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的由来
传说有一天,浮丘公来见轩辕黄帝,发现他眉宇紧锁,郁郁寡欢,便关切地问:“尊敬的帝王啊,你为啥闷闷不乐呢?”轩辕黄帝长长叹了一口气,无限伤感地说:“清晨起来,我到溪边梳洗,面容倒映水中,这才发现我已两鬓染霜,胡须斑白,唉——,我老了,老了!”
浮丘公说道:“世上万物有生必有死,你担忧又有什么用呢?”
黄帝摇摇头:“我不是怕死。因我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没有办完,土地要开垦、河流要治理、禽兽要驯化、植物要选种----我可不能早死啊。”
“那有什么办法呢?”浮丘公为难地说,“只有神仙才能长生不老。”
“不错,”轩辕黄帝脸上露出了笑意,“我听说凡人只要吃了仙丹便能超脱凡尘,成仙不老。浮丘公,你快去给我找一个炼丹的仙境来。”浮丘公不敢违抗,只得领命而去。
浮丘公走后,黄帝每天丢一粒石子在瓮里,瓮里的石子已经一千多粒了,就是说浮丘公已经离开了三年。这一天,轩辕黄帝放了石子,心里焦急不安,忽然容成子来报:“浮丘公回来了!”黄帝赶忙出门迎接,一见面来不及寒暄,便迫不及待地打问:“快说快说,事情办得如何?”
浮丘公施礼道:“尊敬的帝王啊,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炼丹的地方,那真是个仙境。”
“那地方在何处?”黄帝欣喜地问。
浮丘公说:“江南有一群高山,只因山上多是黑石,我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黟山。”
轩辕黄帝的高兴劲儿简直无法形容。他顾不得让浮丘公休息,第二天便带着浮丘公、容成子和一些臣仆起程上路,直奔江南黟山。到了那里,众人抬头看时,果真是个绝胜处。只见奇峰错列,拔地而起。一座座山峰千奇百怪,各具情态,真是“奇峰峰侧抽奇峰,怪石石上叠怪石”。大家正看得张嘴咂舌,惊叹不已。忽然,从山谷的一个洞穴中,飞出团团云雾,把眼前的美景遮掩到纱幕后面去了。轩辕黄帝看得正入神,不料想景致被云遮住,非常恼怒,就用手去撕云扯雾。说来也怪,那朵云竟顺原路像流水一般地流回原来那个洞里去了。众人惊疑不止。
轩辕黄帝如痴如醉,也不用浮丘公引路就一直向山里走去。
行不多远,只见一座山脚下有一个水池,池上笼罩着团团雾气,容成子蹲下身子用手掬水,那水竟是热的!浮丘公说:“我曾听说山中有一个仙池,一定是这个了。”轩辕闻听欣喜若狂,赶忙脱下衣服,跳进池中。池水不热也不凉,浴罢精力倍增,使人飘然欲仙。
再往前走,忽然一群猿猴嬉戏追逐,它们嘴里都含着各种各样的花朵,聚集在一块巨石上,只听见一声呼啸,一道黄光,猴儿们都不见了。轩辕黄帝心中好生纳闷,便率众人追寻。哪里追得上?山里本来就没有路,遍地野莽,处处青藤,更加怪石狼牙,走不了几步就陷入绝境。黄帝不死心,又命容成子在前抡斧开路,跌跌撞撞一路寻来。爬至一座悬崖,只听谷中喧喧嚷嚷,低头一看正是那群猿猴,只见它们把采摘来的鲜花全丢在一个大石槽中。一块突石上,端坐着一只毛色雪白的老猴,几只小毛猴正在给它抚背搔痒。轩辕黄帝心想,这一定是个猴王。这时,那老猴王已站立起来,向山崖上的黄帝拱手行礼,嘴里还呀呀有声。黄帝正欲还礼,只听一声呼啸,那猴王及猴群又都不见了。
浮丘公走到黄帝身旁,低声说道:“据传这山中有一仙辕,能腾云驾雾,来去无踪,刚才见到的恐怕就是它。”
轩辕黄帝点点头,又领众人走下山来。忽然一阵阵醉人的醇香扑鼻而来。众人四处寻找,只见一个石槽中有半槽淡红色的水,香味正是从那里飘来的。容成子抢上一步,用手掬起饮了一口,不觉大叫起来:“仙酒!仙酒!”黄帝和众人一尝果然甘美,大家便狂饮起来。
轩辕黄帝吩咐就在这山中垒石造屋。第二天,大家便分头去寻找最理想的炼丹的地方。他们攀山越涧,石头碰破了腿脚,荆棘扯烂了衣裳,走遍黟山所有的山峰,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地方。黄帝便吩咐浮丘公搭炼丹台,容成子砌炼丹炉,众臣仆们砍柴备薪。他自己却迫不及待地去找炼丹的药。
炼丹需用九十九枝灵芝草,九十九根九节参,九十九对羚羊角,九十九朵玉露花,九十九个豹子胆,九十九颗无花果,九十九枚赤叶松,九十九片冰薄荷,九十九颗朱砂丸,再加上九十九滴甘露水。要把这些东西配齐可真不容易。然而,轩辕黄帝下定决心,炼不出仙丹绝不下山。
黟山七十二座陡峭的山峰插入云中,有些地方连猴子也难上去,可轩辕黄帝却踏遍了每一寸山崖。带来的粮食吃完了,只好摘野果子充饥。那几个臣仆受不了苦,先后偷偷地跑走了。最后,只剩下轩辕黄帝和浮丘公、容成子三人。他们千辛万苦地过了九年,才找齐了各味药,只是缺少了甘露水。这时,浮丘公又病倒了,轩辕便把容成子留下来照顾他,自己又爬进深山。这天,他累得很,看见桃花溪里有块光滑平整的大石头,就爬上去休息。当他蒙蒙胧胧闭上眼,忽然听见山林里传来一阵叮当悦耳的仙乐。不久,他就看见从林中走出两只仙鹤,边走边舞。仙鹤后面,有一位白胡子,白眉毛的老翁,骑着一头雪白的鹿,正向他缓缓走来。他吃了一惊,赶忙起身施礼,向他打听何处有甘露。老仙翁笑而不答,只是掷下一块方巾。那方巾正飘落在他脚下。他定睛看时,见方巾上有二个字:丹井。黄帝欣喜若狂,一下子醒来,再看时,方巾不见了,原来是一个梦。他一骨碌爬起来,在脚下一块石头上打琢,找那眼丹井。岩石十分坚硬,凿了一天才凿了一小块石屑。黄帝不灰心,一直掘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凿出一眼井,井水甘甜芬芳,果然是甘露水。
浮丘公闻讯赶来,他的病也好了,他们立即动手把各种药捣碎做成丸,然后升火开炉。
他们整整炼了三年,原来准备的象山一样高的柴垛烧完了,炼丹台附近的树全砍尽了,浮丘公和容成子不得不到远处去砍柴。轩辕黄帝在炉前烧火,他把最后一块松柴填进炉膛,砍柴的还没有回来。眼见炉膛内的火渐渐小了,黄帝急得坐立不安。炼丹的火万一熄灭,那就前功尽弃了。他又一次抬眼望望山道上,还是没有人影。怎么办呢?黄帝便把自己的一条腿伸进炉膛里,这时炉火才旺起来。
烧着烧着,炼丹炉内骤然一声巨响,射出万道金光。远山近壑都被照得通亮。浮丘公和容成子急忙赶来,黄帝还安祥地烧着他的腿呢。他俩把黄帝的腿拔出来,三人看看丹炉,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仙丹炼成了。
那些半途逃走的臣仆,听见黟山一声轰响,又见万道金光,知道仙丹已经炼成,便纷纷赶来。可当他们赶到的时候,黄帝、浮丘公和容成子已经服了仙丹,脱胎换骨,飘然成仙了。臣仆们见那三人已慢慢飘离地面,便苦苦哀求也把他们带上天去。
轩辕黄帝看了他们一眼,没有答理。三人脚踩祥云,渐渐升高。有一臣仆纵身一跃,抓住了黄帝的胡须,想跟他们一道上天,不料上至半空那胡须忽然断了,把那臣仆摔下来,变成了一块怪石。黄帝的胡子落在地上变成了龙须草。现在山崖石缝边那一丛丛绿油油的龙须草,就是当年轩辕黄帝的胡子变得。
黄帝、浮丘公和容成子吃了仙丹变成神仙,从此长生不老,一直在为人类造福,因为黟山是黄帝炼丹的地方,后人就把黟山叫作黄山了。
现在黄山七十二峰中的轩辕峰、浮丘峰和容成峰,就是纪念他们的。桃花溪里,他们用过的丹井至今还保存着呢!
故事一: 陕西长安县有一个农人,在地里干活,看到一条蛇钻入洞里,他就把蛇收支的两个洞都堵死了。过了两天后,他二十岁的大儿子和十岁的小儿子俄然不会说话,后经许多医院治疗都无效。两个孩子不会说话现已
捕捉贩卖野生动物遭殃祸章家有三兄弟,同住一个院子里,其中两个都很老实,在家种田,靠本分养家,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自己也没什么文化,就谈不上对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孩子们二十几岁了也没读到什么书。但贫苦勤劳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这几个年轻人,女的学做裁缝,男的学修汽车,现在也都干
我是四川一家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不是那场灾难,我的生活应该像其他人那样快乐、自信而充实,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可自从患病后,我整个人就渐渐颓废了。那是2001年的1月,我和单位的几个同事出差到成都,晚上住到酒店后不久,有小姐打电话来问要不要“服务”,经不住诱惑,发生了让我这辈子都后悔莫及的事情。
夜已深,高速途中,刘细锋和“老相好”陈海蓉聊着聊着便难忍欲火,在行驶的大货车上玩起了“车震”。面对活生生上演在身后的“活春宫”,31岁的司机张章生却没能做到心无旁骛,他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频频回首,不时偷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两辆重型半挂车相撞起火,大火瞬间蔓延,正在快活的老板和“相好”没能及时逃脱,被活活烧死。事后清理现场,他们已是一对裸尸。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命是定数,运是变数,我的一个朋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精品楼盘,一砖一石没有半点打折扣的地方,看到很多同起步的地产商都赚钱了,他还是坚持着,因为成本高,房子卖得不好,前年的时候基本已到了破产的边缘,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深秋的时候,他说:“下个月,货款利息再还不上,我可能就干不下去了。”我当时听了真是觉得很伤感,这世界难道好人没有好报吗?他曾是种地出身,几年来,他为以前的村子修了小学,敬老院,修了从村口通向县城的公路,他资助了很多贫困的人。
我好后悔!我本有一个很漂亮很贤慧的妻子。自从2001年开始就犯了邪淫,先是勾引了本单位的一个同事,来往了数个月,以后上网还和几个女孩女人发生过关系,还偶尔嫖娼。可是我竟然忘记了淫人妻者自己妻也会被人淫的因果道理。虽然在一年前我学佛以后我已经戒了邪淫,可是报应却也来了!
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翁染上难言之疾,给子女们造成了难言之痛。日前,宁波鄞县某村的这位老年村民下体长出了指甲般大的赘生物。孝顺的三子一女急忙送老人到医院就诊。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们几乎都诊断为鳞状皮细胞癌,要切除生殖器并辅之化疗。子女们为救老父性命,含泪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
在某处有一条蛇,一天蛇尾告诉蛇头说:「我应该走在前面。」蛇头回答说:「一向都是我在前面,为什么你突然要这样呢?」蛇头说完便继续往前走,完全不理会蛇尾。蛇尾见状,便故意缠住树干,不肯继续前进。蛇头只好使劲地用力拉,拉扯了半天,弄得双方都精疲力竭。
特异功能可能受到鬼神灵力加持故有预知之特异功能一次意外足以致富。大难不死获特异功能 信不信由你。人类总希望能预知未来,波兰一名男子便是因为能预知人的死期而致富;但保险公司却因他而大伤脑筋!这男子是六十八岁的爱尔·巴非亚。他原任职司机,在一九八五年时因一次意外,撞伤头部,自此便获此能力。他首先预知三十一岁的女地主死期,一鸣惊人,不少人跑来咨询自己或亲人的死期,而爱尔·巴非亚则每次收五百元咨询费,由于其预言甚准确,故其门庭若市,巴非亚藉此预知能力,赚得一所豪宅
凡夫追求财物,圣人追求真理。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尿毒病人,在送到慈济医院之前,他的双脚已经被锯断了。医院每天必须为他洗肾三次,却没有亲人来照顾他。慈济医院有一位男志工每天都去帮他洗澡,并教他念佛。有一天,老人突然要志工答应他两个要求:一是多陪他念佛,二是叫他一声「爸爸」。老人的要求,志工都有答应了。在念佛之前,老人说出了自己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有位学生给我看了一则《锯和蛇》的故事,并且忏悔说道:“我曾有着和毒蛇一样的愚痴嗔恨等烦恼,是佛法给予我智慧,让我慢慢变得冷静理智。”故事是这样的:一条蛇进入木工店,穿过锯子时受了一点伤。它本能地转过身咬住锯子,没料到又把嘴弄伤了。蛇以为又受到锯子的攻击,决定用整个身体缠住锯子,使锯子窒息。于是它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不幸的是,蛇最终被锯子锯死
从前有个愚人,准备宴请亲友,打算积蓄一些牛奶,以备宴会时用。于是他想道:“若现在天天把牛奶挤出来,就会存得很多,那就没有地方存放,况且牛奶放存久了也会变坏,不如就蓄存在奶牛的肚子里,等到宴会时,可以当场挤出牛奶来。”他想好后,就把母牛和吃奶的小牛分开喂养。一个月以后,他举行宴会时,亲朋好友都来了。这时他把母牛牵来,想挤牛奶,谁知一点牛奶也挤不出来,惹得宾客当场辱骂和讥笑他。愚人往往就是这样自以为是。
从前,有一个富人,愚蠢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个人到另外一个富翁家,看到有三层楼,又高大,又壮美,轩敞窗朗,心生羡慕。心里想:“我的钱财不比他少,我也要造这样一座楼。”于是他找来了木匠,问:“那座楼是你造的吗?”木匠回答说:“是的。”“现在你也为我造这样一座楼。”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地处穷乡僻壤。这个国家的人也无知无识。有一个人喜欢养猪。一天到了另外一个村落,见到有许多干粪,心里想:“这里的干粪好多呀!现在我应当用草把这些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回家。”于是,这个人找了些草,把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走到半路,恰好下起了大雨,粪汁流下,一直流到了脚跟。众人看到了,都说这人是疯子。粪便是臭的,即便是晴天也不应顶在头上,何况是雨中呢!
某日,师上堂开示:“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要学习菩萨,不要在因上造作,就不会有这个果报。都知道自己有毛病,为什么不去修改?要找好的方法把这个病治好,这才是根本。再痛苦、再委屈、再烦恼,不去修正自己的习气、毛病,不去解决实际问题,一点用都没有。
某次法会前开会做相关部署,师开示道:“这次法会的总指挥,你们得学会真正以管理者的心态去做事,抓大放小。你是指挥,要安排好大家的工作,而不是啥事都要亲力亲为,千万不要有害怕得罪人的心态,要为整个法会效果考虑,你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怎么样做一调整,是你们应该考虑的课题。
佛陀前世为菩萨时,曾经身为鸽王。“徒众五百”,在国王的花园里飞翔觅食。国王看到了,命令下人张网捕捉,所有的鸽子都被捉住关在笼子里了。国王每天让人用白米、肉屑喂养这些鸽子。鸽王痛心地说:“我们失去自由,说不定会成为国王的盘中菜肴。我们必须逃出去。‘佛经众戒,贪为元首,贪以致荣者,犹饿夫获毒饮矣。’从今天开始,大家不要再吃这些饲料了,只有如此,才能保全大家
从前有一个国王,国王拥有一棵极其高大茂盛的果树。每年这棵树结果实的时候,香气四溢,味道甜美。有一个人来到宫廷,国王对他说:“这棵树上将要结出味道美妙的果实,你想吃吗?”这个人回答说:“这棵树太高大了,即使我想吃,又怎么取下来呢?”国王于是命令砍倒这棵树,希望今年结果时可以很方便地摘到果实。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