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第十一讲

  这也要看我们怎么去学习,怎么去理解六经。假如学习不得法,假如我们的理解有偏颇,那么六经有的时候也不是不会产生那么一些不良的影响。这一点并不是我们现代人所注意到的,古人就有这个智慧。《礼记。经解》篇接着上面的话就告诉我们,六经是可能有不良的影响的。“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

  诗之失,愚,《诗经》所能够可能带来的过失,它所能够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愚,愚昧的愚。怎么说呢,你用一种不是什么太好的方法去学《诗经》,你有可能变得什么,诗歌你是会背很多了,但是整天的无病呻吟,咬文嚼字,不顾大节,扭捏作态,那么这类文人,谁能说他们不愚蠢呢?所以,诗之失,愚。

  书之失,诬,《尚书》也有可能带来不良的后果,如果我们学的不得法,如果我们没有把握住它的真精神。因为我们知道历史都是后来人编的,里面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谁能够完全相信历史。孟子说得非常直截了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是告诉大家,如果你不加分析,不跟自己的人生经验相结合,不跟实际情况相结合,你一味迷信书本,你不上当谁上当?

  乐之失,奢,这是什么意思呢?艺术文化发达、繁荣当然是值得欢迎的,毫无疑问是好的,但是如果走偏了,也不是不可能使社会的风气变得奢靡。我们老讲靡靡之音,靡靡醉醉的,生活太舒服了,也不是没有这个危险。我们知道在人类历史上,好多文明古国是在什么时候灭亡的,诸位,恰恰是在文化艺术达到顶峰的时候突然灭亡。玛雅文化,留下多少多么漂亮、多么巍峨、多么神奇,没有了。好多这种古代文明正是在它创造了非常繁荣的、高度发达的文化艺术的时候,紧接着突然衰亡了。这里面透露出来的消息难道不正是证明了乐之失,奢吗?

  易之失,贼,《易经》我们知道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知识,自然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的,这我们下面也会讲。可是呢,有些人的路数可能是有点问题,什么一个路数呢?过分地看重、机械地认识《易经》里面神秘的算卦、算命这样的一种成份。所谓掐指一算如何如何,这就难免有点贼头贼脑的。古人讲,察见渊鱼不详,什么意思啊?你往那儿一看,河里面每条鱼我都看见了,你别以为这是你眼力好,古人认为是不详的,不是好事。你有时候觉得什么事我都知道,天上一点事我都知道,大家看在传统中国好多算命的人是什么人?盲人。不是盲人也得装成盲人,不然你算命人家不信,总得这么算,这样话比较像,眼睛瞪得大大的谁理你。为什么?因为传统有一种说法,这个人泄露了天机,贼。当然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我们不在这里评论,而是讲传统中国有这么一种思想。这种思想贼头贼脑往往并没什么用,我们不说古人,举一个不太远的例子。

  我们知道决定中国的命运的非常重要的一场战役:淮海战役。当初国民党有一支重兵,战斗力也比较强的一支机械化部队,它的司令叫邱清泉,也是很著名的一个将领。他带领部队驻扎下来,在一个院子里。他一看,这不像话,院子中间怎么有棵树啊,那院子中间有个木头这不就是困吗?他一算,不行,把我困住了,下令,把这个树给砍了。他挺高兴,在院子里踱来踱去,旁边有个人多嘴,说司令,您一个人在这儿走,不就是个“囚”吗?您把自己囚那儿了。邱清泉,不对,从今后就在院子外面逛,这是民间的传说。但是他忘了,他司令部的所在地叫商丘(伤邱),河南的商丘。那当然他后来兵败,他是自杀的,兵败了,最后讲这个不吉利什么的,这种就是贼。因为你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你这个房子有个围墙,并不是因为你那里有棵树,并不是因为你在院子里逛,也不是因为你的司令部设在商丘,而是你所代表的那股力量腐朽了。所以易之失也有可能是贼。讲得多好,大家听听。

  礼之失,烦,非常烦的烦,烦死我的烦,为什么说礼之失烦呢?讲礼貌当然是很好的事情,我们经常说礼多人不怪,难道真的是礼多人不怪吗?我们知道,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面,好多民族都很讲礼貌,以讲礼貌著称的旗人,也就是过去我们北京城里讲的过去传统的旗人。大家知道旗人和旗人之间打招呼那时极其讲究礼节的,一见面先给你打个千,您好,您家里老太太好,老太爷好,二姑娘好,三弟弟好,这千一直打,打到最后想起对对,您家的蟋蟀可好,最近赢了吗?您家那条狗最近胃口怎么样,您那八哥怎么样会唱歌吗,折腾半天,烦不烦?这就叫礼之失,烦。

  春秋之失,乱,这是非常深刻的,历史中有好多智慧,有好多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人物和行为。但是历史当中毕竟也有好多阴谋诡计,有好多勾心斗角,也有不少卑鄙龌龊的东西,历史当中也有。我们应该学习的是前面的那个东西。如果你把脑筋放到后头那上面去,整天去学怎么“挖坑埋人”啊,怎么去弄弄诡计啊,那什么啊,乱了。所以春秋之失,乱,学历史是好的,学得不得法,学了历史里边最麻烦那些东西,导致的结果是乱。大家看看,《礼记。经解》,古人的著作多么有水平。

  画外音:六经虽然为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作,但如果理解不当,也是会产生负面作用的。所以我们在学习古代经典著作时,一定要注意“当讲求”,那么这六部经书应该如何去读,每部经又各有什么特点呢?

  按照《三字经》的排序,第一部是《易经》。《三字经》怎么讲《易经》的呢?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易经》实际上有三种,一种叫《连山易》,一种叫《归藏易》,还有一种叫《周易》。咱们今天一部都知道《周易》了,但实际上在当时除了《周易》以外,还有两个系统,一个叫《连山易》,一个叫《归藏易》。只不过《连山易》和《归藏易》早就没了,早就失传了。今天,咱们在路边买到的这个《连山易》、《归藏易》都是后面人编的,都是不可靠的。不是不可靠,就都是假的,因为没了。现在我们留下的能够被学者承认的只有《周易》。所以呢,我们就只能先讲《周易》。

  《周易》是什么时候的作品?具体的时间当然说不上来,但是其中有些部分,或者其中相当的部分,或者其中主要的部分写成于西周初年。《周易》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是一部包罗万象的著作,这当然不是我们能够在这里详细讨论的。我想,我们要注意的是什么?我们要注意的是我们经常可以接触到的,利用《周易》,或者打着《周易》的幌子或者旗号,唯一的目的在算命这样的这种行为上。我们怎么来理解这种行为,我们究竟应该怎么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首先要明白,古人离《周易》比我们近吧,古代人,春秋战国时候的人是怎么看待《周易》的?这个大概是最重要的。孔子,实际上是古人对待《周易》的最好的例子。

  孔子在晚年曾经花了大力气去读《周易》,读《易经》,孔子的学生看见就觉得有点奇怪,就问这个孔子啊,说老师,您也相信这个占筮啊,您也相信这个占卜啊,这个占筮吗?孔子说易里面有好多古人的哲理,我读它并不是钻研它占卜、占筮那个部分,我是要研究其中的道理。孔子对待《周易》的态度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周易》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座宝库,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应该为我们拥有这样的一座宝藏而感到自豪。我们也更应该感觉到自己的责任,用一种正当的方式去阅读、去理解、去感悟、去应用《周易》传达给我们的道理。

  画外音:《易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经书,也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我们学习《易经》,应该努力去理解其中深刻的哲学思想,但《三字经》中说有周易 三易祥,这三易祥是什么意思呢?

  两层意思,一层意思呢,这是一句总结的话,我前面讲过,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这就是三易了,三种易。还有一层意思,就比较深远了。我们知道《易经》这个易在甲骨文里头怎么写的,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月,什么意思呢?第一,简易。就是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抬头就能看见,真理往往非常简单,真理往往非常明了,简易这是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变易,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是不停地在运转的,每天都在变化的,每时每刻都在运动的。

  所以它告诉我们,要明变。换句话说你可以与时俱进,要明变,聪明的人知道变“上智之人-知道变;”“中智之人-跟着变;”中等智慧的人就跟着变,反正我也不知道,我跟着变。“下智之人-不懂变。”呆呆的反正我在那儿,呆着就不管了。这是第二层意思。第三层意思:不易。太阳和月亮永远不会相撞,所以这里边还有一种不易,永恒的意思在里面。总之啊,《周易》博大精深,需要我们用大力气去研究,去领悟。至于《三字经》关于其他经典的讲述,请大家听下一讲。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画外音:在《三字经中》,《诗经》、《尚书》、《易经》、《礼记》、《周礼》、《春秋》合称为“六经”。凡是有志于读书的人,都应当仔细研习,探求其中的道理。而在这部经书中,尤以《尚书》这部书的命运最为坎坷。那么《尚书》是一部记载什么内容的书?他的作者又是谁?为什么它的地位如此重要?历经岁月沧桑,一部书的命运变化,又折射出怎样的时代变迁?请继续关注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第十二集。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