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译文

瑜伽师地论 | 作者:王海林 [投稿]

本地分·修所成地第十二

  已经说完思所成地。

  什么是修所成地?就是概略说由四个方面的修习普徧地统摄思惟抉择成就的境界应当知晓。哪四个方面?第一、修习获得圣贤的环境,第二、修习获得圆满解脱的因缘,第三、依境、行、果顺次修习的成就,第四、修习达到一定的果位。如此四个方面,又由七个分支统摄。哪七个分支?第一、受生所获得的入圣道的种种条件都完满,第二、在宣说教法和听闻教法时各方面都要保持清净无染、有利法教,第三、修习听闻正法以涅槃为最首要,第四、能使信等众根成熟获得涅槃解脱的智慧达到成熟,第五、修习对应破除种种烦恼执妄的教法,第六、修习世间范畴的一切种类的清净离欲法,第七、修习出世间范畴的一切种类的清净涅槃法。

  如此四大方面七个分支所统属的普徧性的佛圣教法理义,详说应当知晓都依托在佛道教法的戒律中,循此修一切须学的内容都能完满获得。……

  什么是修习对应破除种种烦恼执妄的教法?应当知晓概略说是在三种地位中的十种修习系统内证修行法。哪三种地位?第一、在家的地位,第二、出家的地位,第三、远离人众杂居闹区闲居修习系统内证修行法的地位。

  十种修习系统内证修行法所要对应破除的烦恼执妄是哪些?

  指在家的地位中,对众妻妾有与淫欲相应的贪求,对其余的亲属和各种财宝有与享受相应的爱欲,如此称作在家地位所要对应破除的烦恼执妄,由于这些烦恼执妄的障碍,在一切种类苦都不能获得脱离;如果已出家,由于对妻妾、亲属、财宝的挂念而扰乱动摇出家修行之心形成对出家修行的障碍,所以对出家修行不感到喜乐。如此二种所要对应破除的烦恼执妄,顺随它们的次第,修习思惟欲贪情爱的不净,修习思惟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无有恒常,应当知晓这就是修习对应破除烦恼执妄的方法。

  又出家的人在出家的地位中,时时大略有四种作事:第一、持续不断向上努力修习善法的作事,指我以对诸法不断向上努力修习作为出家依托的缘故,所以定能制伏随各种欲念生出爱乐的一切心念,又能如实地觉知明悟一切贪爱执迷是苦的本性;第二、对不能用名言宣说的涅槃信仰理解心产生爱乐的作事,指我一定对不能用名言宣说的涅槃信仰理解心无退失转变,不感到忧虑;指执迷有永恒真实主宰的我和身外物为我所有的心念现在在什么地方呢?已没有了;第三、在随时游行村邑聚落乞食时的作事,指我由于乞得食物受用,身体得到营养持久地处在强壮有力调和适悦状态,能常久努力地向上修习善法;第四、在远离杂居人众的处所安静闲住的作事,指如果爱好乐意和诸在家、出家的人们杂住在一起,就会遇有世间相应存在的各种见闻享受而使定心散乱的事,而现在我不使那些使定心散乱的事成为正确精细观想的定心的障碍。应当知晓这四种所作的事中有四种所要破除的烦恼执妄:在第一种所作事中有懒惰懈怠,在第二种所作事中有颠倒的身见,在第三种所作事中有对情爱的贪求,在第四种所作事中有世间种种乐欲贪爱。如此四种所要相应破除的烦恼执妄,按它们的次第相应也有四种修习的破除烦恼执妄的方法:第一、对应事物现象变化无常修习思惟世事一切都是苦,第二、对应世事一切苦修习思惟不存在永恒真实主宰性的我;第三、对应饮食修习思惟厌弃不乐,第四、对应一切种世间事物修习思惟不会带给人快乐。

  又在远离杂居人众安闲居处修习思惟的地位中,应当知晓概略说有四种所要对应破除的烦恼执妄。是哪四种?第一、在修习止观想法中对正教法有暗昧不明的心想;第二、在修习各种定法中随著获得的成就产生爱恋心而不上进;第三、以为五蕴和合的生身是永恒真实的从而随著身相起动摇心念;第四、推托后日又后日,只盼其他时日有成就,随时动摇决心,不能热忱地勤奋修习种种教法。如此四种所要对应破除的烦恼现象,应当知晓有四种修习破除它们的方法:第一、修习思惟佛道佛相的光明,第二、修习思惟远离欲贪,第三、修习思惟寂灭烦恼执妄,第四、修习思惟无常迅速,念死之将至。

  又修习思惟欲贪情爱的不净有二种:第一、由思惟抉择的势力统摄,第二、由修习正法的势力统摄。属于由思惟抉择的势力统摄的,应当知晓有五种所要对应破除的烦恼执妄现象。哪五种?第一、亲近自己出身的村邑聚落;第二、处在村邑聚落容易被物欲形色美事所惑而失去净念;第三、居在人众罕至的隐秘地方放逸不努力修习;第四、在隐居、显处都存在的由习惯势力导致的不净;第五、虽勤奋努力修习思惟欲贪情爱的不净,但是发起思惟的心意错乱了,指不去观想欲贪情爱的不净,反而念著欲贪情爱是净,如此称作发起思惟的心意错乱。属于由修习正法的势力统摄的,应当知晓有七种所要对应破除的烦恼执妄现象。哪七种?指对本来作的修习事不能坚持而心意流散混乱;本来作的修习事不能坚持心意而趣向色相欲贪运行;修习方法思惟观想不完善巧慧,这是由于没有恭敬地勤问修习有成的瑜伽师;又由于不能努力防止信等众根动摇,虽然处在空闲状态,还是有种种污染心性寻思扰乱他的心;又由于对饮食不知道量度节制,使得身体不调和适悦;又因为被污染心性的寻思所扰乱,不乐意远离杂居人众的家及内心寂静止息欲贪情爱;又由于他身体不调和适悦,不能正常善巧地修习种种观想法,不能如实地观想诸法。如此一切所要对应破除的烦恼执妄现象,应当知晓总说为一门十二种,或一门十四种。又所要对应破除的烦恼执妄现象,能破除烦恼执妄的白净善法及所要对应破除烦恼执妄的不善法,在修习二种思惟欲贪情爱的不净过程中,应当知晓,大都会发生。

  又在修习思惟变化无常的现象都是苦时,略说有六种所要对应破除的烦恼执妄现象。哪六种?第一、在还没有生出善法而最初应当生的时候,懈怠懒惰不再努力;第二、在生出善法后,本应该不让善法退忘,不断修习使它圆满、使它增强广大,却在这些方面松懈懒怠;第三、在恭敬师长向其请益之中,不能坚持不断;第四、在恒修善法常随师父学习的过程中,远离对善法的信;第五、由于远离对善法的信,所以不恒常修习善法;第六、在内心观修上放逸不专,由于放逸不专,在经常修习众善的过程中不能恒久地随著善法转化。如此六种所要对应破除的烦恼现象,还有六种法能相应破除它们,是在修习过程经常发生的,与所要破除的六种烦恼现象相对立的,应当知晓它们的相状。

  又修习思惟佛道佛相的光明,多以光明为缘接的境界,如同三摩呬多地中已说过的。现在所要说的这一理义中,进一步展开说以佛法光明为缘接境界的问题。所谓修习思惟佛道佛相的光明,是意指多听受修习善法达到究竟圆满明记不忘的境界,称为佛法光明;与这境界同起同灭、同时相应的心想,应当知晓称作光明想即思惟佛道佛相的光明。是什么原因呢?真实能够使得内心暗昧者,即以各种方法修习止观时,对已得诸法忘失的人,与暗昧相悖,应当知道这就是光明。

  为成就第一涅槃义与思惟和修习所成的智慧同起运行的光明想,有十一种现象是它们所要对应破除的。哪十一种?指与思惟所成的智慧同起运行的光明想有四种,与修习所成的智慧同起运行的光明想有七种,如此所要对应破除的现象合计有十一种。与思惟所成的智慧同起运行的光明想有四种所要对应破除的现象:第一、由于不修正确观想思惟、不能抉择善法,所以在他的思惟中常有对善法的疑念跟随追逐;第二、由于在夜晚时分懒惰懈怠,多习惯睡眠,所以使时光虚度;第三、由于在白日时分习惯亲近邪恶食物,使身体不调和柔适,因而不能适应精细深入地观想诸法;第四、和在家、出家的人杂住在一起,对任何所听到的、所要获得终极的教法不能循依真理发起思惟。如此因疑念随身追逐不舍、障碍遣除疑念的因缘,这四种烦恼现象是与思惟所成的智慧同起运行的光明想所要对应破除的,它们使得所要成就的智慧和观念不清净。

  哪些称作与修习所成的智慧同起运行的光明想所要对应破除的七种烦恼执妄现象?第一、只对躁动不安的心相修习极其用功而形成的所要对治的烦恼现象;第二、只对止息烦恼的心相修习极不用功而形成的所要对治的烦恼现象;第三、对舍弃欲爱的心相修习只是贪爱人定境,所生起的入定喜悦与贪爱相应;第四、指对寂灭涅槃心怀恐怖、在瞋怒愤恨情感的同时,内心怯弱不敢加以寂灭这二种所要对应破除的烦恼现象;第五、就依如此方式发起思惟,即对于诸法过分地努力议论抉择,对要立或要破的宗门太多发出言论而且连续不已,这样在寂静思惟正法时就形成障碍;第六、相对色、声、香、味、触,不合理地执取它们的好相,不能正确地寻思,使得内心流散倒乱;第七、对不应加以思惟抉择的义项强要心意加以思惟抉择。如此七种是与修习所成的智慧同起运行的光明想所要对应破除的烦恼现象,对与修习所成的智慧同起运行的光明想形成极大的障碍,使修习所成的智慧或观念不能向清净方面转化。这所要对应破除的烦恼现象,还有十一种与这些烦恼现象相对立的能破除它们的方法,这些方法能断绝这些烦恼现象,应当知晓这些方法也使思惟所成的、修习所成的智慧或观念向清净方面转化。

  又前面讲述修习思惟欲贪情爱的不净、世事一切都是苦、佛道佛相的光明,具有能断灭对所要对应破除的烦恼执妄的欲念;又能在破除现行烦恼执妄现象过程中,心不被污染,迅速使烦恼执妄断灭;又能经常坚持运用能对应破除种种烦恼执妄的方法,断灭一切所要对应破除的烦恼执妄现象。如此三种状况会追随著一切对应破除烦恼执妄的方法的修习,称作普遍发生的作事。

  如此称作修习对应破除烦恼执妄,应当知晓这就是修习系统内证观想思惟法。这第五分支修习对应破除烦恼执妄的普徧性佛圣教理义,应当知晓只有如此十种相状,除此以外更没有超过的或增多的。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