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真实无须雕饰

  【诗歌发展】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我们朗读李白的《月下独酌》时,除了感叹诗人的才气和潇洒之外,是否思考过,这种优美独特的诗歌形式是怎样来的?是某一个诗人突然想出来五言、七言诗,还是大家都只是按照前人的写法,并不知道是谁先创造了诗歌?

  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歌谣了,这种歌谣就是诗歌的源头。

  歌谣的内容主要是当时的社会生活,包括劳动生产、恋爱婚嫁、祭祀和图腾、宗教和战争等内容,是人们情不自禁地唱出来的短小句子,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

  《尚书·虞书》中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中也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可以看出,诗、歌与乐、舞在早期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不过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就统称为诗歌。

  【上古歌谣】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音肉)。

  这是收录在《吴越春秋》中反映当时的生产劳动的歌谣,相传为黄帝时代的作品,描写的是渔猎时代的劳动过程。砍断竹子做弓箭,拉上弓,射出去,射中了猎物。这样一个捕猎的过程,每一步都用两个字概括,有点像我们今天的“操作要领”。

  这首短歌流露着自豪和喜悦之情,因为人已经掌握了制造灵巧工具的技巧,他们希望通过弓箭来获得更多的猎物。

  《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这是《礼记·郊特牲》中的一篇歌谣,相传为神农氏时代的作品。“蜡”是周代在每年的12月举行祭祀百神之礼,蜡礼上要用祷辞,即称“蜡辞”。

  从这首短歌命令的口吻来看,这实际上是对自然的“咒语”。大水泛滥,土地被淹没,昆虫成灾,草木荒芜,眼看收获无望,人们希望改变自然,使它服从自己的愿望。

  《周易》中《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牧场上男男女女们在剪羊毛。拾羊毛,男的剪羊毛,不见血;女的用筐装羊毛,不觉得有重量。语言轻快、生动,有情有景。

  【歌谣故事】

  诗经采风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辑,就是《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孔子也读过《诗经》,并有人说他还参与整理过这本书。

  《诗经》中,有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等,这本书不是同一人完成的,也不是在同一个时期完成的,而是政府中派人到四处收集的民间歌谣,经过几代人共同完成的。

  《诗经》囊括了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共305篇,所以又称为“诗三百”。我们常说的《风》、《雅》、《颂》就是《诗经》的三个部分。其中《风》指的是十五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共160首;《雅》是周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共105篇;《颂》是周王用于宗庙祭祀的乐章,旨在歌颂祖先的丰功伟绩等,包括祭歌、赞美诗等,共有40篇。

  《风》是《诗经》中的精华。这些诗歌来自民间,是政府派人到处去收集的,没有或很少有雕饰,展示了周代民歌的绚丽多彩。《风》中有的作品反映了普通劳动者真实的生活,比如表达青年男女对美满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的《关雎》、《出其东门》;表达奴隶悲苦命运的《伐檀》、《硕鼠》;有关战争的《扬之水》、《君子于役》,等等。这些都是普通老百姓的心声,是他们对丰收、爱情、和平的呼唤。

  《诗经》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庆典礼仪的一部分,供人们吟唱;一是娱乐,也有人通过歌谣表达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但到后来,《诗经》逐渐成为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教科书,要有文化,就必须读《诗经》,就这样,《诗经》为中国最重要的几种经典之一。在重要的社交场合,文人贵族都以引用《诗经》为骄傲,《论语》记载孔子的话说:“不学《诗》,无以言”,《诗经》在当时有极高的地位。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起点,从它之后,中国的诗歌经历了诗经、楚辞——乐府(两汉)——四六诗——古体诗(五言,魏晋)——宫体诗(南北朝,骈体形式主义诗)——近体诗之绝句(五言、七言)——近体诗之律诗(五言,七言)这样一个过程。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