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伽陀经
归命一切佛及诸菩萨众
愿开正智慧忆念佛功德
归依三界尊身口意三业
所作善不善为彼作分别
彼人受果报无有主宰者
三界天中尊愿起于悲智
广为世间说我今闻彼说
如依于轮回观察业果报
佛说恶道因贪嗔痴为本
若人行杀害彼业随缠缚
决定堕等活五百岁方出
彼彼等活者重重受生死
是故说等活父母及亲姻
眷属善知识欺慢若憎嫌
堕落于黑绳炽焰粗涩绳
缠缚有情体如锯解树木
是故名黑绳若堕于炎热
猛火竞来烧焰焰相接续
令彼罪业人奔聚都一处
烧燃苦恼深是故说炎热
修习非法行恼乱于大众
说彼无有尽堕彼极炎热
入此恶道已炽极火烧煮
热苦受长时是名极炎热
猪羊狼兔等及余诸物命
如是行杀害而堕于众合
堕彼恶趣已众山合身碎
痛苦不可当故得名众合
若起身口意而发诸烦恼
欺诳于有情堕落于号叫
入彼恶道已暴恶火烧身
叫苦声不绝是故名号叫
圣贤净行师所有财宝等
若贪若偷盗而堕大号叫
若诸偷盗业感大火烧身
叫唤出大声是名大号叫
作大功德人及与父母等
毁谤而返恩决定堕无间
持罚骨髓碎受苦纯无间
身命报等尔是故名无间
互相爱憎嫉并及相杀害
感彼恶趣身手生锋刃甲
如是铁爪甲甲长十六指
暴恶炽焱身抓擭相损害
故名锋刃甲愚痴邪淫者
登彼铁叉树大身铁牙鬼
丑恶身炎炽逼恼恒无尽
复有铁乌鸟獯狐诸恶兽
食啖彼有情复生剑叶林
割截于罪人叫唤出恶声
痛苦不可忍谄诳妄言者
吞食热铁丸而复饮洋铜
重重无暂住轻慢若欺他
铁牙恶兽等来食身上肉
受苦俱胝岁爱行非法行
堕入洋铜河大炽洋铜汁
烧煮或浮沉又复自愚迷
劝作非法行往彼铁轮狱
而被铁火轮碾拶身无数
或以铁磨磨或上刀山等
若人说邪道破正法为非
满道排锋刃令彼往来行
业力令身大驱逐聚一处
四面山石合如指甲拶虱
若坏修习行远离正等因
僻执心意邪定入由增狱
暴恶蛆虫类恒居粪秽中
罪者游履时食啖于双足
种植压油等蠕动多伤杀
重重卧铁槽热铁棒捶打
若起极嗔怒造彼诸恶罪
死堕焰魔刹具受一切苦
破结善种子身口意俱罪
智者勿作罪地狱相如是
地狱品颂竟。
牛驴猿猴等鸠鸽鹅鸭身
行恚与贪淫获报斯如是
豺狼猛虎犳蝮蝎及毒蛇
嗔忿我慢深获报斯如是
乌鹊雕鹫等蜈蚣路多虫
罴熊猫牛马龙鱼[薛/女]路荼
如是傍生等增益恶三业
坠堕焰魔界获报斯如是
傍生品颂竟。
障他布施福偷盗于饮食
堕在布怛那饥虚为饿鬼
愚痴悭鄙人我慢乏礼乐
求食又无惭死为大瘿鬼
自不行檀度劝他作悭贪
而堕饿鬼中腹大咽如针
悭贪深厚者护财如眼睛
贫病与佛僧不能施少分
亦复不自用父母莫能得
死堕饿鬼身浆饮永不遇
若盗他财物施已心生悔
亦堕饿鬼身常食于脓唾
口出恶言语谤毁于贤善
堕彼饿鬼中口生于火炬
悭贪与诤讼恶意窥他财
堕彼饿鬼中微获祭祀食
或入聚落处见彼遗弃食
呕吐涎唾等而恒为美馔
自行悭障碍离间他行施
为鬼恭槃荼恶形生脓血
伤杀群生类自食与他食
堕鬼罗刹娑爱食鬘香粖
虽然施饮食少分怀嗔恚
堕鬼健闼婆作乐诸天爱
若爱于两舌斗乱行嗔恚
堕鬼毕舍佐头面而丑恶
虽爱行檀施而恒苦恼人
堕彼恶趣中为彼母驮鬼
自行猛利杀教他猛利杀
堕彼药叉身亦复恶猛利
父母师长等所欲多违背
堕彼药叉宫勇健行暴恶
悭贪嗔果报饿鬼药叉等
苦乐随自因诸恶不须作
饿鬼品颂竟。
天及修罗人福寿有差等
乐求生天者坚持八斋戒
快乐寿命长远离疾病苦
于禁若破犯少分乐生天
而堕于修罗部多为眷属
虽不盗他财纤毫不行施
吝惜广悭贪而为守财鬼
不盗亦不施不悭亦不贪
决定得人身衣食多辛苦
不盗不贪嗔守分而安住
美味施圣贤彼得生人世
寿命具色力吉祥而无病
恒时行施食净信具惭愧
得富贵端严广饶资畜等
若施田宅等及造僧伽蓝
令彼心欢喜于自彼身中
一切随所欲若施于鞋履
供养佛僧等游行得安乐
常获车骑乘若于旷野中
施水作泉井而复作阴凉
令彼无疲渴当获于妙花
吉祥广严饰柔软身圆满
若于传法人舍施童子等
后复得为人聪明多智慧
若施于药饵当离一切病
若施于灯明眼目长清净
若施于音乐口生美妙音
若施卧具等当感身安乐
若施傍类食长寿多色力
若放女出家眷属获增长
若以田地施得花果流泉
若怖于轮回亲觐于贤圣
所须随供养精进常恭敬
善破于烦恼当得安乐果
悲愍不悭吝辍己而施他
定感富饶果衣食自丰足
如彼四时中随时行布施
崇重具仪式当获一切福
偷盗他财物自己作所须
违背于真空烦恼不舍离
不作有相心依如行布施
如是布施果无为大安乐
如人离淫欲童男等不生
远出至他方无思无挂碍
若人着淫欲心行无返复
狂乱自耽着永堕于三涂
嫌弃于女人修戒薄痴爱
复至命终时犹如破毒气
若行正等因不舍于梵行
精进得吉祥天人恒供养
坚固不迷乱无饮酒妄言
出语常真实获名闻安乐
种种造饮食供养和合众
当感善眷属同生不动国
互相作承事欢喜意无违
观察谛理空不欺不颠倒
苦恼永已尽安乐而解脱
若好於戏论歌舞着顽愚
我慢恃端严欺夌于贫贱
当受背伛身喑哑形痤陋
疾病镇缠缚语言而不逊
罪苦转弥深无因得安乐
寂静心恬澹一切善出生
报应果不虚速成离苦道
人趣品颂竟。
谄诳行毁禁毒害斗诤深
广纵于无明必堕修罗趣
修罗品颂竟。
弃名利欢乐远离于亲眷
持禁中下品生彼四王天
父母亲族等种种作供养
远诤奉律仪获生忉利天
慈喜无伤杀和颜离爱憎
纯善守尸罗得生夜摩界
多闻持法教修慧求解脱
积德具威仪获生于睹史
若人自出家布施坚持戒
令彼大安乐得生变化天
上根有情类持戒亦最上
功德超越前生他化自在
持戒生天上禅定亦如是
智慧若薰修牵引复生慧
善恶业果报我说无虚谬
由善得安乐作恶获苦恼
老病死轮转果报自如是
审观此三种勿爱须弃舍
求福远离罪了绝于色声
通达真实义必至大解脱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得真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调慧马亦如大龙,已作所作,已办所办,弃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知解脱,至心自在第一究竟,除阿难陀独居学地得预流果,大迦叶波而为上首。
粤自西汉伊存口授佛陀经典,于大月氏王使者而震旦教始萌芽。其后,摄摩腾、竺法兰随汉明帝求经使臣蔡愔等至洛阳,而四十二章等经乃缄于兰台石室。魏晋而降大德迭与翻译通明中西不隔。达摩西来,演畅宗风不立文字,之的旨既昭而文字于以掀天揭地。
文殊师利童真菩萨摩诃萨,明相现时,从其住处来诣佛所,在外而立。尔时,尊者舍利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大目揵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拘絺罗,如是等诸大声闻,各从住处俱诣佛所,在外而立。佛知众会皆悉集已。尔时,如来从住处出,敷座而坐,告舍利弗:“汝今何故于晨朝时在门外立?”
昔如来于舍卫城敷座说法,与须菩提等演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喻法为名,以实相为体,以无住为宗,以断疑为用,以大乘为教相,其义甚深而明,其说甚简而切。昔有领悟一言之旨者即成正果。夫修六度万行以造夫真如之地,非由此经莫能以窥其径庭。盖万法本于一心,以心求道,道即是心。
夫万有本于生生,而生生者无生;变化兆于物始,而始始者无始。然则无生无始,物之性也:生始不动于性,而万有陈于外;悔吝生于内者,其唯邪思乎?正觉有以见邪思之自起,故阿含为之作;知滞有之由惑,故般若为之照。然而照本希夷,津涯浩汗;理超文表,趣绝思境。
尔时,世尊于中夜时放大光明,青黄赤白杂玻瓈色,普照十方无量世界。一切众生触此光者,皆从卧起,见此光明,皆得法喜,咸生疑惑:“此光何来普遍世界,令诸众生得安隐乐?”作是念已,于一一光复出大光明,照耀殊特胜于前光,如是展转乃至十重。
尔时,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曰最胜,佛号胜帝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时现在彼安隐住持,为诸菩萨摩诃萨众说大般若波罗蜜多。彼有菩萨名曰胜授,见此大光、大地变动及佛身相,心怀犹豫前诣佛所,顶礼双足白言:“世尊,何因何缘而有此瑞?”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朕闻:天之为大也高,上下之容可纪;地之为大也广,纵横之数可推。则知无去无来,不生不灭,拯沉沦于沙劫,救焚灼于尘区。毒龙惧其威光,醉象惮其神力。其大则包于宇宙,其小则隐于毫芒。七十二君,先在陶钧之内;万八千载,即为俄顷之间。
圣谛有四。此言是经何因何缘。佛世尊说如此经。云何圣谛有四不增不减。云何圣义及与谛义。若以圣故名为谛者。前二不应名谛。若言圣家谛故名为谛义则不定。复有经说。谛唯是一无有第二。云何四义而不破坏。复有经说。一切行法是名为苦。故唯二谛。四谛义不成。复次增一中说。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