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法雨讲经

灵悟法师 | 作者:灵悟法师 [投稿]

第八章 法雨讲经

  话说印光心里忐忑不安,便匆匆回到法雨寺。化闻老法师察觉出他眉宇间似乎透出忧郁,就询问他此去瞻仰舍利有何观感。印光是个坦诚的人,将所见景象告诉化闻老法师。化闻老法师沉吟着安慰他说:“阿育王寺的佛顶舍利,是极其灵验的佛宝。我也曾多次瞻仰,察觉那舍利往往随着光线明暗,还有瞻仰时心境而变化。你之所则,老衲想来却大有深意,白乃大士纯洁之色,黑乃水象之色,正符合人人留你驻海天佛国之象,莫要疑虑!”

  印光听了,蓦然想起在五台山朝拜的时候,寺院知客曾宣称看到普贤坐骑青毛狮子的圣迹,许多善男信女也纷纷声称目睹菩萨圣象,当即坦然说:“印光正因眼疾缠身,才摒弃红尘虔心礼佛,眼力日渐提高,心中甚是感激,信念更加坚定。佛祖尚且涅槃,何况我等俗人身?如若佛祖相召伺奉,实在无限荣幸欣喜!”

  从阿育王寺瞻仰佛顶舍利归来之后,印光勘破了生老病死玄关,并不将舍利预示的颜色放在心上,每日跟随寺中僧众早晚课读,其余时间便足不出户,在藏经楼虔心精研《大藏经》。倏忽间一年过去,身体并没有半点异常发生,原来几分模糊的视力居然还变得明澈,心里更加欣慰而且坚定了。经历了这件事,他对各种祥瑞和凶示产生了疑虑且再不轻言。

  真正让他有点为难的,还是生活不大习惯。他是北方人,吃惯了面食苞谷窝窝头,到了法雨寺,每天吃的米饭,尤其是早晨米粥之外加上咸菜——那米粥还好,咸菜实在让他吃不下。他是吃苦耐劳的农家子弟,从小接受的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庭训,当然不肯浪费,硬着头皮硬咽下去。后来只得告诉行堂师,只给自己米粥,咸菜就不要给了以免浪费。行堂也知道他吃不惯咸菜,想给他炒一点别的蔬菜,印光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多谢!国有国法,寺有寺规,方丈住持尚且一律,印光只能心领,舍此绝不敢受!”

  “那……那你吃什么菜呢?”行堂在一旁看着印光喝粥。印光喝完了粥,倒上开水不住用筷子搅拌,将碗边上沾着的米粥洗涤干净,再“咕噜咕噜”喝下去,脸上露出坦然的笑容……

  法雨寺是普陀山三大寺院之一,本是禅宗道场,寺院常住和外来挂单的僧人有时多达上千人。他们共同早晚课读,其余时间便各司其职,香灯只管给佛堂添油,寮房负责安排挂单僧房,知客专管接待远来高僧和过往僧人,彼此互不相扰。任何职务都有空闲的时候,他们自然乐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索性抽空到海边看风景闲聊,不过他们也很快发现唯独印光例外,整天足不出户钉在藏经楼没完没了研读经书,此外便是抄录书写,时间长了大家惊诧之余多了几分敬重:“这个印光师呀,真正成了隔绝红尘的啦!”

  随着时间推移,外来挂单的僧人越来越多,既有来自陕西终南南五台的,也有来自北京红螺山资福寺的,他们彼此相互交流,自然而然说及印光在南五台和资福寺挂单的往事。于是,法雨寺僧人都知道印光在南五台发现至元年间的碑铭,使得南五台观音禅院香火鼎盛,同时也知道印光在资福寺凭着渊博佛学折服禅宗上座被北方净土宗道场念念不忘的事迹。尽管法雨寺也是禅宗道场,但寺里僧人却并无门户之见,对专修净土的印光格外敬重,即便化闻和法雨寺方丈大和尚,也恭敬称他“印光法师”。

  转眼到了夏天,化闻老法师请求方丈大和尚出面,让印光给僧众讲解《弥陀便蒙钞》。

  这个请求,实在让印光大出意外。他深知法雨寺崇奉的是禅宗,而自己精研的是净土宗。法雨寺固然有海纳百川的广博心胸,毕竟彼此信奉不同,稍有差错,难免引起门户之争。再说呢,这《弥陀便蒙钞》乃是红螺山慕莲法师的著作,他专门注释藕益大师的《弥陀要解》,印光一直以来极力推崇《弥陀要解》为净土三经之要——其中道理和事例全都精妙之极,乃是佛说此经以来第一经典注解,即便古佛出世重新注解,也不能超过这部要解。当然,自己在资福寺的时候对此有所增添,还以此折服了禅宗上座,但毕竟普陀山是“海天佛国”,法雨作为身全国禅宗第一流道场,岂能不知天高地厚班门弄斧呢?

  他慌得连忙推辞说:“方丈大和尚慈悲,法雨寺乃是天下禅宗道场,弟子只不过对净土经典一知半解而已,岂敢班门弄斧贻笑大方?倘若别的差遣,后学万死不辞,此事万万不敢领法命!”

  方丈大和尚听了微微笑笑,诚恳地说:法师谦恭,老衲早已深知。老衲还深知法师有难言之隐,唯恐引起门户之争,也许还会招致天下高僧大德挑剔指责。记得法师曾说过,佛家虽有禅净密诸家门派,就像一棵树上长出的不同树枝,还像这舟山群岛的众多岛屿其实在海底却是相连的,到头来还不是万法归一?此言深得佛家三昧,天下缁素谁不敬服?老衲坦言,对当今闻名高僧大德知之甚详,然而放眼当今佛林,能有法师渊博学识,能如法师这么领会佛祖普渡众生真谛的,实在屈指可数——他们自己尚且疑窦未解,岂敢信口雌黄挑剔指责?

  印光再三推辞,方丈大和尚不得不掏出心窝子说:“法师呐!老衲记得你还说过,当今国势衰微民生凋敝,以至于佛家随之衰微,僧人作法事放焰口谋衣食,百姓争锱铢图升迁求温饱,信奉因果求生净土的人越来越少了,什么时候才能重现‘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祥和景象呢?老衲知法师‘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斗胆请法师出面讲经,也为的匡正世风哪!”

  印光听了,只觉得热血沸腾,连忙说:“方丈大和尚责以春秋大义,印光敢不奉命?当初佛祖曾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为天下苍生信奉佛教计,印光勉为其难献丑就是!”

  且说光绪23(公元1897)年夏天,大江南北各大寺院都得到法雨寺经师讲解《弥陀便蒙钞》的消息,不远千里来到普陀山;那周边州县的居士和善男信女,也云集法雨寺。

  说起来,每家寺院都有经师讲解佛经,无非都是因果报应之类,稍微虔诚的善男信女都已耳熟能详,没有什么新鲜之处。可普陀山号称海天佛国,极少举行面对广大公众的讲经,法雨寺居然传出消息开坛讲经,那是何等郑重的大事?他们相互传说,此次主讲的是寺院德高望重的化闻老法师,能说得天花乱坠顽石点头,都想一睹高僧口若悬河的风采。

  可立刻有消息灵通的知情者纠正说:“错啦!此次讲经的是来自陕西的印光法师,今年才三十八岁。法师俗家时中过秀才,抛弃功名舍身佛门净土,足迹踏遍西北,还涉足白山黑水,据说还是法雨寺化闻老法师从北京请来的——你们想想,法雨寺乃是天下禅宗,再三恳请印光法师讲解净土经书,那是何等高深的学问道行!”

  这么一传十十传百的,都知道印光法师还没步入不惑,竟然赢得天下禅宗法雨寺的格外敬重,恳请开坛主讲净土经书《弥陀便蒙钞》,反而比德高望重的化闻老法师更轰动。开讲的日期还没到,那些远道而来的僧人居士早住满了。偌大的法雨寺,以至后来的不得不住进别的禅院。

  四月十八那天上午,是印光法师开坛讲经的预定日期。印光法师放眼望去,看到寺院里挤满了各方缁素,前排坐着各家寺院的方丈住持大和尚,难免心里怦怦乱跳。化闻老法师亲切地鼓励他说:“法师别紧张,你就当眼前没有别人,还像平时跟我交谈一样,将你的心得见解原原本本说出来,他们自然会洗耳恭听的。”

  印光点点头,心里默默念叨着“阿弥陀佛”,果然心无旁骛,缓缓登上讲坛。下面的听众一看,只见法师身材高大脸色略呈黄褐,一看便知是出北方人特有的肤色,他眉宇间透出的坚毅的气概,目光里显出的跟他年龄不相称的柔和慈祥,不由得肃然起敬,低微的议论霎时停止,一个个屏声静气竖起了耳朵。

  印光法师朝着僧众稽首问询,向所有缁素合掌致意,然后运出丹田之气,舒缓地念出一声“阿弥陀佛”。霎时间,即使坐在最后座的听众也觉得耳边传来温暖的春风,赶紧一起合掌观想。之后,印光法师才侃侃而谈,首先从汉代佛教东传,说到晋代花开数枝,佛教有了禅净密诸多门派——犹如舟山诸岛海底相连,都是佛门子弟并无门户区别。‘这是所有人从未听过的妙论,即便座中高僧也频频点头首肯。’接着,他手捧《弥陀便蒙钞》娓娓道来,盛赞藕益大师的《弥陀要解》融合《华严》《法华》《愣严》精华,乃是佛说净土经文第一经典,只是文辞艰深难以准确领悟,才有了慕莲法师的《弥陀便蒙钞》——

  “所有诸法不出因果。约佛法论,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约世法论,何独不然?故孔子盛赞《周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所以积善、积不善,因也;余庆、余殃,则果矣。另外既有余庆余殃,难道就没有本庆本殃吗?本庆本殃,乃积善积不善之人来生后世所得之果,当大于余庆余殃之得诸子孙者百千万倍……不要说这些是看不见的所以就不存在,喻如黑夜不见一切物,就不能说一切都不存在……”

  虽然印光法师的宣讲带着陕西口音,可听众还是觉得字字分明,句句都是闻所未闻的至理名言,一个个听得眉开眼笑,群鸡无不欢喜连连点头。不知不觉,化闻老法师宣布,已经到了中午休息的时间,他们惊讶地说:“哎呀呀!我们正听得出神入迷,怎么就到了中午?”

  下午重新开讲的时候,一个青年居士急不可耐向他提问说:“在下高鹤年,乃江苏兴化人氏。法师刚才宣讲,句句都是至理名言,在下深表敬佩,然而在下还有疑窦未解:既然万法归一,为何法师唯独格外推崇净土一门?恳请法师开示!”

  高鹤年的提问,正是许多人共同的疑窦,于是所有的视线集中在印光法师身上脸上眼睛上,看他这个主讲经师如何解答。印光早已胸有成竹,向他诚恳致意,慈悲开示:“居士菩萨所言,足见你慧根深厚!我推崇净土,实在并非贬低禅密诸家,乃是根据普天下善男信女的实情而言之。请居士细想,我大清四万万同胞,知书识字的甚少,而目不识丁的十有八九,那佛典宝藏万卷,你尚且疑窦未解,又何以叫他们目不识丁的苍生研习修行?如此,岂不将天下苍生排斥在佛门之外?——试想这是佛祖普渡众生的宗旨吗?”

  这几乎是在座的人从来没想过的问题,高鹤年顿时张口结舌,别的高僧也目瞪口呆。此时,人群里响起阵阵议论赞叹,他们不得不佩服这个主讲果然不愧佛门大德,尤其以天下苍生为念的宽阔胸怀实在世间罕有。

  此时,印光心潮激荡,声音洪亮地说:“请诸位以天下苍生为念,静听印光一言:佛祖创立佛教,为的是普渡众生,然而天下众生苦于难得温饱,苦于不识文字,纵然虔心向佛,也难以精研佛典脱离苦海往生净土,这实在令人痛心疾首。我净土提倡‘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不但适合家境优越的饱学之士参研,更适合必须每日为温饱而奔波的众生修行,堪称超脱苦海之法门,众生成佛之捷径!——若天下苍生虔心礼佛,则‘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境界指日可待!”

  话刚落音,青年居士高鹤年激动得热泪盈眶,那些心存疑窦的善男信女豁然开朗。仿佛冥冥之中有人号令一般,大殿里顿时响起洪亮的“阿弥陀佛”声,这声音盖过了海边传来的滚滚潮音。

  印光法师当时还不知道,在他开坛讲解《弥陀便蒙钞》的时候,当时禅宗的著名法师虚云长老也来到普陀礼拜观音大士道场。虚云法师从九峰山茅蓬来到普陀,得知印光主讲《弥陀便蒙钞》,自然想起自己师兄曾经在北京资福寺被印光折服的往事,决定开开眼界。听了印光法师的妙论,欢喜地说:“果然能天花乱坠顽石点头,实乃佛界俊杰净土龙象!”

  最激动的还是那些读书不多甚至目不识丁的善男信女。他们隔三岔五到寺院烧香拜佛,还偶尔念经吃素,免不了有人讥笑他们:“和尚天天吃素念经,尚且没能成佛,你们就别妄想啦!”如今听了印光法师的讲解,更坚定了“众生皆可成佛”的信念,将他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绕得水泄不通,有的请他开示,有的恳请收为记名皈依弟子,甚至还有人情愿出家跟他当徒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