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开心的日子是整个夏天最动人的时光,明媚得闪烁着笑容。虽然时间一点一滴流逝远去,思念却仍在蔓延,伴随着青春和欢乐、融合与认同,一直延伸到海峡的那一边……
今年假期我参加了山东大学第五届海峡两岸“孔孟故里寻根”夏令营,和来自台湾的台湾大学、东吴大学、成功大学、义守大学四所大学的师长同学共同踏访齐鲁大地的名胜古迹。一般回忆的颜色应该是暗黄色的,像旧了的老照片,而留在内心深处的那份美好却带着青柠的味道,靓丽得透彻心扉。
清晰地记得,夏令营开营式那天天气分外炎热,知了都停止了鸣叫。阳光穿过树叶,把整个小树林照得透明。满怀愉悦和好奇的我,一直幻想着他们的样子,可真正看到他们并走近他们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们之间并没有距离。
最先认识的是台湾成功大学文学院萧琼瑞老师。在台湾四所高校的带队老师中,萧老师是唯一的男老师,四五十岁的样子,身材高大且有些发福,头发略显花白,皮肤黝黑,带着一副近视镜,笑容可掬地站在老师行列里。在以后的接触中,才慢慢领略到这位亲切和蔼的台湾老师的幽默与活力。萧老师的典型装束是长裤短衫,外加一款跨肩的背带,显得休闲而绅士。只要有萧老师在的地方,总是洋溢着欢笑。他的幽默和活力会感染到每一个人。在旅途中,大伙集体起哄,让萧老师唱歌。在一片欢呼声中,萧老师悲壮地走到车前,面对着大家开始“严肃”地调侃:“让一个——会唱歌——懂唱歌的人——在这种场合下——唱歌,简直是一种——耻辱!但——我还是选择——让你们糟蹋……”“哈哈……”大家笑得四脚朝天,快乐得要爆炸。最后大家笑得浑身无力,萧老师也解说完毕,并果然用他那响亮浑厚的声音给大家来了一首温柔的小夜曲,美丽深远,包含感情,引得大家鼓掌叫好,掀起旅程中一个小高潮。
作为带队老师,他并没有过多地限制学生的行动。相反,他却异常的开明。一般公共活动结束后,时间较晚。学生们想出去看看,又担心老师不允许。他仿佛看出大家的心思,对学生说:“现在的时间属于你们,你们要充分利用。既然来到山东就去亲近她,不要后悔,想做什么赶快去吧。”学生们便兴奋的跟随着我们跑出去,尽情享受大陆夏日夜晚的凉爽。
和成功大学的师生相比,台湾大学既内敛又深沉。吴孟谦是台湾大学中文硕士生。他很特别,注定会走进我的文字。
第一次相见是在开营式结束后的联谊会上。他做自我介绍时,用正宗的普通话吟了一首古诗。在一片台湾口音中,他也算是特别。吃饭的时候,他坐我对面。只记得当时这个高高瘦瘦的男孩不太说话,自己独自去拿饭,回来静静地吃。大家敬酒时,他不好意思地说:“我不喝酒”,又补充了一句“宗教信仰。”我很好奇,问他什么信仰。他淡淡地说,佛教。接下来的消夏晚会上,孟谦表演了布袋戏,一人分饰好几个角色,模仿得惟妙惟肖,着实把在场的同学震了一下。
和孟谦熟悉是在夏令营第二天的大明湖公园。大家非常兴奋,感叹着眼前的美景,三三两两地簇拥着拍照。孟谦没有,他独自拿着相机,独自欣赏着风景,静静地拍着牌匾、塑像、碑刻,很用心地观察。这时,我才真正地注意到面前这位看似腼腆的大男孩。他戴着大盖的遮阳帽,遇到太阳,就把帽沿拉下来。大大的眼睛,单纯清澈,活像一个洋娃娃。一贯的表情是微笑,笑起来也是静静的,非常儒雅。他不和谁特别亲近,也从不掉队。他从不多说话,异常的安静。他并不活跃,没有太大的动作,偶尔的驻足和目光的停滞,似在思考。单纯的外表和成熟的举止形成了一对很有意思的矛盾。我有时感到非常奇怪,怎么会有如此安静的身影和如此安静的心!
猜想可能与他的信仰有关。后来我才知道,孟谦的家人也都信仰佛教。小的时候他对此并不明白,就跟着大人信,长大了以后自己看书,被佛教深深吸引,就自觉地信仰。可能受这方面的影响,孟谦特别关注中国哲学,喜欢思考,在这边也买了不少哲学类的书籍。带队的康老师告诉我,其实孟谦最痴迷于古代文学,他的兴趣和理想就是终生从事此项研究。我笑着对他说:“恭喜你,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对于一个人,这很不容易。”孟谦微微一笑,“是啊,我找到了。” 我竟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孟谦真的和别人不一样,就像蓝色的水晶,清澈纯净又散发着睿智的光芒。他明白自己此行的目的,他会满载而归。
来自东吴大学的六支金花,始终是我们的焦点。她们的活泼、可爱、友好,成为我们刻骨铭心的友谊中最美好的回忆。她们就像一群孩子,打打闹闹热闹非凡,善良又单纯,着实惹人疼爱。每次吃饭,她们所在的桌子最热闹,大家竞相碰杯。当一盘山东大馒头上桌时,清楚地听到了东吴大学姐妹们的惊呼声,居然纷纷拿出相机来拍馒头特写。她们很会摆pose,竟然在灵岩寺的香炉前摆起了“千手观音”。合影的时候,她们做得最多的动作就是集体亲我,让我忍俊不禁。我真得很幸运遇到了这么一群可爱的小妹妹。郭沛琳毫无疑问地成为我们夏令营的领军人物,她的豪爽和大气为她聚集了众多的人气。刚开始大家彼此都很陌生,沛琳第一个走上台来自我介绍,大大方方的,还号召大家要勇敢地走上来。她的介绍很有趣,她说自己喜欢喝啤酒,希望能够找一个能喝酒的人陪她去喝大陆的啤酒。欢笑中一下子就拉近了和我们的距离。在车上等待的时间,沛琳主动拿起话筒,对着大家说:“我们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消遣一下,来,我们开始唱歌吧!”号召一出,得到四处响应。其实沛琳最拿手的倒不是唱歌而是桌球。一天晚上,听完报告后大家去俱乐部活动,沛琳在桌球台上给我们露了一手,出手老练,打得干净利索。
六姐妹中刘兆婷是个乐天派,郭芊欣性格直爽,陈文曦温柔体贴,林佩儒和郑薏纹两个小家伙天生惹人爱,她们带给我最大的欢乐。记得那天佩儒拉着我的胳膊,问了我好多求学和人生规划问题,也告诉了我她以后的打算。我觉得这是我们姐妹最语重心长、推心置腹的长谈。小薏纹被大家称作“十三妹”,源于联谊会上她表演的“十三响”。看得出她来到之后的兴奋,对任何事物都抱有好奇心,常偷偷跑来咬着我的耳朵说悄悄话,眼睛笑眯眯的会弯成了一条弧线。爬泰山那天,薏纹特地买了一顶“香妃帽”,刚回来就迫不及待的给我戴到头上,还开心的扭着脖子来了两下新疆舞。
最后两天的行程,我们山大学生不再跟随。我收到了很多台湾同学送来的小礼物。有他们自己办的诗刊,有台湾的阿里山明信片,有台湾的电话卡,有卡通,有丝巾……看到小妹妹们偷偷哭鼻子,我过去劝慰她们。佩儒钻在我怀里,像个受伤的孩子,眼睛红红的。“姐姐,你在大陆努力,我在台湾努力,我们一起进步,好不好?”说着眼泪滚落下来。薏纹两眼泪水的跑来送给我一个卡通娃娃,“姐姐,这是送给你的,我觉得你和她很像,眼睛大大的……”说着我们拥抱在一起,泪水不争气的涌出来……她趴在我肩上,呜咽地对我说“姐姐,只有你才叫我薏纹……” 泪水早已打湿了我的上衣,只记得当时我们一一相拥,久久不能分开,视野是模糊的,时间仿佛停滞了。
没有想到,短短数天的欢笑点滴竟然汇成最后的泪水离别。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是感动人的就掉眼泪。是啊,心心相生。而如今的我也只能用孟谦的那句话安慰着自己——当分别终于不得不到来,我的心固然沉重,却并不感伤,因为我深深明白,人的一生有着各样的机缘,聚之与散,就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自然,当我们珍惜着缘起的当下,它就已在我们的心头深深镌刻,无论咫尺天涯,它将会始终陪伴着自己度过无数的悲欢喜乐,永不漫漶……
故事一: 陕西长安县有一个农人,在地里干活,看到一条蛇钻入洞里,他就把蛇收支的两个洞都堵死了。过了两天后,他二十岁的大儿子和十岁的小儿子俄然不会说话,后经许多医院治疗都无效。两个孩子不会说话现已
捕捉贩卖野生动物遭殃祸章家有三兄弟,同住一个院子里,其中两个都很老实,在家种田,靠本分养家,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自己也没什么文化,就谈不上对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孩子们二十几岁了也没读到什么书。但贫苦勤劳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这几个年轻人,女的学做裁缝,男的学修汽车,现在也都干
我是四川一家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不是那场灾难,我的生活应该像其他人那样快乐、自信而充实,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可自从患病后,我整个人就渐渐颓废了。那是2001年的1月,我和单位的几个同事出差到成都,晚上住到酒店后不久,有小姐打电话来问要不要“服务”,经不住诱惑,发生了让我这辈子都后悔莫及的事情。
夜已深,高速途中,刘细锋和“老相好”陈海蓉聊着聊着便难忍欲火,在行驶的大货车上玩起了“车震”。面对活生生上演在身后的“活春宫”,31岁的司机张章生却没能做到心无旁骛,他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频频回首,不时偷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两辆重型半挂车相撞起火,大火瞬间蔓延,正在快活的老板和“相好”没能及时逃脱,被活活烧死。事后清理现场,他们已是一对裸尸。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命是定数,运是变数,我的一个朋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精品楼盘,一砖一石没有半点打折扣的地方,看到很多同起步的地产商都赚钱了,他还是坚持着,因为成本高,房子卖得不好,前年的时候基本已到了破产的边缘,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深秋的时候,他说:“下个月,货款利息再还不上,我可能就干不下去了。”我当时听了真是觉得很伤感,这世界难道好人没有好报吗?他曾是种地出身,几年来,他为以前的村子修了小学,敬老院,修了从村口通向县城的公路,他资助了很多贫困的人。
我好后悔!我本有一个很漂亮很贤慧的妻子。自从2001年开始就犯了邪淫,先是勾引了本单位的一个同事,来往了数个月,以后上网还和几个女孩女人发生过关系,还偶尔嫖娼。可是我竟然忘记了淫人妻者自己妻也会被人淫的因果道理。虽然在一年前我学佛以后我已经戒了邪淫,可是报应却也来了!
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翁染上难言之疾,给子女们造成了难言之痛。日前,宁波鄞县某村的这位老年村民下体长出了指甲般大的赘生物。孝顺的三子一女急忙送老人到医院就诊。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们几乎都诊断为鳞状皮细胞癌,要切除生殖器并辅之化疗。子女们为救老父性命,含泪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
在某处有一条蛇,一天蛇尾告诉蛇头说:「我应该走在前面。」蛇头回答说:「一向都是我在前面,为什么你突然要这样呢?」蛇头说完便继续往前走,完全不理会蛇尾。蛇尾见状,便故意缠住树干,不肯继续前进。蛇头只好使劲地用力拉,拉扯了半天,弄得双方都精疲力竭。
特异功能可能受到鬼神灵力加持故有预知之特异功能一次意外足以致富。大难不死获特异功能 信不信由你。人类总希望能预知未来,波兰一名男子便是因为能预知人的死期而致富;但保险公司却因他而大伤脑筋!这男子是六十八岁的爱尔·巴非亚。他原任职司机,在一九八五年时因一次意外,撞伤头部,自此便获此能力。他首先预知三十一岁的女地主死期,一鸣惊人,不少人跑来咨询自己或亲人的死期,而爱尔·巴非亚则每次收五百元咨询费,由于其预言甚准确,故其门庭若市,巴非亚藉此预知能力,赚得一所豪宅
凡夫追求财物,圣人追求真理。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尿毒病人,在送到慈济医院之前,他的双脚已经被锯断了。医院每天必须为他洗肾三次,却没有亲人来照顾他。慈济医院有一位男志工每天都去帮他洗澡,并教他念佛。有一天,老人突然要志工答应他两个要求:一是多陪他念佛,二是叫他一声「爸爸」。老人的要求,志工都有答应了。在念佛之前,老人说出了自己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有位学生给我看了一则《锯和蛇》的故事,并且忏悔说道:“我曾有着和毒蛇一样的愚痴嗔恨等烦恼,是佛法给予我智慧,让我慢慢变得冷静理智。”故事是这样的:一条蛇进入木工店,穿过锯子时受了一点伤。它本能地转过身咬住锯子,没料到又把嘴弄伤了。蛇以为又受到锯子的攻击,决定用整个身体缠住锯子,使锯子窒息。于是它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不幸的是,蛇最终被锯子锯死
从前有个愚人,准备宴请亲友,打算积蓄一些牛奶,以备宴会时用。于是他想道:“若现在天天把牛奶挤出来,就会存得很多,那就没有地方存放,况且牛奶放存久了也会变坏,不如就蓄存在奶牛的肚子里,等到宴会时,可以当场挤出牛奶来。”他想好后,就把母牛和吃奶的小牛分开喂养。一个月以后,他举行宴会时,亲朋好友都来了。这时他把母牛牵来,想挤牛奶,谁知一点牛奶也挤不出来,惹得宾客当场辱骂和讥笑他。愚人往往就是这样自以为是。
从前,有一个富人,愚蠢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个人到另外一个富翁家,看到有三层楼,又高大,又壮美,轩敞窗朗,心生羡慕。心里想:“我的钱财不比他少,我也要造这样一座楼。”于是他找来了木匠,问:“那座楼是你造的吗?”木匠回答说:“是的。”“现在你也为我造这样一座楼。”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地处穷乡僻壤。这个国家的人也无知无识。有一个人喜欢养猪。一天到了另外一个村落,见到有许多干粪,心里想:“这里的干粪好多呀!现在我应当用草把这些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回家。”于是,这个人找了些草,把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走到半路,恰好下起了大雨,粪汁流下,一直流到了脚跟。众人看到了,都说这人是疯子。粪便是臭的,即便是晴天也不应顶在头上,何况是雨中呢!
某日,师上堂开示:“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要学习菩萨,不要在因上造作,就不会有这个果报。都知道自己有毛病,为什么不去修改?要找好的方法把这个病治好,这才是根本。再痛苦、再委屈、再烦恼,不去修正自己的习气、毛病,不去解决实际问题,一点用都没有。
某次法会前开会做相关部署,师开示道:“这次法会的总指挥,你们得学会真正以管理者的心态去做事,抓大放小。你是指挥,要安排好大家的工作,而不是啥事都要亲力亲为,千万不要有害怕得罪人的心态,要为整个法会效果考虑,你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怎么样做一调整,是你们应该考虑的课题。
佛陀前世为菩萨时,曾经身为鸽王。“徒众五百”,在国王的花园里飞翔觅食。国王看到了,命令下人张网捕捉,所有的鸽子都被捉住关在笼子里了。国王每天让人用白米、肉屑喂养这些鸽子。鸽王痛心地说:“我们失去自由,说不定会成为国王的盘中菜肴。我们必须逃出去。‘佛经众戒,贪为元首,贪以致荣者,犹饿夫获毒饮矣。’从今天开始,大家不要再吃这些饲料了,只有如此,才能保全大家
从前有一个国王,国王拥有一棵极其高大茂盛的果树。每年这棵树结果实的时候,香气四溢,味道甜美。有一个人来到宫廷,国王对他说:“这棵树上将要结出味道美妙的果实,你想吃吗?”这个人回答说:“这棵树太高大了,即使我想吃,又怎么取下来呢?”国王于是命令砍倒这棵树,希望今年结果时可以很方便地摘到果实。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