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无量寿经讲座(5)

  无量寿经讲座05(概要)

  《华严经》经末,华严最后一卷,普贤大士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把普贤行愿品列入净土五经之一,这就是证明。《华严》讲了这么多,那么多玄妙,讲到八十篇,最后还是要用,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这就是一个证明。圣教如檀,片片皆香,就是檀没有一片不香的。法法都圆顿,本无高下。《金刚经》说"世法平等,无有高下"。但是众生垢重障深,心中的污垢很重,障碍很深,心也很粗,智慧也很浅,"饥遇王膳而不能沾"。你是饿了,遇见国王摆了宴席在这,你就不敢吃,不敢去动筷子。你别的法虽然好,你不敢动,唯本经持名一法,这个你没法吃。所以有你没有法吃,就说虽有教有经,比如说相法家,最后是唯识观,很殊胜,这一切都唯识所现。换到这个唯识你不就平等了吗?你不就解脱了吗?但是在这个实践上你这么去用,这么去观,平平常常的时候就可以,假如真正问题一来,就不行了,到这里就用不上了。说本经的持名一法,乃是易行道,是人人都能修,这个是易行道,人人都可以做的。这个地方稍微说一下,有的人对于这个有所误解。由于听说净土法门是易行道,虽说是易行道,那么就容易吧,那就不需要费力气了,是不是?那我就轻轻松松的成天看我的电视,打我的扑克,这念几句,易行道嘛。那这是不行吗!你这是根本表示你没有愿力嘛。这个易行道和其它法门相比,参禅、持咒、修密、教观、打坐种种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相比,没有一个比这个更容易得到成就的,得到解脱的,所以称之为易行道。就等于说,你这个善于懈怠也能达到目的,那么容易。极乐世界这个大学也要求考试,只要有二三百分就能考取,但交白卷是考不取的。就是说一般好学校一般考卷五百分,四百分以上才能有希望,这个极乐世界只有二百分就行,怎么也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也做种种功德吧,做居士三品。比考五百分、六百分那就容易多了,而且这个学校去的时候没有降级,没有开除,没有留班,出来个个都毕业,个个是博士,个个是爱因斯坦,都成佛,这是殊胜之处。易行道要这么体会,可和其它的相比,这个最容易了,没有比这更容易的。这个要不行,修别的就更不行了。这个不是一番真实发心,真实修持,照样还是虚度一生。大势至圆通章,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章里头有两句话,它是主张"净念相继,自得心开"。 净念相继是什么呢?就是很清净的念,不是又想这个,又想那个,心里没有别的,别的放下了。就一句佛号,没有放,就叫净念相继。没有妄想的一句接一句,就这个不是很容易,就自然得到心开。刚才我说了这个很容易,就是跟别的方法比很容易,就是要去做,做了之后就知道,还是不是很容易,还要很发心、很祈祷佛的加持,如何如何才能做的到。也往往是念佛之后,反而妄念纷飞,不是昏沉就是散乱。也不是一时,你做到净念相继了,一定自得心开。念到净念相继了,是人人能做到的,不是做不到的,但是需要很努力才能做的,就是这个样子。以凡夫心,开佛知见。就是这个凡夫的心呀,很恶浊,很粗浅,很愚痴。这样的心就能开出佛的知见。释迦牟尼佛是大智慧,一切人间导师,法中之王,圣中之圣,跟他的知见相同。所以禅宗三观齐破,见于佛齐。告诉你三观都破的人,你见就跟佛齐等了。父母所生之身,今生是可以做到的。修禅宗离我们就远了,至于根基浅的人呢,他就不能做到,还希望心开了,入佛知见,跟佛一样,可以做到人天祖师了。如何如何这个就不行了?如果能够至心信乐。至心的相信了,至心的欢喜。所以佛经后头皆大欢喜,你闻到法之后你就升起欢喜心。我的老师夏老师听到净土宗法之后,他就在房间里哈哈笑,一个人笑两天。他说:"这一回我真有办法了,我能出去了,脱离这个六道轮回。"他确信净土法门,至心的相信这个法。你就可以乐啊,你就有办法了,乐啊!愿意去啊!愿生彼国,乃至十念。需要念到十念。临终时蒙佛的摄受,佛来摄受你。不是你有这个水平,而是净土还是一个特殊的他力法门,仗他力。因为在临终的时候,最困难的时候,最不能清净的时候,你完全靠自力仍然是做不到的。但是净宗法门只要你真正信愿持名,在你临终的时候,佛就现在你的身前,就以佛的威力,三昧力,神通力加持你。使你也入三昧,入神通,心就不乱,而能清净念佛,随佛往生。净土法门它最殊胜在这,称为他力门果教派。从果上起步,不单纯利用自力。禅宗就是单纯利用自己的力量开悟。开悟之后,有的时候还不能断除后有,还要转世。所以往往开悟之后,像莲池、澫益大师都是开悟的人,永明大师都是开悟的人,都归到念佛。如果你参禅开悟,你不能弘扬净土,修净土,有句话管保老兄欠悟债,你这悟还悟的不够。信乐往生,因为参禅之后,有的古诗人,你看苏东坡前生就是开悟的人,第二生就是苏东坡了。作为咱们能信乐、能念,蒙佛摄受生极乐,花开见佛,听闻佛法,入了无生法忍,奇妙一切。这是最奇特、最妙、最微妙、最快、最直接,莫过于是。没有再超过这个的了。一切众生由此得度,一切众生都因此得度。十方如来乃称本怀。佛这才称了你的本心啊!佛为什么要成佛?佛为的救渡众生呀。要救渡一切众生啊!一切众生怎么才可以得度?这样才能得度。所以十方诸佛的心愿就称心如意了。本经所宣乃是如来真实纯一的法啊!真实纯一之法,没有权曲。不是权说,不是权巧方便,也没有什么委曲,所以叫正说。为什么要说这个经呢?称性极谈。如来正说,称其本性,和盘托出。如来称他自己如来的佛性,把这个法门全盘托出来了,毫不保留,都给我们了。如来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全部都给咱们了,就是这句佛号,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咱们这个地球上所得到的法,全给我们了。所以说称性。"一切含灵皆因此法而得度脱",这个《无量寿经》的话,这句话佛说的。"一切含灵",有灵性的都是因为这个经而度脱。大家要注意啊!因为这个经度脱,在称性中时登峰造极之谈,是称性极谈。解释一下这个小标题。"称性极谈,如来正说"这是什么?"称性极谈"如来要称他的本性要广度众生。有这个微妙法门,所以说《无量寿经》,说这样的法门,大家都因此而得度,佛就称他的本性了。

  第二     三根普被、凡圣齐收

  《华严》、《法华》根本是圆教,它是接上上根。当时说《华严》的时候,如大智慧舍利弗,大神通如目犍连,他们都跟瞎子、聋子一样。有很多经中事他们是不见不闻,如聋如盲。小乘的极果也就是大阿罗汉,他还无所知呀。所以比这个再低一些的就更不行了,故云下根绝份。下根人在这就没有办法了。所以他就不能救度下根的人了,下根绝份。依小教、始教,开始说的是如何去证阿罗汉,如何去修持。始教开始讲法,讲的一切,只接一些权小之机,这是小乘的根机,接一些权教的根机,不是实教。那么对于善根则有教浅机深之失,你这教很浅,他的根很深,他就不满意,他就不想学。下面的合适了,上面的不合适,也不应机。只有本经持名的法门是圣凡齐收,圣也收,凡也收。刚才举个例子,那个王胜宣大夫,人大代表,他弟弟看到入地狱了,都收。我上次讲的夏老师的那只老鼠跟着念佛。下根都如此,禽兽,彻上文殊、普贤。普贤菩萨在行愿品中,行愿品里四句"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普贤菩萨怎样往生,这四句只有这么讲,没有别的讲。文殊是大智慧,现在参禅的人你们还能超过文殊是不是?都是大智慧,他就作五言了。一样的话。"愿我临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就是把七言变成五言了,一样的话。释迦牟尼,还有这两位文殊、普贤他们都愿意往生,而且在《无量寿经》里面佛跟弥勒菩萨说,弥勒菩萨也是当机,说将来弥勒成佛还要弘扬《无量寿经》。这个经先是阿难当机,后来弥勒当机,都是对弥勒说的话,嘱咐给弥勒,于此界有七百二十亿菩萨。这个世界有七百二十亿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植众德本,种植种种德的根本,当生彼国。佛就预告弥勒有七百二十亿菩萨已经作出种种功德,他当生彼国,他要生到极乐世界去。这不都是善根吗?已经植众德本,供养无数佛了。彻下五逆十恶,我还举了个例子,可见本经广收万类,各种都收了,普被三根。阿伽陀药,一种圣药,全部都能治,能愈万病。故本经明"值斯经者"碰到这个经,《无量寿经》,"随意所愿",随你的心意愿什么,想什么,都可以得到度脱,得到解决。所以说这个经要普被三根。

  再特别说一下对于我们凡夫说,这个经是圣凡齐收,很对我们凡夫,恩更深了。咱们凡夫等到末法福慧更浅薄了,垢障也更重了。如果没有这样的方便法门,就更是没有办法了。对于我们更重要了,有这样一个方便法门就是靠信愿持名,真信,发愿,愿生彼国,不留恋这个娑婆世界,愿意往生之后来实现自己的度生大愿,就念名号。这三样事信、愿、行,那你就可以功超累劫。别人要花多少多少劫才能圆满的功德,就可以超过他的,一往生极乐世界,迳登不退了。一往生就不退,只有进步没有退步。所以说没有这样的法门,凡夫何能度此生死业海啊!生死业海茫茫无际无边啊!咱们凡夫不是老在进步,大家要知道这个修行是进一退九。这个世界是退缘多。大家可以看,同班多少人,十年之后再检查检查,能够保持个个都是进步,很难,是不是?这就是退缘多,也不是他现在就有这个想退。他遇见某种因缘的牵引,使他不知不觉就退步了,可怕的就在此了。不是说一个美国的老和尚,因缘很好,他看没有帮手,回国后找了两个年轻的小和尚过去,跟他到美国去帮助他,也可以继灯呀!把这个灯接下去。到了美国你如果不会开汽车,不会说英语,那就没有用了,要先学会这两件事。等他们把这两件事学好了以后,这两个年轻的和尚都不是和尚了。他就退了,退缘很多很多。所以唯有这个法门难极了。大悲慈父,两土导师,极乐世界的导师,娑婆世界的导师,就开此净土法门。显出这个世界的苦,极乐的乐,来激扬我们这些个沉迷的众生。这个地方是大火聚,是大火坑,本来两个和尚好好的,本来是好事,去帮助老和尚,没想到这一去被环境所转,是个大火聚。彼是清凉池,那个地方都不退,没有退缘。极乐世界没有退转,都是阿鞁跋致。阿鞁跋致意思翻译就是不退转。这里刀山是在后,这个世界的种种苦痛啊,就要受报,错了就要受报,不是好玩的,退就是错,刀山剑树就在我们背后,极乐世界是宝莲花池,在我们前面,于是自然生于圣苑。我们就愿意厌离娑婆,求生极乐。既然有了信愿,再加上持名号就可以得度。一生到彼国之后,能见佛闻法,从有念而入无念,你到了无生法忍,悟入无生。从有念而进入无念,因往生而契无生。你因往生而悟了无生法,顿悟此心,本来平等。这是说的一般情况。真正出格的人,在这世界念佛,也可以悟无生法忍。韦提希夫人就悟无生法忍,《观经》。晋朝还有一个人,他很穷,生活很苦,他就念佛。专诚,闭关念,佛就现前跟他说法,他就悟了无生法忍菩萨。但这个没人知道,他后来从晋朝到清朝,中间还转过来多少次也没有人知道。到了清朝在乩坛上他把这事说出来了。只要真念,你不是说非得死后才能成度,特殊的根基象很多祖师的悟证都是很深的。这个海东就是指朝鲜,元晓法师,朝鲜的法师,他说四十八愿,先为凡夫。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首先是为了凡夫啊,为了救度凡夫,兼为三乘圣人。他的提法,首先是用在我们凡夫身上,来救度我们,同时也为了这个菩萨乘、声闻乘、缘觉乘圣人。可见净土之妙就妙在,首先是为了我们凡夫,使我们凡夫度脱生死苦海,实际正是如此。大家就是从凡夫的心开始修,你遇上一个特殊的法,一生就成功了,那就非常殊胜。

  他力法门、善护行人

  今天我们晚开始一点,把这个时间补足。讲第三讲到他力妙法,善护行人。不光是靠自力,而且靠他力。所以《弥陀要解》首先要信、愿、行。要信,信指出六点:信事、信理。信他的本体,这个理体,这个真如实相,信理。信事,极乐世界种种庄严,就是事说,往生这都是事,不光要信理,还要信事。信自、信他。要信自心具足一切,自心妙明。要信他,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皆是我心之所流现,信自。同时还要相信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有个极乐世界,有个阿弥陀佛,大家可以在那往生,可以闻法,可以得度。信他、信自,要信因信果,除一般的因果之外,要相信念佛为因,信愿持名为因,决定得到往生成佛之果。六信,说要信他。所以有的人学了些理论,懂得禅宗之后,一听"他"就说你这是心外求法,不知道自他不二。这个他、自,自然就是一个。华藏世界那么多佛世界,只信了一个。只有一个无为无相,偏到空这边,那就不是深的般若,那是浅的般若。他力妙法,其它的法门全凭自力。末世修行多诸障碍,大家读《楞严》,《楞严》有五十种阴魔,一念之差就入阴魔。现在就奇异功能,那比《楞严经》所说的魔的境界差多了,那个魔的魔通厉害多了。现在我们要有正知见,不能被奇异的事,迷失方了向,我们还是咱们这个正法。《楞严经》就讲你们就是要打坐,要是离开楞严咒,要是避免魔事就没有可能了。你不能念咒,禅堂上写着这个咒,带着这个咒。为什么大家上殿有时要念楞严,念大悲十小咒?这就是他力护持你,不要被"非人"得到便。"非人"确实有,这不是迷信,魔也确实有,有的是心魔,有种种其他的魔。他就要受障碍,你相信有没有你自己?相信有你自己就有魔。你要说我是空,无我,你根本没有魔。就是这,这么一说,大家说你执着了。无我,你平等。你可以去厕所中去吃大便,跟你吃最好的美食是平等,你这才能说平等,不然是坏的不吃,说要吃好的。可是想起来,都要平等那是假的。你要讲这个都是空的,那你自己要空下来,所以他力很重要。还有很多境界"不作圣心,名善境界",打坐都是如此。大家要学止观。天台里头,老师教的,这往往有殊胜的境界出来了。你不作圣心,不作圣心这方面的体会,这个是好境界,就是你打坐之后出现的好境界。若作圣解,反受群邪。你觉得我特殊了,我这高明了,或者是什么什么的......反而退步了。可见行人稍有执着,便失正见,即入魔途,求升反降,甚至堕入泥梨。所以其余的法难修,很难。

  所以念佛的法门同于密法,净土法门是密教显说,是他力门,属果教派。咱们发心念佛,就靠弥陀本愿。弥陀发了四十八愿,有念佛的人,十念必生,就要护持。这个魔就不能干扰了。《十往生经》就说,"佛言"就是释迦牟尼佛说,"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包括咱们现在的人在内,"南无阿弥陀佛",你念四个字"阿弥陀佛"也行。"愿往生者",愿意往生。"彼佛"就是阿弥陀佛,即从极乐世界派往二十五个菩萨,拥护你这个人。不管你是行、是坐、是卧,乃至于白天黑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不让他们来下手,让他们得到方便,恶鬼、恶神就不能干扰你。这是他力护持。《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云:"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大势至,大势就是力呀!力量的力,势力。大势至菩萨,大势登峰造极。大势至菩萨就在咱们这个世界,摄受念佛的人归于净土。夏老师的著作《净修捷要》里就说:"大势至菩萨现居此界",现在就住在咱们这个世界,虽然在极乐世界,也在这个世界。"作大利乐"给大家作很大的利益和安乐,"于念佛人摄取不舍"你念佛人在哪,摄受加持都是不舍弃的,"令离三途"叫他不怕魔干扰,摄受他什么,让他离开三恶道,让他得到无上的力量,得到往生。《阿弥陀经》里说了,"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听到阿弥陀佛,听到《无量寿经》来受持这个经,依法奉行,"及闻诸佛名者",说阿弥陀佛还有很多佛名。这个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已经受到一切诸佛的护念。

  还有念佛的人有一由旬光,由旬古代的天子行军时候这一天的路程,有的时候是四十里,有的时候是六十里,有的时候是八十里,那个不可以有标准,行军可以快一点,慢一点,但是里也不很标准,里也有大有小,大致这个数,我们就取最小吧。说最小的把它夸大,四十里,用最小的,即是由旬。一由旬的光,念佛的人你是放一由旬的光,所以有的人说我有气功,能看见谁有点什么光,奇异得不得了。不知道佛说念佛的人他也有四十里光。大家念佛,要修法,大家要上殿,不是只是自己得到好处,是这一方都得到好处,还不止一方,整个地球都得到好处,其实还不止地球,整个宇宙都得到好处。所以为什么出家人要受到供养,这也是受供养的一个理由。

  由上可见,念佛的人,有阿弥陀佛所派二十五个菩萨保护,又有大势至菩萨等等摄受,又受到一切佛的护念,所以就能远离魔障,没有魔,没有困难。没有这些困难,可以安稳的修持,仗佛力故,他力的加持。大家想学密,密也特别用他力,但现在密宗里头冒牌人太多了,很难得到一个真正的师父,那也很麻烦了。师父就是魔,就坏了,掉过来干扰你。净土法门稳当,称为易行道,或以谈他力为着相,或者说他力是着相,应知他力亦是自心,就是自心,自他不二。自跟他不是两个,自他宛然,他不是两个,就有自有他,有自有他这个道理比较难懂。这说个譬喻,上次佛性打了个比方,就像磁有磁性。古代发明指南针,黄帝打败了蚩尤。为什么指南针指南?地心是有磁,一个铁的针受到磁的吸引,它就方向一定,不管是指南指北,反正是知道南北了。磁性是什么?磁的作用大极了,发电机有磁,然后有导线,导线在磁里边转,导线就生电了,就亮了。一切的很多很多设备要靠电,就这么来的。靠磁,在磁场里有运动的导体就出电。倒过来,我们把这个导体没有动的原动力,我们在磁场里把导体通上电,就要运动。电动的车子,许多机械电动机械就是这个道理。有磁场给他通电,它就动。原动力叫电动机。就是利用一种磁,磁有这么大的作用,一个电动,一个发电,这个重大的作用知道了,靠电能动的就是电动。这也是一种磁,靠发电,然后大的电力是靠发电机。不管是水利发电,什么发电都是靠电磁场的运动出来的。但是磁性是什么?你把那个铁砸成粉末,比粉末还小,你也找不出什么东西叫磁。它就在铁的里头,所有的电子所运动的轨道都是一致了,就表现出磁性了。这就是磁。磁性你不能说是没有吧,要是没有的话怎么会发电呢?怎么会电动呢?你不能说没有,你说有吧,拿来我看看。谁能把磁找出来,谁也找不着,谁也拿不出来,谁也分离不出来,不可得。所以空和有拿这个打比方。我们的佛性决定是有,但是说在哪个细胞里,哪个血管里头?都不是,觅心不可得。无,它是有;有,它是无。众生的这种见解,你是想不明白的,这是佛性的研究,自他不二。这是一个大的磁铁,我这是一根针,我们知道一根针被它给吸上了,是不是?被那个磁铁吸住了,磁铁就能吸铁,不然怎么叫吸铁石呢?为什么能吸铁?因为铁也有磁性,它就是乱,里头分子都是乱动的。在这个大磁场下,这个电子,路也就走顺了,走顺了就显出磁性。磁场是不同的极相吸,南极北极相吸。北极和北极同等相排斥。咱们划出一个磁力线,我们都练过,从这极到那极,这两个磁场一个磁力线。这就是作用。磁场是这个磁场,铁粉的线可以看出来,这是共同的,是它的也是它的,两个之间共同的。磁场是一个,这个东西它那里头是铁粉,我这也是铁粉,也是一个,就说是自他不二,有什么两样?你也是这个,我也是这个。这边磁场是一个,就说自他不二,自他宛然啊!这明明是两个东西嘛,我这是一个大磁铁,我这是一个磁针,而且我本来是没有磁性的,因为它的作用我的电就走一致了,我的磁性显出来了。就好像众生因为佛的教化。我的妄想也没有了,我心里也净了,我也跟佛心一样了,这不就是自他宛然,自他不二。这样来理解才是一个正理解。但只承认自,而不承认他,只承认理,不承认事,只看这些事,而不知道理,而不认识理,你就对这个事相,迷于事相,而不知本来。所以这个法门因他力而显自性,佛的加被护念,念得你自得心开,显得自心。从有念入无念,从念阿弥陀佛开始,念来念去,你就念而无念。在念的时候就离开了我们的这个念,只有这一句清清净净的阿弥陀佛。这一念就是本法的深妙之处。《弥陀要解》说"此法门全在了他即自",在于了解,了他不仅是了解,这个了字很深。这事你能不能办成功,这事你能了吗?能了,解决的意思。这个"了"不但了解、解决的意思。此之全在了他即自。能够深刻的认识,他就讳言他佛。你不肯说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禅宗人有这个问题,这个就是他见未忘,还有他见。要没有他见,跟他还有什么关系?所以偏重自佛。只承认我自己本佛,阿弥陀佛是我自心本具,那么往生也就不必了嘛。偏重自佛,却成我见颠倒。你不但有我见,而且是颠倒的我见。

  第三点就是说他力法门,得到佛的护持,所以这个稳当。同时要把他和自的关系作一个叙述。稍微差了一点点,就这样吧。关于这个《大乘无量寿庄严平等觉经》,关于前面的纲要作为讨论。第一个问题,就是大教的缘起。以什么因缘而兴起这样一个圣教呢?说明了圣教的兴起有它的共同之点。为什么兴了《无量寿经》呢?净土法门又有它的特殊性。大教缘起,《无量寿经》以持名念佛法门为什么兴起?这个我们解释了三个问题了。下面说第四个问题。为什么兴起这样一个持名念佛的法门?

  四  暗合道妙、巧入无生

  《无量寿经》第四个问题是什么呢?"暗合妙道,巧入无生"这个就是净土宗最奇特、最殊胜、最微妙、最圆融不可思议之处。它既然是巧被三根,三根都普被。最高的如文殊、普贤,最低的如五逆十恶,甚至于临终十念都能往生。事情是这样,道理呢?它有一个道理呀!它并不是说特殊有什么,练什么功似的,一个法术,一个诀窍。你知道诀窍你就成功了,不是这个意思。佛法里头没有这个意思。所以很多人以为密法里有这些,都不是,它是暗合妙道,巧入无生。因为这是圆教,圆教的教法都需要先入后修。你必须入了之后才能修啊,你不入整个是糊涂的,那凭什么起修?这都是先入后修的法门。只是从这个悟的境界上开始才能进修。谈悟谈何容易啊!千万个难得一个半个,当前要找一个开悟的人难极了,谁介绍介绍咱们国家,有哪几个是开悟的,谁都很为难。"七朝天子福,九代状元才",七朝的福报加在一块,光有福报不行,还有九代的状元。七朝天子的福,九代状元的才华、聪明集中于一身,这样的人才有开悟之分。那你先悟后修,当然很难啊。净土法门是什么?还有就是这两个最特殊了,一个净土法门,一个密宗,而你不必悟也可以修。不悟怎么能修?所以它是诸佛慈悲的大智慧,大慈悲的结晶。给予这个法门让谁都可以作,在作的过程之中你不知不觉,你还不明白,不知道,已经合乎道妙了。其它的法门是证悟无生。从证悟上堂堂正正的证入无生法忍。这是巧入无生,巧妙之法,暗合妙道,巧入无生。是这样一个教在兴起,这样一个教才能普被三根,才能使没有开悟的人也能够得到一生的果实,殊胜的果实,可以圆修。圆修跟普通的修相差是一天等于一劫。圆人跟普通人的修持都是凡夫,一个是圆的见解,一个不是圆的见解,两个人的修持日劫相倍,有圆解的人修一天,等于没有圆解的人修一劫。那么有圆解的人很难,净土法门就可以从一个普通的凡夫开始,当然暗合妙道,这就是它的殊胜之处。怎么暗合?去看下文。这个经给我们说,我们要修,要无念,要离念,世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要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生就无灭了,这个不是凡夫所能做到的,要到圆教。小、始、终、顿、圆。判教,华严的判教,五教,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圆教是最高的了。圆教法里头最高级了,他才能够离开一切心意识的分别。心的分别、意的分别、识的分别,这才叫真正得了无生法忍。所以花开见佛悟无生,就是悟这个无生法忍,圆教八地的菩萨才可以。别教,天台讲四教,藏、通、别、圆。别教的初地只相当于圆教的初住。圆教的阶次很高,圆教的八地菩萨才能真正证无生法忍,可见圣者就不容易。到八地圣者都不容易的事,咱们安能期望于这个?具足烦恼的凡夫,希望凡夫去修,就离开念,离开相。善导大师在我们大陆,大家在心目中不是这么特殊的崇敬。在日本不得了,对于善导大师亲切极了,尊敬极了。他们就说这个净土中第一代祖师就是阿弥陀佛,第二代就是善导了。第三代他们日本人。这么尊敬善导,善导确实是大德。莲池大师说,大家说善导是阿弥陀化身,莲池大师说,虽然不是弥陀,那也是文殊、普贤、观音、势至之流的人。这个善导,由于一些传记,把他记载成自杀了,可恶啊!善导大师一个很伟大的著作叫做《观经四帖疏》,下面就是善导大师的议论。这个是净土宗的祖师,咱们国内净宗二祖善导。《四帖疏》说:"今此观门等",《观经》所讲观佛像好,观日轮,观水等等观上去,十六观,这些个观的法门,是"指方而立相"。那么观的西方,不是指出一个方,立向。你要观这个佛,观这个白毫相,观这个佛无量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种种相。"住心而取境",心就住在你所观的境上,取那个境。观日轮,天天看太阳落,看了之后就老想太阳,睁着眼,合着眼都看到太阳现前。《无量寿经》的汇集者,我的老师夏老师,他这个观成功了。睁开眼也看见一轮红日,闭眼也看见一轮红日,日观就初步成功了。取境这是十六观的相吗?观佛的白毫,不就有白毫相吗?不是无相,不是离念,你心里想着这个,老观这个,这不就是念吗?为什么这样?因为如来全知,咱们的大慈悲如来慈父,全知,就是早知道了。不要等到末法才知道,早就知道末代的最浊众生,这一些凡夫有罪、有垢、垢障,很浊,这样的一些凡夫。你叫他给一个相,叫他在这个相上住心,尚不能得道成功,何况你叫他离相,而求到事上能有佛?有所证得,所以就叫"指方立相"。为什么呢?末代凡夫只有从这个地方下手。

  底下说的我们必须如此,在这里这句话就说明了这个"指方立相"。我们这个《观经》,观想念佛,念一句佛号,念这个名字都是相。这说明必要,这样立相的巧妙之处何在呢?这底下还有。再以众生妄心,念念相续,如急流水。咱们自己说吧,咱们这个妄心,这个起心动念的这个心,所起的这个妄念,是一个接着一个。这个刚灭,下一念又起了,这一念已灭,一个新念又生出来了。就如同急流之水呀。这个水老在哗哗的流呀。咱们这个念头老是这么起,一个念接着一个念,那就是水上一个浪花接着一个浪花,从未暂歇,从来没有暂时休息过一会。若勉强按捺,现在你说我按着它不许起妄念,不许起妄念。有很多人这么用的。管着它,你起这妄念就不行,就这么定住,这么观。这就是禅里搬石头压草。这个妄想来拿块石头把它搬来把这个草压住,表面看起来草不往外长,可是它那个草的根越长越粗。有一天那个草多多少少能把石头抬起来呢。搬石头压草,粗念虽得暂息,你压它,一来就不起,坐在这,这样的话,那个维系的念头从来没停过,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事情。而有许多坐禅定的人,坐到最后,也没有自己了,也没有床铺了,也没有房间了,一切皆空了,自己以为是很好的境界了,甚至于是一种无相,很高,见了佛的法身境界了。其实在禅定来说,这个都还是欲界中的事情。在三界之中,欲界中的禅定,那差的远呢。还有色界,还有无色界,你哪出得了三界呀!在这种情况下,行人很容易错误认为这个就是。粗念不起,细念他不知道,就说我相应了,实在是大的谬误呀。很大的错误,所以参禅常常会出现很多毛病呀!难行道,禅定很殊胜,戒定慧。但是也要很善巧,要知道如法。所以大慈悲父,兴无缘之慈,同体之悲,就给我们一个奇妙的方便法门。这是个最奇妙、最奇特、微妙这样一个法门。最容易、最方便,指方立相。叫你老想着西方。净土人都坐着不背西,面西,他老想着西方啊!摄心专注,把这个心一句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老念着这个佛,就用这个妄心,妄心开始。谁都有一个妄心,你妄心专注一个境,专注西方极乐世界。就我这个念头,我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小孩子都可以啊!现在好多小孩说话都会念佛,那么这个妄心持佛名号  。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