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贞观政要:以人为镜明得失

  【贞观政要其书】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397个“帝”和162个“王”,在这些帝王之中,真正算得上宽容虚心、勤政爱民、以德服人的皇帝不多,但是唐太宗是公认的一个。虽然他的文采不如李煜,书画不如赵佶,谋略不如诸葛亮,用兵不如孙武,但他是个成功的领袖。因为他有一颗作为普通人的虚心好学、善于听取意见的心。

  《贞观政要》是一本总结唐太宗治国施政经验的书,为了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将君臣问答、奏疏、方略等材料,按照为君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诫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慎终等一系列专题内容归类排列,使这部著作既有史实,又有很强的政论色彩;既是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历史记录,又蕴涵着丰富的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功的施政经验。

  【贞观政要名句】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解读:照铜镜可以整理自己的穿着,借鉴古人的历史可以知道兴亡成败的道理,听取别人的意见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在魏征死后,太宗伤心地说:“我没有了宝贵的镜子。”正是因为有众多的“镜子”,唐太宗才能够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帝王。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

  解读:想要使天下安定,先要保持自身的正直。唐太宗身为一国之君,懂得从自己为人处世出发来治理国家的道理。其实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领导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想要赢得朋友的尊敬和信赖,也要从自己的身上找方法,问问自己是否值得别人尊敬和信赖。

  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解读:打江山的困难已经成为过去了,守江山的困难,我今后还要和众位大臣一起慎重地考虑。很多人打下了江山,还没有稳固基业,就急于享乐。其实,要守好自己的成绩,哪里是一件容易的事?

  神化潜通,无为而治,德之上也。

  解读:在潜移默化中,以无为来治天下,这才是上上的德。“无为”,就是不建宫殿,不选秀女,不搞铺张浪费,不举行盛大的政治活动。在这种自然淳朴的政治中,帮助人民恢复平常的生活,这是历代君王很少办到的事情。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解读:我(魏征)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先要让它的根稳固;想要河水不枯竭,先要让它的源头通畅;想要国家安宁,先要行善积德。不要将目光紧锁在结果上,而要学会看到产生结果的原因,从原因上去努力。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解读:对朝廷的埋怨没有大小之分,只要是老百姓的心声,就要怀着敬畏的心听取。太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如水,明君不能落到被水淹没的时候再后悔。

  凡大事皆起于小事,小事不论,大事又将不可救。

  解读:大事情都是由小事情引发的,小事上不慎重,成了大事情就不好挽救了。要想避免大的麻烦,就要解决好每一个小问题。“细节之中有魔鬼”,小妖还好对付,大魔就难收拾了。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

  解读:一个人想要看清楚自己的容貌,就要找一面明亮的镜子。在哈哈镜中是看不出真实的样子的,在没有原则的人身上,看不出自己的不足,只有和那些优秀的人比较,才能看到自身的潜力。

  【贞观政要故事】

  以孝治天下

  房玄龄生母早逝,他对继母也十分孝顺。据史书记载,当他的继母生病,请医诊视,必定拜迎流泪。丁忧期间,为继母哀伤过度,身体消瘦,像一把干柴。太宗为了奖励他的孝行,派人前往宽慰,并且赠送了许多礼物。

  还有一次,有个名叫史行昌的突厥人在玄武门做看守。吃饭时,他总是把肉留下。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拿回家侍奉母亲。”太宗听说后感叹说:“仁孝的天性,哪分什么华人、夷人?”于是赐给他御马一匹,并诏令供给他母亲肉食。唐太宗把孝作为治身的根本,极力推崇,使社会风气变得更淳朴。

  虚心使人进步

  贞观十六年,太宗问魏征:“我克己奉公,一心一意治理朝政,仰慕前代圣贤,并努力效仿他们。将积累美德、增加仁义、建立功业、为民谋利这四个方面,当做最重要的事情来做,我经常用它们来自勉。可是,人常常没有自知之明,不知道我所说的这几件事,做得好还是不好。”魏征回答道:“德、仁、功、利陛下都能做得到。对内平定祸乱,对外攘除戎狄,是陛下所建的功;安顿百姓,使其各有生计,是陛下所积的利。这么说来,功与利所占居多,只有德与仁,还须陛下自强不息,躬行实践,一定可以达到。”

  唐太宗以先贤为自己的学习榜样,一直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一个仁君明君。唐太宗不仅在道德上要求自己见贤思齐,在治理国家上,他也常常拿自己和前代的君王作比较。他说八百年的周朝和经历二世而亡的秦朝之间的最大差异,就在于领导者是否为自己的子民着想。秦朝纵情声色,横征暴敛,所以瞬间倒塌。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