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第二十五讲

  画外音:为阻止秦国灭六国,六国子民组织了一次又一次刺秦行动,那在历史上除荆轲刺秦外还有什么人也参与过刺秦,这位刺客又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样一步步实施刺秦计划的?

  实际上当时的刺客远不止荆轲一个,只不过荆轲比较有名。荆轲有个好朋友也是燕国人叫高渐离,也是个非常壮烈的刺客,高渐离是什么人?非常擅长击筑,就是擅长打击乐,是个音乐家。他曾在易水之滨为荆轲送行,高渐离击着这个筑,敲着这个类似手鼓的乐器,唱出了千古绝唱,《史记·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现在很多人认为这是荆轲讲的,不是的,是高渐离在送荆轲去刺秦王时讲的,唱出来的。后来荆轲刺杀秦始皇失败,高渐离始终牢记自己朋友未竟的事业,但高渐离作为一个音乐家名声太大了,当然也传到嬴政的耳朵里,嬴政就招他进宫表演,嬴政也是个音乐发烧友,要听高渐离击筑。

  但秦始皇是什么人啊,他手下有非常强大的情报网,事先就知道高渐离跟荆轲关系好是生死兄弟,当然得防着你刺杀我呀;再者,荆轲来刺杀我时你还在河边给他送行,还称他为壮士。秦始皇总觉得这有点不靠谱,对自己有危险,但又实在想听高渐离的音乐。怎么办呢,也只有嬴政做得出来,他命人挖掉了高渐离的双眼,你瞎了不就只能演奏你的音乐,就不可能刺杀我了嘛。谁知高渐离眼睛虽然瞎了,但他把他的那个筑,那个打击乐器,里面灌上了铅,这个乐器就变成了一个很沉重的,很坚硬的一个武器。在演奏时趁着嬴政听着高渐离的音乐非常入迷的时候,举起这个灌满铅的筑击打秦始皇,希望能刺杀他,当然也没成功。从此往后,嬴政再也不敢接近那些六国诸侯身边的人。被荆轲吓着了一次,最致命的一次是被高渐离给吓着了。

  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王政即位的26年,秦国终于扫平了天下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纷争的局面。他用武力平定了天下后马上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对中国以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有些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当然这个千古一帝也做了很多后来受到大家批评的事情。

  比如焚书坑儒,但这里面又得强调秦始皇焚书不是什么书都焚,不是说看到书就焚,占卜的书,种树的书,讲医学的书不烧,焚的重点是六国史籍,也就是被他灭掉的那些国家的历史书,这个他要毁掉。因为他不希望统一后的中国还记得过去的事情,过去你齐国有自己的史书,燕国有,赵国有,你不能读这些书,所有他焚这类书。至于说坑儒也不是所有儒都坑,如果他把所有儒生都活埋了,那还了得,他是坑那些方士,为什么坑他们呢?当初有人骗他,秦始皇老了以后,帝王老了后最要紧的事是什么?长生不老,他要永远当皇帝享受荣华富贵,怕死。秦始皇那么了不起的一个人也难免想不死,所有他就找了些人,那些方士就跟他说,我能给你求到不老仙丹,你给我钱,给我提供大量队伍,很多人往往骗了钱就不回来了,秦始皇等半天也没等着,这是一种;第二种,要不就是那些药,吃了也没用。

  秦始皇很恼火,比如徐福东渡,他告诉说海里有神仙岛,岛上有药,这个药我去给大王求来,您吃了后长生不老永远年轻,万岁万岁。秦始皇一听高兴了,你要什么条件呀,给我准备船,带500个童男童女。走了以后再没回来。秦始皇被一而再再而三地骗,越骗自己身体越不好,也在逐渐的老去,再碰到一次骗,火了,就把这些儒生给坑了。这些儒生里面大量是方士,那时大家分不太清楚,所有后代对秦始皇的很多评价,尤其是儒家学者,因为秦始皇烧书,因为秦始皇坑我们,儒家学者就理解为坑儒,其实不是那么回事。这样后人对秦始皇评价分歧很大争论很激烈。

  除此之外秦始皇还修筑长城,大家一定要记住,万里长城可不是秦始皇一个人造的,秦始皇之前魏国赵国都有长城,秦始皇是把它们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不是说秦始皇之前没长城,这样的一个长城对当时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灾难,他当初设这个长城是希望能挡住北风草原的游牧民族,实际上历史告诉我们,当一种文化采取一种纯粹防守态势的时候,你是守不住的。长城就从来没挡住过北方的游牧民族。你只有用一种开放的心态才会对这个民族,对这个历史产生有益的作用。

  画外音:秦始皇给自己确定了一个亘古未有的称号‘皇帝’,那秦始皇为什么会选择这两个字作为权力的象征呢,皇帝这两个字又究竟代表着什么含义呢?

  天下初定,秦王嬴政第一件急着要做的事就是要给自己确定一个称号。在春秋战国时各国的君王都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有人称帝了,秦开始称帝,大家不要以为是秦国第一个用帝的,齐国也称帝的,不过这个称号在当时不流行。已经统一天下的秦王政觉得这些称号都不爽,所以就对臣下讲:‘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如果今天我头上这个帽子,这个称号不改一改,就和我取得的巨大成功配不上,也不能传到后代去,不够辉煌。

  那么臣下这些擦鞋的,抬轿子的一研究,里面又有李斯了。李斯这个人的人品是有问题的,心眼非常小,韩非就是被他害死的,是他的同学啊。他就说秦始皇的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是建议秦始皇用泰皇来作为称号的,本来秦始皇是应该叫秦泰皇的,有过这个动议。但秦始皇不满意,他只用了一个皇字,后面用了一个秦国在战国时期已用过的帝字,创造出皇帝这个头衔。皇帝这两字是秦始皇创造的,在他之前没有人这么用,要么叫皇要么叫帝,他把这两个最狠的字给融在一块了,从此以后皇帝成为中国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一直到1911年都叫皇帝。

  皇帝称谓的出现不仅仅是简单的一种名号的变更,还反映了一种新的统治观念,什么观念?在古代,皇的第一个意思是大,堂皇堂皇就是大,大家对祖先神和其它神灵有时就称为皇的,称他们为皇,帝是上古的人们想像当中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秦始皇将皇帝两个字合起来,说明第一,他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而且这个地位和权威是上天给予的,是神授的,这就是君权神授,我这个君权是神给我的。

  第二,也反映了他不满足于做人间的统治者,他还要当神,秦始皇可不满意仅仅管老百姓,他还要管天上的神。可见皇帝这个称号的意义。秦始皇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所以他叫始皇帝。秦始皇表达了一个美好的愿望,他希望由二世到三世以至于万世,他希望自己的秦帝国能够传一万代,而为了使皇帝的地位神圣化,秦始皇采取了很多尊君的措施,比如自称为朕,这个是从秦始皇开始的,之前没有人用朕的,根据方言,要么称我要么称俺。秦始皇统一称为朕,而且朕只有皇帝才能用,除了皇帝谁都不能用。另外他规定,避讳,就是你写文章时不能提到皇帝的名字,如果提到嬴政,你这条血脉就保不住了,不是杀你一个人,而且提到皇帝和始皇帝时要提一行顶格,这个到清朝还是这样,过去写文章是有规矩的,要顶格换行表示尊敬。

  第三他也规定只有皇帝使用的,用玉雕刻的大印才能称为玺,玉玺。在过去玺不是皇帝专用的,你也可以刻一个玺用用,但是秦始皇规定你刻的东西叫章,我这个章才能叫玺,你如果敢说你的章叫玺,砍头。这些规定目的都在于突出天子的特殊地位,强调皇帝的独一无二,强化皇权在老百姓心目当的神秘感。秦始皇梦想用这种手段让他的家天下可以世世代代传下去。

  画外音:秦始皇之所以自称始皇帝,就是希望他所打下的江山能千秋万代传承下去,但三字经告诉我们秦始皇的皇位只传了二世就开始了楚汉之争,那秦帝国是怎样灭亡的,秦始皇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呢?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去世,他这个岁数有各种算法,反正50岁左右,他去世后密不发丧,不敢让人知道秦始皇死了,大家觉得秦始皇不会死的呀,这个人怎么会死,他不是人啊,他是皇帝啊,所以当时运他尸体时怎么运,把他和一车鲍鱼放在一起‘如入鲍鱼之肆 久而不闻其臭(秀)’《孔子家语 六本》。鲍鱼烂了以后是很臭的,尸体在夏天运的时候会发臭,如果这个味道传出来大家都会知道的,所以就故意拉上两车鱼,臭鱼。那人家问起什么味道,就不说是秦始皇的味道是鱼的味道,因而密不发丧。

  而即位的秦二世胡亥,是用阴谋手段夺取王位的。他上台后杀戮亲属大臣,严酷压迫人民,所以很快,也就在秦始皇死后第二年,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叫农民战争爆发了,也就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率先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在陈胜吴广的影响下,秦王朝遍地烽火,六国的旧贵族也乘势而起,打出了过去诸侯国的旗号,仿佛历史又回到了战国时代。当时的秦楚齐燕韩魏赵,秦国不说了,每个国家的旗帜都打出来了,其中最有力量的是过去楚国贵族的后裔项羽所率领的楚军和平民刘邦所率领的汉军。公元前206年刘邦的汉军攻入咸阳,秦朝不仅没能万世,就只传到二世三代,仅仅15年时间就宣告灭亡,这就是三字经讲的‘传二世,楚汉争’。关于楚汉相争的具体历史情景请听下一讲。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