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明清小说的灵动

  【明清小说略说】

  很多人喜欢看小说,但是小说的历史,其实没有诗词那样悠久。从明代开始,小说才渐渐繁荣起来,到了清代有进一步发展,所以今天我们并称为“明清小说。”

  小说是伴随城市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宋代前后,城市开始繁荣,出现了很多大都市,民间说唱艺术随之兴起,这时候就出现了话本。

  话本是说话人所用的底本,就像现在的演讲稿的底稿一样。内容有讲史﹑小说﹑公案﹑灵怪等,这种话本就初具了小说的规模。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摸索,还有印刷技术的普遍使用,小说开始出现,并广为流传了。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小说从明代始,开始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文学价值。“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欧游》就是明代的作品,《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的作品。

  除了这种长篇小说之外,还有白话短篇小说,也有很大的成就。冯梦龙辑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收入宋、元、明话本及拟话本一百二十篇。还有明人凌蒙初编著的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也有很多有趣的典故。两者合称“三言二拍”。

  清代蒲松龄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也很有名,虽然写的是鬼魅神怪的故事,其实折射了现实生活中的人情和世故,和爱憎悲喜。

  明清小说中有很多作品,成为今天的影视作品的蓝本,被一再翻拍,也影响了周边国家。

  【著名小说家】

  罗贯中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是一个大有文章可写的时代。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戏曲家罗贯中,就将三国故事写成了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他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是山西太原人,他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当中没有关于他的记载。唯一可看到的是明代一位无名氏编著的《录鬼簿续编》中,对他有寥寥数语:“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但是罗贯中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一直没有离开人们的阅读视线。这本书体现出罗贯中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一部《三国演义》,是容纳了各种学问的百科全书。

  曹雪芹

  曹雪芹出生在一个大户人家,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和御前侍卫,极受皇帝宠信。康熙六下江南,其中有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后,其子先后继任江宁织造。

  曹家祖孙三代四人担任要职达六十年之久,曹雪芹就是在这样显赫繁华的生活中长大的。但是好景不长,到了雍正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家境一落千丈。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风光不再。

  经历了这种大转折的曹雪芹,对生活多了很多感触,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不再是一个天真的贵公子,成了蔑视权贵,生活清贫的典型文人。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完成了《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乾隆年间,曹雪芹最小的孩子夭亡,他忧伤过度,一病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在贫穷和痛苦中辞世,享年五十岁。

  据记载,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喜欢饮酒,才气纵横,谈吐优雅。他的诗,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的画,突兀奇峭,嶙峋支离。但他的最大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

  他写小说《红楼梦》,先后“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书中讲的故事,与他的一生经历颇有几分相似。《红楼梦》是清代当之无愧的伟大小说,从变幻莫测的场景到精致绝伦的饮食,小姐的诗画和婢女的拌嘴,都闪现出当时那个时代的特色。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