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入世说法

灵悟法师 | 作者:灵悟法师 [投稿]

第十三章 入世说法

  话说大醒等人对整顿僧伽制度之事请求印光开示,印光对僧人不守清规的现象实在是见得太多了,甚至还曾当面斥责他们是“贱僧”。然而,大师始终不肯宣扬僧人过错,只是说:“这件事情太大了,牵涉国家制度,非我等僧人所能为,还是自律自尊、老实念佛吧!”

  且说民国15年(公元1926)夏天,印光大师应无锡僧俗一再恳求,来到无锡佛学会。听说大师莅临,无锡的善男信女踊跃前往,三日之内,皈依的男女弟子多达两万余人,可谓盛况空前,是无锡前所未有的大法缘。一时之间,大街小巷赞叹不绝,一个皈依的屠夫逢人便说:“真个是活佛临凡,才能让我这顽石点头啊!”

  晚上,居士秦效鲁拜谒,呈上自己写的《狱中读庄老》,请求大师棒喝。

  原来,大师的文钞流传,江苏省监狱当局也很重视,请求大师派出弟子前去宣讲佛法因果,以促进囚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印光大师欣然答应,出任江苏省监狱感化院院长一职。当时,座下弟子表示反对,认为自己是佛门清修弟子,所谓“生不入牢门,死不入地狱”,岂能进入监狱跟囚犯等量齐观?

  大师对他们苦口婆心开导道:“普渡众生是我等僧人的天职,佛祖说众生皆可成佛,十恶不赦之徒尚且能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们岂能将他们拒之门外?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等拯救他们的灵魂,同样功德无量哪!”

  座下弟子这才恍憣然省悟,两个修行好的弟子自愿担当重任,到监狱去宣讲佛法因果,组织监狱囚犯学习文钞。在大师的感召下,一些囚犯果真洗心革面,甚至还有好多人决心皈依佛门。这个秦效鲁原是读书人,曾因财产官司入狱,在监狱里面想到庄子、老子“于世无争”的观念,便写出这《狱中读庄老》一卷。得知印光大师来到,专程前来拜谒请求皈依。

  对秦效鲁的事迹,印光大师早有耳闻,当即将他写的书稿浏览一遍,直截了当地说:“居士能憣然省悟,足见居士心有慧根。你先别说皈依的话,且听我给你说说前贤典故。那西晋时代,陶渊明本来也想跟随慧远大师学佛,却始终难下决心。踌躇再三,便对慧远大师说:‘我生性酷爱杯中之物,首先违犯了佛门大戒。’慧远大师当即说:‘他人不能宽恕,先生如果能来,我特意宽容于你。’那陶渊明怦然心动,终究想到一旦身入佛门,便得谨遵戒律,最终还是徘徊而去。千古以来,慧远大师在佛门留下的成就,跟陶渊明留下的高士名声,乃是圣凡异果,在于当下一念之间而已。庄老之学,讲究的是应顺自然于世无争;佛学讲究戒律自持往生净土,二者修行各异而殊途同归,请居士三思而后定夺。”

  秦效鲁原本崇尚庄老于世无争,对佛家的往生净土心存疑虑,一听二者殊途同归,便豁然领悟说:“大师学贯古今,熔儒佛庄老于一炉,令弟子豁然开朗,情愿皈依座下!”

  大师欣然含笑,收录秦效鲁为皈依弟子,并勉励他说:“居士历经劫难,能憣然醒悟,可喜可贺。老衲有一言相赠:从此修身养性,淡泊名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则终身心在净土!”

  这边秦效鲁欣然领命,那边佛学会的侯三保求见,奉赠昔年旅行普陀山日记,恳请大师指点。大师知道侯三保是办学校的,开口便问:“你是办学校的先生,试述何为三太?”

  侯三保猝不及防,一时张口结舌回答不上,一张脸羞得通红。大师微笑说:“老衲是陕西人,自幼对三太敬仰之至,故此随口说及,居士切莫在意。老衲以为,周室能创下八百年宏伟基业,肇始于太任、太姒、太姜教化万民。你正在办学校,必须发扬三太的经训,庶几能救国救民,敬请居士时刻留心!”

  侯三保开始以为,印光大师只是净土泰斗,以劝导世人信奉因果为己任,自己也就见识见识这个名动天下的老和尚罢,万万想不到大师不但精通历代典籍,而且心里想的是救国救民的大事,不由得肃然起敬:“弟子原本认为自己肩负教书育人之重任,而大师身在佛门远离红尘,二者之间风牛马不相及,不意大师想的是救国救民,弟子惭愧万分!”

  大师微微一笑说:“老衲原本一心远离红尘而出世,历经岁月沧桑,方才领悟出世还得入世,必须融会儒佛教化世人,方能实践佛祖普渡众生的宗旨。”

  那些僧俗人等听罢,一个个对大师渊博的学识赞叹不已,更对大师悲天悯人的宽阔胸怀敬仰万分。正当他们赞叹不绝的时候,诸希贤校长与过女士前来拜谒大师,恳求收为弟子。

  印光大师简单询问了诸希贤的家庭情况,便恳切地说:“诸居士,请听老衲忠言。须知当今国民十有八九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老衲时常痛心疾首。你是孝贞女,身负教书育人之重任,就应该尽心尽力教育学生。你要明白,这教书育人比修行重要万倍还不止,甚至比老衲的什么文钞作用胜过万倍,故此老衲劝你不要想到修行。”

  诸希贤惶恐领命,还是恳求皈依。大师犹豫再三,只得勉强同意并要求她一边坚持教书,一边早晚念佛,赐名“慧心”。然后,回头对过女士诚挚地说:“过居士,你是青年孀妇,儿女尚且年幼,肩负严父慈母的重大责任,应当呕心沥血抚育儿女,以图他们成为国家栋梁,这才是最要紧的事情。故此,老衲劝导你,万万不要想到皈依或出家,你要全力抚育儿女,此外平日多念佛,以求忏消前世夙业。请居士勉之!”

  过女士含泣领命而去。那些在场的人耳闻目睹,无不对大师的菩萨心肠深深叹服。也有人不解地说:“请教大师,我见过不少和尚,千方百计劝导出家修行,以为这就是普渡众生,您却恰恰相反,千方百计劝导他们不要出家,只要在家修行,这是什么缘故呢?”

  大师坦言说:“先贤提倡‘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倘不能持家而修身,则修身何用?老衲向来以为,出家牵涉到父母儿女亲友诸般伤痛,非王侯将相所能为。礼佛修行,在于内心而不在于形式。那梁武帝曾舍身出家,弄得国破身亡,至今成为笑柄……故此老衲力主以家庭亲人为重,个人修行为轻,只要心中有佛,便能处处成佛,不要轻易出家。”

  梁武帝萧衍原是南朝齐雍州刺史,负责镇守襄阳。他乘齐朝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建立了梁朝。他看到前面宋、齐两个朝代皇族内部互相残杀,引起内乱,从而导致亡国,所以对亲属十分宽容,即使有人犯了罪也不责罚。他还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在建康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同泰寺,每天早晚两次,都要到寺院去烧香拜佛,声称这样做是为了积功德,替老百姓消灾。公元519年,梁武帝到寺院受菩萨戒。由于他的提倡,王侯子弟都以受戒为荣。南朝佛教在这时进入全盛期。在他的影响下,长子萧统(昭明太子)、三子萧纲(简文帝)、七子萧绎(元帝),以及许多官员,都信奉佛教。

  梁武帝到了老年,决定舍弃皇位,出家到同泰寺去做和尚,以显示自己对佛法的虔诚。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出家了,朝廷大事由谁说了算?大臣们急得团团转,梁武帝才做了四天和尚,大臣们就把他接了回来,要他继续主持朝政。梁武帝回宫后,想想不对:“普通百姓出家后,要还俗还得拿一笔钱向寺院赎身;我是堂堂一国之君,还俗怎么能不出钱呢!”于是,梁武帝再次“舍身”到同泰寺出家。这次大臣们又来请他回宫,他说什么也不答应了。有个大臣忽然灵机一动,说道:“皇上既然‘舍身’为僧,我们就要为他‘赎身’,才能请他回宫啊!”大臣们觉得这话有道理,就花了一万块钱,去同泰寺为梁武帝“赎身”。寺院住持和尚收到这么一大笔赎金很欢喜,十分爽快地同意这位皇帝和尚还俗;过了不久,梁武帝第三次“舍身”到同泰寺出家,而且,他为了表示自己虔诚信佛,不但“舍”了自己的身子,还把宫内的人以及全国的土地都“舍”了。梁武帝“舍”得多,为他“赎身”的钱也要花得更多。大臣们花了一个月,凑足了二万万钱,又把他赎了回来。过了一年,梁武帝第四次又到同泰寺出家。大臣们只得又用一万万钱为他“赎身”。梁武帝前后四次出家当和尚,大臣们共花了四万万“赎身”钱,把国库都给折腾光了。梁武帝晚年一心只想当和尚,不管国家大事,朝政混乱,最后连自己的命也保不住了。

  1 0 闲话少絮,却说那些心存疑虑的人听了,人人赞叹不绝,欣然接受皈依在家修行。于是,出现了三天便皈依男女弟子两万多人的盛况。

  大师在南五台曾经调教过顽皮小沙弥,一直喜爱孩子。那慧心居士第三子锡文年方六岁,长得聪明伶俐,大师很是喜爱,时常抚摩他的小脑袋,还带着小锡文到惠山北茅蓬共餐,勉励锡文长大后成为国家栋梁。

  一个星期之后,印光大师准备离开无锡去苏州。慧心得知,便在下午前往自造寺拜谒。

  那时天气炎热,慧心一路扇着蒲扇来到寺院,远远看到大师亲自提着吊桶,使劲晃动着长长的绳子,却怎么也吊不上水来,手忙脚乱地搞得满头大汗。慧心明白,大师是北方人,还用不惯吊桶,便快步上前说:“师父,还是让弟子代劳吧!”

  印光大师抬头一看,认出了这是皈依的女弟子慧心,赶忙推辞说:“不碍事,你还是让我自己来吧!”说着,抹了一把脸上脑门上的汗水,接着说:“你不知道,我在南海法雨寺数十年,从来都是事必亲躬,不愿弟子伺奉的。明明是出家人,却动不动就呼童唤仆的,仿效世俗做官的模样,哪里像什么出家人?老衲向来对那号人鄙视,宁死不干的!”

  慧心也曾听说大师对皈依弟子和蔼可亲,却对自己严酷自律,万万想不到竟然到了这个地步,只得满心惴惴不安,看着大师亲自吊上水来,在吊井边洗脸纳凉,然后才说起开示的话题。大师一一给予指点,慧心不断点头,却凭着女人天生的敏锐,察觉大师的眼睛似乎布满血丝,便关切地说:“师父,您的眼睛怎么了?是不是出了什么毛病?”

  印光大师不以为然说:“老衲夙业深重,半岁时大病半年。后来蒙终南山法师赐给药物治疗,毕竟时间久了难以痊愈,自此眼目不如人,故常常服用清宁丸。想来是近日天气炎热的缘故,有点发作。待我虔诚念佛,自然会不碍事的。”

  慧心记在心里告辞而去。第二天再来拜谒,买了清宁丸呈上,并请大师给胞兄和外甥开示皈依。盛情难却,大师慨然许诺,登座讲解居士戒。

  慧心刚走,又来了一个叫刘柏荪的无锡居士。拜谒问候之后,大师亲自拿出茶水,跟刘柏荪对坐喝茶。那刘柏荪放下茶杯,笑吟吟地说:“大师即将启程前往苏州,弟子恰巧收到苏州黄崇利的来信,恳请大师一道到莫干山去避暑,故此前来禀报。”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