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47、印造经文

  安士全书原文
  清朝·怀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印造经文

  [发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美。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天下最易失者人身,至难闻者佛法。如来不出世,则天上人间皆如长夜。不特庸流局于所见,即儒者亦囿于所闻。仰首观天,以为止此日月,而不知有微尘之刹土。以为厥初生民,始于盘古,不知旷劫以来,阅历无边劫数。天帝、天仙,以为至尊无对矣,不知轮回六道,尚等凡夫。身死之后,以为形灭神消矣,不知一点灵光,生生不昧。父母眷属,身殁之后,遂谓无可如何,岂知得此法门,纵经千生万劫,自有酬偿之道。善士坎坷,恶人得志,即谓天道难凭,岂知宿业所招,纤毫未爽。大矣哉!如来之教典,真所谓渡海之慈航,幽途之宝炬,婴儿之乳母,而凶岁之稻粱也。宜阿难结集之时,梵王、帝释皆执持幡盖,四大天王皆捧持高座之四足也,岂世间之书籍可仿佛其万一乎?印之造之,其容已乎?
  世尊于无量劫前,为求佛法,亡身舍命。有时为一句一偈,或捐王位,或弃妻子,无所不至。夫固以甘露法门,不能常有于世耳。世俗不知,往往轻视佛典,岂知二三千年后,欲求片纸只字,而不可得乎?《法灭尽经》云:"法欲灭时,比丘所服袈裟,自然变白。"况三藏教典乎?(《楞严经》最先去,《弥陀经》最后去。)自此以后,当过八百八十万六千余年(前八百四十万六千余年,当在第九小劫内算;后四十万年,当在第十小劫内算),而后弥勒菩萨从兜率天宫,下生成佛,此间方有佛法(贤劫中第五佛)。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共四小劫,皆无有佛。(人寿一减一增,为一小劫。每一小劫,计一千六百八十万年。)至第十五小劫,狮子佛出世后,相继成佛者,共有九百九十三尊,可称最盛。而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四小劫又无有佛。迨二十小劫,楼至如来出世后(即韦驮菩萨),而后千佛之数方满,娑婆世界亦坏矣。自是以后,复经六十小劫(二十小劫世界坏,二十小劫世界空,又二十小劫,未来星宿劫之世界复成),方有日光如来出世(此未来星宿劫第一尊佛)。夫以佛法之难遇如此,吾辈幸生其际,岂可入宝山而空手乎?
  北俱卢洲,寿皆千岁,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目不见愁忧之状,耳不闻争夺之声。较之唐虞三代时,犹胜百千倍,自世俗观之,以为非常之盛世矣。然犹列于八难〖指不得遇佛、无法听闻教法的八种障难〗之中者,以其但享痴福(宿生所修,止于痴福),不信三宝,不知出世之法耳(韦驮菩萨,不能感化此洲,故仅曰三洲感应)。吾是以读"人其人、火其书"之句〖语出韩愈《原道》〗,而不胜怜悯云。

  法界等图附后:

  四圣   法 界 惟 心 图   皆由
  六凡    ̄ ̄ ̄ ̄ ̄ ̄ ̄ ̄ ̄   心造
  ───────────┐     ┌───────────
  佛为三界大师,四生│  佛  │  缘觉者,闻十二因缘
  慈父,极天上天下,世出│  │  │而觉,但能自度,不能度
  世间,无有尊于佛者。 │  菩萨  │人者,然已超出三界。
  菩萨位中,有十信、│  │  │  声闻者,闻声而修证
  十住、十行、十回向、十│  缘觉  │者也,即须陀洹、斯陀含、
  地、等觉,共有五十一阶│  │  │阿那含、阿罗汉四种。
  级。         │  声闻  │
  ───────────┘  │  └───────────
  ───────────┐ 【心】 ┌───────────
  修十善者,生于天中│  │  │   愚痴邪见,负债不
  受胜妙乐。三界之内,┌┘┌─┴─┐└┐偿者,生畜生中,被人
  共有二十八天。   │ │   │ │宰杀,有口难辩。
  具五戒者,生于人│ 天   畜生 │  悭贪不施者,生于
  道,贤愚不等。就中德│ │   │ │饿鬼中,积劫不闻水浆
  造其极者,为圣人。 │ 人   饿鬼 │之名,其苦无量。
  阿修罗者,有天之│ │   │ │  谤无因果,广造众
  福,而无天之德者也,│ 修罗   地狱 │恶者,生于地狱中,一
  有胎卵湿化四种。  │       │日一夜万死万生。
  ──────────┘       └──────────
  娑 婆 世 界
   ̄ ̄ ̄ ̄ ̄ ̄ ̄
  三千大千  ┌────────┐  世界。更从一
  者,谓从一四  │ 此释迦如来所 │  中千、二中千,
  天下、二四天  大 王之土,乃三 包  数至一千,为
  下,数至一千, 铁 千大千世界总 于  大千世界。以
  为小千世界。  围 名也。积算此 其  三言千,故言
  又从一小千、  山 土中,有十万 外  三千,实则一
  二小千,数至  │ 万四大天下。 │  大千矣。
  一千,为中千  └────────┘
  四 大 天 下
   ̄ ̄ ̄ ̄ ̄ ̄ ̄
  南赡部洲, ┌──南赡部洲──┐    此间国土,
  共十六大国,  东        西  在天竺国之东
  五百中国,十  胜 日月行其腰, 牛  南,为东震旦
  万小国。天竺  神 中为须弥山, 货  国,亦名东支
  居最中,先佛  洲 顶即忉利天。 洲  那国,言声名
  出世,皆在于  │        │  文物之邦也。
  中。      └──北俱卢洲──┘
  施 经 五 福
   ̄ ̄ ̄ ̄ ̄ ̄ ̄
  一者 ┐  ┌ 长寿报 ┐    ┌ 不杀 ┐
  二者 │  │ 大富报 │    │ 不盗 │
  三者 ├ 得 ┤ 端正报 ├ 由诵者 ┤ 和气 ├ 故
  四者 │  │ 尊贵报 │    │ 信佛 │
  五者 ┘  └ 聪明报 ┘    └ 觉悟
  八 难
   ̄ ̄ ̄
  佛前佛后 ┐
  北俱卢洲 │ 人中难
  盲聋喑哑 │
  世智辨聪 ┘
  地狱   ┐
  饿鬼   │ 三途难
  畜生   ┘
  无想天 ┈┈ 天中难

  下附征事(三则)

  龙求斋法

  昔有园监,为王守园,池边得一美果,世所罕有,遂以送王。王敕园监,日日送来,若不尔者,罪之以死。园监大恐,呼天诉怨。池有龙王,化作人形,以金盘盛果,而慰之曰:"尔等勿忧,可将此果献王。欲求一愿:往昔迦叶佛涅槃后(释迦如来以前之佛,人寿二万岁时出者),我与大王同受八关斋法。王受斋如法过午不食,故今转世为王。我被人劝,过午竟食,以此堕于龙中。我今还欲得此斋法,广行劝化。王若速送来,我当拥护尔国。不然,吾当使汝土地淹没。"而于此时,适当无佛法之候,何处复有八关斋法?王甚愁忧。时有大臣之父,语其子曰:"吾家堂柱,常放光明,可剖视之。"子如父言,得经二卷,一是《十二因缘经》,一是《八关斋法》,因献于王。王大欢喜,送与龙王。龙王遂与五百龙子共修斋法,其后命终,皆生忉利天上。

  八关斋法:

  一不杀生(凡有命者,皆不得杀。)
  二不偷盗(物非己有,不与不取。)
  三不淫欲(在家五戒,唯制邪淫。受八关日,正淫亦断。)
  四不妄语(心口如一,了无虚妄。)
  五不饮酒(酒能乱性,饮生诸过。)
  六不著香花鬘,不香涂身(为除贪著,不严身首。)
  七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自作、观听,妨乱道心。倡伎者,琴瑟箫管等。)
  八不坐高广大床(恐起贪著,及纵恣故。)
  九不非时食(非时而食,心易昏昧。)
  前八名戒,后一名斋。关者,闭也。斋者,齐也。以前八戒,关闭诸恶。以后一斋,令神清志朗,正念昭彰也。不非时食者,谓日过中则不食也。此佛令在家人受出家戒,方便令种出世善根。以在家人既有妻室,不易断淫欲。各有职业,不易不非时食。故其期止一日一夜,谓从今朝受,至明日天明即满。欲数数持,当日日受。其余诸戒,皆以尽寿为期。唯此一戒,以一日一夜为期。倘能发菩提心,持得清净,尚能往生西方,何况生天。若不如法,则成虚名耳。
  受时,当请比丘于佛前说之。若无比丘,则便于佛前自陈受之,无佛对经亦可。若有比丘,不肯求授,自陈受者,便为慢法慢僧,其利益随其心而劣弱矣。无论未受戒,及已受五戒,及菩萨戒者,皆可受,以其属加行戒故。

  写经脱苦(《法苑珠林》)

  唐龙朔三年,长安刘公信之岳母死。未几,其妻陈氏亦暴亡,见其母在石门内,备受苦楚,哀告其女曰:"速为吾写《法华经》一部,庶可免罪。"言讫,石门闭。陈氏随苏,向夫具说,夫因请其妹夫赵师子写经。赵以现成写好《法华经》一部,付刘装潢,盖此经本范姓者出钱所写,而刘实未知也。未几,陈氏复梦其母索经,女言已写,母泣曰:"吾正为此经,转受其苦。此经乃范氏所修之福,何得攘之以为功?"觉而询之,范氏果曾出钱二百。于是别写一部,以用供养云。
  [按]扬州有严恭者,于陈朝大建初,写《法华经》流通。时有宫亭湖庙神,托梦于商,尽将庙中之财,送之严处,作写经用。又一日,严入市买纸,尚少三千文。忽见市中一人,持三千文来付之曰:"助君买纸。"言讫不见。隋末,盗贼至江都,相戒勿犯严法华里,多所全活。唐末,其家犹写经不已。然则经文之当印造,神亦知之矣。

  枕经失荐(《感应篇注疏》)

  颍上高天佑,同二生应试江宁,闻鸡鸣山守源禅师有道,同往叩之。曰:"二位皆当中,惟高君不能,以误用《楞严经》作枕耳。"高愕然,良久细思之,方知箧中有《楞严》,卧时未曾请出,遂以箧作枕耳。迨榜发,其言皆验。
  [按]或疑一切书籍,皆当重视,何得独将佛典推崇?不知文字虽同,而如来之法,普利众生,一切天龙八部,无不信受奉行,原非泛然书籍可拟。譬诸天朝敕命,不当与文牒同观也。
  亵慢者如此,则印造者可知。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