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来威神力故,遍百千亿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业报众生。若非如来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变化。我今又蒙佛付嘱,至阿逸多成佛已来,六道众生,遣令度脱。唯然,世尊,愿不有虑。

  第四品叫“阎浮众生为感品”,上一品叫业缘,这一品业感。众生沉沦于业苦,这正是佛菩萨悲愿所由发也。因为众生苦嘛,所以佛菩萨才发愿度众生苦。这一品是说地藏菩萨累劫大愿,就是不是一次、一劫,而是累劫都发大愿。地藏菩萨发愿都是为众生的业感,所以这一品叫“阎浮众生业感品”,以众生的业感为起点。在释迦佛的大愿,地藏是承佛的宣化来度众生。所以首先地藏菩萨对佛说,假如不是如来大慈力,我就不能做如是神通变化,现在又蒙佛付嘱,一直到阿逸多(弥勒佛的名字,又称慈氏菩萨)在佛之前,六道众生都要我来度脱。“唯然世尊”,是的,“愿不有虑”,请您放心,不要顾虑。因为前面释迦佛付嘱地藏的时候,地藏菩萨已经三次告慰世尊,唯愿世尊不以来世众生为虑。这里又重说,您放心,六道众生来度脱,我会完成任务的。这时佛又告诉地藏菩萨: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轮转五道,暂无休息,动经尘劫,迷惑障难,如鱼游网,将是长流,脱入暂出,又复遭网。以是等辈,吾当忧念。妆既毕是往愿、累劫重誓,广度罪辈,吾复何虑?

  这段话很重要。一切没解脱的众生,它的性识无定,即是说,究竟否得到解脱,没一定。一般人都处于中间状态,好不到哪里去,也不是绝对的坏。恶习结业。善习结果。这很要紧。恶的结恶业,善的结善果。为善为恶,随境而生。随,是随顺,做顺字解。顺着环境而生,一般人都为环境支配,如果没有修行的话,很难支配环境,往往为环境左右。环境条件使他可以为善,也可以为不善,这样轮回五道,暂不休息。为什么写五道呢?因为地狱、畜生、人、天之五道是固定的。修罗没单独的一界,没有修罗界。修罗在哪里呢?寄居于五道。天道有修罗,即天修罗,与天打仗;地狱里有地狱修罗;饿鬼里有饿鬼的修罗;畜生有畜生修罗;人有人修罗,那些横行霸道的,就是人里的阿修罗。没有固定一界,寄生于五道。所以讲五道,过去印度画轮回图就是五道轮回。如鱼游网,钻出去还是要被网回来。以是等辈,象这样的众生,我当然要忧念啊。你既然继续过去的本愿,累劫重誓,广度罪辈,吾复何虑。佛说这些话都是赞叹地藏。

  地藏菩萨的本愿,我们已经讲过了。现在世尊又提出来,地藏是累劫重誓。所以下面定自在王菩萨才提出问题:地藏累劫,各发何愿。

  说是语时,会中一菩萨摩诃萨,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萨累劫已来、各发何愿,今蒙世尊殷勤赞叹,唯愿世尊略而说之。尔时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萨,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乃往过去无量阿僧祗那由他不可说劫,尔时有佛号一切智成就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寿命六万劫。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一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其邻国内,所有人民,多造众恶。二王议计,广设方便。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令使无余。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佛告定自在王菩萨:一王发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来是。一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

  释迦佛再度付嘱地藏的时候,会中有一定自在王菩萨,就问释尊,地藏累劫以来都发何愿?这实际上是继前第一品再展开来问,地藏累劫发愿,在因地这么长时间,除了在师子奋迅如来、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这些佛前发愿,还发些什么愿?怎么发的?所以释迦佛又讲了地藏菩萨因地愿行的缘起。佛告定自在王菩萨,“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准备为你分别来说。世尊对定自在王菩萨说过去无量阿僧祗不可说劫前,有一佛,叫一切智成就如来。佛叫如来,如来如去;应供,应该供养的人;正遍知,佛的智慧是圆满的,正的普遍的都知道;明行足,佛的修行圆满,明行俱足;善逝,懂得生死的原理;世间解,世间法都会;无上士,无比的大丈夫;调御丈夫,真正的男子汉;天人师;佛、世尊。这十个称号,是所有的佛的称号,所以是佛的通号。我们可以说佛、如来、应供,说药师佛也可以。所以经上讲一切智成就如来,也是这十个称号。这个佛的寿命是六万劫,怎么寿命这么长?佛有法身、报身、应身。佛的法身是永恒的,看不见、摸不着,无所不在、无所不有的;报身与众生一样,也是业报身,业报而受生。所以释迦佛也有生老病死,寿命也有尽,报尽了也就完结了。当然,佛的报不是我们一般的业报,是佛报,但学是报。他是净业所报,清净的业所报。所以一切智成就如来,他的寿命有六万劫。他未出家之前,是个小国王,和隔壁邻国的国王是朋友,都做好事。邻国内的人民多造恶,两个王就议论,怎么度脱。一切智成就如来就发愿,我要早成佛道,令这些人解脱。另外一个发愿,就说我自己先不成佛,我要把这些人都度脱才成佛,使众生解脱得安乐我才成佛。佛就告诉定自在王菩萨,这二王里面,发愿早成佛的就是一切智成就如来,另一个先度众生才成佛的就是地藏菩萨。这就是佛答定自在王菩萨的问,地藏累劫发愿的情况。

  复于过去无量阿僧祗劫,有佛出世,名清净莲华目如来,其佛寿命四十劫。像法之中,有一罗汉,福度众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设食供养。罗汉问之,欲愿何等,光目答曰:无以母亡之日资福救拔,未知我母生处何趣。罗汉愍之,为入定观,见光目女母堕在恶趣,受极大苦。罗汉问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业?今在恶趣受极大苦。光目答言:我母所习,唯好食啖鱼鳖之属。所食鱼鳖,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啖;讲其命数,千万复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罗汉愍之,为作方便,劝光目言:汝可志诚清净莲华目如来,兼塑画形像,存亡获报。光目闻已,即舍所爱,寻画佛像而供养之,复恭敬心,悲泣瞻礼。忽于夜后,梦见佛身,金色晃耀,如须弥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当生汝家,才觉饥寒,即当言说。其后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而乃言说,稽首悲泣,告于光目:生死业缘,果报自受。吾是汝母,久处暗冥,自别汝来,累堕大一狱。蒙汝福力,方得受生,为下贱人。又复短命,寿年十三,更落恶道。汝有何计,令吾脱免?光目闻说,知母无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业,堕其恶道?婢子答言:以杀害毁骂二业受报。若非蒙福,救拔吾难,以是业故,未合解脱。光目闻言:地狱罪报,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称说,百千岁中,卒白难竟。光目闻之,啼泪号泣而白空界:愿我之母永脱地狱,毕十三岁,更无重罪及历恶道。十方诸佛慈哀愍我,听我为母所发广大誓愿:若得我母永离三涂,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发誓愿已,具闻清净莲华目如来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为母发如是大愿。吾观汝母十三岁,舍此报已,生为梵志,寿年百岁。过是报后,当生无忧国土,寿命不可计劫。后成佛果,广度众人,数如恒河沙。

  佛告定自在王:尔进罗汉,福度光目者,即无尽意菩萨是。光目母者,即解脱菩萨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萨是。过去久远劫中,如是慈愍,发恒河沙愿,广度众生。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不善者,行恶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大乘者,如是诸业众生,必随恶趣。若遇善知识,劝令一弹指间归依地藏菩萨,是诸众生,即得解脱三恶道报。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未来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若天福尽,下生人间,犹百千劫常为帝王,能忆宿命因果本末。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萨,当记是经,广宣流布。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愿不有虑。我等千万亿菩萨摩耶诃萨,必能承佛威神,广演是经,于阎浮提利益众生。定自在王菩萨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礼而退。

  地藏菩萨在另外一劫,就是在清静莲华目如业的世界里,这时如来已涅槃了,是像法时期。这时有一罗地来普渡众生。这位罗汉碰到一位女子叫光目女士,她设食供养这位罗汉。罗汉问她:你有什么愿望?想解决什么问题?光目说:我母亲去世后,我想修福报来救拔她,但不知我母亲堕在恶趣中,受极大的苦难。光目就告诉罗汉,我母亲习惯吃生物,鱼、鳖,而且吃其子,或炒、或煮,恣情享受、食啖。吃的鱼鳖计千万计。光目说:菩萨您慈悲救救我母亲。罗汉说:你可志诚清净莲华目如业,因那是在清静莲华目如业的佛国里。依靠该佛的加持,念佛,塑画形象,供养佛像,并以清净心来瞻礼礼拜。后来光目女夜晚就梦见了佛身,金色晃耀,象须弥山一样,大入光明。佛就告诉光目,你的母亲不久就要在你家投生,只要一投生就会说话。后来光目家中丫环,生了个小孩,没满三天就说话了,跟光目说:“生死业缘,果报自受”。这句话很重要,是这部经中的精辟的话。我是你的母亲,自从与你分别以来,堕地狱里,靠你的福力,我方得受生为下贱人,而且短命,顶多活十三岁,还要堕恶道,你有什么办法令我能彻底脱胎换骨免?光目知道这确实是自己的母亲,很难过,对母亲讲,你既然是我的母亲,你应知道是做了什么事情堕到恶处?丫环说:我以杀害、毁骂二业受报。可能光目母亲在世进毁谤三宝,可能对常住不敬,可能对所交人恶言相加,毁骂、伤害别人,杀骂二业使她难以解脱。光目问母亲,地狱里的罪报怎么样?她母亲是过来人,她说:罪苦之一事不堪言说,再说,一千年也说不完。光目听了以后,更加哭泣,母亲仍未解脱。她因塑过佛像、供养过,并得了梦,就再向空中对佛说:愿我母亲,永脱地狱,十三岁之后能不犯重罪,不再堕入恶道。希望十方诸佛听我发愿:如果使我母亲永离地狱、饿鬼、畜生三途之苦,以及不做下贱人,乃至于不做女人,且永劫不受。“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成佛竟,无然后方成正觉。

  这一段经文中讲得很清楚了,这说明释迦佛以两个事实来说明地藏累劫发的愿。本愿是一个,而发愿的情况时间地点不一,地藏菩萨因地所现的身也都不一样。所以佛告定自在菩萨,一是二位国王,一是光目。度她的罗汉是哪个?就是无尽意菩萨。光目的母亲是谁呢?就是解脱菩萨。光目女就是地藏菩萨。都是讲的过去因。无尽意菩萨在《法华经》中提到过,是与观世音菩萨同类型的,协助释迦佛众生的一尊大菩萨。

  释迦佛说:过去久远中,地藏菩萨这么慈悯,发这么多愿来度众生。所以未来世的众生里,或男人或女人,不行善者,必定要堕恶趣。假使遇到善知识,劝告这些行恶的人,在弹指之间能够归依地藏菩萨,那么这些众生就可解脱三恶道报。假使能志心归敬,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奉事者,常在诸天,或很长时间能为帝王,能忆宿命因果本末。地藏菩萨有如此不可思议大威神力,广利众生,所以释迦佛就此把六道众生嘱咐给这些菩萨,不单是交给地藏菩萨一位,而且对这些菩萨也做了交待。汝等诸菩萨摩诃萨,要记住这个经,广宣流布。过去把《地藏经》当做小乘是错误的,如果是小乘经,交付的就是辟支佛、阿罗汉。释迦佛把弘扬地藏经的责任交结了诸大菩萨,还不是一般的大菩萨,而是象定自在王、文殊这样的大菩萨。所以定自在王菩萨就代表诸大菩萨说:我们一定能在阎浮提宣扬这部经。

  尔时四方天王,俱从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萨于久远劫来,发如是大愿,云何至今犹度未绝,更发广大誓言?唯愿世尊为我等说。

  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吾今为汝及未来现在天人众等广利益故,说地藏菩萨于裟婆世界阎浮提内、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脱一切罪苦众生方便之事。四天王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萨久远劫来,迄至于今,度脱众生,犹未毕愿。慈愍此世罪苦众生。复观未来无量劫中因蔓不断,以是之故,又发重愿。如是菩萨于裟婆世界阎浮提中,百千万亿方便而为教化。四天王,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若遇瞋恚者,说丑陋癃残报。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若遇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若遇畋猎恣情者,说惊狂丧命报。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若遇烧山林木者,说狂迷取死报。若遇网捕生雏者,说骨肉分离报。若遇毁谤三宝者,说盲聋喑哑报,若遇轻法慢教者,说永处恶道报。若遇破用常住者,说亿劫轮回地狱报。若遇污梵诬僧者,说永在畜生报。若遇汤火斩斫伤生者,说轮回递偿报。若遇破戒犯斋者,说禽兽饥饿报。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若遇吾我贡高者,说卑使下贱报。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若遇邪见者,说边地受生报。如是等阎浮提众生,身口意业,恶习结果,百千报应,今粗略说。如是等阎浮提众生业感差别,地藏菩萨百千方便而教化之。是诸众生,先受如是等报,后堕地狱,动经劫数,无有出期。是故汝等护人护国,无令是诸众业迷惑众生。四天王闻已,涕泪悲叹,合掌而退。

  赞:如来慈愍  转大*轮  婆罗门女救慈亲  觉华度迷津  摩耶夫人  请问地藏因  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三称)

  这时,四天王又当机。四天王与我们汉传佛教很有缘。每一个庙一进山门都有四天王。特别是北方的毗沙门天跟中土更有联系。四天王实际上是代表众生问的:地藏久远以来发了这么大的愿,为什么到现在要度的众生还未度尽,还要发愿呢?这还真是个问题,为什么无量劫,每劫都发愿,每劫都度,现在还没度尽、还在发愿?佛就告诉四天王,这四个字很要紧:“因蔓不断”,因是业因,蔓是藤蔓,就是众生业力的业藤不断。为什么还没度尽呢?因蔓为断,一直到现在还没度尽,还得继续度。“以是之故,又重发愿”。从这里可以看出实叉难陀翻译的文笔,很多地方考究得很。

  如是菩萨,在裟婆世界,阎浮提中,行百千万亿方便,而为教化。地藏菩萨怎样分身地狱救度众生呢?他碰到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遇到偷盗的,说贫穷苦楚报;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碰到什么恶业,说什么报。我们读了《地藏经》后,如果有人告诉你,不要这么做,做了以后会受什么报,那么你至少应该看做他是受地藏菩萨的加持来劝你的。没学过的,另当别论,学过《地藏经》,就应做如是观,应该看到地藏的分身。

  说了这么多,这个报、那个报,这个业、那个业,最根本是身、口、意,十善业,十恶业。所以我们要守戒,持善戒,不杀、不盗、不淫,思想意识不贪、不瞋、不痴。口里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说诚实的话,不说挑拔的话,不说粗话、侮辱人的话。

  在身口意三业中行善,持善戒。恶业是在十恶道中造,与善业相反。报分好几种,报因不善,果报不完全一样。但有一条原则,同类等流。造什么因得什么果,是相应的。杀生,短命报,偷窃,贫苦报。因与果是相应的。我们常讲“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网就是业网。这里很重要的是意业。我记得看聊斋的第一篇,有一个知识分子考中了,怎么中的呢?就是说了两句话,得到了玉皇大帝的赏识,即:“有心为善虽善不善,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这就是讲意业。思想意识,有心,无心,也就是我曾讲过的故思业和不故思业。这一品总的来讲,就是看阎浮提众生的业感和第王品的业缘。

  释迦佛为便一切众生借此有所畏惧,能够得到度脱,于是底下就出现了第六品“如来赞叹品”。

  教我们三密的修行。三密的修行具体地说就是:身结手印,口诵咒语,意着观想。手印是佛菩萨的手印。咒语是佛菩萨的真言,包括宣读陀罗尼、名号、经文等等。观想的是佛菩萨的形象,或者是佛菩萨的种子字等等。这样你的身口意与佛菩萨结“法界定印”,或者“施无畏印”,这就象打招呼一样,叫你不要怕。“如愿印”就是你有什么要求我满足你。你与佛菩萨结的手印一样,你的身体就与佛菩萨相应了。你念佛菩萨的咒语,称呼他的名号,你的口业就与佛菩萨相应了。每一个佛菩萨都有他本来的誓愿,梵文叫三昧耶,意即平等本誓,平等的、本来的誓愿。你的愿与佛菩萨的愿相同,是平等的,那么你与佛菩萨的思想意识就相契合、相应。比如你的身口意与地藏菩萨的相应了,他的三密力量就加持给你了,同时你的力量又感应给他。你感应他,他加持你,这就叫做众生与佛菩萨三密相应。要注意,三密才能应,三业不能应。这个密严格地讲是高层次的,无漏因修无漏果,不是业力的范围了。初学时还在业力里转,到高层次就把业力变成密了。所以看到地狱不要恐惧,不要以为没办法了,地藏菩萨在此已经告诉我们办法了。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