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不思议品第四之九
复次舍利子。如来所有十八不共佛法。诸住信菩萨闻是说已。应生净信超越分别离诸疑惑。乃至发希有想。而是十八种法。如来以具足故了知胜处。于大众中作师子吼转妙梵轮。余诸沙门婆罗门悉不能转。所有一切世间天人魔梵。无与如来同其法者。云何名为如来十八种法。一者如来三业无诸过失。所谓身无过失故。若智若愚无与如来同法语者何以故。佛世尊者身业清净无诸过失。如来身相端直。诸威仪道进止可观。若向若背若屈若伸都无缺失。被僧伽梨执持应器。而僧伽梨衣离地四指。毗蓝婆风不能吹鼓举足下足行住坐卧威仪如法。于城邑聚落。若入若出下足按地。而不损触千幅轮相。于虚空中。雨众莲华及诸妙香。又复如来足按地时。傍生趣中诸众生类。于七夜中悉得快乐。命终之后得生天界。佛身光明普遍照耀。下至阿鼻地狱。彼诸众生蒙光照触皆获乐受。此名如来身无过失。又复如来语无过失。此语无过失者。若智若愚无与如来同法语者。何以故。舍利子。如来所出语言悉知时故。是如实语。诚谛语。平等语。如说能行语。无众杂语。令诸众生欢喜语。无重复语。善文善义妙庄严语。以一语言音声。随诸众生种种意乐。咸生欢喜语。此名如来语无过失。又复如来心无过失。此心无过失者。若智若愚无与如来同法语者。何以故。舍利子。如来虽常住等引心。而不舍离一切佛事。常所施作心无所观。于一切法。无碍知见而常运转。此名如来心无过失。即以如是心无过失之法。为诸众生亦然宣说。普令断除诸心过失。此等是名如来第一不共佛法。
舍利子。如来心无爱着。所有一切魔及魔众。并余邪异外道。于佛如来伺不得便。何以故。如来若顺若逆若尊重若损害。皆已离故。一切众生若起尊重。心亦不高。若不尊重。心亦不恚。如来诸所作事已作见作。悉无流散不起爱着。亦复不与世间相违。以如来心无爱着故。修无诤行。如来无我无执无取离诸结缚。是故如来无所爱着。以其无故。为诸众生亦然宣说断爱着法。此是如来第二不共佛法。复次舍利子。如来无失念。若有失念即有痴暗以其如来无痴暗故。即于禅定解脱等持等至。悉无障碍。所有一切众生心行动转。普观察已。即为如应宣说法要。由无忘失故。于诸法义乐说辩才。及无碍解皆无忘失。如来于过去未来现在。具无碍智见故。自解了已即为众生。广大宣说过去未来现在无碍智见无忘失法。此是如来第三不共佛法。
复次舍利子。如来常住三摩呬多。若行若住若坐若卧若食。食已或复默然。心无所得。如来已得甚深三摩地法及最上波罗蜜多。能观所观悉无障碍。所有一切众生及众生聚中。悉不能观如来之心。唯除如来加持力故。如来常住三摩呬多心已。即为众生。如应宣说三摩地中清净舍法。此是如来第四不共佛法。
复次舍利子。如来无种种想。不于种种想及诸境界而住其心。何以故。如来于刹土中。无种种想。刹土如虚空。无有尽故。于众生中无种种想。众生自性无种种故。于诸佛中无种种想。法界无差别平等智故。于诸法中无种种想。离贪法故。如来于众生中。见具戒者不起敬心。见毁戒者不起慢心。不饶益者现起饶益。无不饶益普饶益故。不调伏者平等调伏。邪定聚者亦不轻慢。如来于一切法中。起平等行。此名如来无种种想。即以此法为诸众生。宣说断除种种之想。此是如来第五不共佛法。
复次舍利子。如来于诸舍法无不决择。何以故。如来于修道者而行舍法。非修道者亦不弃舍。于修心者而行舍法。非修心者亦不弃舍。于修戒者而行舍法。非修戒者亦不弃舍。于修慧者而行舍法。非修慧者亦不弃舍。于智行舍不弃愚痴。舍出世间不弃世间。于圣出离者而行舍法。非圣出离者亦不弃舍。如来转妙梵轮而行舍法。于诸众生亦不舍离大悲之心。如来自所证成平等舍法。不假对治而能随顺。舍利子。又复如来于舍法中无高无下。亦无所住。已得不动离于二法。无出无入。依时而舍不越于时。无动摇无别异无分别无所观。无和合无表示。无实无虚。无诚无妄。亦无领纳。如是如来舍法具足。即以是法为诸众生。广大宣说令舍法圆满。此是如来第六不共佛法。
复次舍利子。如来所欲无减。何名为欲。谓善法欲。复何名无。谓即如来大慈心欲无减。大悲心欲无减。说法欲无减。化度众生欲无减。成熟众生欲无减。伺察欲无减。教示菩萨欲无减。令三宝种不断欲无减。如来所欲所向智为先导。如是等如来所欲。皆为令彼一切众生。圆满无上一切智果。如其所应宣说法要。此是如来第七不共佛法。
复次舍利子。如来精进无减。以其如来精进力故。普为化度一切众生不舍精进。令听法者不生疲倦。如来于听法者亦无所得观其法器。如来随应为说法要。不生疲懈亦无中止。当说法时不念饮食。于其中间不舍众生。如来过度殑伽沙数等诸佛刹。其中若有一众生未化度者。如来身语心业悉无疲倦。三业轻安发起精进。如理勤行令诸众生得圣解脱。是为如来为诸众生大精进力。此是如来第八不共佛法。
复次舍利子。如来于一切处。一切种诸念无减。如来正念悉无忘失。何以故。诸佛如来相续现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所有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诸心。如来悉能任持观察。如来于诸念中。毕竟不复有所忘失。随诸众生一切心行。而悉了知。如来不复思想观视。正念无减。住三聚法了众生根。解入众生一切意乐。观众生行。如来亦无思惟伺察。说法无断。所以者何。随其如来念无减故。念即寂静悉无忘失。即以是法为诸众生广大宣说。此是如来第九不共佛法。
复次舍利子。如来等持无减。所有如来等持之法。即是一切法平等。如其所说诸法平等。何名如来等持无减。谓若真如平等即等持平等。若等持平等即诸如来平等。若入是平等法门。此即说名三摩呬多。若贪际平等。即离贪际平等。若嗔际平等。即离嗔际平等。若痴际平等。即离痴际平等。若有为际平等。即无为际平等。若生死际平等。即涅盘际平等。若入是平等法门。即名如来等持无减。何以故。由等持无减故即毕竟无减。又复如来等持之法。非眼相应。非耳鼻舌身意相应如来于其诸根无所缺坏。不依止地界。亦不依止水火风界。不依止欲界色界无色界。不依止此界他界。以无依止故即无所减。是为毕竟无减。以其如来等持无减故。即以此法为诸众生广大宣说。普令众生获得如来等持法门。此是如来第十不共佛法。
复次舍利子。如来慧无减。如来胜慧云何能知。谓一切法不随他信智。无众生寿者补特伽罗于法有所得智。无尽无碍解善巧之智。分别句义智。于一句中入百千劫加持宣说智。随诸所问各各宣说断疑惑智。于一切处无障碍智。建立三乘善宣说智。八万四千心行悉了知智。八万四千法蕴随应说智。如是如来最上胜慧。无边无际说不能尽。如其如来胜慧无减。即为众生广大宣说慧无尽法。此是如来第十一不共佛法。
复次舍利子。如来解脱无减。何名如来解脱无减。所谓随应悉令解脱。诸声闻众闻声解脱。诸缘觉众。觉悟缘生而得解脱诸佛世尊离诸障碍二取解脱。此说解脱者。先际诸佛已往。后际诸佛未至。现在诸佛不住。由是眼色二取解脱。耳声鼻香舌味身触二取解脱。无取无著无依止解脱。心自性明亮故。智亦复然。此说名为一心相中相应胜慧如来由是。现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如其所证即以此法。为诸众生广大宣说。此是如来第十二不共佛法。
复次舍利子。如来一切身业智为先导。随智所行。以其如来身业具足故。一切众生见佛身者悉得调伏。闻佛说法者悉得调伏。观佛默然者悉得调伏。睹佛受食者悉得调伏。见佛威仪者悉得调伏。瞻佛众相者悉得调伏。观佛妙好者悉得调伏。瞻佛不可见顶相及放光者。悉得调伏。见佛举足下足于城邑聚落若入若出者。悉得调伏。诸佛如来于四威仪道中。而无不为众生作调伏事。此名如来身业智为先导随智慧行。此是如来第十三不共佛法。复次舍利子。如来一切语业智为先导随智慧行。何以故。诸佛世尊不说虚假之法。说无断法。善乐说法。如来诸有语言。未知者令知。无高无下无纡烦语。无屈曲语。无粗涩语。无恶戾语。无巇崄语。善柔软语。无衰朽语。无轻动语。无娆恼语。无迅速语。无迟缓语。善分明语。善演说语。善了知语。妙说相妙音声。无破缺无过失。极甘美广大殊妙。无尘离尘。无垢无暗。显焕无碍。和合明亮。神通无劣。音响不破。能生妙乐。身得欢喜。心极信顺。息除贪爱。息除嗔恚。息除愚痴。降伏恶魔。制诸罪业。息邪异语。止不了语。如击鼓音声。如迦陵频伽声。如帝释声。如梵王声。如海潮声。如云雷声。如地振声。如雁王声。如孔雀王游戏声。如拘枳罗声。如命命鸟声。如鹿王声。如箜篌声。分明解了声。悦意乐闻声。甚深清亮无喑哑声。生妙乐声。生善根声。文句不断声。文句乐说声。义句和合声。法句和合声。知时声。顺时声。不越时声。知自他根善演说声。布施庄严声。持戒清净声。忍辱柔和声。精进勇悍声。禅定妙乐声。智慧毕竟声。大慈和合声。大悲无倦声。大喜明亮声。大舍究竟声。建立三乘声。令三宝种不断声。安立三聚分位声。三解脱门清净声。观四谛声。观察智声。不毁智者声。诸圣称赞声。随知虚空无量声。诸相具足声。舍利子。此如是等。是名如来一切语业智为先导随智慧行。此是如来第十四不共佛法。
复次舍利子。如来意业智为先导随智慧行。何以故。如来心法而不可说。如来意法识法。不可以智慧辩才而能测度。如来智慧随知一切众生心。随入一切众生意。通达一切众生智。诸法决定。诸等持法亦无他信。超越所缘离诸缘生。息除三友及诸恶趣。越诸魔法诸魔异。解脱诸谄幻法而悉远离。舍我我所。去除无明痴暗覆蔽。修八正道离诸疑惑。与虚空等。法界平等而无差别。舍利子。如是等法。是为如来所有意业智为先导随智慧行。此是如来第十五不共佛法。
粤自西汉伊存口授佛陀经典,于大月氏王使者而震旦教始萌芽。其后,摄摩腾、竺法兰随汉明帝求经使臣蔡愔等至洛阳,而四十二章等经乃缄于兰台石室。魏晋而降大德迭与翻译通明中西不隔。达摩西来,演畅宗风不立文字,之的旨既昭而文字于以掀天揭地。
文殊师利童真菩萨摩诃萨,明相现时,从其住处来诣佛所,在外而立。尔时,尊者舍利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大目揵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拘絺罗,如是等诸大声闻,各从住处俱诣佛所,在外而立。佛知众会皆悉集已。尔时,如来从住处出,敷座而坐,告舍利弗:“汝今何故于晨朝时在门外立?”
昔如来于舍卫城敷座说法,与须菩提等演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喻法为名,以实相为体,以无住为宗,以断疑为用,以大乘为教相,其义甚深而明,其说甚简而切。昔有领悟一言之旨者即成正果。夫修六度万行以造夫真如之地,非由此经莫能以窥其径庭。盖万法本于一心,以心求道,道即是心。
尔时,世尊于中夜时放大光明,青黄赤白杂玻瓈色,普照十方无量世界。一切众生触此光者,皆从卧起,见此光明,皆得法喜,咸生疑惑:“此光何来普遍世界,令诸众生得安隐乐?”作是念已,于一一光复出大光明,照耀殊特胜于前光,如是展转乃至十重。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圣谛有四。此言是经何因何缘。佛世尊说如此经。云何圣谛有四不增不减。云何圣义及与谛义。若以圣故名为谛者。前二不应名谛。若言圣家谛故名为谛义则不定。复有经说。谛唯是一无有第二。云何四义而不破坏。复有经说。一切行法是名为苦。故唯二谛。四谛义不成。复次增一中说。
第3部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第538部 中阿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游波沙山,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利弗经行山顶,而说偈言:“一心善谛听, 光明大三昧,彼人说妙法, 悉皆得充足,如渴饮甘露, 疾至解脱道。”时四部众平治道路,洒扫烧香皆悉来集,持诸供具供养如来及比丘僧,谛观如来,喻如孝子视于慈父,如渴思饮,爱念法父亦复如是。
论曰成立九种义句已。此般若波罗蜜即得成立。七义句者。一种性不断。二发起行相。三行所住处。四对治。五不失。六地。七立名。此等七义于般若波罗蜜经中成立故名义句。于中前六义句。显示菩萨所作究竟。第七义句。显示成立此法门故。应如是知。此般若波罗蜜为佛种不断故流行于世。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