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部一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一卷 陀罗尼集经

第一卷 陀罗尼集经 (此卷印咒有二十九)

  佛说陀罗尼集经翻译序

  若夫陀罗尼印坛法门者。斯乃众经之心髓。引万行之导首。宗深秘密。非浅识之所知。义趣冲玄。匪思虑之能测。密中更密。无得称焉。有高德沙门厥号阿地瞿多(唐言无极高也)是中天竺人也。法师聪慧超群。德迈过人。弱冠慕道。历五竺而寻友。低心跃步而咨法要。故能精练五明。妙通诸部。意欲运西域之法水。润东夏之渴仰。判身许于险难。务存弘道之心。跋山岩而不疲。涉沙流而无倦。顶戴尊经。向斯汉地。永徽二年正月。屈于长安奉

  敕住慈门寺。但法师含珠未吐。人莫别于怀珍。雅辩既宣方知有宝(云云)。故能决众疑言皆当理。然则经律论业传者非一。唯此法门未兴斯土。所以丁宁三请方许坛法。三月上旬赴慧日寺浮图院内。法师自作普集会坛。大乘琮等一十六人。爰及英公鄂公等一十二人。助成坛供。同愿

  皇基永固。常临万国。庶类同沾。皆成大益。其中灵瑞。恐繁不述(别在传记)余庆逢此法。不胜忻跃。躬诣翻经所悕翻广本。屡值事闹。不及陈请。恐幻质迁谢。失于大利。便请法师于慧日寺。宣译梵本且翻要抄。一十二卷。竖兴国之洪基。存隆民之秘宝欤。从四年三月十四日起首。至永徽五年岁次甲寅四月十五日毕。以后频频

  敕追法师入内。邂逅之间。无暇复校。此经出金刚大道场经。大明咒藏分之少分也。今此略抄拟勘详定。奏请流通天下普闻焉

  大唐天竺三藏阿地瞿多译

  大神力陀罗尼经释迦佛顶三昧陀罗尼品一卷于大部卷第一(佛部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阿罗汉五千人俱。摩诃迦叶。优噜毗罗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揵连。难陀阿尼噜驮。阿若憍陈如。阿难陀。罗睺罗等而为上首

  复有无量大菩萨众。普贤菩萨。曼殊室利菩萨。观自在菩萨。虚空藏菩萨。弥勒菩萨。金刚藏菩萨。而为上首。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药叉迦噜啰健达婆阿素罗紧那罗摩睺落伽等。复有无量诸大国王。输头檀王。波斯匿王。频婆娑罗王。梨车毗等而为上首。尔时六师外道谓。第一富兰那迦叶。第二摩斯迦利拏瞿舍梨子。第三散社伊倍罗胝子。第四阿质多鸡赊迦婆罗。第五迦俱多伽智那耶那。第六尼乾陀若提子等。来诣佛所。欲与世尊共相论议。时彼园中有一枯树。名庵末罗。尔时富兰那迦叶。问世尊言。儞瞿昙非一切智。若一切智。此庵末罗树。定死以不。时佛知而默然不答。时富兰那迦叶。手把白拂以水散之。【打-丁+市】于枯树使树还生。枝叶华果悉令繁茂。时彼外道。手摘果子以行时众。尔时会中多有凡众。心各狐疑。凡夫外道有此神异。佛定不胜。时佛世尊知会众心。即入火光三摩地。从于顶上放无量光。照三千大千世界已。佛以自手作佛顶印。诵佛顶咒。于佛光中。化作无量阿僧祇殑伽沙那由他佛。其一一佛。于虚空中行住坐卧。各放无量光明。身出水火。现作种种佛威神事。尔时彼树如故枯干。彼富兰那。即时倒地闷绝而卧。其诸弟子互相啼哭

  尔时诸天住在空中。散华供养种种音乐。及四部众皆大欢喜退坐一面。时佛世尊为诸会众说佛顶法。广此法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我今亦复广为一切说如是法。若欲行者。于净室中安置佛顶像。其作像法。于七宝华上结加趺坐。其华座底戴二师子。其二师子坐莲华上。其佛右手者。申臂仰掌当右脚膝上。指头垂下到于华上。其左手者。屈臂仰掌。向脐下横着。其佛左右两手臂上。各着三个七宝璎珞。其佛颈中亦着七宝璎珞。其佛头顶上作七宝天冠。其佛身形作真金色。被赤袈裟。其佛右边作观自在菩萨(一本云十一面观世音像)右手屈臂向上把白拂。左手申臂向下把澡罐。其罐口中置于莲华。其华端直。至菩萨顶。临于额前。其佛左边作金刚藏菩萨像。像右手屈臂向肩上。手执白佛。左手掌中立金刚杵。其一端者从臂上向外立着。咒师于佛前。在右边【跍*月】跪。手执香炉。其佛光上作首陀会天。散华形。作此像已。于清净处。好料理地庄严道场。于中安置此像已。然后咒师。作四方及上下方结界讫。建立道场悬诸幡盖。其道场四角。各作一水坛。坛上各安一水罐盛满净水。各以柏叶梨枝等。塞其罐口。复以种种华鬘及与绢片。系其罐口柏叶梨枝。如是白月十五个日。日别作此法。若水华叶不好恶者。数数换却更着新者。其佛左边安净箱子。盛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日日读之。其作法人日日洒浴。于净草上而坐卧之。于白月十五个日。从初一日。日别请一比丘设斋。多亦无限。初日三时供养佛顶。各诵咒一千八遍竟。然后发遣已。复数数诵般若灭罪咒。如是日日倍增供养。乃至第十四日。于佛像前。结长二尺华鬘十六个。着之。复安十八瓦盋其十中盛满香水。八个瓦盋盛满牛乳。复安种种饮食。复安酥灯一百盏。复安沉香及与香炉讫。请唤佛。安置座已。种种供养。诵咒竟而发遣之。到第十五日正五更头。还如第十四日。种种供养讫。于道场中作水坛竟。唤帝殊罗施。安置。复安火炉。取沉水香一百八段。段别长一尺。两头涂苏合香。一一诵咒七遍讫。火炉中烧。如是烧尽一百八段。尔时帝殊罗施。来入道场现行者前。语行者云。汝为何事作如是法。是时行者。手擎上件种种香华等而供养讫。随意白佛。我欲某事法。时佛随行者愿。种种听许忽然不现。若佛不现者。观自在菩萨即现自身。与愿等事与上无异。若行者。眼不得见佛菩萨者。耳得闻声。若耳不闻其语声者。得种种佛顶验。若行者不依上法修行者。不得灵验

  释迦佛顶身印第一

  反叉左右二无名指二小指。在于掌中。直竖二中指。头相拄。屈二食指头。压中指上节背。并竖二大指。捻中指中节侧。头指来去。即说佛顶心咒咒曰

  那(上音)谟(上音)萨婆若耶(一)唵(二)多他揭都乌瑟腻(二合)沙(三)阿那跋卢(轻音)枳跢(四)谟唎郁地(二合五)帝殊啰施(六)呜【合*牛】(二合七)什皤罗什皤罗(八) 驮(去音)迦驮(去音)迦(九)毗驮(去音)迦毗驮(去音)迦(十)陀啰(上)陀啰(上十一)毗陀啰毗陀啰(上十二)嗔驮嗔驮(十三)频驮频驮(十四)呜【合*牛】呜【合*牛】(二合去音) 【打-丁+市】【打-丁+市】【打-丁+市】(泮吒反十五)莎(去音)诃(十六以下皆同更不重注)

  佛告诸比丘。此咒能解一切诸咒。若外道若摩醯首罗咒。亦能除却诸恶鬼神。亦救众生五苦八难。若善男子。至心受持佛顶心三昧陀罗尼咒。应当护持三业清净。三业清净有二种护。何等为二。一外护二内护。言外护者。不得食我世尊残食。不得食一切贤圣残食。不得食一切鬼神残食。不得食师僧父母残食。不得食一切众人残食。又不得食国王官人残食。不共众人传器而食。亦不得食毗那夜迦鬼魔之食。毗那夜迦食者。若面裹物。【饥-几+蒸】煮烧熟。欢喜团等。皆不得食。若食此食。于三昧力不得成就。若一切人畜生产处不得往到。亦不得食。诸死亡家十恶家。酤酒家。五辛家。埋死人家。卖凶具家。不净人家。淫女家。造经像家。皆不得往。亦不得食。诸不净人。看他产人。捉死尸人。截割众生身肉之人。如是等人。皆不得近与身相触。亦勿交往。此名外护清净之法。内护清净者。身不得杀生偷盗邪淫。口不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戏论。皆不应作。意不应作贪嗔痴等。唯起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等心。是名菩萨四无量心三业清净。由三业净。乃能受持此三昧陀罗尼佛顶咒印。此三昧陀罗尼力。悉能解除一切天魔外道咒法。皆能降伏一切怨敌。及摩醯首罗诸天鬼神所说咒术。悉能除灭

  尔时世尊即说佛顶三昧曼荼罗法。善男子。若修行此陀罗尼法时。于十二月月生一日。净治一室。掘去恶土以好土填。坚筑令平。未填以前。先扫洒清净。烧安悉香。诵咒七遍。向前净地。立面向东。法师口云。我某甲今于此处。作佛顶三昧陀罗尼道场忏悔。今此地中。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一切非人毗那夜迦诸鬼神等。皆悉远去不得住此。若其善心护佛法者。任为住此。如是白竟。先从前地处中。量取。纵广四肘。从东北角。竖一竹竿。东南西南及西北角各竖一竿(若无竹时好木亦得)从东北角向上。最取八尺绳。系竿上。其余三角亦如是系。至东北角一匝系竟。还从东北角。庄严一切幡华铃带佩镜宝瓶。次第庄饰。到东北角一匝严讫。唯开西门。东及南北三门总闭。次庄上方。从东北角。以一幡系至西南角系。正东门上。以一幡系。至西门系。其东南角又系一幡。至西北角系。正南门上。又系一幡。至北门系。次庄上方讫。各分幡带系着四柱。又从东北角系。至西北角系。次取新净牛粪。不食糟豆特犊子粪最为第一。不得直用其生牛粪。取新瓦罐以汲净水。不用残水泻净盆中。以粪和水。搅去其滓。着檀香末。取一柳枝。以右手执。左手执金刚杵及其数珠。面向东坐。诵佛顶心咒。柳枝搅水。咒一百八遍。持咒水器。入道场中。从东北角【打-丁+市】其香水。以右手摩地。随日转摩。随摩随干。忽令停水。道场内地一遍摩讫。乃至道场外四边。摩各一步地。四角竖标。结绳为界。此则名为佛顶三昧陀罗尼结界之地。如一遍摩。第二第三亦如是摩。摩地不得用残香水。日日别取新净牛粪。准前作用。作此水者。则名佛顶三昧陀罗尼八功德水。坛地干竟。取五宝瓶各受一升。如无宝瓶。新净瓦瓨未经用者。亦得中用。临时满盛净水。各安五谷。着七色香。又安雄黄。各如枣大。其五瓶中。各插柳枝柏枝竹枝杂华果枝。皆并叶用。以用彩帛各长四尺。系杂果枝上。将此五瓶各安四角。庄九盏灯置道场中。用佛顶心中心咒。咒一百八遍。先将此灯入道场中。从东北角。竿下安一灯。正当东门安一灯。东南角柱下安一灯。正南门安一盏灯。西南角竿下安一灯。正西门。门南颊安一灯。门北颊安一灯。西北角柱下安一灯。正北门安一灯。依前作法。将其华瓶。从东北角安一瓶。东南角安一瓶。西南角安一瓶。西北角安一瓶。正中心安一瓶。取苏合香龙脑香麝香。郁金香沉水香栴檀香。安息香。薰陆香白胶香。除苏合香。余八色香。以和少分五谷。各安瓶中。五谷者。大麦小麦小豆稻谷胡麻。取种种华迭种种香迭。西门内安置。取白芥子。石子十颗大如鸡子。净洒共芥子。一处安着。先烧安息香薰陆香。未烧香前。诵心中心咒。印印香炉。咒七遍竟。手执香炉而作是言。我某甲供养十方一切佛。一切般若波罗蜜。一切观世音菩萨。一切诸菩萨。一切金刚藏菩萨。天龙八部护塔护法诸善神等。证我比丘某甲。作佛顶三昧陀罗尼功德。如意成就请求加护。作是语已。则奉请释迦佛顶像。正当道场中心。悬着。则烧八种香供养。顶礼释迦牟尼佛。却坐合掌端身而住。瞻仰世尊以偈赞曰

  南无佛智慧精进那罗延力骨锁身

  波罗蜜多六度行大慈悲父常为人

  如是偈赞三说讫。顶礼捧足恭敬。即取种种香末。手中捧香。诵心咒咒七遍。散释迦牟尼佛。及十方一切佛。般若菩萨等上。普同供养。是名香三昧陀罗尼供养。复作华印捧种种华。如前香法咒七遍已。如前散供养者。此即名陀罗尼三昧华供养。次即左手执金刚杵。右手执数珠。口云。顶戴恭敬般若波罗蜜多法恒沙万德。今从诸佛受。说是语已。即举两手顶戴恭敬。是名顶戴恭敬之法。还放数珠及金刚杵于宝器上。顶礼世尊。右绕三匝辞佛而出。更以香汤净洒浴已。着新净衣。净衣三具。从旦至午着一具衣。从午至黄昏着一具衣。从黄昏至中夜时着一具衣。从中夜至平明时复着一具。如是替换终而复始。如无三具二具亦得。其衣上下俱用黄色。不宜杂色。着净衣已。即用破魔印咒护身

  佛顶破魔结界降伏印咒第二

  准前身印。唯改二头指竖。头相捻。以二中指。各【打-丁+必】。头指上节背侧。过头相拄。并屈二大指入于掌内。先应顶戴恭敬印已。至心诵咒咒曰

  唵(一)室唎(二合)夜(二)婆醯(三)莎婆诃(四)

  顶戴恭敬咒七遍已。印左右肩当心咽下眉间发际。及印顶后。如是三度。此印及咒。常用护身结界。释迦牟尼佛初成道时。坐菩提树下。先用此印诵陀罗尼。护身结界降伏诸魔。成等正觉。是陀罗尼印。能解一切种种毒虫。种种恶鬼。种种精魅。种种诸魔。鬼神咒术皆悉除遣。一切厌蛊咒诅口舌。皆悉消灭不能为害。若善男子于奢摩他毗钵舍那。速得成就禅定解脱。作观行时。先印床座咒三七遍。及身心竟。而上床座结加趺坐。衣服束带皆悉缓系。正坐端身。骨节相拄。项直平视。举舌向腭以右手压左手。作般若三昧禅印。先观四大色毕竟空无有真实。次观五蕴知其性空。不可得。即心寂灭三昧。观色性不可得。即色寂灭三昧。若证此三昧时。心生大欢喜。或见诸境界不得取着。灭除一切诸重罪障。若见他障。为彼作印诵陀罗尼。即得除灭一切罪障。护身结界讫。入道场中西门礼拜胡跪。即印香炉诵咒七遍。烧安悉香熏陆香已。口云。我某甲奉请作法。如意成就。右手掏数珠。左手执金刚杵。印白芥子宝器之上。诵前大心咒咒一百八遍。还放数珠及金刚杵香宝器上。作破魔印。印白芥子石子。各咒七遍。次作佛顶索印。印白芥子石。各咒七遍。次作佛金轮印咒。次作佛刀印咒。各咒七遍。即手执芥子宝器。从道场内东北角。散白芥子如是四方四维上下。散一遍讫。第二第三亦如是散。散已即出于道场外。准前散白芥子四方四维上下。散竟把其石子。从东北角。尽力【打-丁+勉】石。如是四方四维上下。各【打-丁+勉】一石。石所到处即为外界。芥子到处即为内界。还入道场作破魔印。印地诵咒七遍。即名地结界。四角四方。以手印空中转。咒七遍。即是结八方界。以手印顶上一尺高转咒七遍。即名上结界法。次用手印总结界竟。手执香炉烧种种香。口云。奉请结界各依本位。威仪具足如法而住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