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宋词的雅趣

  【宋词略说】

  诗属于唐朝,词属于宋朝。既然是唐诗的高峰是无法超越的,那么宋代的文人就另辟蹊径,从词的创作上树立自己的风格。宋词可以与唐诗媲美的,虽然其也有很多豪迈、大气的作品,但宋词还是带上了宋朝的气息,犹如一朵栀子花,并不招摇,依然美丽。

  词原本是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的一种通俗艺术,唐诗风姿绰约的时候,词不过是一个隐匿在花街柳巷的小女子。晚唐五代时期的《花间集》中,已经有了词这个小姑娘的美丽身影,但这时的词还仅限于描写浮华的生活,是一种风尘女子的小气和妖艳,好看但是不经看,“思想觉悟不高”。

  宋代初期,词沿袭了这种风格,辞藻华丽、情感细腻。这时候的代表人物是柳永,他曾因写“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一生郁郁不得志,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当时的词还只是下流的文学,不登大雅之堂。

  当时著名的词人晏殊当上宰相之后,碍于身份,对他以前所做的词都矢口否认。宋朝有很多艳妓,她们也是懂得欣赏词曲的人,因而宋词的流传和推广,也有她们的功劳。

  随着词在宋代的文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词的内涵也不断地充实提高。“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种边塞词的出现,使只闻歌筵酒席、宫廷风情、脂粉相思的世人一新耳目。到了苏东坡时,首开豪放词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大气磅礴的作品,让宋词不再是文人士大夫寄情娱乐的工具,更寄托了当时的士大夫对时代、对人生乃至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从苏词之后,宋词彻底跳出了歌舞艳情的窠臼,成为可与唐诗相提并论的文学艺术。

  后来人一般将宋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秦观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陈亮等。

  【宋词名家】

  李清照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女文人不多,李清照算是影响比较大的一位。她生活在北宋和南宋交替的时代,因为主要作品在南宋,所以被划为南宋杰出女词人。

  李清照生于山东章丘,七十一岁逝于临安,与济南历城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她的父亲李格非是齐鲁地区的著名学者、散文家。母亲王氏知书善文,丈夫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子,是有名的金石考据家。在这样的家庭中,李清照生活优裕,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早年她的词都能看到这种安逸环境的影响,文风清新,富有情趣。“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正是这一时期的写照。

  中原沦陷后,李清照与丈夫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她随身携带的书画财宝渐渐典当和失散,丈夫明诚病死,更是让她境遇孤苦。坎坷的遭遇让她的性情也发生了变化,她的诗文感时咏史,词也与前期迥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的生活变得困苦,思想上也很孤独,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苏东坡

  苏轼早于李清照,是北宋时期的文人。他有很多头衔——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等等,他还是文学家苏洵的儿子,唐宋八大家之中有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和他自己,苏家是宋朝有名的文人家庭,围绕在他们周围的还有一群著名的文人。

  苏东坡的诗词在当时就享有盛名,很多人找他讨墨宝珍藏,加上他的书法也很有造诣,当时人人都以能背苏东坡的文章为骄傲。

  但是在哲宗时期,他被远贬惠州,再贬儋州,于是有了“若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说法。苏东坡的性格豪爽,作为杰出的词人,他开辟了豪放词风,同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不过,苏东坡也有很多婉约的作品,如悼念亡妻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作品也是婉约词中的精品。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