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九之一
古歙门人成时编辑
颂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颂一百首(并序)
刹海入微尘,不是一多相即。毫端呈法界,非干小大相容。祗缘法尔如然,所以不容思议。分凡圣,较浅深,大似邀空华结果。埽语言,讳修证,无端禁石女生儿。睹明星而了悟,栽成眼上两茎眉。遍众会以敷扬,绘出空中千色彩。然虽今事门头,觅一尘而无朕。不妨实际理地,炳万法以齐彰。大哉,绝对待之假名。方矣,泯分满之殊相。广则毛孔边际,等虚空之莫穷。佛则介尔凡心,即真常之妙觉。华乃因果同时,严乃能所不二。是以若通若别,可轨可持。十界并遵,三世一辙。然一丸而众香悉具,饮一滴而诸河顿尝。普请露柱灯笼,听取葛藤络索。
世主妙严品第一。颂曰,
万国衣冠拜冕旒,御筵香染绣罗裘。不观上苑枝条茂,那信苍穹雨露周。
踏破波涛浑是水,织成缕线漫称紬。莫嫌山谷泉声小,大海何尝择细流。
如来现相品第二。颂曰,
众齿光明遍刹尘,十方云集主中宾。眉间足下出还入,极果应知即正因。
莲现何曾离本际,胜音宁复是他人。殷勤听取伽陀句,白牯狸奴知最亲。
普贤三昧品第三。颂曰,
运水搬柴足可娱,藏身三昧阿谁无。拟求佛手来摩顶,翻昧衣中如意珠。
尺镜遍含空界影,寸云堪洒刹尘枯。劳他依正同宣偈,唤出沧溟月影孤。
世界成就品第四。颂曰。
大觉空生海一沤,一沤拈起海全收。休将十事为他事,认却胡须失却头。
华藏世界品第五,颂曰。
鼻孔下垂,眼睛横布。毛窍玲珑,皮肤连附。
地种无殊,森罗草树。狮子全威,奚分象兔。
欲知华藏庄严,不离刹那安住。
拟向心外觅玄,昧却介尔性具。
毘卢遮那品第六。颂曰,
阎浮本是轮王地,几度征诛始定疆。
曾听胡笳月下曲,不须鹤唳亦悲伤。
如来名号品第七。颂曰,
十千名号任他呼,那个男儿不丈夫。借问而今说法者,文殊还有几文殊。
四圣谛品第八。颂曰,
药病相连头绪多,一番提起一番讹。
无生无量归无作,大海从来具众波。
光明觉品第九。颂曰,
故园消息断多秋,梦里寻思泪未收。
惊蛰一声啼鸟乱,不堪览镜倍生愁。
菩萨问明品第十。颂曰,
白雪阳春和者稀,弟兄且自叶壎篪。
华周妻子三年哭,引得齐人尽皱眉。
净行品第十一。颂曰,
棒打石人头,老翁入场屋。
怜儿嚼饭未为丑,上大人书劝熟读。
一朝读到可知礼,锦绣文章充满腹。
贤首品第十二。颂曰,
认影迷头历劫行,狂心歇处鼻分明。
神珠拈出随君用,衣不蚕兮食不耕。
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颂曰,
平地风波浸杀人,漫传不动又高升。佛身充满无来去,金屑休教著眼睛。
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颂曰,
成群作队弄精魂,破尽家私灭尽门。
倡得哩嗹哩嗹曲,大家扶起旧砂盆。
十住品第十五。颂曰,
瞿昙一指不肯剟,央掘摩罗追不歇。忽然放下手中刀,失却娘生一头发。
梵行品第十六。颂曰,
打破一桶做一桶,颠仙此话非儱侗。鄱阳大战定江南,圣皇也赖三军勇。
初发心功德品第十七。颂曰,
三际觅心不可得,拟从何处发菩提。
东风一夜传春信,花满园林泉满溪。
明法品第十八。颂曰,
子孝父心宽,臣贤君位安。创业固不易,守成尤自难。
车轮鸟翼喻,明月照人寒。
升夜摩天宫品第十九。颂曰,
天名时分地如云,孔雀鹅王化久闻。
特地任公更垂钓,牵翻海底浪纷纭。
夜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颂曰,
律吕宫商无别调,都俞喜起圣明时。
尧天舜日同钦戴,却叹巢由总不知。
十行品第二十一。颂曰,
万卉庄严功德林,鸟啼花落影森森。夜行不许明须到,才出门来草已深。
十无尽藏品第二十二。颂曰,
克家须是破家儿,撒泼黄金似烂泥。饿杀邓通由命薄,天朝雨露本无私。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颂曰,
卖尽风流不著钱,桃花如焰柳如烟。
笙歌画舫酣明月,见说今年似旧年。
兜率宫中偈赞品第二十四。颂曰,
家丑何劳向外扬,未曾作贼便招赃。边城多少离家客,刁斗初鸣转断肠。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颂曰,
水满长町霞满天,村中处处起寒烟。耕牛自解寻归路,不用山童努力牵。
又颂,
悬梁刺股揣摩成,说得燕王与赵盟。何似当年赤帝子,入关先已缚秦婴。
十地品第二十六。颂曰,
坤仪厚重德无疆,能载能生直且方。看取四微非异性,不妨十岳各称王。
伶俐衲,细思量,微尘刹土沤中影,莫负眉间毫相光。
十定品第二十七。颂曰,
有出有入非正定,试问刹那有何性。假饶觅见普贤身,依旧重添普眼病。
君不见,女子跏趺佛座边,文殊空把神通震。弃诸阴盖下方来,钵盂端的元无柄。
十通品第二十八。颂曰,
饥来吃饭困来眠,不用安排信自然。消尽几多闲日月,止留秋水与长天。
十忍品第二十九。颂曰,
立锥无地并无锥,饮痛吞声只自知。忽解白拈闲活计,终朝袖手有余赀。
阿僧祗品第三十。颂曰,
介尔心王绝数量,僧祗数量转分明。微尘法界全成坏,五眼如何算得清。
寿量品第三十一。颂曰,
黄梁一梦过名关,个事分明迷悟间。欲向胜莲分昼夜,且从极乐问回还。
又颂
蟭螟眉上多岩谷,结冬度夏居堪卜。任凭劫火洞然烧,此地清凉有余绿。
诸菩萨住处品第三十二。颂曰,
色色尘尘尽道场,何劳剜肉别成疮。
赚他无数痴男女,东走西驰昧故乡。
佛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颂曰,
一念缘起无生,九界空华败坏。多年枯木烂藤,惯会成精作怪。
正许拟议思量,不许占龟买卦。(坏叶惠,怪叶贵,卦叶至。)
如来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颂曰,
佛说非身是大身,百花枝上露全春。痴人犹计九十七,独胜寻常四八伦。
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颂曰,
千辐轮光圆满王,狱中菩萨鼻昂藏。三重十地虽圆顿,钝置人间放逸郎。
普贤行品第三十六。颂曰,
一念无瞋即普贤,说时容易用时难。世间多少弄潮客,不解撑船浅水滩。
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颂曰,
遍界本无藏迹地,家亲无故常为祟。眉间毫相播精灵,口里光明作魑魅。
分明卖弄屋中金,带累儿孙向外觑。假饶入得手中来,明朝不是今朝事。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颂曰,
花枝随处短长,春色元无高下。触著一孔毫毛,惹得通身害怕。
纵然缾泻云兴,终难说尽者话。莲花本自水生,不用描空作画。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颂曰,
师子频申三昧,从来何曾覆盖。坐在水中渴死,祗因畏溺为害。
自从认得郎君,更不沿途乞匃。兔子角上翻身,乌龟毛里作会。
凭他水尽山穷,寸步不居门外。(盖害匃皆叶记,外叶伪)
普贤行愿品。颂曰,
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末後牢关,和盘直拓。
拟议踌躇,千错万错。说性谭心,无绳自缚。
亲睹如来无量光,方知此语非嬉谑。
寄语参玄学语流,休将向上闲穿凿。
福城东庄严幢娑罗林文殊师利菩萨。颂曰,
众生住地无明,诸佛根本实智。从来但一月真,云何有是非是。
既发无上菩提,岂更迷名失义。历尽烟水百城,寸步不曾相离。
胜乐国妙峰山德云比丘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颂曰,
演若达多狂始定,十方国土明如镜。镜中现出无数头,一声唤著声声应。
海岸国海云比丘普眼法门。颂曰,
大海境界随思念,涌出如来光灿烂。一句难将海墨书,留与无闻作鍼砭。
棱伽道边海岸聚落善住比丘,普速疾供养诸佛,成就众生无碍解脱门。颂曰,
大地本来无寸土,空中行住未为难。几多悲智庄严事,一枕南柯梦欲残。
达里鼻茶国自在城人弥伽妙音陀罗尼光明法门。颂曰,
叨作轮王亲胤,坐受公孤谟训。传来轮字庄严,颁向九州百郡。
住林聚落解脱长者如来无碍庄严解脱门。颂曰,
无边佛刹庄严,清净身中显现。悲欢离合满场,究竟皆从一线。说破只是自心,免使别求神变。
阎浮提畔摩利伽罗国海幢比丘普眼舍得三昧。颂曰,
殊形异状,遍体出生。六月六日,播弄精灵。唤作般若,婴儿丧明。
海潮处普庄严园休舍优婆夷离忧安隐幢解脱门。颂曰,
见闻同住不唐捐,吸尽西江未足传。向若叹洋惭灌叟,铁围山外有香泉。
那罗素国毗目瞿沙仙人无胜幢解脱。颂曰,
摩顶执手,东奔西走。眨得眼来,天长地久。落花红处象王回,芳草绿时师子吼。
伊沙那聚落胜热婆罗门无尽轮解脱。颂曰,
刀山火聚足清安,只是全身投入难。拼得一条穷性命,髑髅孔里夜光寒。
师子奋迅城慈行童女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颂曰,
清净法身,墙壁瓦砾。种种异门,何莫何适。欲知百万陀罗尼,好向庄严宫殿觅。
三眼国善见比丘随顺灯解脱门。颂曰,
风和日暖鱼寻饵,杨柳桃花夹岸新。多少长安美公子,翩翩裘马惜芳春。
名闻国阿渚自在主童子一切工巧大神通智光明法门。颂曰,
童子无聊,聚沙为戏。算来算去,有名无义。
沤灭空无,是一是二。虽然恁麽举扬,不免眼中添刺。
海住大城具足优婆夷无尽福德藏解脱门。颂曰,
一器几何,十界供普。吞时胀杀人天,吐时饿杀佛祖。问取童女十千,毕竟作何去取。
大兴城明智居士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颂曰,
仰视虚空,所须悉下。分明各自带来,何故向他酬谢。识破者点机关,便解逢缘不借。
师子宫大城法宝髻长者无量福德宝藏解脱门。颂曰,
奏乐烧香回向因,十重楼阁报分明。可怜歌舞场中客,荒却良田不肯耕。
藤根国普门城普眼长者令一切众生普见诸佛欢喜法门。颂曰,
知病识药,将错就错。和合诸香,无作为作。只恐城东老母来,不用许多闲络索。
多罗幢城无厌足王如幻解脱。颂曰,
从古護生须是杀,直教杀尽始安居。慈悲瞋恚两舌语,暮四朝三抚群狙。
妙光城大光王大慈幢行。颂曰,
曾母指疼,曾参眉蹙。非因天性相关,只为一般皮肉。才涉拟议思量,不啻大唐天竺。
安住王都不动优婆夷求一切法无厌足三昧。颂曰,
堂宇光明普耀,雾变深山文豹。自在平等总持,不离音声笑貌。
贪观佛刹道场,却被浮云笼罩。
无量都萨罗城遍行外道至一切处菩萨行。颂曰,
小儿啼哭只因饥,拈得馒头当米糍。一饱自然无病痛,不劳他处别寻医。
广大国优钵罗华长者调和香法。颂曰,
长者如何惯鬻香,不知谁处得真方。天涯海角多知己,莫叹孤零落异乡。
楼阁大城婆施罗船师大悲幢行。颂曰,
暴虎冯河吾不与,长年柁手最知几。波斯到岸因风便,采得明珠满载归。
可乐城无上胜长者至一切处修菩萨行清净法门。颂曰,
无依无作逞神通,谁信乡风处处同。卖尽拙时留下巧,芦花依旧宿渔翁。
输那国迦陵迦林城师子频申比丘尼成就一切智解脱。颂曰,
一有多种,二无两般。众会不迮,园林不宽。依正绕旋无量帀,明星初涌夜
更阑。
险难国宝庄严城婆须蜜多女离贪欲际解脱。颂曰,
栴檀树下足蚖蛇,莲花池畔蜂充塞。曾向嵩山社里来,始知跌法从他得。
善度城鞞瑟胝罗居士不般涅槃际解脱。颂曰,
一座栴檀佛塔,信手随身开阖。见得三世分明,也是空华杂沓。
明朝便是新年,今夜且称残腊。
补怛洛迦山观自在菩萨大悲行解脱门。颂曰,
遥见连忙倡善来,也知年老惜婴孩。待他立德扬名日,始信而今满面灰。
东方正趣菩萨普门速疾行解脱。颂曰,
曾闻著鞾水上立,马到长安鞾未湿。走遍虚空尽未来,普贤毛里高相揖。
堕罗钵底城大天神云网解脱。颂曰,
长舒四手取海水,洗面无端摸著觜。借婆衫子拜婆年,孤儿本是赵家子。
菩提场安住主地神不可坏智慧藏法门。颂曰,
宝藏相随宿善根,劳他指示语温温。分明福地生灵种,几个男儿解报恩。
迦毗罗城婆珊婆演底主夜神,破一切众生痴暗法光明解脱。颂曰,
日没西陲鸟宿林,满天星斗暎江涔。渔翁纶线垂将尽,钓得金鳞大几寻。
菩提场内普德净光主夜神寂静禅定乐普游步解脱。颂曰,
古镜磨来彻体明,山河国土炳然呈。不因走遍天涯路,岂信居家脚底轻。
菩提场右喜目观察众生主夜神大势力普喜幢解脱。颂曰,
未到酒家香十里,开樽转觉醉醺醺。不知昔日耕耘苦,便拟无钱赊几斤。
普救众生妙德主夜神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颂曰,
猛火何能烧得木,木中出火自能烧。眉间光照君看取,火种传来是几朝。
寂静音海主夜神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颂曰,
树根依地果依空,培得根深果实丰。波利质多人不信,诸天日夜挹香风。
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主夜神甚深自在妙音解脱。颂曰,
洪钟随扣便随鸣,声性何关四性生。杜口也知非得已,不堪重举似群盲。
开敷一切树华主夜神菩萨出生广大喜光明解脱。颂曰,
贤其贤而亲其亲,乐其乐而利其利。承流宣化不违时,便是循良方正吏。
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教化众生令生善根解脱。颂曰,
摩尼现色元非色,日影无来示去来。梦里墮河虽是妄,一翻提起亦添哀。
岚毘尼园妙德神菩萨於无量劫遍一切处示现受生自在解脱。颂曰,
十种受生藏,积年行货帐。讨时没分文,算时有多样。直教除尽算盘珠,十尺元来是一丈。
迦毘罗城释女瞿波观察菩萨三昧海解脱。颂曰,
尘劫追随非偶然,染因缘是净因缘。鸳鸯帐里调琴瑟,唤醒寒鸦树上眠。
佛母摩耶大愿智幻解脱门。颂曰,
无生无不生,幻法元非法。腹同世界宽,身似浮云杳。
调御天人师,收来做一匣。拟将普眼观,赤瞖生眉睫。
正念天王女天主光无碍念清净庄严解脱。颂曰,
过去无边事,何劳更忆知。
只因生处熟,熟处更难移。
迦毗罗城童子师遍友。颂曰,
谬为人师,尸位旷职。问他法门,推向子息。若不勘破,一钱不直。
善知众艺童子菩萨字智。颂曰,
天籁地籁,休教错会。入得门来,不妨在外。
婆咺那城贤胜优婆夷无依处道场解脱。颂曰,
有尽无尽,无依有依。道场三昧,云驶花飞。
沃田城坚固解脱长者无著念清净庄严解脱。颂曰,
既名无著,何更勤求。若言一串,终成两头。
妙月长者净智光明解脱。颂曰,
宅有光明,奚称净智。虽不说明,早相钝置。
出生城无胜军长者无尽相解脱。颂曰,
见无量佛,得无量藏。问取善财,是相非相。
法聚落最寂静婆罗门诚愿语解脱。颂曰,
揭谛揭谛,除冥抉瞖。足趾血乾,胞胎落地。
妙意华门城德生童子有德童女幻住解脱。颂曰,
海外青山云外霓,体中权实漫分枝。同条生不同条死,更问龙华调御师。
又颂,
果觉因心事不殊,丁宁终始意无余。曾为浪子方怜客,不是波斯莫献珠。
海岸国大庄严园毘卢遮那庄严藏楼阁弥勒菩萨,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庄严藏解脱。颂曰,
乾闼婆城镜里呈,无边色像倍分明。去来弹指闲家具,未瞥徒劳瞪眼睛。
普门国苏摩那城文殊师利遥伸右手按顶。颂曰,
若来已,更不来。若见已,更不见。忽然摸著鼻头,端的高高在面。
又颂,
身经百战定封疆,遍界成平返故乡。马上几多惊险事,不堪说向夜郎王。
如来座前普贤菩萨。颂曰,
刹刹尘尘性本融,非关作意显神通。
阿谁身上无毛孔。忍使伽缾局太空。
善财菩萨一生圆满。颂曰,
历代相传旧祖基,分明稚小被他欺。京城府县都曾诉,土地城隍到处祈。
终讼总之非得已,赢来那别有便宜。愁人莫与无愁说,说与无愁总不知。
全部总颂,
读遍神农本草书,根茎花果辨无余。采来件件都堪用,看去般般总不殊。
必死只应疾尚讳,可生终赖药相扶。大黄能补参能泻,莫效庸医守一隅。
大佛顶首棱严经二十五圆通颂三十一首并序
一真亡影待,七花八裂析栴檀。众圣失把鼻,万别千差归渤海。正令全提,假饶茅屋牖边,鼠雀岂容穿过。旁通一线,任你含元殿里,庶民亦可往来。所以道,得之则黎奴白牯,动地惊天,失之则诸佛如来愁眉锁目。此大佛顶首棱严王三昧,二十五圆通法门者,声声毒鼓,丧尽根尘识大命根,法法醍醐,灌醒空假中道血脉。可谓通身是病通身药,是处有穴是处针。纵令遁入膏肓,难免耆婆妙手。捻饼作团,饥儿之啼哭可止。炼酥成酒,猛光之痼疾堪医。且看木马嘶风,漫道泥牛入海,触著痛处,自身有苦自身知。掘得宝来,大家有福大家享。由是各系一颂,以为利根鞭影云。
憍陈那於佛音声悟明四谛。颂曰,
鹿苑初陈门外车,诸天饿鬼辨河沙。东风一夜传春信,开尽黄梅岭上花。
优波尼沙陀悟诸色性以从不净。颂曰,
傀儡登场怖偃师,楚王一怒体分离。目成从此无消息,坐听寒林啼子规。
香严童子观香意销。颂曰,
幼妇初装倚翠楼,新郎晓起尚含羞。无端召作征辽将,向月胡笳起暮愁。
药王药上因味觉明。颂曰,
尝遍娑婆药万千,个中何味可延年。神农牙齿都零落,报道砒霜最直钱。
跋陀婆罗忽悟水因。颂曰,
剥破虚空血迸流,石人抚掌碧山头。春光甫见花成市,一叶梧桐已到秋。
摩诃迦叶唯以空寂修於灭尽。颂曰,
六尘变坏眼培花,空寂徒传月里艖。微笑至今赃证在,太平天下事如麻。
阿那律陀乐见照明金刚三昧。颂曰,
失目翻成有见,照明奚似缘尘。烁破大千世界,豁开无漏真精。
心眼俱挂壁上,桃花梅花笑人。
周利盘特伽调出入息得大无碍。颂曰,
天地犹如槖籥,不须一句伽陀。生住异灭无性,平沈佛国山河。
自从打失鼻孔,争说安那般那。
憍梵钵提一味清净心地法门。颂曰,
有时醍醐毒药,有时毒味甘露。祗因弄巧成拙,不免将迷作悟。
唤出缾里大夫,直教手指无措。
毕陵伽婆蹉纯觉遗身。颂曰,
泥里果然有刺,痛外何尝见身。虚空百杂粉碎,白云横封渡津。
欲知不痛消息,跛龞盲龟较亲。
须菩提旷劫知空。颂曰,
芥子须弥畟塞,何处转身出息。偶然解得藏机,弹指幻成百亿。
相随树倒藤枯,笑破色空空色。
舍利弗心见发光,颂曰。
九缘不借一灵孤,更向金錍彻体刳。
戳瞎眼睛明个事,刹尘身土镜中图。
普贤菩萨心闻发明。颂曰,
毛端刹海同簧鼓,特地劳他白象王。
金翅食龙如食面,一般也是塞饥肠。
孙陀那难陀观鼻端白。颂曰,
苦瓠甜瓜一概拈,更将无味白藤添。
纵饶洞照十方界,鼻孔依然脸上尖。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因师子吼成阿罗汉。颂曰,
义身较比文身切,出楔何如用楔亲。野干昔年曾胆裂,羺羊漫拟效颦呻。
优波离持戒修身。颂曰,
持犯开遮三聚成,式叉何法不圆明。
不龟手药随君用,无作谁留凡圣情。
大目犍连心光发宣。颂曰,
澄浊成清不较迟,黄河入海正奔驰。
携来净器君须识,莫负嵩山碧眼师。
乌刍瑟摩火光三昧。颂曰,
一星便可燎须弥,休把萤光问鲁齐。
拈起秤锤浑是铁,空教积劫墮污池。
持地菩萨平地心开。颂曰,
圆融绝待妙莲华,须是还他古作家。
马後驴前无数客,等闲同驾白牛车。
月光童子修习水观。颂曰,
一滴源流彻底清,无端犹被水当情。
髑髅枯尽全身露,浸杀从来佛与生。
琉璃光法王子观群动性。颂曰,
与夺全机暗里明,啾啾千界器中声。
春风吹散寒威後,剩有梅花暎水晶。
虚空藏菩萨观察虚空无边。颂曰,
晦昧情忘空界销,毛端刹海境偏豪。
宝珠圆镜闲家具,何物拈来价不高。
弥勒菩萨唯心识定。颂曰,
绳上无蛇性自麻,趣真断妄转纡斜。
风停波息澄如镜,处处清光暎紫霞。
大势至法王子念佛三昧。颂曰,
服尽轩岐百草丸,阿伽一味信神丹。
五宗八教横罗列,未死偷心孰肯飡。 。
酒病还须酒药医,推门落臼正当时。神通妙用寻常事,莫使重栽眼上眉。
十方如来放光总印。颂曰,
大地觅来纯是药,耆婆空手挈篮回。
从今彻体光明藏,始觉从前事可哀。
文殊师利选择圆通。颂曰,
海错山肴难疗饥,文殊嚼饭喂婴儿。
多门一路君看取,人不和兮家道衰。
阿难大众得大开示。颂曰,
雷雨无私万草苏,故乡他国路宁迂。
推开长夜山河枕,病起精神也较癯。
性比丘尼成阿罗汉。颂曰,
缓治本兮急治标,无端芽种乍成焦。
镜中半露娘生面,今日方知行处遥。
顶光化佛重宣神咒。颂曰,
万种名香捣一丸,胡言汉语最宜参。
顶光照破虚空也,听取前三与後三。
金刚藏王,发愿护持。颂曰,
慈威折摄足良模,同体悲心痛切肤。
灭度已知无可灭,大家且把刹竿扶。
妙法莲华经品颂三十三首(并序)
花簇簇,锦团团,一尘不立。赤条条,净裸裸,万法齐彰。尽瞿昙,四十九年老婆舌头,提掇不来。凭列祖,千七百个生铁埽箒,打并不去。除非摸著自已鼻梁,方能踢倒从来窠臼。荆棘林内,惯解掉臂横行。洁白地中,不妨转身直过。唯我天台智者禅师,发妙悟於大苏,睹灵山於言下。纵一旋陀罗尼力,宣四不思议辩才。究权实之攸归,阐本迹之深致。玄义五重,顶门打破髑髅寒。文句四释,遍体鍼流毛孔血。戳瞎讲家肉眼,烁开禅士幽关。师弦震而飞走俱逃,毒鼓挝而远近皆丧。特以圆音卓绝,钝识如盲。义海汪洋,叶舟欲蹷。山僧不惜眉毛,每品为拈一颂。大似助桀为虐,平地重添葛藤。不会则拔楔抽钉,会得则丧身失命。
法喻为名。颂曰,
心佛众生拨不开,三玄三要事难猜。一茎拈作全身用,惹得头陀笑满腮。
实相为体。颂曰,
函盖乾坤未足奇,四微原不隔根枝。分明举似诸方也,又道如来只自知。
一乘因果为宗。颂曰,
众流截断事如何,滴滴归源不较多。踏遍十方香水海,鞾头几处犯清波。
断疑生信为用。颂曰,
逐浪随波最可怜,明中有暗意偏玄。毗岚吹散云千朵,放出孤轮一夜圆。
无上醍醐为教相。颂曰,
分明一样牛身味,转变番番不借功。饱食会须脾力健,莫教伤却小儿童。
序品第一。颂曰,
白毫舒照半提时,万八东方蜡印泥。拟向文殊辨端的,重栽眼上两茎眉。
且道作麽生是全提,咄,逢人切忌错举。
方便品第二。颂曰,
频伸出窟威风别,象兔搏来同见血。谁知昔日金刚王,今日翻成系驴橛。
譬喻品第三。颂曰,
门外何劳觅大车,错将三界认为家。火光烧烂虚空也,谁解回头叫阿爷。
信解品第四。颂曰,
客作从来非贱人,粪除未尽自迷津。却怜五十余年别,此日相逢觉倍亲。
药草喻品第五。颂曰,
地雨何曾有二心,根茎花果漫森森。四微终始元无别,莫向枝条大小寻。
授记品第六。曰,
体露金风树叶凋,四人生死久同条。禹门无数金鳞跃,莫向澄波月影翘。
化城喻品第七。颂曰,
尘点劫前曾服毒,至今犹觉身麻木。弹指归来较是迟,痴人还问西天竺。
西天竺,化城宝所谁家屋。错认他方五百旬,穷年竟岁空劳碌。
且问只今在什麽处。咄,看脚下,错错。
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八。颂曰,
成群作队炼饥寒,衣里明珠煞欲穿。可惜而今醉卧客,再逢亲友是何年。
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颂曰,
大小都卢一网收,虾蟆犹欲窜前流。饶他蟠结沧溟窟,依旧还吞吕望钩。
法师品第十。颂曰,
大地从来依水轮,高原穿凿莫辞辛。著衣坐卧寻常事,还道如来是别人。
见宝塔品第十一。颂曰,
古佛婆心事太多,土田三变意如何。虽然明得声前句,不免重添浪上波。
提婆达多品第十二。颂曰,
碎身粉骨结成仇,不是怨家不聚头。一粒宝珠光灿烂,南方又起未来愁。
持品第十三。颂曰,
此土他方波浪阔,长年柁手精神别。巨鳌一搭上钩来,傍岸犹怜风力掣。
安乐行品第十四。颂曰,
护命灵丹只一丸,身经百战朔风寒。明珠解髻亲收得,幻网光中梦未残。
只今还有作梦者麽,可怜大唐国里,尽惺惺地。
从地涌出品第十五。颂曰,
惯作白拈难认觅,一般手段两般刀。莫嫌子老父偏少,马腹驴胎知几遭。
如来寿量品第十六。颂曰,
莫言个事无头尾,特地劳他数刹尘。好药但教诸子服,病除始睹劫前春。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颂曰,
太空丈尺谁堪测,鹏徒依稀九万程。昨夜眉毛偶饥急,误将华藏煮盈铛。
随喜功德品第十八。颂曰,
摩尼雨宝正穰穰,半世饥虚此夜忘。莫怪城边多旅梦,几人曾嗅返魂香。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颂曰,
无位真人六不收,放光动地转生愁。离微语默闲家具,何处潮声非海流。
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颂曰,
恶水浇人罪不轻,顿教平地死尸横。独悲未入阿鼻者,今日犹开鬼眼睛。
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颂曰,
掀天揭地欲何为,个事元无成与亏。认取指音并舌相,莫将黄叶诱婴儿。
嘱累品第二十二。颂曰,
年老情偏恋子孙,几人能得起家门。殷勤记取灵山敕,镂骨铭肌报此恩。
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颂曰,
然身然臂施中最,妙法何尝隔苦功。叹息东施累西子,因噎废饭还成风。
伶俐汉,莫悤悤,经王收入无缝塔,万别千差一路通。
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颂曰,
十界宏经赞妙音,色身普现去来今。沩山五字深深意,留与诸方作眼箴。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颂曰,
自从证得圆通常,惯将生佛同叉聚。药珠身,毒天鼓,与乐会须先拔苦。
声声只叫观世音,何时识却主中主。要识主翁也不难,路头尽处须回武。
一番逗入无畏城,不消更问云门普。
陀罗尼品第二十六。颂曰,
烟雨蒙蒙渡古村,夜深杌影似人形。天师一道灵符到,弹指扶桑已浴溟。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颂曰,
祸出私门实可哀,破家亡国未称灾。
一回追忆山中日,愧杀从前满面灰。
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颂曰,
昨夜雷惊娑竭罗,顿令雨点如车轴。须臾浸没梵王宫,数滴空劳首罗目。
四法重敷万古传,尘尘刹刹灯相续。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九之一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贤令登彼岸
香 赞 净三业真言 安土地真言 普供养真言 本师圣号(三称) 弥陀圣号(三拜) 莲 池 赞 海会佛菩萨圣号(三称) 开 经 偈 经题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佛说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南无阿弥多婆夜。
序言:《太上感应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李昌龄著,历代刊印传播者众多,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旨在劝善,简称《感应篇》,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传统民族思想,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常念太上感应篇,自有护法之神护持。心境开阔,恶念不生,不受烦恼,常得清净。
阿弥陀经白话解释(上)诸大乘经,皆以实相为体,所说谛理,了无轩轾。若论机宜,则于无轩轾中,大有轩轾。以一切诸经,所说法门,皆须自力修习,以至断惑证真。方有了生死分。净土三经所说,则博地凡夫,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兼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虽具惑业,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
《莲池大师七笔勾》词曰: 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嗏,出事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笔勾。 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乔相守,缘
《印光文钞全集》共三册,将《印光法师文钞》初、续和第三编卷一中的书信录集为上册。将第三编卷二、三、四中的书信录和初编中的序合为中册。
禅宗和净土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的两个,他们都是大乘佛教。禅宗是菩提达摩传入中国的,但到了六祖慧能时,才以顿悟法门为主,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禅宗的特点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也就是说,禅宗的最独特之处就是以心印心,能让你在一刹那顿悟佛的境界。 但这种法门只有极少数禅宗高僧知道,而且以心印心难度极大,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的,所以说禅宗法门只接引利根上器的人。净土宗的教义最简单,可以概括为:信、愿、行。也就是相信净土的存在,发愿往生净土,念南无阿弥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上 婆薮槃头菩萨 造 魏永宁寺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 译论 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沙门昙鸾 注解 谨案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云:“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
(一)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称一拜或只合掌)(二)南无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如前拜称)(三)南无阿弥陀佛。(不必礼拜,但恭敬念去。跪念,坐念,立念,皆可。至少百声。千声,万声,以个人功夫忙闲而定。只宜由少增多,不宜由多退少。)
《大宝积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无论经历多长的时间,自己所作的善业、恶业都不会消亡,这些业、因遇到合适的缘,就会感受相应的善恶果报。就像种子是因,合适的水、土、阳光、温度、空气为缘,因缘相遇就能生长、开花、结出相应的果。我们所做的业也是一样,我们已造作的善与不善的业,必定会感受苦乐的果报。
人们乍一听到净土的景象,多数都不相信,这不奇怪,因为人们都局限于眼前的见识,于是认为那些眼前见不到的事物,也是如此。就像在穷街破巷居住的人,他哪里知道有高广大厦的清净呢?在小锅小碗里吃残汤剩饭的人,哪里知道有豪华餐厅的美食呢?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期盼生活富足美满,夫妻甜蜜幸福,孩子茁壮成长,老人健康长寿,事业蒸蒸日上;我们往往遇到好事就身心愉悦了,遇到不顺的事就烦恼了,修行是不是就把不好的事都修没了,把好事都修来了呢?
地藏七送往生仪轨,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临终关怀,告诉大家从病人临命终到去世后二十四小时,这段时间之内该如何正确处理,以帮助病人顺利往生西方;二是亡者去世后,我们如何处理死者的后事,及如何纪念亡人?
崔成贵老人,一九一六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出生,山西省灵丘县东河南镇东窖村人,二〇一六年农历七月十二日坐着安详往生。
彻悟大师(1741--1810)清代著名高僧,中国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俗姓马,名际醒,字彻悟,号梦东,京东丰润(今河北省丰润县)人。乾嘉时人。一字讷堂。父讳万璋,母高氏。大师幼时聪慧颖异,长而喜好读书,儒家典籍,四书五经,靡不遍览。兼善作诗、词、赋,甚为世人所尊崇。
行策大师(1628~1682),清代高僧,字截流,俗姓蒋。父亲蒋全昌,是江苏宜兴一带老一辈的儒者,与憨山德清大师为友。憨山大师圆寂后三年,时为明熹宗天启六年(西元一六二六年),有一天晚上,蒋全昌梦见憨山大师进入室内,而生下儿子,因此将他命名为梦憨。等到行策年纪稍长时,父母亲相继逝世,于是发起出世修行的志愿。
印光法师(1861年夏历十二月十二日辰时,农历辛酉年)—1940(庚辰年十一月初四),当代净土宗高僧,莲宗第十三祖。陕西郃阳人,俗姓赵。名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少治儒学,喜读程、朱之书。曾排佛,遭目失明,继而猛省,转研佛典,以至诚所感,目疾获愈。年二十一,至终南山南五台,归依莲华洞道纯长老出家。
省庵大师(1686-1734) ,清代高僧,俗姓时,名实贤。字思齐,号省庵,江苏常熟一带时姓人氏的子弟。从小不吃荤腥。出家后,参究念佛者是谁,有所省悟,说:“我的梦醒了!”后来闭关于真寂寺,其间三年,白天阅读藏经,晚上课诵佛号。曾经到山礼拜阿育王塔的佛陀舍利,在佛陀涅槃日,大大地集合僧俗二众,广修供养。在佛前燃指,发四十八大愿,于是感得舍利放光。
蕅益大师(公元1599年~1655年),俗姓钟,江苏吴县人。父亲持诵大悲咒,梦见观音大士送子而生下智旭。年少时以孔孟圣学自我期许,曾经著作文章批判佛教,总共有数千字之多。等到一日阅读云栖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突然省悟,而把以前所作的论著焚毁。年二十岁时,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因此发起出世的志向,每日持诵佛名。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