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十四集

第十四集

非同幻观,皆是幻故

乃至幻观,也是幻!

幻相永离,是诸菩萨所圆妙行,如土长苗,此方便者,名三摩钵提

三摩钵提,过去叫三昧耶,翻译的差别。“如土长苗”,也就是这个地方的法益是慢慢地运用的,一次一次运用才能增长的。所以三摩钵提的修持,那就要渐渐地发起,我们要多运用大悲心,但是一定要有智慧的根本。没有清净无染心这个智慧的根本,你就会大悲魔入心,见人就掉泪,见人受苦就更受不了,痛哭流涕,哭哭涕涕的,见人有一点苦,就赶紧就要帮助别人,这多是悲魔入心。啥悲魔呢?实际受磨难。一般呢,众生不需,这个地方没法发起利益。

说佛不舍众生,那你说净土法门,不是无问自说的吗?佛为什么又会这样呢?这其实是因为大家法性成熟了,佛才无问自说,于智慧第一的人发明这个因缘。但净土最根本的教诲还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还是因为阿难的启教,说“世尊啊,今天何以如此殊胜的影畅表里呢?光明显耀呢?佛是念他方诸佛呢?还是其它特殊的因缘呢?”这样问佛,佛方畅佛本怀,宣化教义,实际佛是先说《无量寿经》。(编注:《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尔时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尊者阿难,承佛圣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今日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如明镜净,影畅表里。威容显耀,超绝无量。未常瞻睹殊妙如今。唯然大圣!我心念言: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今日世雄住诸佛所住,今日世眼住导师之行,今日世英住最胜之道,今日天尊行如来之德。去、来、现在佛佛相念,得无今佛念诸佛耶?何故威神光光乃尔。”)因为《无量寿经》是净土法门的根本教言,象《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是辅助的教言。虽然是无问自说,其实还是有问而说,因为无问自说是但显畅佛本怀罢了,非佛无问自说。要不然,我们会堕入邪见中,何为邪见?自己没事找别人的麻烦,给别人说法,自以为这就是畅佛本怀,不是!这不过是畅你的知见。

佛无说而说是为正说、光明之说!佛不说法,是为无问自说,是为畅佛本怀!许多人认为佛有法可说,自己感觉到给别人说法,就自己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自己有所得,有所利了,这多堕入增上慢,或邪见之中,不能彻底了解佛的教化

有人读《无量寿经》上说“为不请之友”,自己就没事找事,就给别人说法,不是这样的。我们都知道过去一些禅师、净土法门一些祖师说法这么说:呼兄唤朋,扣击旁门,没有事他就去敲别人的门,说赶紧念佛啊。这个地方是悲心,这样的悲心他有智慧的摄护,他有智慧之体,就是无染之体,要没有真正证得法性,这个人会疯狂的,是个疯子,别人一骂他会生烦恼的。

象常不轻菩萨说,“我不轻汝等,汝等皆有佛性。”这样别人打骂捶打他还是一样去做,真正证得法性的人,怎么样他不会退转的,不会气馁的。这样人可以,因为什么呢?因为他有清净的佛性真实,亲证这种智慧,才可以运用这种大悲。我们要是盲目地习仿,像许多居士、出家人一发心,一闻佛道就到处给别人说,你要好好念佛,你要学佛啊!你不要搞外道——到处都这么搞,搞来搞去,别人说你是神经病、疯子!这下好了,自己受到伤害了,生烦恼了,这都是一时认为自己得法了,这没有实利啊!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人,真有实利的人,不会这么骄狂的。

我们好好地审视,这个地方差别还是很大的。我曾遇到一个法师,到处给人讲法,我说最好不要讲,不是不让你讲法,因缘成熟了,可以说,就象太阳出来了,不用说放光,肯定在放光!不动之智一现前,不用放光,自然放光!你要找别人,给人说法时,一定没有法。他不信,给别人说,受很多害,被法所害。现在人都不信这个,我们慢慢看。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了知身心皆为挂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烦恼涅槃不相留碍,便能内发寂灭轻安,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此方便者,名为禅那。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

即前两种因缘都不取,不管是奢摩他也好,三摩钵提也好,都不取。

了知身心皆为罣碍

包括净相,包括幻化都不取。

无知觉明

这个言词特别深刻。无知者,可判为无明,亦可判为正遍知,因为无取无染,也可以说是无知,但他有觉明,觉明遍照。所以诸佛如来无知而正遍知,是名无知!众生的无知是一团漆黑,无明无知,自以为有所知,处处染,有知是为无知!是无明。

不依诸碍

什么诸碍呢?寂静也不依,诸幻也不依。

永得超过碍无碍境

碍境也超越,无碍也超越,碍与无碍皆不挂碍。有人求无碍、求智慧、则被不智慧,被有挂碍的东西所障碍。碍与不碍皆不求索,皆不留碍。

受用世界及与身心

直接地佛法现成!碍与不碍皆不挂碍,幻化境象皆不取着,直奔觉路!念佛法门是这么用的。汝直来,吾能摄汝。——这是善导大师的话,即什么也不顾忌,但归无上道,直接受用现前的因缘,得安稳!碍与无碍都是直接的取用,大地皆是黄金,即所谓受用世界及与身心,这地方也是超越受用世界及与身心,也是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直接启用了,这个地方讲的是佛法现成,都超越了。何以故?无罣无碍故!

善导大师的《白道喻》写得最明确,于诸幻化境界不作留碍,于诸净境界亦不作留碍,无得无失,直奔觉路。象《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一样的,但得念佛三昧,但得念佛,其它不顾、不问、不旁视、不取舍,若入境界也不作留步。这在密教中是大手印的修持,特别地简单、明了、痛快!直取无上觉路,其它的不问,有神通也不管,有智慧也不管,有无碍因缘也不管,有解脱因缘亦不挂碍。现在的人有一点善利马上就取了,一取就留步了,就染着了。所以觉性无住!用“觉性无住”这四个字来表达比较方便一些,也就是《金刚经》上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相在尘域

就象我们现在相还在这个娑婆世界,早已是净土中人了。

如器中锽

啪!(法师击掌)这声音什么东西也挡不住,遍于法界。鼓声从空中发出来都会遍传于法界,无住无碍,谁也留不住它。

声出于外,烦恼涅磐不相留碍,

有碍无碍,了无所得,这个地方是最方便、最痛快的地方,叫禅那。这种修持的因缘是最善巧的,这地方也是个路子。这路子是最方便的,直归无上道,无上觉,特别轻快。

便能内发寂灭轻安,

内发寂灭轻安它不是取证,发起这种轻安罢了。若寂灭取证,那就成二乘法了。这个地方的教化因缘还不一样,这个地方直破无明,不留碍。

妙觉随顺寂灭境界

妙觉者,非趣于断灭,它是妙觉随顺寂灭,这个地方是大圆满的觉相,是不可思议的!它与二乘的教化因缘、摄护因缘都不一样,差别极大、极大的!这三种修持跟声闻教都差得很大的。

自他身心所不能及

这个地方,用身心受觉都是不能及的。唯有到者知,唯有证者知,不可言传。

众生寿命皆为浮想,此方便者,名为禅那,

禅那——我们都知道的,宗下的大德运用这种方法是最直接的。我们中国禅宗,基本上都是运用这种因缘运用得最多。我们知道很多禅堂的人说“随他去,随他去”这样的教化,或者是“油壶倒了,你不能去扶”这么个教化,直归觉路的教化。

善男子,此三法门,皆是圆觉亲近随顺,十方如来因此成佛,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皆依如是三种事业,若得圆证,即成圆觉。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圣道,教化成就百千万亿阿罗汉辟支佛果,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一刹那顷随顺修习。

善男子!此三法门

这都是法,教我们的方法,我们看自己用哪种方法比较方便,可以下手。

皆是圆觉清净随顺,

清净圆觉,随顺圆觉的善巧。

十方如来,因此成佛

这是佛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因地,把自己的善巧、成佛的正因告诉我们了,不容易啊!佛证到这样大的摩尼宝珠、这样不可思议的教化、这样的宝藏,轻而易举都给我们打开了——不是!是我们无始以来善根成熟了,要真能听闻者,真是善根成熟;要生疑谤者,不过是罪恶所现,盗心所生,这个地方是大威德的回施!真是不可思议。所以这要亲近随顺,这无上乘的教化,善根不成熟的人闻若未闻,听不到的。

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皆依如是三种事业

一切诸佛、一切菩萨离不开这三种事业。你是不是修行人,可以从这三种事业上看,就知道了,不要用别人判。若自觉觉他,用三种法都很容易……对各个教诲,各个业流,各个因缘都不一样的,根性也不一样的。因为随顺幻化,三摩钵提的行持就会入勤苦三昧,特别苦,就是奔波劳累的意思。从凡夫的心性上来说,我特别喜欢禅那,每个人都有个人的因缘,不能随顺自己的凡夫心性,随顺心性反而会堕落的,不能得见法益。

随顺觉性,所谓地三种法门,不管是三摩钵提、禅那,还是奢摩他,这三类的修行方法,下面佛会讲二十五种轮的修持方法,通过这三种方法,然后又分成二十五个小细类,使我们有个自己修持的下手方便。

“十方如来因此成佛”,前面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怎么现在又说十方如来因此成佛呢?这是说因地之法,因地之法就是为启发大家,给大家一个标向,这样的法益才能使众生成佛。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若不假这样的方便,一切众生成佛不得起用!一切众生成佛因缘不能显现!一切众生成佛是为虚妄之语!一切众生成佛不能表彰!

我们都知道,释迦佛在娑婆世界示现八相成道,不光在这个世界如是,在无量的世界亦复如是,示现八相成道。为何要示现八相成道呢?没有八相不名成道!就是成就佛道,你没有这三种法的行持,如来也就没有因地,没有因地,诸佛也就没有成佛之相,众生没有成佛的因循,那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就取断灭了,没有意义了,堕到知见上去了,因为是佛法的运作,所以众生是无尽,佛法是无穷!这样是运作过程。

若得圆证,即成圆觉

一切诸佛的报德也称为愿业,我们众生是无明业,诸佛如来是愿业。以前我读这样的名词,我也感觉到不舒服,因为看到善导大师说,“一切众生往生皆依阿弥陀佛大愿业力”,我说怎么大愿也成业力了?这业力,像这三种修法也是三种业力,干什么呢?以感召与众生的业缘有个挂钩的因缘,有个发起的因缘,要不然,众生茫然不知所归!无依无托!所以称为三种事业。“若得圆证,即成圆觉”,要是在这三个法益上都能修证,那真是不可思议之人。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圣道

我们大家是不是修圣道了呢?其实我们每个人必然要修圣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象河流必归大海一样,我们烦恼业习再重、差别再多,最究竟要归向佛道,要成佛的,所以勿落人后,少受点苦恼!少受点压迫!是佛对我们的悲悯!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教化成就百千万亿阿罗汉、辟支佛果,

要是有人行于声闻之教,能成就无量无边的人,使这无量无边的人成就阿罗汉、辟支佛。阿罗汉称为钝根声闻。辟支佛叫利根声闻,这都是教下的说法。

利者不假听闻,也可证圣果。独觉,观十二缘觉(因缘)也可以证得涅槃,趣于圣道。钝者,要听闻,听闻因缘,听佛教诲,闻甚深法而法益,证声闻果,叫钝根。

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一刹那顷,随顺修习

释迦佛说这样的话不是夸张的,因为我们知道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绮语者。他说的话决定不会是夸张,不是非语、绮语,这是真语。

这三种修持,都是无碍的,无碍的善巧与利益。一刹那顷,我们可以对比一下这样的功德有多大,有人可使百千万亿众生成就阿罗汉与辟支佛,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一刹那顷随顺修习。我们大家有没有这样的胜缘呢?闻者,闻信,闻者如坚信,是为闻。要不然就是耳根听罢了。听与闻有没有差异呢?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上对听闻之说,把它分析出来了。说若是能闻法者,欢喜踊跃,随顺圣教,入坚信位,是为闻。若为听者,就是以垢染心、分别心、取舍心、求世间善法心来听闻无上教义,不能为听闻,只能为听,但是一入耳根,永为道种,亦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这个闻,含有甚深的教诲。

一刹那顷随顺修习这样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不可思议,不可赞叹,大家有这样的因缘,我替大家欢喜,当然我也替自己欢喜!能读这样殊胜的因缘,特别地喜悦。这种喜悦是遍布于法界的,遍布于三世的;这种喜悦与赞叹、归命是没有穷尽的,也没有起作的;这种喜悦是一种安稳;这种喜悦是一种光明;这种喜悦是一种解脱;这种喜悦是一种涅槃;这种喜悦是一种尽未来际的赞叹;尽未来际的成就,尽未来际的喜悦!的确是喜悦!

佛法没有夸张处,的确真实不虚,世间的夸张都要做作,佛法的确是从真实心中流出来的,佛说法都是从光明藏中流出来的,佛的授记与加持都是从真实果德中实实在在的给予,真实的惠利,绝非假设!不像众生一样,夸耀自己,弄虚作假,故作炫耀,诸佛如来绝非如是。诸佛如来一是一,二是二。我们听到这样的言辞,不受震动,那可能是麻木之人吧!这个利益的确是不可思议的。

你说我看到的大乘经典都是这么说。不是!你真正有一个大乘经典,你真正能了解它的甚深的教义,这个地方甚深的赞叹,甚深的回施,甚深的成就,的确人会昏过去。若我们无始的知见破碎时,那人真会昏过去的,就会换到一个新的生命上去,因我们知见一碎,我们这个色身也就没有什么东西支持了,真会昏过去的。

法益的确甚深!击碎不了我们的时候,的确我们的法缘很弱,一定要发起向往啊!今天我们能结个胜缘也好,能发起利益也好,能结个胜缘,那叫圆教;发起真实利益叫圆顿法门,你能得入;当下能启用叫圆顿果德回施,那你是不可思议的上上善利根性人。要是麻木不仁,可能没有这法,以前从未种这样的善根,或者说未发无上菩提心的人,听这个法的确没有影响,因为啥呢?不相干!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威德汝当知,无上大觉心。

本际无二相,随顺诸方便。

其数即无量,如来总开示。

便有三种类,寂静奢摩他。

如镜照诸像,如幻三摩提。

如苗渐增长,禅那唯寂灭。

如彼器中锽,三种妙法门。

皆是觉随顺,十方诸如来。

及诸大菩萨,因此得成道。

三事圆证故,名究竟涅槃。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威德汝当知

威德者,是给我们威德,发起我们的威德!或者引导我们产生威德的教化!给我们自在,使我们自在,成就我们的自在,或者引导我们自在,或者说希望我们自在。这样的说教,是各各随类而得的因缘。

无上大觉心,本际无二相。随顺诸方便,其数即无量。如来总开示,便有三种类

方便说是无量的,本体实相是无有差别的。

寂静奢摩他,

寂静,在这个地方,他直接把奢摩他写成寂静了。

如镜照诸像

像大圆满镜智一样,可以照见诸相,说奢摩他的修持,可以开发这种功德。照见诸相而镜不被染着。如近代印光大师讲“胡来胡现,汉来汉现”,各个互不相妨,互不染着,但镜子还是圆满的镜子。

如幻三摩提,

三摩提叫三昧耶。三昧有无量的幻化作业,依甚深禅定可以发起这种幻化神通自在,幻化运作,幻化正受,如是称为三摩钵提。佛住世时,阿罗汉运用这种因缘特别多。他随时可以进入某种状态,象《楞严经》讲,二十五位圆通,种种因缘,这都是游戏神通,没啥意思,但他可以入这种方便。

像我们这个迦叶尊者,他也入一种三昧,不散坏的因缘。他一直到弥勒佛出世,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他从毗婆罗窟就是华首门中腾身涌出来,然后把十三条金鸾袈裟交给弥勒佛,弥勒佛一拿,象指甲盖这么大,因为释迦佛于人寿百岁时示现成佛,所以人身量小,袈裟也就小。到弥勒佛出世进,人寿八万岁,彼时人身量高大,弥勒佛把袈裟一抠一拉,就穿在自己身上了。这时迦叶尊者就示现散坏了,这也是一种正受。

他们这个生命入三昧,可以入无量的正受,随意自在得很,他任务一完成,这把骨头就没了。富楼那说水偈、密勒日巴变老虎的种种故事,这些三昧无量无边的,叫如幻三摩提。在我们来看,这挺神的,但这些贤圣者看来,只是如梦如幻。都是游戏!叫游戏神通。四大调柔、随意自在,入如幻三摩提。

像我们末世凡夫,能入相似三昧就很少了。真如三昧发生以后,这生命力运用就很自在了,那象我们现在人很少能得到这种利益了,像虹化也是一种三昧的因缘。像佛在世时,可入火光三昧虹化掉,这都不算什么,那你说释迦佛为何不虹化呢?释迦佛为了遗教于后人。释迦佛是示现大涅槃相,用火烧他。若虹化了,我们连个舍利供养都没有了。因为虹化不留渣滓,有的人留个头发、指甲、骨头,有的人什么都不留,就没有遗教了。释迦佛为了示现遗教,有八斛舍利,一斛是十斗。

如苗渐增长

这样的法益是功德越大的人,三昧越多,无量三昧。象我们现在只能听到这样的名字了,末世人,反正我感觉自己特别的可怜,佛在世想看到这样的神变很容易,释迦佛有半月神变,就是三昧,无量的神变,自在得很,半个月与外道显示神变,摄护无量众生,摧服一切邪见。这都是如幻,佛知道一切世间的赞谤都不可得的,若佛有这样的大威德,阿罗汉都没有这样的忍受因缘。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