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译文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白话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一)

【1.4渡沙河单骑迷津】

  【1.4.1孑然孤行(玉门关)】

  玉门关:位于甘肃敦煌西北88公里处,是汉代以来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的边防关口。(郭娟秋摄)

  约三更时分,奘师与胡人到达瓠卢河,在黯淡的星光下,远远看见玉门关。玉门关上游十里的地方河床最窄,宽才一丈多,两旁有茂盛的梧桐树,石盘陀拔刀砍了几棵梧桐树,取树干搭桥,又铺草和泥沙在上面,这才过了河。渡过沙河,出了玉门关,奘师很欢喜,但也累了,就解缰卸鞍,停下来休息,两人相距五十几步,各自躺下,拥褥而卧。但不久奘师看到石盘陀拔刀而起,慢慢地朝他走来,约近十步时才又折了回去。奘师疑胡人中途变心,忙起身趺坐,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直至见胡人回去躺下,才敢放心就眠。

  隔天一早,取水漱洗后吃完早餐,正准备出发时,石盘陀忽然对奘师说:“弟子昨夜左思右想,觉得此去前途艰险,途中又全无水草,只有烽火台下面有水,必需晚上偷水而过,但如果被发现就是死路一条,所以,我们还是回去吧!”奘师听完不禁愕然,但仍坚持不答应往回走。胡人见奘师心意坚定,无法改变,竟拔出刀来威胁奘师,然而奘师依然不肯答应,石盘陀没办法,就哀求说:“我家里还有妻子儿女,而且王法难逃,就请奘师放了我吧。”奘师知道他后悔了,不能勉强,只好叫他回去。但石盘陀仍不放心,他深怕奘师万一被抓到,会说出他帮助引渡的事。于是奘师安慰他说:”你放心,纵然粉身碎骨,也决不会说出是你送我出关的。”石盘陀谢过奘师,这才放心的走了。

  至此,奘师又剩下自己孑然一身,孤独的踏上艰苦的沙漠之旅。

  玄奘大师,弧身西行,在一片茫茫的沙漠海中,没有水草,没有道路,只有认着一堆一堆的白骨马粪,逐渐前进。大风一起,沙层就像海洋一样,一高一低的迎面扑来。但海浪最高不过三五十尺,而这会沙漠所刮起的,却是可以达到二百多尺高的风沙,神秘古怪,根本让人无法认清东西南北。此时的玄奘,在恍惚间远远看见一队军旅,数百人骑着驼马,都作胡人打扮,忽进忽停,满身砂碛,千变万化,远看倒很清楚,接近了却又什么也看不见。起初以为是盗贼,后来想想,大概就是胡翁所说的妖魅作祟吧!正在不安的时候,但听空中有声音说:“不用怕!继续前进!”奘师这才安心继续前进。

  【1.4.2一箭飞来】

  烽火台:登上嘉峪关楼了望,烽火墩台,十分壮观。图为汉代烽火台。(图片来源:《中国地理大百科14新疆甘肃》,光复书局,1997)

  走了八十多里,终于看见第一座烽火台,奘师怕被台上的守兵发现,就躲藏在沙沟中,一直等到天黑,才出来取水。他在烽火台的西边发现了水草,人马都喝足了水,正要起身去拿装水用的皮囊时,冷不防飕的一声,射来一支箭,险些儿射中他的膝盖。接着第二支箭又射过来,这时,奘师知道自己已被守兵发现了,就大声的喊:“我是长安来的和尚,请不要再射了!”

  说完便牵马走向烽火台。守兵开门,果然看见一位出家人,就引他去见守将王祥。王校尉命人点火照明,看他的样子不像本地的僧人,应是京城来的没错,就问他此行的目的。

  奘师不答反问说:“校尉可曾听凉州人说有一位出家人玄奘,要去婆罗门国求法?”

  王校尉说:“听说他已经回京了,难道会是您?”

  奘师马上将经箧里的章疏取出来给他看,这时王祥才确信他就是玄奘大师。王祥劝奘师说:“此去艰难遥远,恐怕师父无法抵达目的地。”然而奘师意志坚定,不为所动。于是王祥念头一闪,接着说:“弟子因职责所在,不能协助您偷渡出境,但弟子是敦煌人,愿意送奘师到敦煌去,那里有一位张皎法师,德学兼备,他对贤能有德的法师一向最为尊敬,看到您一定很欢迎。师父您与其死在途中,还不如听弟子的建议,前往敦煌好吗?”

  只见奘师坚决而冷静的回答说:“我自幼喜欢听闻佛法,洛阳和长安两京的大德高僧不说,就连西蜀一带的先进,我都曾负笈登门求教。如果只是为了自己修行或名闻利养,又哪需要到敦煌去?今天我会不辞艰难来到此地,全然是因为现在各地都缺乏佛经,加上已有的佛经经常是经义不明,翻译不全,所以才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立志西行求法,即使死于中途,也心甘情愿!”

  【1.4.3抵第四烽】

  王祥见奘师意志坚决,不由的深受感动,便好好的款待,留宿一宵。第二天更为奘师准备了水和干粮,且亲自送奘师至十多里外,指给奘师一条直达第四烽火台的捷径。又告诉奘师第四烽的守将王伯陇是他的骨肉至亲,为人和善,师此去只消对他说是我送你来的,他绝不会留难你。说罢王祥就泣拜而别。

  是晚,奘师抵第四烽,但是他并没有按照王祥的意思去找王伯陇,怕的是节外生枝,打算暗中取好水就乘夜渡过烽火台。不料才到水边,便飞来一枝冷箭,奘师无奈,只好牵着马走向烽火台,照王祥的嘱咐行事。

  王伯陇果如王祥说的,是一位善良温和的人,他见奘师风尘仆仆,立刻慇勤留宿,隔天出发时,早已为他准备好许多粮草食物,和一只装好水的大皮囊,并送奘师走了一段路,分手时还特别交代说:

  “奘师不必再经过第五烽火台,那边的守将很粗暴,可能惹来麻烦,发生阻碍,最好绕过第五烽火台。从这里西行不到一百里的地方,有一个野马泉,可以取水补充。而过去便是莫贺延碛,长八百多里,就是古代所说的流沙河,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草木不生,没有水源,这是西行途中最艰苦的一段,只要能够克服,出去后就可抵达伊吾国境了。”

  奘师依着指示备受辛苦,抄过了第五烽,走进了八百里的大沙漠,继续展开他艰辛的旅程。

  【1.4.4失水欲返】

  莫贺延碛: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是西行途中最艰苦的一段。(图片来源:安田英胤着、安田顺惠拍摄《玄奘三藏之丝路》,朝日新闻,1998)

  大沙漠中果然连飞鸟走兽也没有,奘师一个人孤伶伶的走在这无垠的沙漠里,四周所见,除了黄沙,还是黄沙。从白天到晚上,再从黑夜到黎明,奘师怎样也见不到路的尽头,就只能这样不停的走着走着。好几次空寂的感觉袭上心头,恐惧的心理油然而生,要不是靠着默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及般若心经,这段路还真不知要怎么熬过去。

  好不容易走了百多里路,可是奘师却发现找不到野马泉这个地方,心想可能弄错方向迷了路,很是焦急。就在停下来喝水的时候,一个不小心竟然把水囊掉在沙地上,没多久水囊里的水就一滴也不剩的流光了。在无垠的沙漠中,没有水喝怎么活下去?不得已,奘师打算掉头回第四烽火台,重新装水再继续西行,走了十多里时,突然想起自己发的誓愿:“宁向西方一步死,不回东土一步生。”心想,怎么可以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就走回头路?于是又振作起精神,掉转马头,也不顾水囊里没水,就这样一心念着观音菩萨的圣号,继续向西北进行了。

  玄奘大师一念转进,继续鼓起勇气前行。在沙漠中的奘师,不分昼夜孤单的前进着,饿了就随便吃些干粮;累了,人马就地躺下来休息。白天时狂风挟着沙砾袭卷而来,使人眼睛张不开,连呼吸都困难;夜里则满天鬼火闪烁如繁星,魑魅魍魉,形状恐怖,前后跟随。有时高声称念观音圣号,影像就应声消失;有时还是无法排除,环绕在旁边,这时只有诵持“般若心经”后,一切幻影才消声匿迹。(这部“般若心经”是奘师在成都的时候,看到一个衣衫褴褛,满身脓疮的病人,没有人愿意理他,奘师怜悯,请寺里的人布施给他衣服、食物和药品。那个病人很感激他,口授这部“般若心经”作为回报。因为经文简短而意义深刻,所以时常讽诵,没想到现在却产生这样的灵验。)

  可是没有水喝,毕竟不是人和马所能忍受的,经过了五天四夜滴水未进,口干舌躁的奘师,已是全身发烫,头晕目眩,终于连人带马倒卧在沙层上,奄奄一息了。这时的奘师仍一心称念着观世音菩萨,恳祷说:“弟子天竺取经,既不为财,也非游访,只为的能求得无上正法,导利群生。求菩萨大慈大悲,寻声救苦,消除灾厄。”就这样在心心忆念,不断默祷的情况下,果然当晚吹来一阵凉风,使得奘师浑身畅快,精神大振。也许真的是太累了,奘师竟然在这种情况下睡着了。

  在梦中,奘师见到一个身高好几丈、傲然站立的巨人,威严叱喝他说:“为什么不打起精神继续赶路,还躺在那里作什么?”奘师一下子被这梦给惊醒了,虽然身心已非常疲惫,但不敢再作停留,立刻上马动身上路。这时候奇迹发生了,大约走了十里路时,老马突然一反常态,像发疯似的狂奔,一口气跑了好几十里路才停才来,而且接下来眼前的景象更是让奘师不敢相信,因为在他的眼前,就是一片草原,草原旁边还有一池清水,清澄得像一面镜子,更像闪闪发亮的珍珠。饥渴了好几天的奘师实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便高兴的在池边尽情痛饮了一番。

  奘师在草原上安静舒适的休息了一天,才把皮囊装满水,再割一些青草,作为继续前进的行资。经过两天,终于走出大沙漠,抵达伊吾国境(新疆哈密)。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