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译文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五 出家品

第五 出家

  那时,太子回到了宫中。他思想者,要心中念道,必须内心清净,所以不该在家,而应当在山林中,专研修行禅法。太子十九岁那年,四月七日,誓愿准备出家。那天后半夜,明星出现天空之时,诸天众弥漫填塞在空中,劝太子离去。那时,太子妻裘夷做梦,梦见了五个场景,即便惊醒。太子问她:“为何惊醒?” 裘夷回答:“我刚才做梦,梦见须弥山崩塌了、明月坠落在地、明珠的光辉忽然灭去、盘起发结掉落在地、有人夺去了我的伞盖,所以惊醒。” 菩萨心想:“这五个梦景,正是在预兆我的身体啊。” 菩萨心念,应当出家。 太子告诉裘夷:“须弥山没有崩塌,明月仍继续光照着,明珠的光辉没有灭去,头上的法结没有掉落,伞盖现今还在。你且安心睡觉吧,不要忧愁会失去伞盖。”

  诸天劝道:“太子应当离去。” 诸天担心太子停留,即召唤 乌苏慢,(厌神的意思),当下前去入宫,使国内百姓都不愿睡觉。当时,难提和罗 天神化现诸宫殿尽都成为了坟墓,裘夷和歌舞女子们,都变成了死人。只见这些尸体,骨关节散开,身首异处,浮肿臭烂,青瘀脓血,流淌漫延着。太子看见宫殿,全都变成了坟墓。猫头鹰、狐狸、豺狼、鸟兽,飞走于其间。太子观一切所有,如同幻影,如同化现,如同梦境,如同回响声,全都归于空无,而愚昧人却仍保守着。太子即呼来 车匿,急令鞴马。车匿言:“天尚未亮,为何那么着急鞴马?”

  太子对车匿,说偈言:

  今我不乐世  车匿莫稽留

  使吾本愿成  除汝三世苦

  《偈颂意思》:如今我不乐于世间。车匿啊,你不要停留,好使我如本愿,除却你们三世的苦痛。

  于是车匿开始鞴马。但马腾跃跳动,不能靠近。车匿回来对太子说:“马现在鞴不了。” 菩萨自己前往,他抚摸拍打着马背,说颂言:

  在于生死久  骑乘绝于今

  骞特送我出  得道不忘汝

  《偈颂意思》:你在生生死死中时日已久,从今日起你将不再被人乘骑。骞特啊,你送我出去,我得道后,不会忘记你。

  马鞴完后,马匹骞特自念:“现在当蹬地,令响声惊动宫中宫外的人。” 但有四位神接着骞特的马蹄,令马脚不能着地。马那时又想鸣叫,使远近都能听到声响。但是天神散开了鸣叫声,令声响全都归入空中。太子即上马,出行去往城门。诸位天龙神、释梵四天,都乐于跟随太子,他们围在太子上空。那时,化身成守城门的神人,对太子叩首说道:“迦维罗卫国,是天下最胜的国土。国中丰盛、安乐,人民又平安,为何要舍弃离去呢?”

  太子以偈答言

  生死为久长  精神经五道

  使我本愿成  当开泥洹门

  《偈颂意思》:生死在长久中轮回,灵魂在五道中流转。让我成就曾经许下的本愿吧,打开涅槃之门。

  于是城门自然打开,太子出门飞奔而去。到了天蒙蒙亮时,已经奔走了四百八十里地,到了阿奴摩国。太子下马,解开了身上宝衣、缨络和宝冠,并将这些都给了阐特,并对他说:“你牵马回去吧,呈上我对大王和国中群臣的谢意。” 阐特言:“现在我要随从太子,供给太子所须之物。我不可独自放马回去,山中多有毒虫、虎狼、狮子,谁来供养太子的饮食、水、浆、床卧用具呢?我要尽我性命跟随太子。” 马匹骞特长跪着。它流着眼泪,又舔着太子的脚。见水不饮,得草不食,又是哀鸣啼哭,又是淌着鼻涕,徘徊着不肯离去。

  太子又说偈言:

  身强得病摧  气盛老至衰

  死亡生别离  云何乐世间

  《偈颂意思》:强壮的身体被疾病摧残,旺盛的气力随着年老变衰弱。死后,亡魂与活着的人离别,为何还要乐于世间呢?

  于是阐特,悲伤哭泣着礼敬太子的脚,牵着马辞别太子回去了。他还未到国城,在四十里之外,白马悲伤地哀鸣,嘶鸣声响彻国中。国中百姓都说:“太子回来了。”举国人民,络绎不绝地出来迎接,但却只见阐特一人空空地牵着马回来。裘夷见到这番景象,亲临宫殿下,她向前抱着马颈,眼泪交横落下。大王看见裘夷哭泣,好似身内五脏都撕裂一般。他强忍着说道:“我的孩子去学自然真道了” 国中大臣百姓,看见大王和裘夷哽咽地悲泣,莫不为此感到悲伤。裘夷日夜思念着太子。大王便召集群臣,说:“我有一位太子,舍弃了我,去了山中。你们现在分批点数,五人一组,一起去追赶太子。追上后,服侍他,千万不要半途而归。”

  太子得以远离俗世间,踊跃欣喜。他徐徐安定地步行入城(其它城市)。国人看见太子,都心生欢喜无有厌烦。太子离开恩爱之情,远离了诸痛苦烦恼的根源,心想着要剃发。但是由于出门仓促,没有带器具。那时,帝释天持着刀前来。天神将太子剃下的头发,受纳起来后离去。于是太子继续前行。国中人民,随行观看。

  太子走出了国界,前行不远,来到了摩竭国。太子从城右门进入,又从左门出去。国中人民不论男女老少,但凡看见太子的,或有说他是天人,或有说他是帝释、梵王、天神、龙王。大家欢喜踊跃,不知太子是何方神圣。太子知道大家的心思,便走下来坐在树下。人民百姓围绕着太子,欢喜地观视他。那时,国王 瓶沙 当即问大臣官吏:“国中为何寂静下来,了无声音呢?” 大臣回答:“早晨有位道士,经过我国。那人散发光明又长相威仪,不像世间之人。国人老少,追出去看他去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于是国王和群臣,出城前往道士那里。他们远远地望去,只见太子光相殊妙,便问太子:“你是何方神?” 太子回答:“我不是神” 又问:“若不是神的话,那么从哪国而来,又是居住在何处,属于哪个族姓呢?” 太子回答:“我从香山的东面,雪山的北面那里来。那国名叫迦维,我的父亲名叫白净,母亲名叫摩耶。” 国王瓶沙问:“你不会是悉达吧?” 太子回答:“正是我。”

  国王瓶沙吃惊起身,礼敬太子的足。瓶沙王见太子有许多奇异的长相,又光明显著,注定将统治四方天下,成为转轮圣王。又好似神奇珍宝的来到,被四海景仰期待。国王问道:“太子为何要放弃天子王位,独自去往山间乡野呢?太子必有不一般的见解,但愿能够听闻您的志向。” 太子回答:“以我所见,天地人物,出生后就有死亡。他们面临三种剧痛:老苦、病苦、死苦,并且不可得以离开。身体是盛痛苦的容器,它遭受着无量的忧愁和畏惧。它若是在尊贵宠爱中,则会骄傲放纵,贪求快乐。天下也因为他,被披上患难。我因为厌弃这些,所以想进山中。” 诸位年长者说道:“衰老、生病、死亡,本是世间常事,何必早早地独自为此忧愁呢?太子放弃美名,隐居起来。那样会劳耗身体,不也是件难事吗?”

  于是太子,即说颂言:

  如令人在胎不为不净 如令在净不为不净污

  如令苦不为多无有数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如令人老形不若干变 如令善行者不为恶行

  如令爱别离不为苦痛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如令病瘦无复有大畏 如令后世无有诸恶对

  如令堕地狱无有苦痛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如令年少形不变坏者 如令所不可不以着心

  如令死至时无有众畏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如令愚痴不以为厚冥 如令瞋恚不为强怨家

  如令五乐心不为染恶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如令不与诸痴人共居 如令众痴法自远离人

  如令诸痴人无有思想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如令诸恶种不若干辈 如令诸恶尽灭自离人

  如令诸恶念无有思想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如令世间恶为最尊上 如令恶行已灭不复生

  如令诸恶行尽无有实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如令诸天食福常不动 如令世人寿命得常存

  如令诸处所不为行趣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如令诸荫盖不为怨家 如令诸六入无有苦恼

  如令一切世间为不苦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偈颂意思》:“如同让人在胎盘中,却不沾染不净。如同让人在洁净中,不被不净污染。如同让世间苦痛减少,甚至没有。假如能这样的话,谁还不乐于世间?

  如同人至老迈,身形却不怎么变化。如同让善良之人,不去行恶。如同与亲爱之人离别,却不觉得痛苦。假如能这样,谁还不乐于世间?

  如同让生病瘦弱小之人,不再担心害怕。如同让人在后世中,不面对那些恶敌怨家。如同堕落在地狱中,却不痛苦。假如能这样,谁还不乐于世间?

  如同让人保持年少时体征,不变化也不毁坏。如同令不允许的事,不被心迷恋。如同面临死亡时,不感觉害怕。假如能这样,谁还不乐于世间?

  如同不让愚痴,使人蒙蔽在极深的黑暗中。如同不让嗔恨,招致强横的怨家。如同不让五欲心,沾染邪恶。假如能这样,谁还不乐于世间?

  如同能不和愚痴人共居。如同让许多愚痴念头,自然而然地远离人。如同让愚痴人,心中无念想。假如能这样,谁还不乐于世间?

  如同播下了罪恶的种子,却不再遭受几番轮回。如同令一切罪恶灭尽,自然而然地远离人。如同令一切恶念,不在思想中生起。假如能这样,谁还不乐于世间?

  如同令世间罪恶,成为最尊贵者。如同让恶行灭去,不再复生。如同让一切恶行灭尽,不承受苦果。假如能这样,谁还不乐于世间?

  如同令诸天界享受福报,恒不动摇。如同令世人寿命,得以长存。如同令万物,不让人心动。假如能这样,谁还不乐于世间?

  如同令一切遮蔽的荫盖,不成为怨家。如同让身体六根接受信息后,没有苦恼。如同令世间生灵,感受不到痛苦。假如能这样,谁还不乐于世间?”

  太子又说:“就如各位所说,不要早早地为此忧愁。但即使我成为了国王,到了年迈时,或生病,或面临死亡,难道会有人替我受这些苦?如果没有的话,怎么能不为此忧愁呢?天下有慈父和孝子,他们的爱,彻入骨髓。但他们面临死亡时,却不能相互代受。假如这个不真实的身体,到了痛苦来临之日,它虽然位居高位,六亲眷属陪伴在旁,也如同为盲人摆设蜡烛。对于没眼睛的人来说,这又有什么益处呢?我观一切万物,都在无常变化中。它们都是幻化的,并不真实,带来的荣耀少,痛苦多。身体并非自己所有,世间是虚无的,难以长久居住其中。万物生起就有灭亡,事情成功就有失败。人若安心于虚幻的万物,就有危险。得到就有失去,万物纷纷扰扰,都将归于空无。精气神是无形的,由于它浑浊不明的躁动,导致了死生的苦厄,而非直白的感受痛苦一下而已。人只是因为贪恋情爱,所以蒙蔽在愚痴网中,淹没在生死河中,不能觉醒。

  所以我要进入山里,去一心思想四大皆空的清净。使我超越物像干扰,灭去嗔恨,断除贪求,心念空寂,无处所在。我要返还原初样子,回归本位,回归开始出生的根源。如果我成就了心愿,才可大安。”

  瓶沙王和诸位年长者,明白了太子的用意,心生欢喜地说道:“太子的志向奇妙,世间难有,必将得着佛道。太子成佛后,但愿先来度我。” 太子默然地离开,去往山里。他走着走着,心念道:“现在我进入山中,当用宝衣。世间愚痴人,都为了财产招致危险。” 太子正想着,即看见有位猎人,身披法衣,正在打猎。太子心喜,念道:“这是真人的法衣啊,是救度世间的慈悲法服,猎人为何穿着它呢?” 太子想去和猎人作交换,如自己的心愿。 于是,太子便拿着金镂衣,去和猎人交换法衣。猎人内心欢喜,菩萨也一样。太子披上法衣,只见它柔软、鲜艳、洁净。太子顾视着身上的僧衣,看它和佛身上的法服真是没什么差别。于是太子进入了山里。

  菩萨得着法衣后,心生欣喜,他放出光芒照耀山林。当时,有两位道士,一位名叫‘阿兰’,另一位名叫‘迦兰’。他们已经修学多年,具足了四种禅境,获得了五种神通力。他们看见光照后,吃惊害怕,不知是何瑞相,便一起出来观看。他们远远地望去,看见正是太子悉达,今日果然出家了。“悉达你好,请在榻上坐吧。这里有清凉的泉水和美味的干果,可以饮食。”

  道士作颂曰:

  日王初出时  在于山顶上

  是故慧明照  一切诸群生

  若有观面像  终竟不知厌

  是故道德最  无双无有比

  《偈颂意思》:太阳之王,在山顶上初升起,所以智慧的光明照耀一切群生。若有观看太子面像的,终不知厌倦。所以太子的道法和福德最殊胜,无人匹配,无与伦比。

  这时菩萨说偈颂:

  虽修四定意  不知无上慧

  道心正为本  不在事邪神

  行俗谓为真  长夜求梵天

  是故不识道  轮转堕生死

  《偈颂意思》:虽然修习了四种定念,却不认得无上智慧。修道之心,以‘正’为本,而不在于侍奉外道神。将世间俗事误认为真实,在漫漫长夜中祈求梵天,所以不认得真道,轮转堕落在生死中。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