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 六年勤苦品

佛经译文 | 作者:网络 [投稿]

第六 六年勤苦品

  于是菩萨升起慈心,他遍广顾念众生的年老昏花、顽固愚昧,以及不能免离疾病和死丧带来的痛苦,并想令他们解脱

  菩萨专一意念,升起悲心,怜愍哀伤一切具足饥渴、寒暑、得失、罪恶过错、艰难的众生,并想令他们安隐。

  菩萨专一意念,升起喜心,顾念诸世间都遭遇着忧苦和恐怖之患,并想令他们得着淡泊。

  菩萨专一意念,升起守护心,想要救度五道中落在八难①中的众生:就是那些被愚昧蒙蔽,处于昏暗中,不能得见正道的众生。菩萨顾念着要救济众生,使其清净无为。

  菩萨专一意念,使自己遇善事,不生欢喜心。遇恶事,不生忧愁心。他舍弃了世间八事,不论是利益减少、荣誉受毁、被称赞、被讥讽、还是受苦、受乐,都不倾心动摇。菩萨成就了二禅行。

  菩萨又向前行,来到了 斯那 平野。只见那平野,地块平正,其中生长着许多果树,处处都有流泉浴池。那地洁净,没有蚑蜂、蚊虻、苍蝇、跳蚤。平野中有位道士,名叫 斯那。他教授着五百位弟子,让他们修学传授的方术。菩萨坐在娑罗树下,为了一切众生,志求无上正真之道。诸天界奉来甘露供奉菩萨,但菩萨一概不接受。菩萨发誓,每日只吃一麻一米,以此延续精气。

  菩萨这般端坐了六年,以致身形瘦弱,皮骨相连。菩萨深入清净中,安静寂默一心。他内心思虑修行着安般②出入息法门:一,数息③;二,随息④;三,止⑤;四,观⑥;五,还⑦;六,净⑧。菩萨意念游离于第三和第四环节,以致出离了十二因缘。菩萨意念不分散,神通入奇妙境界。他离弃了罪恶的欲望,不再被五种弊端遮盖⑨住心识。他不接受五欲,一切罪恶自然而然消灭。菩萨心念中筹谋分明,思想观视着无为之事,好比强健人得胜了怨家。菩萨的意念清净,成就了三禅行。

  天帝释心想:“菩萨坐在树下,已经满了六年。如今菩萨身体瘦弱,应当使世间人,供奉来转轮圣王的饮食,以补回六年来饥饿导致的虚弱。” 于是,天帝释便感化斯那的二个女儿,让她们梦见:天底下到处都弥漫着水,水中有一朵七宝光色的花。但那花在片刻间便枯萎,失去了本来的容色。又见有一人,将水洒在花上,花又重生如故。水中所有的花,都开始生长,萌生叶芽,浮出水面。

  斯那的二个女儿从梦中醒来,心中感到奇怪,未曾见过这番场景。她们去问父亲,但斯那却不能解释。她们又问尽了年老之人,却都不能解释。天帝又下凡化身成外道师,为斯那的女儿解梦,他说:“你们看见在天底下的水中生长着一朵花,那花寓意着白净王的太子初生之时。如今太子在树下六年,身形瘦弱,也就是梦中那花枯萎之时。你们看见有一人将水洒在花上后,花又重生,寓意的就是能献给太子饮食之人。小花萌生叶芽,准备浮出水面,寓意的就是在五道中生死轮回的人啊。” 那时天帝释,即说偈言:

六年不倾猗  亦不念饥寒

精进无所著  形瘦骨皮连

汝等修敬意  奉献于菩萨

现世获大福  后世受果报

  《偈颂意思》:菩萨在六年中不曾倾倒,不曾倚靠什么,也不曾顾饥饿和寒冷。菩萨精进修行,无所着染,如今身形瘦弱,皮骨相连。你们要修习敬重心,去供奉菩萨。若能如此,现世获得大福报,后世承受善果。

  斯那的女儿问:“如何供奉菩萨饮食呢?” 外道师回答:“取五百头牛产下的乳,展转集中供给一头牛饮用。然后将这头牛产下的牛乳,用来作稠乳粥。” 稠乳在煮烧下,涌沸出七仞高。稠乳从右边落下,又从左边涌起。从左边落下,又从右边涌起。斯那的女儿将稠乳舀出来,盛入鉢中。炊具和勺,都没有被污染。女儿俩,恭敬肃穆地按指示供奉菩萨。

  菩萨想要先沐浴,然后才接受稠乳。他前行来到流水边,洗浴身体。洗浴完毕后,正准备出水。那时,天神按下树枝,为菩萨遮挡。女儿俩奉上乳糜,给菩萨饮食。菩萨身体气力得着充足,便咒愿无量的福报归与二位女子,又令女子皈依了三尊。

  菩萨饮食完毕后,洗手漱口。他洗完鉢器后,将钵扔到水中。钵逆着水流而行,还未到流到七里地远,天神化身成一只金翅鸟,飞来捧着鉢离去了。天神将钵器和太子剃度时的头发,合并一处,造塔供养。菩萨又向前行,来到 尼连禅 河边。即将渡河时,菩萨说偈言:

渡水尼连禅  慈愍一切人

五道三毒垢  使除如水净

菩萨兴是念  一切痴堕冥

当持八直水  洗除三毒垢

是如始上岸  青雀有五百

飞来绕菩萨  三匝悲鸣去

  《偈颂意思》:渡尼连禅河,慈悲怜愍一切人。五道中的三毒污垢啊,我要清除它,使五道如水流般清净。菩萨兴起这个念头,要使一切蒙受愚痴,堕落在黑暗中的人,都将持八正道水,洗除三毒污垢。这个心愿实现后,才肯上岸。五百只青色的雀鸟,飞来围绕着菩萨,它们绕着菩萨三圈后,悲鸣着离去了。

  于是菩萨又前行,将过瞽龙池时,龙大生欢喜。它踊出池水,来见菩萨,说偈言:

善哉见悉达  来救何以晚

本请一切众  无上甘露浆

行步地震动  众乐自然鸣

正与过佛等  于我无有疑

今持无上慧  降伏诸魔怨

今当佛日照  觉诸群生眠

  《偈颂意思》:善哉,善哉,我看见悉达了。您为何那么晚才来救度呢?您本是为了请一切众生,能喝上无上甘露浆水(无上佛法)。您行走时,地发出震动,众音乐声自然鸣起,与佛走过完全同等。对此,我确信无疑。如今您以无上智慧,降伏了一切魔敌怨家。今日当以佛日光照,以此觉醒沉睡中的群生。

  于是菩萨又前行,他远远望去,只见前面有乡野、树林和山。那地势平正,东西南北四面望去,清澈干净。草地柔软,甘甜的泉水充盈流淌着。花朵芳香、茂盛、洁净。在这景色中长着一棵树,它长相高耸、雅观、奇特。树枝接连排列,树叶互相交错。树上花朵繁多,散发出悠远的香气。这树如同天界之物,树顶上挂着天幡。这棵便是元吉树,一切树林中的王。

  于是菩萨又向前小行,他看见一个割草的人。菩萨问道:“你这在干吗?” 割草人回答:“我名叫吉祥,现正在收割吉祥草。” 菩萨说:“你现在如果肯施舍给我吉祥草的话,十方都会吉祥。” 那时,名叫吉祥的人即说偈言:

以弃圣王位  七宝玉女妻

金银之牀榻  氍氀锦绣褥

吉祥哀乐声  八部真音响

超越过梵天  今用刍草为

  《偈颂意思》:太子放弃了圣王的宝位,舍下了七宝玉女妻子、金银床榻,毛毯和刺绣丝织坐垫。舍弃了吉祥乐声、从八方传来的那胜过梵天的演奏声。如今却来收割草。

  菩萨以偈回答:

发愿阿僧只  欲度五道人   今往满本愿  是故欲得草

人与把乱草  便持向树王   世间意皆乱  我当正其志

即持草洒地  齐正如所言   菩萨便坐上  一切蒙其恩

菩萨作三要  心坐及其树   若我不得道  终不离三誓

言我肌骨枯  不动会当成   过佛得道时  皆悉出一心

  《偈颂意思》:我曾在无数劫中发愿心,要救度五道中人。今日我前去实现本愿,所以要得着吉祥草。人给了我一把乱草,而我却要把草带去树王处。世间人的心念都迷乱,而我当端正志向。

  菩萨要将吉祥草铺洒在地上,正如刚才所言。菩萨坐在草上,要让一切众生蒙受恩典。菩萨发誓要行三件事。他内心安坐,如同树王安定。即使我不能得道,也终不离弃三誓愿。虽说我肌肤骨头枯萎,但只要心不动摇,就会成就。成佛得道,都是出于一心。

  于是菩萨,安坐入定。他离弃了痛苦和快乐的感受,心中没有忧愁和欢喜。心不依靠良善,也不依附邪恶,将‘正’安在其中。如同人在沐浴后身体洁净,穿上了洁白的便服,里外洁净,表里无垢。菩萨在呼吸间,便能自我灭度,寂静而没有变化。菩萨如此成就了四禅行。

  菩萨意念安定,他不舍弃大悲心,以方便他人接受的智慧方法,完全无阻碍于妙法要领。菩萨通畅行于三十七道品 。什么是三十七道品呢?即:一,四意止;二,四意断;三,四神足;四,五根;五,五力;六,七觉意;七,八直行。

  菩萨周而复始地感受着苦空,以及万物无常变化。他进入无念想、无愿心中。我念世间之人,因为贪求爱恋,喜好欲望,所以堕落在生死苦海中。却少有人,能自己从十二因缘中觉醒。什么是根本的十二因缘?

  由愚痴产生心识;由心识产生精神和肉体;由精神和肉体,产生身体六感官;由六感官吸取外界信息,产生快乐感。由快乐感,产生痛苦感。由快乐和痛苦感,产生贪爱。由贪爱,产生感受。由感受,产生行为业力。由行为业力,产生果报,再次投生。由投生,产生老死、忧悲、苦痛、内心大苦恼。具有精神。由此转而堕落在生死轮转中。

  想要得道的人,当断灭对情爱的贪恋,以及灭除情欲。无所作为,心中没有念起。这样便灭去了愚痴。愚痴灭了,则善恶行为灭;善恶行为灭,则心识灭;心识灭,则精神和肉体灭;精神和肉体灭,六感官对外界的吸取灭;六感官对外界的吸取灭,则快乐感灭;快乐感灭,则痛苦感灭;快乐痛苦感灭,则贪爱灭;贪爱灭,则感受灭;感受灭,则行为业力灭;行为业力灭,则投生灭;投生灭,则老死、忧悲、苦痛、内心大苦恼全都灭尽。这也就称之为得道了。

  注释:

  ①八难:那些看见听闻佛法,有阻碍的地方。即:地狱、畜生、饿鬼、长寿天、郁单国、盲聋喑哑人、聪明辩才于俗世间、出生在佛前佛后。

  ②安般法门:通过以下六个步骤修行,控制散漫心。其他经文介绍这修行法门,步骤还要具体些。

  ③数息,注意力集中,数呼吸次数,从一数到十。

  ④随息:随着呼吸,细心感受吸气和呼气。呼吸的长短、冷暖全都感受到。

  ⑤止:内心停息杂念,转入安静中,不起波动。

  ⑥观:推加观察世间无常、自身不净等等世间万态。

  ⑦还:返观己心,知道自己的心念虚妄不真实。

  ⑧净:内心无所依托,虚妄念头不起,清净一心。

  ⑨五种弊端遮盖:贪欲、嗔恚、惛沉睡眠、掉举恶作盖、疑惑。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