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父亲老舍的温情待人

生活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父亲的性格很复杂,似乎充满了矛盾,绝非一两句话能概括。

他本质上很严肃,很认真;但一张嘴,笑话连篇,让人笑得闭不上嘴。

他的作品诙谐、幽默、嘻嘻哈哈,非常俏皮,可是悲剧多,尽是忧国忧民的主题,到头来,是一腔伤心泪。

人多的时候,谈笑风生;客人一走,一句话也没有,终日是沉默的,非常喜欢清静。

他很和气,没有架子;可是,很有脾气,他不想干的,说什么也不干,他瞧不上眼的人,绝不多说一句话。

他十年住在国外,能说一口漂亮的英语,但是,在生活方式上却是个彻头彻尾的老北京人。

他谦虚极了,从来不说自己的作品好,要说就永远说失败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但是他很“狂”,从来不知满足,什么文体都敢招呼,老搞新试验,老别出心裁,老有发明。

他主张杀人,对军阀恶霸、对帝国主义侵略者恨之入骨;可是,他对朋友,包括对有很严重毛病的朋友,非常地宽厚,心眼儿特别仁慈。

文学界有几个很厉害的人,总是锋芒毕露,谁都敢批,胡风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胡风先生在晚年说过一句话:“我没骂过老舍!”看来,这很难得,不论是对胡风,还是父亲。

父亲在胡风的危难之际帮过他的忙。胡风在武汉时是靠卖文、搞翻译、编《七月》杂志为生的。武汉撤退,杂志停刊,胡风一家老小的生活来源便成了问题。胡风曾向父亲求援,要求帮他找一件事做。父亲求到搬到重庆北碚的复旦大学文学院院长伍蠡甫教授,请他聘胡风到复旦去任教,教“创作论”和“日语精读”。当胡风经宜都、宜昌、万县抵达重庆的第二天,父亲便将聘书和课程表亲手交给了胡风,救了他的急,使他得以在重庆立足。

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中,父亲任总务部主任,胡风任研究部主任,两个人合作得很好,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到50年代初胡风受批判的时候,父亲常把胡风拉到家里来,劝说,开导他。1965年胡风被判刑,第二年实行监外执行,但必须到四川成都去落户,胡风大悲,在离京前写了四封信,表示告别,这四位收信人是徐冰、乔冠华、陈家康和老舍。父亲可能是文艺界中惟一的收信人,足见他们之间友谊之笃厚,不同一般。所有这些,大概就是那“我没骂过老舍”的来由。

父亲营救过不少位被国民党逮捕的进步文人。现在知道的有冯雪峰、骆宾基、丰村、魏猛克、方殷等人。

作家魏猛克和诗人方殷是1940年5月在重庆机场被特务逮捕的,幸亏送行的诗人臧云远没有暴露,赶快赶回重庆向父亲报告。当晚文艺界正好有一个集会,原定有方殷朗诵,会前老舍正在到处找:“方殷哪儿去啦?”?云远赶到,向父亲详细诉说了机场上发生的事件。第二天父亲到巴县中学求见冯玉祥将军,冯派参谋赵力钧去刘峙的卫戌司令部,搞清了秘密关押地点,正式向国民党要人。魏方两人得以释放。

1982年3月在济南举行的第一届老舍学术讨论会上,老作家骆宾基送来了一篇文章,说他直到写文章的前不久才知道四十多年前营救他出狱的,原来竟有老舍先生。骆宾基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不论是会上会下,有许多机会和父亲接触,可是从未由父亲嘴里听说过这件事。直到他在报刊上看见于志恭写的一篇文章,才恍然大悟。使他感慨的已经不是父亲帮忙营救了他,而是父亲回避这件事,不想利用这件事,极力避免朋友之间可能出现的感恩色彩。他是全心全意在帮助朋友,不居功自傲,不求报恩,也不愿意事后给朋友以任何的心理负担。骆宾基先生在文章中写道:“这里,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属于一个作家心灵的点滴之一……在不布私惠上,是他平凡当中的不平凡之处。”

50年代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父亲差不多都参加了,对有的运动他很积极,他曾到天桥去参加过斗争恶霸的大会,回来以后,写过一篇散文。那些受欺辱的妇女和老人的控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为镇压这些十恶不赦的恶霸叫好。对另一些政治运动,他虽参加了,但不太积极;显然有自己的看法,譬如对批判电影《武训传》。有一位从武训家乡来的文化工作者叫李士剑,在一次批判会之后,很内疚地找到父亲,告诉他:“今天的会我没有发言!”李士剑看见父亲坐在主席台上,以为父亲会责怪他不积极发言。哪知,父亲脱口而出是:“好!没发言好!”

父亲和作家、翻译家赵少侯是老朋友,早在30年代他们就合作过,一起合着过一部叫《天书代存》的长篇小说,是《牛天赐传》的续集。父亲还向赵少侯学过一点法文。在1957年的“反右”斗争中,赵少侯也被冲击。有一次在文联大楼里开会,父亲坐在主席台上,赵少侯坐在大厅里,他找了最后一排的一个偏座,不想让大家看见。散会之后,大家往外走,只见父亲下了主席台,径直走到赵少侯旁边,当着众人的面,站下来,并不看赵少侯,扬着头,眼睛看着前方,双手柱着手杖,慢慢地说:“少侯啊,听说‘白魁’刚开张,尝去!”“白魁”是东四的一家老字号小饭馆,会做几样独特的风味菜。父亲的意思很清楚:咱们还是朋友!

石挥是中国最有才华的话剧和电影演员之一,他改编并自导自演过父亲的着名小说《我这一辈子》,和父亲也是多年的好友。他爱模仿父亲,学他打拳,学他走路,学他说话和抽烟的姿势,并常常用在自己的表演里。可惜的是,1957年石挥也遭到了不公正的批判,被打成“右派”,以后便由舞台和银幕上消失。有一次,父亲突然听说:石挥由上海到北京,躲在一个什么小旅馆里,不愿见人。他立刻把市文联的秘书长请来,让他千方百计要把石挥找到,然后去订一桌丰盛的酒席,邀请他赴宴。秘书长费了很大的劲才把石挥找到,向他说明了来意。石挥不肯答应。最后,秘书长只好摊牌,说这是老舍先生布置的。石挥欣然从命,跟着上了车。先到父亲家,父亲根本不提那些政治运动方面的事,让他看花,看画,看猫,说了好多笑话。石挥的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痛痛快快地听父亲的安排,到出门上饭馆的时候,已经又开始不自禁地学父亲了。只见他们两人,一前一后,一步一趋,走得一模一样,引得过路人都停了下来,抿着嘴笑。

父亲是吴祖光和新凤霞的大媒。吴、新结婚那天,父亲以女方家长身份当了主婚人。1957年之后,吴祖光下放到北大荒去劳动改造,新凤霞也受了牵连。一天,父亲碰见了新凤霞,知道她处境很困难,便把她叫过来,悄悄地问:“给祖光写信了吗?”凤霞说:“没有。”老舍说:“不行不行!一定要写!每天写!一天一封!”凤霞听了不好意思地说地说:“好多字不会写。”父亲说:“正好让他给你改嘛!”

吴祖光由北大荒回到北京之后,一次在王府井街上偶然和父亲相遇。父亲把他叫住,拉着手问:“什么时候回来的?为什么不来看我?”硬拉着祖光回了家。两个人谈了一会儿,父亲从自己屋里取出一个画轴要祖光看。原来这张画本是吴祖光的藏画,是齐白石大师画的一幅白玉兰花。在祖光去东北劳动的时候,新凤霞生活窘迫,又以为不会再有机会在家里张挂这些字画了,便一赌气,把祖光的字画全部变卖了,其中就有这张画。可巧,父亲在荣宝斋观画,店员拿出齐老人的那张白玉兰要父亲鉴赏,父亲很喜爱,便买了下来。到家他细一看,发现画轴后面有题字,原来是吴祖光的藏画。父亲指着这张画对祖光说:“这是你的画,我把它买下了,留着等你回来再还给你。”

祖光语塞,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父亲又说:“我很对不起你,我没能把你所有的画都买回来!”

祖光的泪落了下来。

祖光请父亲在画上写几个字,以资纪念。父亲提笔在绫圈上写下:“物归原主矣老舍”。

这张奇妙的画后来不知怎么样居然躲过了“文革”的大浩劫,一直保留了下来,只是父亲在棱圈上题的字已被损坏。画本身经过裱画师刘金涛的处理,整旧如新,高挂在吴、新夫妇的客厅里。每当有人问起,主人都会含着泪把上面的故事诉说一遍。新凤霞的结论是:“老舍先生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