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西归直指

  四十八愿

  第一愿,我作佛时,国中无地狱、饿鬼、禽畜及一切蚊虫蚂蚁等类。

  第二愿,国中无妇女,无穷无尽世界中的各天人民,以至于蚊虫蚂蚁等类来生我国,都在七宝池中莲花中出生。

  第三愿,国中人想要饮食时,七宝钵中百味饮食化现在前,吃完后,用具自然化去。

  第四愿,我国中的人,想要什么衣服,随念即到,不需要裁缝,也不需要织染洗涤。

  第五愿,我国中,地上到处都有住宅、宫殿、楼阁、池流、花树,都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一起合成,这种香普薰十方世界众生,闻到这种香味的众生,都修佛行。

  第六愿,我国中的人,都互相爱敬,从来不会憎恶嫉妒。

  第七愿,我国中的人,无淫佚①、嗔怒、愚痴之心。

  第八愿,我国中的人,都有一样的善心,没有其他杂念,口里想要说什么,不用说出来,大家就心领神会。

  第九愿,我国中的人,听不到不善的名字,怎么还会有不善的事实呢?

  第十愿,国中人,知身如幻,所以就没有贪心。

  第十一愿,国中虽有天人之异,但他们的外貌都是一样的金色,面目端正净好。

  第十二愿,我作佛时,假使无穷无尽世界中的各天人民全部成为缘觉、声闻,也不能知道我的年寿,有多少万亿劫。

  第十三愿,假使十方各千亿世界各天人民都为缘觉、声闻,一心共计,也不知道我国中天人之数。

  第十四愿,我国中人民,寿命都无穷无尽,不知数目。

  第十五愿,我国中的人,所受快乐,等于漏尽比丘②。

  第十六愿,我国中的人,心地纯正,远离颠倒梦想,远离一切分别③心,六根④清净,最终成佛。

  第十七愿,我作佛时,说经行道,十倍于其他各佛。

  第十八愿,国中人都通宿命,知道无量无边的事情。

  第十九愿,国中人都得天眼,看见无穷无尽的世界。

  第二十愿,国中人都得天耳,听见无数无数诸佛说法,都能接受并实践。

  第二十一愿,国中人都得他心通,知道无边无际世界众生的心念。

  第二十二愿,国中人都得神足,一念之间,就能走过无数无数世界。

  第二十三愿,我作佛时,听见十方无数世界诸佛称赞我的功德以及国土的美好,各天人民以至于蚊虫蚂蚁,只要听到我的名号,慈心喜悦,我都使他来生我国。

  第二十四愿,我国天空中光明绝妙,胜过日月百千万倍。

  第二十五愿,我作佛时,光明照耀无数天下各天人民,以至异类,见我光明,都慈心作善,来生我国。

  第二十六愿,众生被我光明照耀,身心柔软,超过天人。

  第二十七愿,十方各天人民有发菩提心,坚持斋戒,实行六波罗密⑤,想要往生我国的,我就出现在他的面前,接引他到极乐世界成为不退心的菩萨。

  第二十八愿,十方世界的天人听到我的名号,烧香散花,供养沙门⑥,建立塔寺,斋戒清净,一心不乱,念我名号,一昼夜不停,一定往生我国。

  第二十九愿,十方世界,各天人民,至诚坚信,想要往生我国,只要念我的名号十声,一定往生。犯五逆罪⑦,诽谤正法⑧的人除外。

  第三十愿,十方世界众生,前世作恶,但听到我的名号后,就忏悔作善,诵经持戒,寿终不落三恶道⑨,往生我国。

  第三十一愿,十方天人,听到我的名号,五体投地,喜悦信从,修菩萨行,常被各天世人所敬仰。

  第三十二愿,十方无穷无尽世界的女人,听到我的名号,喜悦信从,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不再为女。

  第三十三愿,往生我国的菩萨,一生就能成佛。如果他发愿要到其他世界度化众生,我以神力,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

  第三十四愿,国中的人想要往生其他佛国,都会如愿,不堕恶道。

  第三十五愿,国中菩萨,用香花、幡盖、真珠、璎珞种种供具,到无量世界供养各佛,一顿饭的工夫,就可走遍。

  第三十六愿,国中菩萨,想要以无数种供具,供养十方无数诸佛,供具就会自然出现在眼前。

  第三十七愿,国中菩萨,诵经学法,一定得到辩才⑩智慧。

  第三十八愿,国中菩萨,辩才智慧,不可限量。

  第三十九愿,国中菩萨,得金刚那罗延身(11),都是紫磨金色,有三十二相(12),八十种好(13)。

  第四十愿,我国清净,照见十方无量世界菩萨,想要在宝树中看见十方一切佛国,即时应现。

  第四十一愿,国中菩萨,即使功德少的人,都能看见道场树(14)。

  第四十二愿,国中万物,都纯净光丽,形色特殊难得,天眼亦不能分辨它们的名称数目。

  第四十三愿,在国中想要听法,随自己的志愿,自然听闻。

  第四十四愿,国中菩萨、声闻,头顶都有光明,说经修道,与佛无异。

  第四十五愿,其他地方的菩萨听到我的名号,皈依精进,都得清净解脱三昧(15),供养不可思议诸佛。

  第四十六愿,其他地方菩萨皈依精进,都得普等三昧。

  第四十七愿,其他地方菩萨,皈依精进,就得不退转地。

  第四十八愿,其他地方菩萨,听到我的名号,皈依精进,就能到达第一忍、第二忍、第三忍(16),在一切佛法中都永不退转。

  佛说,当时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面前,发了这些伟大的誓愿后,马上大地震动,天上落下宝花,散在法藏比丘身上,空中赞美道:法藏比丘必定成佛。

  补充:四十八愿,愿愿只为度众生。“不为自己求安乐,只愿众生得离苦。”这是一切佛菩萨的口号,四十八愿也同样表现了这一宗旨。我想,真实领会了这四十八愿的人,没有不被法藏比丘的伟大精神所感动的。但是,我们净宗的实践者,诵经的时候往往把四十八愿在口边略过去了。如果不在心灵深处,对四十八愿感激涕零,那么把四十八愿读一千遍,一万遍,又有什么用呢?如果不把法藏比丘的四十八愿,变成自己的愿望,又怎能与阿弥陀佛的心相应呢?不能与阿弥陀佛的心相应,又怎能往生阿弥陀佛的佛国呢?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其原因就在于这里啊!真心念佛的人,就要在生活中实践菩萨道。只想往生享乐,不愿在世度人,这是与阿弥陀佛的大愿相违背的。所以,我感叹有些念佛人,只沉迷于个人念佛的小天地,不关心家庭、社会和国家,这就完全违背了阿弥陀佛的心愿。口里念佛,心里不念佛,那就有口无心,何能往生?心里念佛,在实践中与佛愿相违,这就是知行不统一,当然也不能往生。真正的念佛者,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事业,时时想众生,事事为众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有净宗行者,都要从这里着力啊!

  注:①佚(yì,易),放荡。

  ②断尽一切烦恼的比丘,即阿罗汉

  ③思量识别一切事理,把个体从宇宙本体中分别开来。

  ④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根者能生之义,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干,识依根而生,有六根则能生六识,亦复如是。其中何根生何识,各有其界限,不相混。例如眼根只能生眼识,并不能生耳鼻等识,余可类推。

  ⑤译六度,即檀那(布施)、尸罗(持戒)、羼提(忍辱)、毗离耶(精进)、禅那(禅定)、般若(智慧)。

  ⑥译勤息,即勤修佛道和息诸烦恼的意思,为出家修道者的通称。

  ⑦五种极逆于理的罪恶,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之血,破和合之僧。因为此五种是极端罪恶的行为,犯任一种,即堕无间地狱,故又名无间业。

  ⑧真理的道法。

  ⑨地狱、饿鬼、畜生。地狱属上恶,饿鬼属中恶,畜生属下恶。

  ⑩善巧说法的才干。共有四种,叫做四无碍辩,又叫四无碍智,即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词无碍智、乐说无碍。法无碍智是通达诸法的名字,分别无滞;义无碍智是了知一切法之理,通达无碍;词无碍智是通晓各种言语,能随意演说;乐说无碍是辩说法义,圆融无滞,为众生乐说自在。

  (11)谓其体坚固如金刚,其力强如那罗延神之身。

  (12)又名三十二大人相,一足安平,二足千辐轮,三手指纤长,四手足柔软,五手足缦网,六足跟圆满,七足趺高好,八綌如鹿王,九手长过膝,十马阴藏,十一身纵广,十二毛孔青色,十三身毛上靡,十四身金光,十五常光一丈,十六皮肤细滑,十七七处平满,十八两腋满,十九身如师子,二十身端正,二十一肩圆满,二十二口四十齿,二十三齿白齐密,二十四四牙白净,二十五颊车如师子,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二十七广长舌,二十八梵音清远,二十九眼色绀青,三十睫如牛王,三十一眉间白毫,三十二顶成肉髻。

  (13)又名八十随形好,即无见顶相、鼻高不现孔、眉如初月、耳轮垂埵、身坚实如那罗延、骨际如钩锁、身一时回旋如象王、行时足去地四寸而现印文、爪如赤铜色薄而润泽、膝骨坚而圆好、身清洁、身柔软、身不曲、指圆而纤细、指文藏复、脉深不现、踝不现、身润泽、身自持不逶迤、身满足、容仪备足、容仪满足、住处安无能动者、威振一切、一切众生见之而乐、面不长大、正容貌而色不挠、面具满足、唇如频婆果之色、言音深远、脐深而圆好、毛右旋、手足满足、手足如意、手文明直、手文长、手文不断、一切恶心之众生见者和悦、面广而殊好、面净满如月、随众生之意和悦与语、自毛孔出香气、自口出无上香、仪容如狮子、进止如象王、行相如鹅王、头如摩陀那果、一切之声分具足、四牙白利、舌色赤、舌薄、毛红色、毛软净、眼广长、死门之相具、手足赤白如莲花之色、脐不出、腹不现、细腹、身不倾动、身持重、其身大、身长、手足软净滑泽、四边之光长一丈、光照身而行、等视众生、不轻众生、随众生之音声不增不减、说法不著、随众生之语言而说法、发音应众生、次第以因缘说法、一切众生观相不能尽、观不厌足、发长好、发不乱、发旋好、发色如青珠、手足为有德之相。

  (14)即菩提树。此树下有成佛之金刚座,故叫作道场树。无量寿经上记极乐世界之菩提树说:“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

  (15)又称三摩提,三摩帝。译言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心定于一处而不动,故说定。正受所观之法,故说受。调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故说调直定。正心之行动,使合于法之依处,故说正心行处。息止缘虑,凝结心念,故说息虑凝心。智度论五说:“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16)无量寿经说往生极乐的人,听到七宝树林的声音,便得三种之忍,即一、音响忍,就树林的声音而悟非有而有的真理;二、柔顺忍,心柔智顺,对实相的道理很信顺;三、无生法忍,安住于无生的法理,而不动心。唯识论所说的三忍,即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