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第六讲

  画外音:五行学说认为,水火木金土都各自有自己的属性,而世间万物都可以归类到这五种属性之中,那么这种五行学说在中国古代时期是如何非常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呢?

  五行我们刚才讲过了,水火木金土,水、火、木、金、土对应的数字是一、二、三、四、五,那么我们讲有五脏,就是肾、心、肝、肺、脾。五官,耳、舌、眼、鼻、唇。五味,咸、苦、酸、辛、甜。五情,惊、喜、怒、悲、忧。五色,黑、赤、青、白、黄。这样的五个数字可以举好多好多,它都可以给你搭配好的,每一样东西对应于一个五行里面的一个元素,同时对应着一个数字,类似这样的组合,可以排出来,我能给大家讲一天一夜都讲不完。这样就已经形成了一张无所不在的网络,笼罩住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所以中国古代中国人蛮难跳出五行外的,它想来想去都这样,相生相克,五行这一套学说。

  中国的一个五行学说还有一个巨大的特色,什么呢?它居然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一整套政治学说。金木水火土,这样的五行怎么会变成政治学说呢?因为传统中国相信,如果一个皇帝真正得了天命,大家知道,皇帝的诏书开头的时候四个字“奉天承运”,也就是我按照天的旨意继承了或者背负了某种运叫“奉天承运”。背负的什么运呢?它就要是五行当中的一运,就是金木水火土里面你得应着一个,不然你不对。后者对前者一定是一种相克的关系,不然怎么行呢?我克掉你的,我把你的位置夺下来,我当了皇帝的。咱们来举个例子。比如,我们知道,秦朝,秦朝什么,秦朝是水运或者水德,秦朝皇帝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对应着的颜色是什么?是“黑”,所以秦始皇的衣服一定是黑色的。现在如果拍电视剧,谁把秦始皇穿上一身杏黄色的衣服,那是没有历史常识的。

  中国不是每一代皇帝都穿黄颜色的,黄颜色是对应着一种德,你在五行当中对应哪种,你穿哪种颜色。秦朝的皇帝他认为我对应着水德,所以水德对应的颜色是黑颜色,所以秦朝尚黑。那秦始皇一定不会穿黄颜色的衣服的,别的颜色也不会穿,最起码他的外衣是黑色的,里头穿什么不知道。他的数字是什么呢?是六,水对应是一,但是一没法来弄,所以再轮一个五行,加一个五等于六。所以大家知道秦朝天下有几个郡啊?三十六郡,这是有一套严格规矩的。好,汉朝代秦朝,请问,什么能克水啊?土。所以汉朝认为我是土德,我是土运,所以汉朝的皇帝应该穿什么颜色,黄色,他一定不会再穿黑色了,他也不会穿红色的,也不会穿白色的,不对的,因为他是土克水,也就意味着汉朝克掉了秦朝,所以他穿上了黄色。他对应的数字多少?五,土对应的数字是五,因为土德对应的数字是五。所以五行在中国变成了一套统治学说,所以这就非常非常重要。

  画外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不仅在政治上、哲学上、医学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还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为什么《三字经》中说,此五行 本乎数呢?数与五行又是什么关系?

  那么为什么讲五行“本乎数”呢?数字的数,就是我刚才讲了,秦朝的水德对应六,六六三十六郡。那么汉朝是土德对应五,所以有一段时间它的年号都是五。“数” 和五行的关系那要讲起来,诸位,可以讲几年,我这儿就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一下子就把问题给说清楚了。

  诸位如果到宁波去旅游,浙江宁波,一个地方你一定会去的,因为宁波拥有一幢闻名世界的藏书楼,古人的藏书楼:天一阁。那我就要问了,为什么叫天一阁呢?为什么不叫天二阁,为什么不叫天三阁?要不你叫第一阁。实际上,藏书楼最怕的是什么?最怕的是火,火一烧就烧完了,它不大怕虫子,虫子你慢慢咬,一本书吃一百年,它只多钻两个窟窿,当然也能把书毁了。主要是怕火,所以它希望有什么,希望有水,希望这个藏书楼有水命,你火来烧我水怎么着,因为我是水克火,那么我就不会着火了,他有这个想法。为什么叫天一阁,为什么不叫水楼呢?我干脆叫水阁嘛。

  古人很有学问,古人也比较含蓄不像咱们现在那么直白,什么话都直说,古人不敢,他很含蓄又有学问。因为,天一生水,天对应的一,对应的是水,它是严格对应的,所以这就是“本乎数”。古人相信天和一这样的一种,它跟水有关系,所以它叫天一阁,叫了天一阁以后,这个楼倒好像是没着过火。当然,这个咱们不能从迷信的角度去看,反正它是没着过火。我们当然也不会希望一个祖国传统的文化瑰宝被火焚毁了,这就是天一阁,可以说明为什么叫 “本乎数”。

  画外音:由于五行学说的影响深远,在科学尚未发展的古代时期,古人在各种事物中,都会以五行学说来进行认知和解释。但是在科学发达的现在社会,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五行学说呢?

  不过我们也一定要警惕,或者我们一定要注意,进入了我们今天现代,五行比古人还要发达我看。但是好多被用来干嘛?算命,用来去好像进行一些跟迷信相关的一些活动给联系起来了。这一点,我们特别要注意。我也可以跟大家举几个例子,比如现在经常讲,一对男女结婚,现在经常有人问,你什么命啊,男的说我土命,女孩说我水命,你男的要克我,土克水啊,婚姻不行啊,这个就很可笑。

  可笑的还有这个,在《红楼梦》里面的人物,最主要的几个人物,宝钗、黛玉、湘云、晴雯、宝玉,五个,这是最主要的人物,有人就用五行的学说来解释这五个人当中错综复杂的命运。为什么呢?宝钗,大家一听什么命啊?金命。宝玉呢?土命,你玉当然好听,玉,玉也是石头的,玉石了,土里出来的。晴雯火命,湘云水命,黛玉木命。所以宝钗为什么最终和宝玉能够结婚成为夫妻呢?金玉良缘。为什么黛玉和宝玉感情那么好,全世界人民都希望宝玉娶黛玉,但是最终没娶成呢?木石前盟。一个木命,一个土命,木石前盟,当然不行,实现不了。那么为什么晴雯的火气那么暴烈呢?晴雯只不过是一个丫鬟,虽然是一个大丫鬟,贴身丫鬟,她动不动跟主子翻脸啊,因为她是火命,火命当然性子比较暴,动不动就翻脸了。那么史湘云的水命 “湘江水逝,楚云飞”。

  所以也有好多历来解释《红楼梦》的,解释《红楼梦》有各种各样的派别,有索引派了,有什么什么派,还有一派就是五行派,就是用五行的学说来解释《红楼梦》里边每个主要人物的命运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联。这种解释看看可以,很惊心动魄,表面上看,也有点道理,但是我想恐怕还是不怎么靠谱。所以我想我们千万要注意,在讲到五行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古人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种方法或者手段,来当做我们今天娶相信迷信的借口和依据。

  这是两码事,用来解释现实社会、用来解释自然界的五行学说,和用来进行某种毫无根据的推断、判定、推测、规定的这种所谓的五行学说不是一码事。我找到这么一张表,一张什么表呢?据说五行跟职业相关,我跟大家说一下啊。比如你是木命的人,当然说你什么命是有说法的,你是木命,木命的人比较喜欢东方,这个是对的,刚才讲过东方就是太阳从木上升起来,刚才讲过的,好,你可以从事什么行业呢?木材业。还有说火命的人喜欢哪里?喜欢南方,南方千里炎火,刚才讲过,你适合干什么呢?想想就知道了,照明,灯光照明,你可以做灯光师。

  那么你是土命呢,土命喜欢哪儿?土命是在中央,中央土,有这个说法的,你只能干什么呢?想都不要想,房地产,还有农业,畜牧业。那么宜水的人喜欢哪里?喜欢北方,那刚才说过,可以从事航海业。如果你是金命呢,金命,你喜欢西方,你可以从事什么呢?金属工具材料,你还可以从事汽车业、交通业、金融业,你还可以什么,搞武术,也不知道为什么说金命可以搞武术。所以这一套东西,是残留在现代社会的很可笑的东西,把五行庸俗化,把五行迷信化,哪里有道理?没有道理。

  画外音: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当我们在这座文化宝库中求索的时候,一定要正确理解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和认知。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仍然用五行学说去解释世间所有的事物,肯定是不科学的。而现代社会上有人借用五行学说搞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则更应该坚决反对。

  在古人眼里,五行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是最基本的东西,所以,五行也包含在世界万物当中。古人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发现了这五种要素之间的某种表面的关联,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把它认定下来,根据他们当时的认识水平,用它来解释世界,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古人受到他们时代的限制,而我们生活在现代,我们生活在今天,我们应该从中发现古人五行学说里面合理的成份和某种哲理性的思考,去了解古人解释世界、了解世界的这种努力,这种求知的欲望,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尊重的。如果我们接过古人五行学说,接过来了,但是接过来了我们去做某些迷信的事情,那么恐怕连我们的古人都会嘲笑我们。

  五行是自然界的五种要素,在人类社会当中对应的什么呢?五常。这五常是哪五常?为什么称它为“常”,这五常对于人类社会到底有多么大的意义和作用,请大家听下一讲。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画外音:《三字经》作为传统的启蒙教育,在讲完了对自然界的认知以后,就开始告诉你怎样为人处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作为一种道德准则和规范的基本内容,源于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那么在《三字经》中,仁义礼智信的排列顺序能否打乱,又为什么要把仁排在最前面?请继续关注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第七集。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