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正当上海居士林代表敲锣打鼓,抬着“竭诚护法”的牌匾来到普陀山,却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法雨寺方丈大和尚遗憾地说:“诸位居士,印光大师修炼到了无上境界,能预知过去未来之事,已经知道诸位居士送匾,提前离开敝寺了。印光大师留言:弘法护法,皆是责无旁贷的份内之事,绝不敢接受任何赞誉,以免浪费钱财。”
众位居士代表经一番商议,林代表对方丈大和尚道:“不论怎么办,牌匾既然已经抬来了,总不能让我们再抬回去,还是留在法雨寺为好。”
方丈大和尚还是婉言拒绝道:“你们所言确有其理,只是印光大师留言,即便老衲也不敢违背。德森法师是印光大师的得意高足,曾问过大师当年总统赐匾的事情,便受到大师斥责,板着脸说:‘悟尚未能,遑论圆明?瞎造谣言,增我惭愧!’吓得德森法师不敢再问了。不信你们请看。”
随之,方丈大和尚领他们参观当年徐大总统亲笔题词的匾额。他们看到,匾额挂在高处,上面用绸子蒙住遮盖得严严实实,看不见半个字迹,都觉得十分惊讶。方丈大和尚才坦言说:“大师吩咐,此生不愿张扬,因而自己出资买了绸子遮蔽,对外说是以免落上灰尘,其实是不愿让人看见。诸位试想,大师对总统赐匾尚且如此,还肯接受牌匾吗?”
代表们很是无奈,但牌匾已经抬来了,不可能再抬回去,林代表对方丈大和尚说:“东西还是留下,我们也照样画葫芦就是了。”说着,就差人去买了绸子将牌匾遮蔽起来,然后稽首告辞。临走的时候,他们激动地说:“我们的牌匾虽然被大师拒绝了,可我们因此更加领悟到大师淡泊名利的崇高品格,这是大师对我们最好的开示,够我们终身受用!”
原来,印光大师接到广东皈依弟子黄筱伟的敦请,说是香港乃至东南亚信徒拜读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憣然信奉净土,向他陈说普陀行程万里,前来亲近皈依诸多不便,一致请求大师到香港去一趟,让皈依弟子当面聆听大师开示,大家如同久旱望甘雨日夜祈祷。大师深受感动,便离开普陀,暂时驻锡上海太平寺,顺便校对中华书局的文稿。
真达和尚见到阔别的师父,自然喜不自禁。得知大师打算到香港去,他关切地进言道:“师父一心弘扬佛法,以图三根普被东南亚诸国信徒,弟子感佩敬仰。不过弟子总以为师父如今年将七十,那享受清修的话,弟子万万不敢说,毕竟香港东南亚语言不通,生活习惯很不相同,而我江浙乃天下佛国,信徒众多,朝夕早晚都想聆听师父指点开示,实在不宜离开,恳请师父三思!”
印光大师听了沉吟半晌,隐隐想起自己至今还不习惯南方的咸菜,四十年来一直坚持喝白粥,倘若去了香港,生活习惯事小,语言不通就成了弘扬佛法的最大障碍,终于还是下定了决心:“你的话深有道理,反倒是印光虑事不周草率了!也罢,我年近七十来日无多,纵然到了香港,学成屠龙之术,终究无用武之地,不如留在江浙尽绵薄之力!”
那些僧人居士得知大师谢绝了香港方面的邀请,争相前来请教亲近。
此时,印光大师全力投入振兴佛教的事业。他得知苏州灵岩山寺地处偏僻香火功德不足,一度出现了僧人不安心的现象,便亲自前往视察,告诫明本法师,让他代理戒尘法师当住持。然后,亲手制订了六条规箴:1、省;2、俭;3、正;4、谦;5、勤;6、公。
明本恭谨领命,恳请大师开示。
印光大师诚恳地说:“老衲身在佛门已四十多年,深知个人修行容易,只要戒律自持,便不难成为高僧,受到缁素赞誉。然住持是寺院领众人,个人修行之外,还得周密考虑有关寺院香火功德,乃至僧侣衣食住行油盐柴米酱醋茶,实是千难万难了。这就是俗家所说的: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当了家才知事事难。你只要做到上面制订的六条规箴,自然僧侣安心,香客信服敬仰,寺院也自然振兴了!”
明本深以为然。
安排好灵岩山寺的事务,印光大师来到报国寺闭关。苏州报国寺,始建于宋代咸淳年间,在古城苏州马龙街一带。
清咸丰后,佛教复衰,至光绪末,僧楚泉见寺日趋衰败,发心重兴,特赴京请颁藏经。楚泉离寺后江苏巡抚程德全听信幕僚谎话,言报国寺有寺无僧,遂将全寺没收改建植园。楚泉请经回苏,寺已易主,只得借地安藏以待机缘。
民国二年程德全罢官闲居,始研佛学而生信心,深悔当初毁寺之举,乃于民国十年出资购穿心街原中军衙署,重建报国寺,但规模较小,仅四亩有余,延请楚泉住持。楚泉辞世,其徒明道继任。
闲话少絮,却说民国十九年(1930年)二月,印光大师来寺掩关之后,四方信众纷至沓来,致穿心街上人接不暇,盛况空前。
说的是年五月的一天,赵茂林居士带着妻子和儿子达观,还有朋友乔大年从上海专程来到苏州请求皈依。
赵茂林的儿子达观才七岁,初次乘坐火车,满心说不完的兴奋,见了什么都觉得好奇。他不时将脑袋伸出车窗,饱览窗外沿途农村风光,看见一条牛在河边安心吃草,也会高声惊叫:“爸爸,那是什么猛兽?”
赵茂林笑着说:“这是牛,农夫用来犁田的牲畜,不是猛兽。”
这一路有说有笑的,没留神忽然大雨倾盆,小达观忽然脑袋发烫,趴在爸爸膝盖上呕吐开来。赵茂林明白这是着凉感冒了,心里不由得几分着急起来。
到了报国寺,首先叩见明道法师,请他转报印光大师。明道领着他们拜关,合掌顶礼三拜。行礼之后,印光大师认出他来,便和蔼地说:“你来了。这两年信念坚定了吗?念佛的功课订定好了吗?”
赵茂林张口结舌,嗫嚅着说:“弟子回禀师父,因为经营大江南饭店,还要兼顾玻璃厂,事务繁杂,念佛功课还没有订,信念倒是坚定不移了的。”
印光大师一听,和蔼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订定了念佛功课,信念才算坚定。不定念佛功课,信念便不够坚定。好在你还诚实,没有在我面前说谎。”
赵茂林满心羞愧,连忙保证回去制订念佛功课,恳请大师接受妻子和朋友皈依。
正在这时候,达观忽然大叫肚子疼。赵茂林手忙脚乱,刚刚将儿子抱进厕所,便哗哗地泻开了。赵茂林想起近段时间流行霍乱,顿时手足无措。他妻子禁不住哭出声来:“出门时还好好的,一下子就这样了,怎么办呢?”
印光大师听到了,赶紧将头伸出窗外,连声说;“那小孩有病,抱过来!你们快抱过来!”
赵茂林赶忙将儿子抱过去送到窗口。只见印光大师伸出手掌在孩子头顶上抚摩,又转身从一个瓶里倒出大半碗冷水,和蔼地说:“孩子,喝吧,喝下去就好了!”
赵茂林见了暗暗焦急:肚子疼还下泻,十有八九是急性肠炎,闹不好还是霍乱,怎么能喝冷水呢?然而又不敢说出来,只得低声吩咐孩子少喝一点,以免印光大师不悦。哪晓得孩子抓过碗来一饮而尽,心里暗暗叫苦。
他万万没想到,半碗冷水喝下去,孩子却奋力挣开他的怀抱,欢蹦乱跳地说:“爸爸,我的肚子不疼了,好啦!”说罢,便在佛堂里翻了一个跟斗。
“奇迹!真是奇迹!”赵茂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慌忙重新给大师顶礼致谢。“师父道行高深,弟子大开眼界!”
印光大师微微而笑,明道法师忙解释说:“这是师父的大悲水,灵验无比,不知救治了多少危难病症,赢得善男信女顶礼膜拜。”
是夜,大师收到虔诚居士潘对凫的来信,心里格外兴奋,不顾灯火昏暗眼力不好,连夜回信给予赞许。
原来,这个潘对凫是个拥有良田千顷的大财主,父母辈就好善乐施,人称“潘善人”。大师曾亲自听到受过周济的佃户赞扬,便欣然收下潘对凫为皈依弟子,曾赠送四句偈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今世种下菩提树,来世自然得福祉。”这个潘对凫深信不疑,一如既往怜贫惜苦,对外地前来求助的陌生人也慷慨解囊。
前不久,一件事情让他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本地一个地痞觊觎他家财万贯,暗地里去勾结土匪前去吊羊绑票,没想到那匪首破口大骂:“瞎了你的狗眼!老子打家劫舍不假,可打劫的都是为富不仁的土豪,从来不伤害好人,怎能对潘善人绑票?”
那地痞悻悻而去,又找到一群溃兵,怂恿他们去潘家勒索。谁知溃兵头目也臭骂了他一顿:“我们不能保境安民,怎能干出勒索善人的强盗勾当?”
这事渐渐传出来,知道的人都说潘善人好善乐施,连土匪和溃兵都相约不肯惊扰。潘对凫更是感动不已,写信将情况报告了大师,请求大师开示往生净土法门。
“世人大多难以相信因果,这就是活生生的因果奇迹哪!”
印光大师很是激动,不由自主想到了那个前生是云南和尚的前清翰林吴引之,最终被红尘繁华蒙蔽了前世慧根,这与潘对凫是何等鲜明的对比!于是,他铺开稿纸写道:
“接阁下手书,不胜感叹!阁下厚德及人之深,以致溃兵土匪亦相戒勿扰。此非真能有可以动人者,何能得也?食为民天,能惠民者,天必祐之,阁下有厚德,故此天有奇报!彼剥削百姓膏脂以求子孙富贵者,悉皆灭门绝户,而其神识当永堕恶道无有出期,可哀也!是以欲救世人,非极力倡因果报应,否则断断不能收实效。”
回信之后,大师还意犹未尽,将这件事收录入正在编辑的《当代因果报应》里。
《当代因果报应》还在编辑中,一个皈依的上海弟子再三恳求,说有个亲戚也是居士想亲近,请大师到家里吃斋饭。盛情难却,大师只得勉强前往。斋席上,那弟子五十多岁的亲戚出来稽首施礼,自称是学佛多年的老居士,请大师开示。言谈之间,大师察觉这女居士学问很好,便说:“年纪大了,当赶快念佛求生西方!”
没想到那女居士语出惊人,昂然说:“我不求生西方,我要生婆娑世界!”
印光大师佛学渊博,自然知道所谓“婆娑世界”乃是佛家三恶五趣的杂汇之所,说穿了就是留恋尘世享受的追求,心里先有八分不喜欢。他是个直率的人,也不顾忌第一次见面的世俗客套,直截了当地说:“恕老衲口无遮拦,何以那清净世界不肯往生,偏偏愿生在这个浊恶的世界?”
那女居士刚才脱口而出,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志向的确不够高尚,顿时羞红了老脸,慌忙改口说:“大师莫要见怪,我刚才是开玩笑的。实话说,我要即身成佛!”
她满以为,大师听了这话必定满口夸奖,没想到大师只不过略微一愣,却平淡地说:“即身成佛的道理是有的。可惜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也并非你我可以做得到的事情。”
那女居士随即央求说:“大师是举世公认的活佛,请大师成全!”
印光大师斩钉截铁地说:“印光自知才疏学浅,乃一平庸出家人,并非什么活佛。如此毫不自量口出大言,自误误人,老衲告辞了!”
看到大师拂袖而起,那女居士羞愧难当,掩面赔罪说:“请大师恕罪!弟子从此收起狂妄,皈依大师座下,一心老实念佛,求生西方净土!”
看到皈依弟子也惶恐求情,印光大师这才心气平静,回过头来接受皈依,登座开示净土戒律,赐名“清心”。这个“清心”决心自己在家里作一场忏悔法事,有了刚才的教训,她不敢自作聪明了,诚恳请教用何种锡箔为好。
印光大师见她如此虚心,便给她耐心解释有关锡箔的渊源:“锡箔之事,并非出自佛经。《法苑珠林》曾有过记载,唐代中书令岑文本还在读书的时候,曾听过他的老师跟鬼官询问过锡箔的事情。岑文本的老师叫睦仁倩,开头并不相信菩萨鬼神,后来和鬼官投契,就跟岑文本设酒肉招待鬼官,询问阳间能用什么事物和冥界相通。那鬼官说:金银布帛都能相通,但真的不如假的,就教给他们用锡箔贴在纸上,用锡箔纸当作绸缎使用,这习惯流传至今。说穿了,就是心诚则灵,‘半丝寸缕,当思物业唯艰’,告诫人不要铺张浪费的意思。”
女居士刚刚领教了大师的棒喝雷霆,万万想不到转瞬之间,又在锡箔的小事上领受如此的和风细雨,心里顿时百感交织。她后来得知大师西归净土,仿佛灵魂离开了躯壳追随而去,也在家里含笑涅槃,成为在家居士往生净土的佳话不提。
且说就在这年夏天,由于法雨寺一再坚请,大师回到了普陀山。恰巧,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张曙蕉女居士偕同中西挚友六七人来到普陀山麓的极乐庵避暑。她们有个习惯,每天傍晚要到海上游泳。这天傍晚,正当她们就要出门下海去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青年出家人稽首劝说:
“我叫明空,奉师父印光法师之命,前来奉告诸位居士。夏天海上风大浪高,而南海多漩涡,令人防不胜防,每年都有人惨遭灭顶,切勿儿戏,致使亲人同伴后悔莫及!”
张曙蕉跟印光大师素昧平生,只听说大师是盛誉满天下的普陀高僧,万没想到对自己如此关切,深受感动,马上放弃了海上游泳的计划,联袂来到法雨寺感谢大师的深切关爱。大师看到她们能从善如流,也很高兴,赐给文钞一部供闲暇阅读一二。张曙蕉也将自己所著《绿天簃诗词》回赠,请大师指正。
次日早晨,印光大师派了一个小沙弥送给张曙蕉一帖书简,评价女士的诗词,还殷切劝导说:“当移此愁怨以念佛,则生入圣贤之蜮,没于莲池海会”。张曙蕉归国后,目睹民不聊生的境况,将心里愁肠百结融入诗词,看了大师的书简,深为大师的见解所感激,请求印光大师指点佛学。
大师诚挚告诫说:“你不要学西欧的虚派,应当在公私闲暇的时候,仿效那愚夫愚妇老实念佛。人生苦短,倘一息不至,即属后世,纵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又有何用?”
张女士当下领悟大师苦心,后来离开普陀的时候向大师拜辞,成为虔诚居士。
张曙蕉离开后,弟子明空很是迷惘,觉得这样有高深学问的女士,适宜叫她研究佛经,何必只让她像愚夫愚妇那样念佛呢?
印光大师感慨地说:“当初我佛如来说法,也为顺从众生各自状况,就跟儒家圣人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同样的道理。故此,我需得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外尽人伦,内消情虑,使得各自恢复真性。印光以为,能否成为佛门弟子,并不在剃度还是蓄发上,最根本的乃是保持善根。正因为她们学问高,自然想的做的也就比别人多,十有八九没时间也没耐心研究佛经,能够老实念佛,也就不错了!”
明空恍然大悟:“我原来还以为,那些留洋归来的人物,一个个信奉西洋的天主教什么的眼高手低,必然瞧不起愚夫愚妇那样的老实念佛。想不到,师父三言两语就让她俯首皈依了。师父这因材施教的开示,弟子顿开茅塞!”
印光大师微微一笑:“留洋归来也罢,愚夫愚妇也罢,在印光眼里都是众生,并无二致。只有因势利导,才能让他们心悦诚服。”
这日,印光大师忽然想到一件重要事情,当即传信请丁福保到法雨寺面谈。丁福保不敢迟延,迅速赶到法雨寺,恭敬请教说:“师父召唤弟子,不知是否为增广文钞需弟子效劳?”
“我请你来,乃是比任何文钞乃至经书更重要的事情,此事非你莫属!”
印光大师让丁福保坐下喝茶,然后说:“鸦片战争以来,外国人耻笑我中国人为‘东亚病夫’,此乃奇耻大辱,印光常自痛心疾首!然而痛定思痛,不得不深刻反思。我国政局不稳,天灾人祸接连不断,众生难得温饱,疾病丛生,以致体质虚弱,却是不可否认的严重现实。国民生命尚且难保,何以让他们虔心向佛呢?”
丁福保连连点头,说师父洞察国情,无奈我佛门子弟心有余而力不足。
印光大师慨然说:“我也自知力量微薄,杯水不能浇灭车薪之火。救民于水火那样的大事,乃是唐宗宋祖那样的英明帝王所能为,非我辈佛门弟子能力所及。印光时常看到街头贫病交加的老幼,情不自禁想起自己幼年落下眼疾,其痛苦之惨烈,不寒而栗非亲身经受怎能体会?后来托终南山僧人送来黄连一味药物,才得以恢复视力,至今刻骨铭心念念不忘。我于是想到了一个法子,何不搜集天下简易验方,比文钞更能造福苍生呢?我不懂医药,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丁福保原本是行医出身,这句话正好说到他心坎里,顿时惊喜赞同。印光大师这才说:“你出身医家,务必严格把关。印光以为:药方必定灵验,药物务求简单易,得尽量便宜,使贫富均可受益。”
丁福保回去百般搜集,列举了常见的疔疮、疟疾、盲肠炎、大麻风诸多疾病,一一列出经验效方,以供病人参考选择。印光大师看了,对其中的“毒乳杀儿”十分困惑,便请丁福保解释。
丁福保说:“所谓‘毒乳杀儿’,并非做母亲的在乳汁中投毒,乃是母体有病而不自觉,继续给婴儿喂奶,导致婴儿中毒发病,此乃一片慈爱导致无心之过。”
印光大师听了嗟叹不已,隐隐想起仿佛听母亲说过,是在生下了自己之后得了病,后来自己的眼睛才发生疾病。看来,自己就属于“毒乳杀儿”糊里糊涂的受害者。幸亏终南山的师父挽救了自己,保全了性命只落下眼疾。
他不愿说出自己的往事,感慨地说:“‘毒乳杀儿’,可悲可叹!幸亏丁福保居士搜集出来,能够让天下慈母避免‘毒乳杀儿’的悲剧,比起区区文钞,才是真正的功德无量!”
丁福保有个主意,在发行《增广印光法师文钞》的同时,将这些验方附在后面,必定扩大影响一举两得。大师微微颔首,忽然说:“还有,鸦片戒毒必须补充进去!”
“鸦片戒毒……这个……”丁福保听了沉吟半晌。
“今有一人,可作全国鸦片戒毒榜样!”印光大师坚毅地说,“鸦片一物,自清至民国间,成为毒害我国民一大祸害。近来偶读野史所载,说的是张学良将军亦曾染此嗜好,而且已经成瘾。后来张将军立志强身报国,毅然决心戒除鸦片。不幸受到日本军医的欺骗,用吗啡针诈称是戒烟针剂,当他觉察时,毒瘾反而更加严重。于是,张将军来到上海,设宴招待各方好友,当众宣布戒烟的决心。谁都知道,鸦片一旦上瘾,戒除起来比登天还难。张将军为此觅得一处静室,从此闭门不出。当毒瘾发作的时候,那种痛苦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张将军就用脑袋碰撞墙壁,以致血流满面,却毫不动摇。幸而张将军意志坚毅,体魄强健,数日之后毒瘾炽烈之势减退,再经历了一个多月坚忍不拔的磨炼,加以适当调治,终于戒毒成功。张将军,是当世罕有的人中豪杰,可他少年时,尚且不免受到社会流弊的荼毒,戒除的时候如此艰难危险,何况一般芸芸众生下根庸人?试问,这些庸人能够到了这地步还能决然自拔吗?为天下苍生计,我辈需得倡导戒毒!”
说着,大师拿出一个居士提供的戒除鸦片毒瘾的药方,让丁福保鉴定。丁福保一看,原来是:好甘草八两,杜仲四两,尖贝母四两。
他沉吟说:“弟子没有经历过,不知能否有效。然而,从这些药物的性能来看,能够宣肺化痰,绝不至于会有害,或许多少有效。”
印光大师点点头,让他在文中刻意指出,此药方未得多方验证,仅供参考。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住在乌敏岛时,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准养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丢给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处理,于是把门锁上后就离开。隔天,当我把门打开时,它很快的从里面冲出来。我忽然间想起自己把它锁在屋内,之后四处查看,却发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创期,佛教没有佛菩萨像,仅雕刻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佛陀圆寂前曾经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佛弟子们从内心尊重他的人格,
现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总是吵架,就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太多恶口的业所招感的。对于恶语伤人这种恶业,有的人会拿直爽来做挡箭牌,还有的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吸烟,我们是不允许吸的,好像僧人戒律当中没有规定,但是有没有相应的呢,比如我们这种五辛,吃肉吃五辛,这些扰乱心性,断大悲种性,我们修学菩提道,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萨戒里规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许。辛辣的东西增长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东西,
世尊在《观经》第九观跟我们开示: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讲“八万四千相好”,这是就大乘而言。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就小乘而言。事实上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这是“修因感果”,还是不离开“
南无阿弥陀佛,师父吉祥,请问师父,牛奶和鸡蛋是素食吗?就是说吃素的人能食用这两种东西吗?
很多同修由于对本分的认识不到位,所以在生活当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痛苦以及灾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职位以及相应的本分。有一句话: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我们过往烦恼不断,证明我们没有好好落实本分,完善本分。我们来学佛,学做什么?
佛法从恭敬中求,当我们对学习佛法生起真实的恭敬心,谦让心、忍耐心、顺从心将会随之生起,远离高傲,远离懈怠,远离忿恼,于诸违顺境界心得安忍,柔软轻安,于诸善法精进修行,于诸不善努力断除,少欲知足,正念无常,这样学修我们的心就能逐渐得到调伏与安乐。
一位老居士讲:“我从小在祖母身边长大,祖母平常说的最多的两句话就是:‘好了别人是好自己,有东西给别人是自己得利益。’我从读书到工作,这两句话就是我的座右铭。祖母活了101岁,在她临终时,我对她老人家说:‘祖母,谢谢您!教给了我怎样做人。’”
现在很多人有死亡焦虑,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把生和死看得非常实在,就会在生的现象上产生自性见,在死的现象上也产生自性见,以为死亡就是一切的终结,于是贪著生,恐惧死。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就是通过对生死轮回的观察而觉悟。生命就像河流,遵循无明、
处理不善心的方法,我在这里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首先你要能够面对真实的自己,真正的朝自己心里看。要承认自己的烦恼:我的贪欲心、嗔恨心,甚至于我的愚痴:我不了解,有些东西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是对是错,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你要如实地承认它们的存在,
古人尝有言:衲子风格凛然,有古人之风。古人之风从何而来?就是从这八个字而来:动用举措,必稽往古。这就有古人之风,要是没有古人之风呢?那就是流俗阿师的样子——行,不像个出家人;说话,不像个出家人;思想,不像个出家人。
寿量圆满即健康长寿:因为往昔种下的善业感得长寿果报,得以长久住世。又因为长寿,才有更多时间内修外弘、自利利他,长时间地积累福德和智慧资粮。那么如何感得寿量圆满,身体健康的果报?如果光是长寿,活了九十岁,但一天到晚在生病,那还不如短一点,所以
学习打坐,就要好好就近寻找正规寺院觅善知识,按照经论中的来,不可以想当然地坐,不可以道听途说地坐,更不可摸着石头过河、试试看再坐。须知外道也打坐,练气功的也打坐,乃至邪教也打坐。如果在家真想坐禅,不妨认真读下《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楞伽经》中说,譬如巨大的海水波浪,这是由猛风所吹起的,洪水波涛鼓动着冥壑,从来没有断绝的时候。我们的藏识就像大海一样,宽广而又包容万千,由于境界风所吹动,所以才有种种诸识波浪,腾跃而生起。我们的心就像大海一样随着外界的风的吹动,掀起各种各样的波浪
傲慢则无礼。偏见则自私。傲慢与偏见的人,其实就是强烈自我意识的人。说才智,很可能是绣花枕头。说修养,势利有余的攀附者。佛法中说:贪、瞋、痴最强烈如火炽盛之流;于财、色、名、食、睡最具占有欲的代表性人物;心念中充满了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之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