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之一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十之一
古歙门人成时编辑
诗偈一
将出家与叔氏言别
世变不可测,此心千古然。无限他山意,丁宁不在言。
一笔句
湛海浮沤,起灭无端何日休。目瞖空花有,瞖尽花存否。(嗏)莫更往迷流,酸辛独受。知妄无因,当体元如旧。因此把世界身心一笔句。
乙丑飜一笔句
海湛沤浮,本自无端岂更休。目瞖花非有,瞖尽花亡否。(嗏)及早悟真流,安然正受。知幻即离,那有新和旧。把甚麽世界身心一笔句。
结制
娄然一钵别无能,没伎寻常粥饭僧。结夏岂甘违佛制,谭经元不落声尘。钁头青嶂堪埋骨,镜面霜茎未有凭。预恣同仁相策励,不须门外设三乘。
解制
结制暑方盛,解制凉风作。倏忽淹九旬,光华易殂落。田禾青渐黄,河水流且涸。
缅想日用中,犹是倚与托。偃月谭了义,幽室病为药。安居竟何益,况复将行脚。
他山虽入梦,只恐原如昨。
丙寅季夏先慈捐世赋四念处以写哀
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嗏)饶你会庄矜,画囊盛粪。
一旦神离,不复堪亲近,切莫把未烂骷髅认作真。
妄想驱驰,吸揽前尘作所依。业感原无意,苦乐随因异。(嗏)苦果实堪悲,酸辛难比。
世乐虽荣,享尽愁还至,切莫把五欲尘劳枉自迷。
迷却真常,缘气纷纭集一腔。离彼前尘相,(嗏)分别成何状。饶你会思量,终归罔象。
过未无踪,现在原长往,切莫把流注心机作主张。
藏性周圆,循业随心法法全。和合因缘舛,戏论须排遣。(嗏)外道枉纠缠,盲无慧眼。
妙有真空,觅我同阳焰,切莫把十界依他作本然。
解制自吊示诸友
旧年结夏彭水滨,今年结夏姑苏城。旧年解制母尚在,今年解制徒伤情。出世大孝未有当,呜呼今且为穷氓。克期取果昔何狡,四载有余徒自挠。忽忽不念死将至,辜负吾衣色用皂。清霄每自呻,肠转向谁陈。名闻利养自昔不常在,袈裟一失千古万古终沈沦。
戊辰春刺舌端血留别诸友八偈之二
教观功难克,横超念最贤。一声佛号处,已侍世尊前。
参究虽云顿,嗟今倍复难。小安成大妄,何似用金砖。
寿兄得广参博访阄赋赠
觉皇时已迈,含识方遗本。执教逞空谭,依禅思多瞒。正法遗繁忧,畴作自心懑,
有怀惺谷寿,与我同所忖。我以千古交,搜精用补衮。君以百城历,
取益开群忳。两途各驰骋,厥旨适非远。知君饮法流,终不犹河鼹。愿君有日益,
我愿能日损。
和归一筹兄
破家荡产英雄事,闺阁微赀妇寺怜。纵博万场今日始,一尘便可注三千。
惺谷寿得出家阄,将往博山薙发二首
昔年相识五云间,何似今朝契更专。其过讼应深激励,他山石不习柔便。春回顿改残冬色,雪积逾增翠竹妍。从此共袪寒气尽,悠悠舜日与尧天。
去年爱我亦芬芳,独善为怀兑可商。破格一朝诚不易,匡扶千古岂寻常。芒鞵破处脚跟稳,拄杖回时手眼良。寄语守株门下客,同将祖道苦茗尝。
次惠安
法林凋谢不能春,黄叶秋风嗌愈臻。圆顶方袍虽遍界,忘身为法果谁人。
曹溪行呈无异禅师(有序)
不肖旭,初信佛法,闻有等假称悟道,诳惑世人,甚伤之。读博山警语,窃喜正法犹在。私谓一种良方耳。後见山中禅客,惟一句死话头。不为优免牌,便为系驴橛。入理处尚不可得,况向上一著不住於理者邪。迩年狂罔,往往有谤博山者,方疑必有不同流俗处,故感恶言供养,访於惺谷。谷曰,不能如大医王,善疗众病,而破痈拔毒一科,所专精也。不能如主兵臣,尽征不服,而搜奸察伪守关老吏也。於是匍匐参请,方知大师乘大愿,具大力,运大悲,扩大量,果与诸方不同。藐予小子,以禅治惑,以律扶衰,虽一刀直入,不能为嫡骨之儿。而三学相阶,亦可作白茅之藉。况与惺谷寿交,於师有伯父谊,敬赋俚言。
法王示寂朝日冥,众圣不住暮拂电。狐涎猩臭溅九州,狮猊喘息仅如线。
此时不有至人吊,孰与群生摧怨敌。吾师愍此乘愿来,直饮曹溪源一滴。
一滴沾腹彻骨康,出窟嚬呻增威力。四望高吼声未极,百兽踜腾惊避匿。
堪嗟野干诈相亲,拾取余残诳他国。自惭不具超方眼,以耳为目宁相识。
今日相逢非偶然,嗣法无缘聊嗣德。愿将一滴曹溪源,衍作百千大海淢。
愿将法海百千流,汇作曹溪源莫测。九陛能令帘幙高,三宗莫作鼎足勒。
藐尔予怀庶可舒,从兹共作能仁翊。
赠壁如兄掩关用博山原韵
萧然一室胜嵩山,觑破禅机只等间。但莫将心拟墙壁,去来何处不长安。
赠戒珠(有序)
戒珠禅兄,凤阳天长马氏子。刲股救父,剖肝救母。迨二尊谢世,遂薙染,愿入予净社,拈此。毘尼禅观互庄严,携手同归极乐天。赢得孝思为行本,戒珠朗握照三千。
摄山
身栖碧霞外,目摄乱山峰。最是关情事,江帆万里风。
赠澹居大德血书华严经
万滴书成法界经,十王滴滴放光明。南询末後一句子,不墮狂禅鼠唧鸣。
警邃徵
日照纸窗明,蓦然起悲思。但有好顺人,曾无刚烈志。犹如彼痴蝇,只向窗前滞。
不肯猛回头,云何得出世。
净土偈十四首(有序)
博山禅师,拈净土偈,每云净心即是西方土,盖以因摄果也。读者不达,遂至以理夺事,几成破法。予触耳感怀,每拈西方即是唯心土,俾以事扶理,聊附补偏救弊之职云。
西方即是唯心土,无上深禅不用参。佛向念中全体露,更生疑虑太痴憨。
西方即是唯心土,离土谭心实倒颠。念念总皆归佛海,生盲重觅祖师禅。
西方即是唯心土,得见弥陀始悟心。寸土不存非断灭,堂堂相好寂光身。
西方即是唯心土,欲悟惟心但念西。舌相广长专为此,更求玄妙抑何痴。
西方即是唯心土,无相非从相外求。拟欲将心取无相,灵龟曳尾转堪忧。
西方即是唯心土,未识西方岂识心。逝子谬希圆顿解,拾将落叶作黄金。
西方即是唯心土,更觅唯心见已违。光影揣摩成活计,莲邦何日薄言归。
西方即是唯心土,拟拨西方理便乖。极乐一尘同刹海,假饶天眼未知涯。
西方即是唯心土,趁到同居第一关。但得九莲能托质,寂光何虑不时还。
西方即是唯心土,土净方知心体空。一切境风犹挂念,云何妄说任西东。
西方即是唯心土,莫把唯心旨趣诬。迷悟去来元藏性,谩言平等却成迂。
西方即是唯心土,白蕅池开不用栽。一念顿教归佛海,何劳少室与天台。
西方即是唯心土,三昧中王道最微。瞥尔生疑千古隔,咬钉嚼铁莫依违。
西方即是唯心土,慧日高悬第一机。事理双融真净业,现前何法不玄微。
和不我
每叹宗乘事已非,盲修瞎鍊欲何为。知君独具超方眼,枯木岩前路岂迷。
示智恒字监如
监彻真如体,元光本自恒。瞥生明觉妄,幻作寂空尘。了了元无物,方宜拂拭勤。
秀能亲切旨,会得不须分。
示用恒薙发
明心好向三皈始,立志还从五戒先。勤苦不辞成福聚,诵持无阙悟灵源。
示宝所
著有落人天,著空堕三恶。惟有西方土,超出有无缚。炽然求往生,莫复存疑想。
介尔才踌踟,偏邪见日长。思量分别法,谤於真智慧。永劫沈深坑,诸佛无能济。
种麦少蹋土,亦勿乘空取。中行践实地,疾得到宝所。
过檇李东塔见人上堂有感二首
树杪声声泣露哀,岸舟鱼背漫相猜。宗乘顿逐东流下,触目难禁泪满腮。
一滴狐涎彻体腥,当阳鸦立法王庭。却惭普眼能弘护,犹使天人掩耳听。
聋人听曲哑人歌,跛躄相将共伐柯。今日已成冥暗界,不知向後又如何。
已巳再阅律藏似归一诸兄二偈
岁晚寒方盛,安居藉道晖。爱逾冬月日,箴比佩弦韦。顾命宜频想,时艰愿早挥。此缘良不易,幸勿更依违。
自愧非坚质,匡扶赖友朋。感兹英俊士,甘作劣庸凭。皈命犹嫌晚,忘身亦所应。服勤函丈内,伫望雅相矜。
赠参已
尽大地是个自己,弥陀亦在里许安身。尽法界不出弥陀一毛孔光明,自己更向何处著脚。
念念弥陀念念己,自他不隔是真参。若从少室求端的,钝置己灵深可怜。故今参己无别事,六时长忆紫金仙。
赠若云
尽说乘为急,谁知戒不迂。缶缾难贮乳,鱼目岂成珠。刹海遵遗教,朝宗向乐都。
净因期共勗,力挽末时趋。
警寿兄
虱多不痒,债多不愁。世人昧昧,何足与俦。一芥翳天,一尘覆地。最要防闲,学人习气。未预法流,止名乾慧。开眼尿床,倍堪惭愧。欲臻二利,须慎细德。轮翼不亏,高远无失。
割股救惺谷兄
幻缘和合受兹身,欲剜千疮愧未能。爪许薄皮聊奉供,用酬严惮切磋恩。
答初平发愿偈
有愿无行,如人无足。有行无愿,如盲无导。信步前行,险恶难保。丁兹末季,法弱魔强。纵有乾慧,犹难稳足。况虽立志,慧眼未开。今生不度,更待何生。阿弥陀佛,大愿深慈。如母忆子,子何弗思。若不至心,早暮回向。悠悠缓纵,即逃逝人。非必诃谤,乃名逃逝。
汝今已能,奋然自新。当知珍池,斯萌莲蕊。从今数发,相续不断。斯可名为,勇猛丈夫。如或未然,仍前习气。始勤终惰,口向心背。既非菩萨,亦非二乘。常在三界,出没轮回。自未能度,云何度人。如被漂者,欲拯岸行。如癞病者,卖疮癣药。愚痴颠倒,举世所嗤。
汝既发心,我深随喜。复为劝助,使得坚忍。同觐慈尊,共化尘刹。尽未来际,永矢弗谖。愿汝精勤,先成佛道。我作文殊,助汝扬化。
示初平发心
莫谓菩提心难发,屠刀放下立成佛。莫谓菩提心易发,杯水岂停鼎内沸。欲明旷劫大因缘,先把生平怀抱拂。眼前活计若关情,本地风光终受屈。劝君速发难发心,为仁由己非由物。
闻谤
所言若有实,三根何名谤。所言若无实,不干亦岂谤。若以语言为谤事,後字未出前音没。若以文书为谤事,白者是纸黑是墨。谤安在,云何忸。四大空,蕴非我。谁能谤,谤谁受,既无瞋憾,应发悲心。我由无始迷本觉,幻业积怨成稠林。是故今日恶口加,皆因往昔自业侵。又复修道未精确,威德尠劣致群疑。若不惭愧自克治,损彼损己罪所基。我因谤,增智断,谤者速圆恩德。恩圆即是如来,智断德满成佛。谤为明镜戚我丑,谤为甘露饮我药。谤是炎时清凉风,谤是睡时大鼓角。谤为法界趣不过,谤谤共登无上觉
挽惺谷寿兄
彻底婆心未肯休,当场业运已迁流。浮沤影逐虚缘散,热血腥同实际留。
射自果然难下手,为人须是再低头。临行赠汝无多子,一句弥陀作大舟。
示存朴
欲作法王臣,是玉善自养。止恶无刑惩,行善无谷奖。三业并缘慈,四仪恒勿爽。
戒为胜璎珞,忍是坚铠仗。习气渐渐消,定慧油油长。舍却片时谋,方获刹尘谠。
弹指非昔人,速出娑婆网。
示诸四完
丈夫志气在千秋,自立从容贵学优。斯语直教言下信,浮云岂向世间求。
山河国土空中影,事业功名水上沤。触著儒童声恸处,莲华宝地共遨游。
示涵宏
欲求出世慧,先断世间愚。身界元非实,根尘性本无。闻思宜自勗,名利不堪娱。
念莫驰情境,躬恒慎所趋。三归知究竟,十戒握机枢。和忍成心德,精勤作胜谟。
持经神在定,忆佛智能孚。曳转从前履,超登最上衢。
警初平
末劫修行,少成多殆。慎勿师心,硬作主宰。观色察言,如临如在。谦恭牧已,毋思露彩。
但省我非,不念人罪。八喻铭心,恒观法海。虚矫未除,真味斯馁。
幻境冥无定,菩提志自坚。已知身世累,宁被利名迁。宴寂笺书後,谭经受食前。
懒从商四事,一钵是良田。不问人间世,惟参第一天。谛从观境发,火必指薪传。
未识兼山艮,徒劳夕惕乾。尘缘能顿谢,正法可全肩。丽泽功非细,膏盲亦可痊。
名言醒渴梦,快论入深禅。步履宗先哲,规绳启後贤。摩尼奚足羡,戒月烛三千。
哭慧济示权律主
永叹毘尼苑,於今久已荒。开遮谁实谙,轻重几曾商。
既切横流痛,恒歌如玉章。天倾扶律者,谁与共谭常。
托钵有怀
同盟有四士,二友已驰西。独赖伯与仲,相期提且撕。
慧基欣不远,玄德憾犹暌。末後未明句,何时共醒迷。
卜居十八事(有序)
顺归师雅癖,奉大士慈命,诛茅西湖。不敢自暴弃,随事拈一偈。
一般从地发,肥瘠为谁殊。信手和根取,僧前翠满盂。(摘蔬)
油必先时用,盐宜熟後加。何须觅香料,火到味能奢。(烹菜)
黄粱冷水下,白粲沸汤应。切忌无端动,氤氲任运腾。(作饭)
五沸占汤候,三投验适时。从来清逸味,不许醉翁知。(点茶)
散专恒顺势,文武亦随机。析尽薪穷际,灰从何处飞。(燃火)
几人新旧位,椀钵数分明。只恐堂中客,贪尝不湿羹。(行堂)
涤器先除滓,无令余腻留。低声归本处,鍼咽未生愁。(净椀)
带水拖泥去,搬砖运瓦来。鲜鱼与瓮鳖,满面且蒙埃。(直院)
果因真不昧,取与自无私。为问生姜辣,於今味孰知。(知库)
问讯常先意, 寒温任所宜。现成茶一盏, 莫受赵州欺。 (待客)
随智随情说,同条复异枝。声前一著子,留待当家儿。(答问)
强爕机原异,刚柔克亦殊。气平心息後,这著可曾输。(调让)
无上明王印,寒潭月一轮。八风吹不破,冰雪亦阳春。(持咒)
慈尊无量号,介尔有心含。生佛原非隔,深禅何必参。(念佛)
好事不如无,莫作死句会。一任能所分,从来非性外。(礼拜)
瞥尔依他起,来踪何处寻。刹那生即灭,万古自长今。(观心)
乞士原吾号,巡家岂择贫。不求应供果,等施倍关情。(托钵)
高枕长舒脚,宁愁明日粮。几多颠倒梦,醒後一齐忘。(宴息)
法臣歌为闻道侍者(有序)
密藏开禅师隐去,闻道尚未薙发。从曾水部处归,觅师不得,遂痛哭而殂。陆行之为予言之。
四大海水母乳盈,毘富罗山积骨均。荆轲聂政未称英,田横五百超等伦。
何况投诚事知识,传来半偈堪知津。雪山大士标榜在,可怜流俗多邪因。
顺之则喜逆则瞋,远之则忘近始亲。藏公隐去音如金,闻道孤臣身为尘。
人谓生死乃永隔,宁知火传非由薪。君不见,比丘畏渴饮虫水,何如渴死先发真。
示戒明
慢为功德贼,勤为善法王。福水慧舟楫,无水舟不行。欲求真实慧,莫从口耳商。
苦志劳筋骨,大任乃克将。福至心忽开,妙义能顿彰。深造既自得,世智谁可量。
胡劳叹
为问丈夫儿,胡劳发浩叹。娑婆本苦空,理欲原冰炭。矢作奇男子,空行已惊惮。
况复魔网稠,触处皆危难。冥冥三界中,何时夜方旦。所以出世宾,每勤如幻观。
岁寒松柏荣,炉炽金聚灿。逆境是良师,止贵衷不乱。坐断生死情,当处即彼岸。
放下祖生鞭,拈起秦时钻。为问丈夫儿,胡劳发浩叹。
病中写怀十偈
俄尔西山俄尔东,依依师友念何穷。长空雁影元无住,未肯终为旧阿蒙。
中原逐鹿苦无虞,一卷残经且自劬。了得目前无剩法,威音那畔却成输。
三生玉食梦中灰,瞪发劳生孟浪猜。寄语灵山亲付嘱,夜光弹雀事堪哀。
宣文伎俩愧迦文,吹散青云附白云。堪叹缁林名杰士,落花流水乱纷纷
万藤多少倩谁删,高驾长驱莫问关。饮器失声犹未瞥,象王已过万重山
趋避因缘问六爻,祝人无计代烹庖。应真有骨遗荒野,赚得耆婆仔细敲。
谁将鸦臭立当阳,惹得儿孙日夜狂。灭却本宗无实法,几多热闹一时凉。
黄花郁郁竹青青,般若真如语太鯹。见色闻声随分过,羞他矫强设门庭。
最苦娑婆邪见蒸,禅门如炭教如冰。生心无住金刚印,愧杀黄梅与惠能。
色里胶青水里盐,依稀彷佛最堪嫌。黄连食尽无非苦,石蜜中边尽是甜。
题夏贞妇卷
君不见,惭愧无衣赴火人,须臾具足梵天身。诚语誓出妇之贞,象王产难斯开频。
由来一死未称英,呜呼此意畴能真。侍孤亲,肠欲断。极乐邦,看冷暖。廻将血
泪入珍池,不动凡区圣因满。栏楯层层树影重,何妨遍列娑婆伴。
怀鲁仲连
战国有奇士,高谭耻帝秦。抵掌解纷难,而非仪衍脣。千金笑不顾,终身居海滨。
廉洁岂足慕,义重非甘贫。我悲士习陋,竞作名利臣。丑扇与蛆虫,簪笏而垂绅。
读史发永叹,滔滔千古沦。
示费敬斋
恶业虽本空,业缘每郁蓊。不从作法门,终受幻罪笼。不观实相心,魔宫无自动。惭愧既交攻,理事须一统。君不见,善星妄说法元空,长夜泥犁何日曨。涅槃会上未生怨,打破从前黑漆桶。
别友
湖海浮游十五年,脚跟芒履几番穿。守株缘木时师口,兔角龟毛教外传。万窍悲风号控地,千肠血泪浸稽天。殷勤付与同仁士,彻底掀飜且熟眠。
入山二偈
辩才如雨笔如云,八两依然是半斤。介尔一心谁信具,不如真下自闻熏。
众生良药无如病,病极形枯心亦灰。遍界春风放桃李,长肱犹似未闻雷。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十之一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贤令登彼岸
香 赞 净三业真言 安土地真言 普供养真言 本师圣号(三称) 弥陀圣号(三拜) 莲 池 赞 海会佛菩萨圣号(三称) 开 经 偈 经题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佛说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南无阿弥多婆夜。
序言:《太上感应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李昌龄著,历代刊印传播者众多,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旨在劝善,简称《感应篇》,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传统民族思想,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常念太上感应篇,自有护法之神护持。心境开阔,恶念不生,不受烦恼,常得清净。
阿弥陀经白话解释(上)诸大乘经,皆以实相为体,所说谛理,了无轩轾。若论机宜,则于无轩轾中,大有轩轾。以一切诸经,所说法门,皆须自力修习,以至断惑证真。方有了生死分。净土三经所说,则博地凡夫,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兼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虽具惑业,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
《莲池大师七笔勾》词曰: 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嗏,出事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笔勾。 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乔相守,缘
《印光文钞全集》共三册,将《印光法师文钞》初、续和第三编卷一中的书信录集为上册。将第三编卷二、三、四中的书信录和初编中的序合为中册。
禅宗和净土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的两个,他们都是大乘佛教。禅宗是菩提达摩传入中国的,但到了六祖慧能时,才以顿悟法门为主,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禅宗的特点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也就是说,禅宗的最独特之处就是以心印心,能让你在一刹那顿悟佛的境界。 但这种法门只有极少数禅宗高僧知道,而且以心印心难度极大,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的,所以说禅宗法门只接引利根上器的人。净土宗的教义最简单,可以概括为:信、愿、行。也就是相信净土的存在,发愿往生净土,念南无阿弥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上 婆薮槃头菩萨 造 魏永宁寺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 译论 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沙门昙鸾 注解 谨案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云:“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
(一)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称一拜或只合掌)(二)南无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如前拜称)(三)南无阿弥陀佛。(不必礼拜,但恭敬念去。跪念,坐念,立念,皆可。至少百声。千声,万声,以个人功夫忙闲而定。只宜由少增多,不宜由多退少。)
《大宝积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无论经历多长的时间,自己所作的善业、恶业都不会消亡,这些业、因遇到合适的缘,就会感受相应的善恶果报。就像种子是因,合适的水、土、阳光、温度、空气为缘,因缘相遇就能生长、开花、结出相应的果。我们所做的业也是一样,我们已造作的善与不善的业,必定会感受苦乐的果报。
人们乍一听到净土的景象,多数都不相信,这不奇怪,因为人们都局限于眼前的见识,于是认为那些眼前见不到的事物,也是如此。就像在穷街破巷居住的人,他哪里知道有高广大厦的清净呢?在小锅小碗里吃残汤剩饭的人,哪里知道有豪华餐厅的美食呢?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期盼生活富足美满,夫妻甜蜜幸福,孩子茁壮成长,老人健康长寿,事业蒸蒸日上;我们往往遇到好事就身心愉悦了,遇到不顺的事就烦恼了,修行是不是就把不好的事都修没了,把好事都修来了呢?
地藏七送往生仪轨,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临终关怀,告诉大家从病人临命终到去世后二十四小时,这段时间之内该如何正确处理,以帮助病人顺利往生西方;二是亡者去世后,我们如何处理死者的后事,及如何纪念亡人?
崔成贵老人,一九一六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出生,山西省灵丘县东河南镇东窖村人,二〇一六年农历七月十二日坐着安详往生。
彻悟大师(1741--1810)清代著名高僧,中国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俗姓马,名际醒,字彻悟,号梦东,京东丰润(今河北省丰润县)人。乾嘉时人。一字讷堂。父讳万璋,母高氏。大师幼时聪慧颖异,长而喜好读书,儒家典籍,四书五经,靡不遍览。兼善作诗、词、赋,甚为世人所尊崇。
行策大师(1628~1682),清代高僧,字截流,俗姓蒋。父亲蒋全昌,是江苏宜兴一带老一辈的儒者,与憨山德清大师为友。憨山大师圆寂后三年,时为明熹宗天启六年(西元一六二六年),有一天晚上,蒋全昌梦见憨山大师进入室内,而生下儿子,因此将他命名为梦憨。等到行策年纪稍长时,父母亲相继逝世,于是发起出世修行的志愿。
印光法师(1861年夏历十二月十二日辰时,农历辛酉年)—1940(庚辰年十一月初四),当代净土宗高僧,莲宗第十三祖。陕西郃阳人,俗姓赵。名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少治儒学,喜读程、朱之书。曾排佛,遭目失明,继而猛省,转研佛典,以至诚所感,目疾获愈。年二十一,至终南山南五台,归依莲华洞道纯长老出家。
省庵大师(1686-1734) ,清代高僧,俗姓时,名实贤。字思齐,号省庵,江苏常熟一带时姓人氏的子弟。从小不吃荤腥。出家后,参究念佛者是谁,有所省悟,说:“我的梦醒了!”后来闭关于真寂寺,其间三年,白天阅读藏经,晚上课诵佛号。曾经到山礼拜阿育王塔的佛陀舍利,在佛陀涅槃日,大大地集合僧俗二众,广修供养。在佛前燃指,发四十八大愿,于是感得舍利放光。
蕅益大师(公元1599年~1655年),俗姓钟,江苏吴县人。父亲持诵大悲咒,梦见观音大士送子而生下智旭。年少时以孔孟圣学自我期许,曾经著作文章批判佛教,总共有数千字之多。等到一日阅读云栖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突然省悟,而把以前所作的论著焚毁。年二十岁时,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因此发起出世的志向,每日持诵佛名。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