会抱怨公司不好,同仁不好,长官不好。那你会抱怨,这个没有用,只增加你的业力而已。你越抱怨你死的越快,你越不抱怨你还可以苟延残喘。但是你会忏悔的话,会把业力给消除掉,一定会给消除掉。所以我们在忏悔就是向自心中自求多福,把自己的业障给消除掉,只要业相现前,一个业相一百零八拜。各位要知道,有些业不需要一百零八拜,拜三拜就够了,多一百零五拜的福报可以存起来。你不要小气,跟自己的福报过不去干吗?多拜一点嘛。所以我们规定一百零八拜,你多拜。假如天天都现,你就天天都一百零八拜嘛,一天现三次,你就拜三个一百零八拜,这样消得很快。
详细的部分以后有机会我们再研究,但是我告诉各位,有业相,你一定忏悔,回到三宝而来跟三宝讲,要抱怨,你也跟三宝抱怨。因为三宝不会长舌,你知道吗?你跟人抱怨,人会长舌,你本来跟人抱怨三个钟头,他出去跟你讲三个月啊。对不对?所以我们不跟别人抱怨,跟佛菩萨抱怨不要紧,跟佛菩萨抱怨叫做跟父母亲撒娇。你知道吗?跟父母亲撒娇,你回家跟父母亲撒娇不要紧。那个三宝,佛菩萨,你假如有修法的人都有本尊,你就和本尊撒娇,就跟你老爸撒娇一样,不要紧。他会痛惜你,他会让你一直抱怨,他永远微笑的。对不对?哪一天我们看到佛菩萨生气了?佛菩萨不会生气,会生气的是明王,就是你欠揍了。
这个地方就告诉我们,你随时回来,归零,回到原点来,重新再出发。那你假如一直要用扩充大脑容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话,假如你福报够,它会一直扩大,但是它会碰到极限。当你碰到极限的时候,我告诉你,你会回不来。你知道吗?因为这个是原点,那么走到这里,发生问题,你回来还在原点。但是在这里发生问题,你去寻求扩充大脑容量,你就停留在这里了。当它再发生问题,你是不是又走出去了?再扩充,再发生问题又走出去了,等到真的碰到极限没办法了,你走不回来了。要从哪里回来呢?你已经离开原点太远了。这是一个。
第二个,你假如用这种方法当然没有你想用大脑控制的那种成就感跟满足感,这一点你要知道。你一直用大脑的时候你会有一种大脑的成就感跟满足感。我们看到很多杂志,工商杂志上面报道一些成功的人,都是会用大脑解决问题。我告诉你,那些人都不能碰到极限,他只要碰到大脑的极限他马上就崩溃。
但是我跟各位谈这个问题,你只要一直归零,因为你现在是叫太平盛世,遇到只是小事。你一直归零你会养成另外一个思维模式:我等待。就算我忍耐,忍也不会扭曲,不会压抑。你知道吗?因为我等着把机会让给别人,你会发现有一种状况:你的成就、那个成就感,会比原来你大脑的满足感来到更大。而这个地方的感受在另外一个状况里,不在你用大脑的那个状况里面。所以你要一直归零,你一直归零是你的生命成长,不是你的大脑知识成长。知道吗?你用大脑知识成长的时候,大脑知识成长你会很辛苦。但是你用你的生命成长,它是你生命因素、生命存在的那个水平一直向上在提升,那个提升不是只有消除你眼前的业力,是你整个福报线一直往上提升,你要留意到哦。我们看到很多人,我举例子,事业用大脑解决的人,事业有可能会成功,失败我们不讲,有可能成功。成功的人当中大概都有几个结果:第一个身体不好;因为他太投入了,造成偏食,造成紧张,造成各种可怕的疾病。有没有?你们可以注意看看。第二个,夫妻感情破裂;因为你太认真,你已经嫁给你的事业了,你已经把家里的太太丢掉了。你去留意看看,尤其女强人特别留意,我不是说你哦,不过这种事情很普遍,说到你纯属巧合。不过这是事实,但我不是说你。女强人要特别留意,因为你一直忙于事业,你家里会疏于照顾。第三个,子女变坏了,不听话了。有没有这种现象?而这个很普遍存在。这三个现象你要知道,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必须有健康的身体,假如身体弄坏了那个成功有意义吗?第二个,你的成功是要跟家人分享的,你的那一半已经不要你了,那你成功干吗?对不对?第三个,你成功了你的子女不以你为荣,那有用吗?我告诉你,等你成功以后你就会抱怨了:天下不公平。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你完全用大脑以后产生的情况,这个时候你大脑的极限马上产生反扑,你会崩溃。那么,你就会发现,再成功的事业都是虚幻的,到这个时候一点价值跟意义都没有了。你要先留意到这一点。
但是,你假如用生命成长的方法来讲,你要是有那个福报,你的事业自然会成功,你的家庭会很好,你的身体会健康,子女也乖巧,跟你是一体的,它不会造成那种分裂的摩擦。你要的是前者的还是后者的,这个标准就在这里。所以我们在讲,《华严经》是个生命,生命的奥秘就在这个地方,它不是用大脑去解决问题,是让你的生命品质去提升的问题。我们也希望各位,今天大家有缘,我也这样讲,人家都说我很夸张、很自大,只要你听我讲过一个钟头,度你到成佛。不够啊?(众鼓掌)我要告诉你的问题是,我跟你讲的话我绝对负责!这个生命品质提升的部分很多人感受不到,我举个例子你看看。能干的人,当然讲到你是事实,但我不是故意要讲你,这个案子用在这些人身上是绝对正确的,但是我没有轻视的味道,你一定要留意。精明能干的人业力重。我不是说叫你不要精明能干,你天生就有这个业力你才会精明能干。你去留意看看,精明能干的人凡事他一定很清楚。我举个例子,我们有一个,现在不讲谁啦,他会开车,带我去找一个朋友,朋友在哪里我不知道,他就开着带着我去了。有一条路,那条路是直的,他带我去我的感觉是那一条路他这样穿了三次。我说:“为什么要这样开?”他说:“只有这一条路可以去。”这一条路啊,他就这样走来走去走三次,结果花了四十分钟才到那个地方。我说回来的时候我开给他看,我说:“我开,你走走看。”五分钟就到了。他竟然花了四十分钟。然后我说:“换你开怎么样?”“我觉得我那样开比较顺。”告诉你,这种人,他没有业力,台湾话叫做好呆,因为他不精明嘛。那么简单的一条路,五分钟就到了,他要开四十分钟,他还是觉得那样比较好开啊。他没有逼迫感嘛,那谁逼迫?我逼迫啊,为什么五分钟的路你要开四十分钟啊?我想一想,这叫精明能干的后果。你知道吗?要留意到啊,这只是开车的事情,在座很多事情都发生同样的情况。所以我们常会发现,聪明的人去发明,笨蛋享成果。发明的人常常会失败,投资会失败。你知道吗?那笨蛋的人他只是买来用就好了,他不投资嘛,是不是这样?
这里头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在人生的范围里你一定要弄清楚,当你开始培养生命成长的时候,你就在换跑道了。尤其你是精明能干的人特别留意,你把很多工作放给别人去做,要别人去伤脑筋,你不要伤脑筋。我跟你讲,让他去伤脑筋的人是没有来听我讲课的人,知道吗?你们来听我讲课你最好不要再伤脑筋了,给他们去伤脑筋。而且你要知道,那些人当中,有很多人是有福报的,他去做那些事情,本来他就驾轻就熟。那你要是真的精明能干又没有福报的话,那你就做死了,告诉你,因为会有永远做不完的事等你做。但是有福报的人不一样。福报的人是怎么做事啊?生命水平跟福报提升的人他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很多人会帮他做。你要留意啊,有很多人会帮他做。也就是说,这是一项工程,由你来做,那整个工程要你一个人去干。但是呢,一个有福报的人,他那工程很简单,他通通发包,通通人家替他做。你知道吗?那你要做哪一种人?你自己看。
我在跟各位谈这个部分,你一定要弄清楚,不是叫你不负责任,也不是叫你推责任,也不是叫你不去承担。但是呢,你要懂得人生的原则。你一直做拜忏的工作,归零的功课,这个叫归零的功课。为什么要归零?你不归零你不能证明你有信心,你对三宝具足信心。当你一再的归零,对三宝具足信心的时候,你的生命能量会一再提升。提升生命的能量不会很快,不是到健身房去拉两下,那个波派(大力水手)的肌肉就出来了,不会那么快。它会慢慢去累积,然后你全方位的生命水平会一直提升,时间到因缘到,你自然的你的福报就会展现出来,而且是全方位的展现。不会因为有钱而失落了健康,不会因为有钱失落了家庭幸福,也不会因为有钱失落了子女。你知道吗?不会的。但是你假若过度投入用大脑去解决问题的时候,你的人际关系可能会弄不好。所以你要留意到,让你自己的生命水平提升,而不是用大脑去解决问题。我们知道大脑可以去解决很多问题,事跟物的问题都可以,但是你生命水平提升以后,同样的问题有人会帮你处理。
所以我们要的是一个团队的精神,团队,而不是个人,当个人很厉害的时候你要注意,可能就是你的灾难。你要留意到啊,你个人很厉害的时候,可能就是你的灾难。你个人很厉害,那你要比不厉害的人更要修福报,提升你生命品质的水平,用归零的方法。我们跟你讲,对三宝,我们讲三宝是佛、法、僧。佛是人生的觉悟,法是宇宙的真理、人生的真理,僧是和合。所以你的觉悟要觉悟这个真理,那你就是个僧宝。当你一直在这个地方去做归零功课的时候,你的生命会一直往上走,标准就在这里。当你有喜事、顺境、成功,这个时候,记得荣耀归三宝,幸福留人间。当你遇到挫折有业相现前的时候,赶快忏悔,不要跟人家解释清楚,讲明白:“你误会了,我的意思不是这样的。”那多余了,不用讲,人家误会就误会,我回去拜忏。因为误会不过两句话而已嘛,你拜忏拜完就好了。他跟你讲两句话,是误会你了,你要跟他解释两个钟头。拜忏一百零八拜二十分钟,你跟他解释两个钟头,可能两人感情就破裂了,知道吗?因为你越解释越糟糕。人家一误会,“啊,对不起,对不起,忏悔忏悔,下次改进。”这样就好了。你去拜忏,明天换他跟你对不起:“我昨天没弄清楚啊,原来是我弄错了。”“那没关系没关系。”他说你人很好,你说我很好又要一百零八拜了。
当你一直在做这种归零的功课,你的心绝对不离开三宝,而且你会发现你在那个工作上,你会越做越有信心。因为有很多问题你不要伤脑筋,伤脑筋就是用大脑解决才叫伤脑筋,你不伤脑筋就是不用大脑嘛。你就不用大脑,一有问题,我就是做,因为我们主要是在做服务的工作,包括你在家里,当个贤妻良母,也是个奉献的工作啊。你不要说我只负责煮饭,洗衣服,带孩子。带孩子跟牵一条狗不一样,对不对?你要用心去带孩子,用心把家里料理好,要怎么样做到尽善尽美,那是我们的工作。就那么很小方块的世界里,你要把它弄得很温馨,很圆满,这个才叫做认真工作。而且在这工作当中你就在认真生活了,这个就在修行。它是很具体的事,并不是说你一定要发大愿,穿起僧服,戴着项链啊,这叫了不起啊。这个叫相,我们讲的是真实的,在你的这份工作当中,你要尽心尽力去把它完美。完美就做到尽善尽美,怎么样尽善尽美,这是每个人,不是定义的不同,每个人都同样的目标。因为你即使做到尽善尽美,你还要更超越,这叫无尽的超越,是个修行的本色。你自然就会做得很好,你做到那里你就知道再超越是什么,当你还没做到那里你不知道下一步的境界在哪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
这三个条件就叫做圆融道。当你尽形寿的时候,你绝对有净土可去。佛教绝对是净土,其他的宗教我们就没办法,因为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天国,他们也一定到他们的天国去,那我们不管。但是,在佛教里,它跟天国不一样。你到了净土以后,一定会见佛、闻法、悟无生。有很多人在讲死后怎么轮回的,告诉你,这种人死后叫分段生死,他马上就往生净土,到了净土这个叫做分段生死。通常一般凡夫的死不叫分段生死,那叫生死轮回,它没有分段。这个时候,你就分段生死,就过去了。到了净土,见佛、闻法,见佛就是觉悟了,你人生觉悟了,再来听到真理了,知道真理了,悟得无生法忍,然后随着因缘再到世间来,那你就行普贤十大愿王,直接成佛,这个叫分段生死。就是这两段:到净土,再从净土过来,然后就成佛了。
那你假如不是,你要次第道修行,那叫变异生死。要证空性,这个地方不要证空性,圆融道不用证空性,直接就过去。要留意到这个部分,这是一个很大的差别。而这个法人人可修。谁不能修呢?你想想看。每个人都可以,年轻的尽形寿,你会说:“哦,我年轻倒霉,我八十岁再来,八十五岁走就比较简单了。”不是,你积功累德不一样,而且,你在做彻底改造自己的时候也完全不一样。所以你现在听闻佛法,你现在就可以这样做。不要那么计较,我到八十岁听,我二十岁听,差那么多,差六十年。那又是成败利益的关系啊,不是。这责任问题,了解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个叫做圆融道。圆融道修法人人可修,条件就这么简单。对三宝要怎么具足信心,那个理论上的部分详细我们以后有机会再来谈这个部分。
那么因为这个部分跟我们现实生活有绝对的关系,就是所谓的工作。工作在传统的话里叫做处事,只是处事而已。专业的部分各位在学校都有学的,那个你做都没有问题,但是真正的就是态度、心态,心态以外就是应对进退,就是这六个字:洒扫、应对、进退。洒扫就是处事的部分,专业已经在你的专业领域我们就不用再讲了。对不对?那你看看,这个叫大学。不是密西根大学的大学,这个大学叫生命的学问,叫大学。这洒扫、应对、进退,这个你看都是小事,但是它绝对影响你的一生。你这一脚不会处理,你往往在那最起码的地方你就跌倒。所以很多年轻人都有这种抱怨,我从年轻我就觉得怎么会有这种话?后来我在上班的时候也有人在讲这种话,说:“不公平,他会走后门,他会巴结,所以呢都是他们在升官。我们不走后门,我们不巴结,所以我们就不升官。”我一直从小我听人家讲这种话我就在观察,不是这个意思。讲这种话的人就是这六个字没做到,洒扫、应对、进退做不好。尤其年轻人。
那这些应对进退从哪里学啊?从你在家里,这是家教要教。因为家教没有教这个,所以他不知道怎么样面对群众,他不会面对长官,他不会跟同事相处。所以呢,同事不喜欢他,长官也不喜欢他。你知道吗?你不喜欢,你想想看,专业的工作领域,你我之间相差有多少?你想想看,五分、十分好不好?顶多是这样而已啊。可是应对进退之间呢,那个印象好坏差多少?所以当他在思考说,我要举才,要提拔要升官谁的时候,是不是选我印象好的?哪一个长官头壳坏掉啊,会找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升来到我身边,天天给我气得要死。会吗?你想想看嘛。所以,你输就输在这个地方,你不输在哪里啊!那当然,那个人他跟长官关系很好,甚至于讲话当然都和颜悦色,甚至于还可以开玩笑。我一到,人家就这样:“什么事?没事。走。”人家一到,“什么事啊?坐啊。喝个茶。讲一讲。”你看它天渊之别嘛。对不对?两个人怎么天差地别差那么多?当然人家升官一定他的先,谁考虑你啊?所以产生这种情况。我记得在上班的时候,那时候台湾正留学,归国学人,从海外找PHD的回去,我们就来了一个空降部队。他就PHD嘛,我们大学毕业嘛,他就坐那里,坐长官位置,我们就坐他旁边,替他做事。长官来看他来了,他来就职了,当然要来看他一下啊。我就看他很紧张,跑起来去倒两杯水,拿在手上,“啪啪啪”一直讲,水一直摇一直摇,这杯要给你,这杯要给你,也不会拿,他就一直拿着。我就说:“科长啊,你要做什么啊?”我提醒他,他还是拿着。我说:“科长啊,你就端上来。”他也不会端上来。因为他要给他的长官,不是我要给长官,我去替他端也不是啊,他自己在拿。我知道他倒水给长官喝,然后两杯水一直拿在手上,两个长官在那里,那不是看他笑话吗?你想想看,这个就是应对、进退。他也知道,反正那个现场你就会觉得说:这个科长日子不好过了。就是这种结论嘛。那事后证明是这样啊,每次开会回来我看他都满头包,所以我们就给他封一个,叫做“钢盔科长”,他每次去开会都要戴钢盔去,不然一定被K嘛。为什么?这应对、进退都不懂啊,那他就一定人家谈到什么重点要抓的时候他也不会抓。他回来还很认真做,我们都下班了,他还没下班,然后我们去上班的时候他已经到了。有没有回去我们不知道。他一定很认真,绝对没错。但是人家一定讨厌他。不是他那个工作能力不够,也不是他不负责任。他在这人际关系弄不好的时候,到最后我们发现一个状况,开会不找他了,他反而找我们下面的人去开会。那他呢?不等于被冰起来了吗?关键就在这里。
所以应对、进退是非常重要的,那我们现在年轻的孩子开始要出社会的时候,我想我们都应该要提醒这一些,平常在家里就要留意。我们看他(科长)倒水,不是要倒六、七分吗?他可能倒得八、九分都满过来了,因为他不懂。倒了茶要端给人家,怎么端他不懂。那事实上那个东西他不用亲自去倒嘛,他跟我们招呼一声就好了,其实你不倒我们也会倒啊,都长官来了我们怎么会不倒呢?但是他就是这种立场,他不会,不会处理。这个是很遗憾的,因为这样第一次接触的失败,注定那一段生命他一定失败的。我们只是提供一些这些人生的经验把它归纳以后,给各位做参考。我不是说各位一定会如此碰到,我想你再差也不会那么差劲。这些人都是专业有余,人生的基本不够,这个就是家教的问题。它不是专业啊,那你说家教在教什么,父母就要教这个啊。所以今天你要是成为一个强人拼命拼你的事业,你的家教是不是疏忽了?你一疏忽灾难就掉到子女身上去啊,他不是不喜欢你而已啊,他不会不喜欢你这个,因为他也不知道,所以他出了社会他就出问题。
所以我们中国人讲的家教、家风、家训,有没有?这是非常重要的事,你一定要有。那是一个民族累积几千年的文化跟心血以后所得到的。今天我们把它当做不重要就要把它毁掉,那是笨蛋啊。不是这样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而且是你出社会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基本条件。因为这个条件你没有啊,你就会被人家讲,你这个人属于什么人?那现在的话讲得是比较好听,“他就性子急。”“他就不修边幅。”什么不修边幅,他根本就没边幅修嘛,他根本不知道这些该做啊。都是家教,所以,家教的这种问题,家庭教育已经破坏掉了,那么,学校教育又歪一边。学校教育其实也没错,它只是歪一边,它本来就偏向知识这一方面,专业技术,这个学校是弄的很好,它没错。一个家教破坏,家教破坏了,为人处事没有,所以结果社会教育也破坏了,所以家教跟社会教育呢,家庭教育跟社会教育就等于要留到宗教里面来做训练。可是宗教信仰又被破坏了,那这一方面人生的生命教育,生命的学问就等于零了。
,是家教。道这些该做啊,啊,你就会被人家讲,你这个人属于什么人,所以我们这个社会你会看到,学校专业教育的这部分,就科学技术知识的这种专业教育成长很快,但是我们要有的生命教育这一块完全荒芜了。因为这里荒芜,所以你看到一种现象:大家都收入很多,但是很痛苦,很苦闷。有没有?我真的是很诚恳地跟各位讲,在你未来事业发展的同时,不要一直想着自己要成功,你要把每天的生活跟家人分享,这一点最重要。所以我每次都跟各位讲,每天你一定要留一点时间给自己,每天最少半个钟头,跟自己讲话,跟佛菩萨讲话,一定要,每天一定要。早上、晚上,各半个钟头,知道吗?最少你也要半个钟头跟自己讲话,能够早上有一个钟头做早课,晚上有一个钟头做晚课,我告诉你,你不会有灾难的,你放心。早上起来,跟佛菩萨发愿,我今天有哪些事要做,嘴巴拉一下,(和尚比了一个微笑的动作),我是要这样的人出去。回来呢,当然有些无奈,就跟佛菩萨讲,忏悔。每天你就这样做,不会有灾难的。即使升官慢一点,钱比别人家赚少一点,你也会很幸福,因为你不会有很强烈的压力。压力当然会有,不可能没压力,你的那个压力不会让你造成疾病,不会让你造成可怕的疾病。你要留意到这一点。而且你可以有时间跟家人相聚,你的家教会做得很好,下一代呢一定比你更殊胜,下一代一定可以站在你的肩膀上站起来。要不然呢,你这一代的你在外面会被人家践踏,下一代继续被践踏,永远都在生存的边缘挣扎。知道吗?一直在生存边缘,为了一口饭吃,气得要死,累得要命,这个叫生存边缘挣扎。
你现在就要有一个足够的生活空间,跟家人相处,每天最少一定要有半个钟头给自己。比如说,我实在没心做功课,那泡杯茶也好,泡杯茶会睡不着,倒一杯那个什么也可以。不要老是怕犯戒啦,喝了好睡觉啦。或者呢,点根烟跟自己讲话,讲完睡觉,也好。保存你生命的纯净这一点非常重要。然后每个礼拜最少要有一次,跟家人,有一个晚餐以后的叙话,我们叫做家庭华藏工程。那个晚上,不做任何家事,也不接任何电话,是属于家庭时间,三个人、五个人都好,聊天,充分地沟通意见。不要爸爸是大男人主义,“今天晚上我讲一个主题。”讲完,太累了,睡觉。那不行。妈妈是女强人,一个礼拜来总算账,礼拜一你怎样,礼拜二怎样,不是叫你做这种清算斗争的工作。那个晚上大家交换意见,爸爸讲五分钟,妈妈也讲五分钟,孩子也讲五分钟,每人平等平等都五分钟,家里可以长一点十分钟,要十分钟大家都十分钟,plus minus不能超过二十 percent,知道吗?这个你要培养一个聆听,欣赏跟接纳别人意见的能力。假如你连家里人的意见你都不能聆听跟欣赏的话,那你不就完蛋了吗?你想想看,你连家人的意见你都不能聆听,欣赏,那你还能够听谁的话?你大概只听绿便钞的话。当你只是这样的话,你这辈子一定痛苦的。所以这个是我们简单的提供给各位做参考。人生里头的两个工作:每天最少半个钟头给自己;每个礼拜最少一次跟家人进行家庭华藏工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关键。我想今天我们就把这个部分讲到这个地方,明天下午还有两个钟头,我们再接下去,把后半段的部分跟大家说一遍。OK,阿弥陀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并不是出自《华严经》。这句话是解读自《华严经》的部分经文(见下)。解读之后语言通俗,道理直白,大部分人看到后都会有所感触,故而出自《华严经》的说法就流传开来。
《华严经》法句一 1 作佛所作,净佛所净。 2 其心平等,住一切智。 3 入如来智,无有障碍。 4 应自修行一切智道,应勤增长菩萨境界。 5 善知于时常行法施,开悟一切名为智者。 6 于一切法心无
《华严经》它是唐代于阗国三藏法师实叉难陀翻译的。实叉难陀他一生当中来到中国翻译了十九部经典,总共有一百零七卷,我们《华严经》八十卷就是实叉难陀翻译的,还有大家熟悉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也是他老人家翻译的,《大乘起信论》等等,包括《楞枷经》都是实叉难陀翻译的。
佛家有言:“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华严经》描述的是重重无尽的“华藏世界海”,诸佛菩萨充满整个世界,我们的地球,在华藏世界海中,仅仅是一粒微尘,然而,就是在这尘埃般细小的地球上,我们能够见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一、东晋佛驮跋陀罗的译本,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为区别于后来的唐译本,又称为“旧译《华严》”,或称为《六十华严》。二、唐武周时实叉难陀的译本,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又称为“新译《华严》”,或称为《八十华严》。三、唐贞元中般若的译本,也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卷,它的全名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
庚戌冬,先师明观老和尚示寂,治丧之余,悲思纷集。因忆师所付遗作中,曾记述在浙东行化时,有治习华严得不可思议神妙境界等语,顿起业尽情空廓然无碍之观。即屏居香港光明讲堂,读诵大经,迥向吾师,随读随记,以资探索,并检同全部华严著述集要为参究。其中有宋温陵戒环比丘所集华严要解,解妙义丰,不厌三复。爰亟付印,冀有助于后之读者。
大乘佛教有三部公认的经王,分别是《华严经》、《法华经》和《楞严经》。其中最被推崇备至的,正是《华严经》,被称为王中之王。《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据说是佛陀悟道宣说的第一部经典,含摄其
听上梦下参老法师讲《华严经》,算来已有一年半了。在这一年半中,每日随众听老法师讲大座。说来惭愧,可能是没用上心吧,受益不是很大。说句实在话,我喜欢戒律课,本来就是抱着一颗学戒的心来求学的,故总认为《华严经》是大法,不易深入,还没学,心里就给了它一个定义——很难学!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卷第一 往复无际、动静一源.含众妙而有余、超言思而逈出者,其唯法界欤。 将释此疏,大分为四:第一、总序名意.第贰、归命下,归敬请加.第参、将释下,开章释文.第肆、疏末一偈,谦赞回向.为顺经文有四分故。若顺序正流通判者,则合前二为序分、开章为正宗、谦赞为流通,为疏三分。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游摩伽陀国法阿兰拏处菩提场上普光堂中。大福聚集。妙喜所生。普无毁处。功德无量。莲华藏师子座中坐。平等证觉(一)善净觉者(二)无有二行(三)游佛所游(四)得至诸佛平等(五)到无障处(六)不退转法(七)无遮行处(八)不舍无边诸佛所作(九)住不思处(十)向无相法(十一)三世平等所生(十二)其身遍诸世界(十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汉传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也是汉传佛教一个影响深远的宗派——华严宗的理论根据。《华严经》从印度传译到汉地始于东晋,前后经由三次翻译,有三个译本。第一次翻译在东晋时期。公元418年到421年,在建业(今南京)道场寺,有一位印度高僧佛驮跋陀罗,由他主持翻译了六十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看到穿戴盔甲的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用善法铠甲庄严自身,勇猛精进,趣求究竟无师的智慧,证得圆满无上的佛果。见着甲冑:“甲冑”,指铠甲和头盔。在与敌人交战时,戴上头盔,身披铠甲,就可以保护自身,不被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看到节操高尚的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建大丈夫志、行大丈夫事,树立正知正见,坚守高尚的志节和操行,永远不舍离佛道。见操行人:什么是操行人呢?指具备高尚节操和品行的人。
此偈告诉我们: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在搭好衣、捧起钵准备乞食的时候便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舍除骄慢,成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法器,受天人赞叹供养。执持应器:“应器”,也叫做应量器,指出家人吃饭用斋的器皿——钵。
这首偈的大意是: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看见不放逸修行苦行的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少欲知足,舍离对五欲的贪着,以佛法的正见为指导,严持净戒,勤修苦行,得不退转大乘弘愿,借助修习苦行到达究竟成佛的彼岸。
这首偈的大意是: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看见婆罗门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修身守道,执持佛戒,永保梵行清净,舍离一切恶法。见婆罗门:“婆罗门”是梵语,华言净行、梵行等。《一切经音义》中讲:“婆罗门,此俗人也。谓净行高贵舍恶法之人,博学多闻者也。”婆罗门是古印度四种姓之一,有出家有在家。
此偈的大意是说: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看到出家修行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三业清净调柔,心意寂静,最终成就佛的大智慧。若见沙门:“沙门”是梵语,华言有勤息、勤行、勤劳等义。勤息是说,出家人勤修佛道,息灭诸烦恼。勤行是指“勤行众善,止息诸恶”,从而证得寂灭涅槃。勤劳是说出家人应当精勤修道,修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遇到背恩弃义人的时候便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对于恶人不生丝毫报复之心。见背恩人:“背恩”,即背弃恩义。背恩的人,不知报答他人恩惠,如《六度集经》中所说:“背恩无反复,虚饰行谄伪,是为愚痴极,唯默忍为安。”
《大宝积经》,共一百二十卷,是一部丛书体裁的经集,收在《大正藏》第十一册。玄奘在示寂前一年(663)曾试译过几行,因为体力不支不得不停顿下来。菩提流志从神龙二年(706)开始编译,历时七载,在先天二年(713)完毕,完成了玄奘未尽的伟业。他利用《宝积经》
《圆觉经》,是描述如来境界、阐扬诸法实相、彰显圆满觉性的重要经典,素有『三藏十二部的眼目』之称。经文阐述了一切法都是圆觉妙心的显现,每一法都周遍法界,觉性同样也是周遍法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道理。指出:众生与佛,觉性平等,没有差异,只是因为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