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第二十二讲

  至于姜太公那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几乎被神话了。姜太公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姓姜名尚,又叫吕尚。他在没被周文王发现时比较惨,躲在今天陕西渭水流域的一个地方,那一带正好是周族的领袖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统治的地方。姜太公躲在那,但当然希望周文王能注意到他了,伊尹让商汤注意采取的方法是乱做饭,今天好吃明天难吃,今天咸明天淡。那姜太公采取了什么办法呢?钓鱼。

  姜太公钓鱼很有名,他怎么钓,经常在渭河边上钓,一般人钓鱼肯定用弯钩,能把鱼钓上来嘛,而上面一定有鱼饵,而这个姜太公钓鱼他用的钓钩是直的,就一根铁针耷拉着,上面也没鱼饵,一般大家知道的就到此为止了,实际上不是,姜太公还狠,怎么狠呢?他这根直直的铁针不是钩,上面也没鱼饵,还要钓在离水三尺高的地方,非得有条找死的鱼跳出来冲上去,鲤鱼跳龙门要跳过三尺高才能撞上他这根针,他这么钓,钩子都不进到水中。还一面钓一面自言自语:不想活的鱼啊,你们愿意就上钩吧。不想活你就上来,想活你就别上来。一直这么钓。一天一个打柴的人,就是一般的人,来到姜太公钓鱼的地方,看到姜太公这么作秀就说,老人家啊,像您这么钓一百年也钓不上一条鱼啊。姜太公怎么回答,得得得,对你说实话吧,我这不是在钓鱼是在钓王侯。他要钓王和侯,不钓鱼的,也不钓一般人。姜太公天天坐在那钓,就这么一个怪动作。

  慢慢他的名声当然传到周文王姬昌的耳朵里,周文王想怎么我管理之下有这么个怪人,就派一名兵士去叫他,姜太公一看来了个小兵,理都不理,只顾钓自己的鱼。嘴里还叨叨:‘钓啊钓 鱼儿不上钩 虾儿来胡闹’说我钓鱼你来个虾干嘛吗,当兵的一看很没趣,就回去禀告周文王说,他不理睬我。周文王一看,哟,架子还挺大,那行,派个官去吧。就派个官去请姜太公。姜太公依然不理。一边钓一边叨叨:‘钓啊钓 大鱼不上钩 小鱼别胡闹’,一个小鱼来干嘛。这样传出去后周文王觉得不对,觉得这个在那摆出一种钓鱼pose的人一定是个人才,看样子得我亲自请。不请估计不来,于是周文王吃了三天素,连洗澡带换衣服,拿着厚礼前往聘请姜太公,姜太公终于钓到王侯了,这时这个pose也就不摆了,鱼竿一放,很高兴地答应了。我可以出山,很好。但还有个要求,姜太公钓鱼,不光钓鱼还干别的,他提了什么要求呢?大王,我老了,这么着吧,你拉车拉我吧,我走不动,我可以为您效力但你得拉车拉我,也别派别人,您得自己拉。

  画外音:姜太公钓鱼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周文王的注意,也就是为了要得到周文王的重用。现在周文王终于来请姜太公了,姜太公为什么还要让周文王亲自拉车呢,周文王会不会亲自拉车,关于周文王拉车又有一个怎样神奇的民间传说?

  周文王一想,他礼贤下士嘛,二话不说拉起姜太公就走。周文王毕竟是个王啊,什么时候干过这种活。拉了一段路实在拉不动了,就停下来对坐在后面的姜太公讲,老人家,我实在太累了,就拉您到这里吧,你看成不。姜太公坐在后面讲,哎,我早就听说周文王敬重人才,果然如此啊,今天你拉了我800步,他数着呢,好,我保你周朝800年。周文王一听急了,得得得,我接着拉接着拉。那这个姜太公哈哈一笑,说算了大王,天意如此,再拉也没用。这个民间故事传说啊是有点史实的影子,当然它是为了印证周朝天下800年,后人想不明白,为什么不长不短800年呢,那一定是拉姜太公时没拉够,有这么个说法

  后来这个姜太公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灭了商朝,而他自己也功成名就,怎么功成名就呢,他被周武王封在齐,战国七雄秦楚齐燕韩魏赵的齐,他就是第一代齐国国君,所以齐国国君都姓姜,都是姜太公的后裔。周武王做好了一切准备,要继承乃父的遗志,周文王的遗志,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加紧落实。他首先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与诸侯结盟,他去开会,把那些对商纣王都很反感的诸侯聚起来,向朝歌(商朝的国都)派出间谍,准备伺机起兵。

  当时这个纣王,我们说过他不是个窝囊废,已经觉察周人对自己形成了巨大威胁,所以决定对周用兵,想先下手为强,然而国运要完了,你作恶多端,谁也救不了你,正好他想用兵时东夷反叛,周国在西北,他准备向西北用兵时自己的东南方,东夷,江浙一带或山东南部那一带反叛,这个就更急了,是公开反叛,周武王还没公开反叛嘛。所以商纣王只能派兵先全力扑灭东夷的反叛,这样一来就造成了西北面兵力空缺,防周就防不住了。与此同时他又干了很多傻事,前面讲过的把比干给杀了,剖他的心,逼走了很多大臣了,他已到了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境地。

  于是周武王就向诸侯发出号召‘殷有重罪 不可不伐’说商纣王的罪孽实在太深。这就牵扯到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代,周灭商那年。我们国家这几年花了很多精力和资金投入了一项重大工程,叫什么,夏商周断代工程。由于夏商周历史比较早,很多年代不清楚,国家搞了这样一个一个工程,调动全国学者的力量,希望通过综合研究把夏商周一些重要年代能够断定下来,其中有个相当重要的年代,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年代,就是周武王灭商的年代。这个年代定了别的年代就比较好定了。

  画外音:由于时代久远史料缺乏,周灭商的年代很难推算得十分准确,但在许多学者多方考证下这个年代大概确定了下来,那周武王是在什么时候开始了讨伐商纣王的战争,又是如何取得胜利的呢?

  现在我们知道的大概是公元前1046年,还一种说法是1057年,这就很不错了,三千年历史差11年啊。正月周武王统帅兵车300乘,虎贲三千人,就是穿着比较重的铠甲的三千人,甲士45000人,浩浩荡荡东进伐商,从西北往南打,正月下旬就到了孟津,就是原来与诸侯开会的地方,与那里很多反商部队汇合,之前是约好了的。这个日子非常清楚,正月二十八日迅速东进,由河南孟津冒雨前进,仅六天的行程于二月初四拂晓抵达目的地,这个日子在那么漫长的历史里,日期可以精确到这个地步是很难得的。二月四日拂晓到达牧野,二月初五凌晨周军布阵完毕,古代打仗都是要先布阵的,不能乱打,就在牧野这个地方庄严誓师要攻灭商朝,这就是著名的牧誓。

  武王在阵前声讨商纣王听信谗言,不祭祀祖宗,并且招诱四方的罪人和逃亡的奴隶暴虐和残害百姓的罪行。这一下以周为统帅的多国军队斗志被激发出来,接着武王宣布了非常严格的作战要求和军事纪律。按照记载这个要求很有意思,因为周朝的军队是很多国会聚在一起的,几十个国家和部落,所有他就要求每前进六步七步就要停止取齐,保持队形。走六七步停下来看看,找齐,不要一个人冒进,不要把队伍拉散;每击刺四五次就必须停下来取齐,看看旁边的人在不在,你别一个人刺刺刺,刺到前面去了,这不行。所以周军的阵脚非常稳固。同时周武王又下令不得杀害俘虏,这就起到了瓦解商军的作用。

  然后武王下令对商军发起总攻,而率领精锐突击部队的是谁呢?就是当年钓鱼的姜太公,姜太公把商军的阵脚基本上攻乱,商朝部队中的奴隶和商朝的军队早就心向武王,觉得周武王非常仁厚,于是纷纷临阵倒戈。这么一打商朝十几万大军顷刻土崩瓦解,商纣王在当天晚上,二月初五晚上狼狈地逃回朝歌,登上鹿台,他当年造的一个高楼,但商纣王还是死得不难看的,不像夏桀,被抓住了流放,活活饿死或病死的。他穿上自己的金玉衣,他原来很奢侈嘛,做了很多这种玉的衣服,有金线的衣服,自焚而死,商纣王的确很狠,他不投降。周武王乘胜攻击,攻占朝歌,灭亡了商朝。

  画外音:周武王伐纣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王朝的天下,周王朝统治中国八百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王朝,那在周朝都发生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历史上所有重大事件都有了准确记载呢,而这些记载又具有什么深远的历史意义?

  周王朝建立起来后也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最重要的是公元前841年周厉王南征楚国死于中途,由于周厉王信用奸臣,当时激起了一次很大的民众反抗,导致国政曾一度由大臣执掌,就不是由周王来执掌,为什么要单独拿出公元前841年来讲,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鼎鼎著名的共和元年,我们今天的国号还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这两个字最早就是在公元前841年用于这个年号的,从此有了共和这么一个词组这么一个概念。共和的概念是什么,由大臣和当时的一些贤臣共同执政,共和,能够求得一种和谐与和平,这是共和的本意。就是从这年开始,公元前841年开始,中国历史上所有重要事件都有了明确无误的纪年。

  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以后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每个帝王的在位,驾崩时间都有了明确纪年,这在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为有自己漫长悠久的历史感和历史学的传统而骄傲,这是我们中国文化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最特殊的地方,鲜明的历史感,悠久的史学传统。文钟寄语:中华文明最值得骄傲的一点,就是鲜明的历史感,悠久的史学传统。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种文明有如此漫长的明确纪年。换句话说,将近3000年来的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我们都是知道的,比较精确的纪年,这一点在地球上找不到第二家。

  画外音:从公元前841年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有明确纪年的年代,这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对世界文明史的巨大贡献。那根据史料记载周朝后来还发生了些什么事?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周辙东,周朝的车轮印子往东走了,而在这时候发生了一次迁都事件,周朝接着往东走,王纲坠,王法废弛,管不了了,周天子管不了底下了,出现了一个什么情况呢?逞干戈,谁拳头大谁说话算数,谁胳膊粗谁有道义,不再讲仁义道德了,凭武力凭自己的国力来说话,不太在乎过去大家在小康社会,在大同社会所讲究的一些价值和一些伦理。尚游说,大家非常推崇,流行一种什么呢?游说。我到东边说西边那个家伙真坏,这个家伙不是人;到西边说东边那个东西也不像样,那也坏,到处去游说,这一下整个民风渐变,社会基调开始发生变化。而周辙东这个重大事件就发生在周朝的周幽王统治时期。

  他刚继位时周室的皇址在类似今天长安,就是西安一带。那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大地震后连年旱灾,导致民众饥寒交迫四处流亡,社会动荡不安,而周朝的国力为之衰竭,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周幽王继位,而这个周幽王又恰恰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他重用佞臣虢(国)石父,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奸臣,周幽王听信他的话反而在这时加重盘剥百姓,激发了社会矛盾,有些大臣实在忍不住,看见周朝的江山基本就要灭亡了,要完了,就纷纷拼死上谏,在上谏的大臣中有个大夫姓褒,这位褒大夫屡次劝谏周幽王,周幽王根本就不听,他很昏庸嘛。他听信了虢石父的谗言,下令把这个褒大夫关押起来监禁,就是这一关关出一场闹剧,关出中国历史上最荒唐的一段故事,在历史上这是怎样一个过程,又有怎样的记载,请听下讲。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画外音:传说姜太公在渭水边钓鱼,周文王到河边请姜太公出山辅政,姜太公要求周文王亲自为他拉车,周文王用尽气力拉了800多步,姜太公笑到,我保你周王朝800年天下,后来周王朝果然历时800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王朝,那周王朝又是怎样开始衰落的呢,又为什么要将国都向东迁移,周王朝东迁之后史称东周,而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此时周天子一统天下的地位已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争相称霸,同室操戈,战火四起,这就是三字经中所说的五霸强 七雄出,那春秋五霸都包括哪几人,他们又是怎样成就霸业的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