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曰最胜,佛号胜帝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时现在彼安隐住持,为诸菩萨摩诃萨众说大般若波罗蜜多。
彼有菩萨名曰胜授,见此大光、大地变动及佛身相,心怀犹豫前诣佛所,顶礼双足白言:“世尊,何因何缘而有此瑞?”
时,胜帝佛告胜授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从此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曰堪忍,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今现在彼安隐住持,将为菩萨摩诃萨众说大般若波罗蜜多,彼佛神力故现斯瑞。”
胜授闻已,欢喜踊跃重白佛言:“世尊,我今请往堪忍世界,观礼供养释迦牟尼如来及诸菩萨摩诃萨众,得无碍解陀罗尼门、三摩地门神通自在,住最后身绍尊位者。唯愿慈悲哀愍垂许!”
时,胜帝佛告胜授菩萨言:“善哉!善哉!今正是时,随汝意往。”即以千茎金色莲花,其花千叶众宝庄严,授胜授菩萨而诲之言:“汝持此花至释迦牟尼佛所,如我词曰:‘胜帝如来致问无量: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气力调和、安乐住不?世事可忍不?众生易度不?持此莲花以寄世尊而为佛事。’汝至彼界应住正知,观彼佛土及诸大众,勿怀轻慢而自毁伤。所以者何?彼诸菩萨威德难及,悲愿薰心,以大因缘而生彼土。”
时,胜授菩萨受花奉敕,与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出家、在家菩萨摩诃萨,及无数百千童男童女,顶礼佛足右绕奉辞,各持无量种种花香、宝幢、幡盖、衣服、宝饰及余供具发引而来,所经北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一一佛所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无空过者。至此佛所顶礼双足,绕百千匝却住一面。
胜授菩萨前白佛言:“世尊,从此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曰最胜,佛号胜帝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致问世尊无量:‘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气力调和、安乐住不?世事可忍不?众生易度不?持此千茎金色莲花以寄世尊而为佛事。’”
时,释迦牟尼佛受此莲花,还散北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佛神力故,令此莲花遍诸佛土,诸花台中各有化佛结跏趺坐,为诸菩萨说大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有情闻者必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时,胜授及诸眷属见此事已,欢喜踊跃叹未曾有,各随善根供具多少,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佛菩萨已,退坐一面。
如是最后世界已前,所有北方一一佛土,各有如来现为大众宣说妙法。是诸佛所亦各有一上首菩萨,见此大光、大地变动及佛身相,前诣佛所白言:“世尊,何因何缘而有此瑞?”
时,彼彼佛各各报言:“于此南方有堪忍世界,佛号释迦牟尼,将为菩萨说大般若波罗蜜多,彼佛神力故现斯瑞。”
上首菩萨闻已欢喜,各各请往堪忍世界,观礼供养佛及菩萨。彼诸如来赞善听往,各以金色千宝莲花而告之言:“汝可持此至彼佛所,具陈我辞:‘致问无量: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气力调和、安乐住不?世事可忍不?众生易度不?持此莲花以寄世尊而为佛事。’汝至彼界应住正知,观彼佛土及诸菩萨,勿怀轻慢而自毁伤。所以者何?彼诸菩萨威德难及,悲愿薰心,以大因缘而生彼土。”
一一上首受花奉敕,各与无量无数菩萨、童男童女,辞佛持供发引而来,所经佛土一一供养佛及菩萨无空过者。到此佛所顶礼双足,绕百千匝奉花陈事。佛受花已还散北方,佛神力故,遍诸佛土,诸花台中各有化佛,为诸菩萨说大般若波罗蜜多,令诸闻者必获无上正等菩提。上首菩萨及诸眷属,见已欢喜叹未曾有,各随善根供具多少,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佛菩萨已,退坐一面。
尔时,东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定庄严,佛号定象胜德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时现在彼安隐住持,为诸菩萨摩诃萨众说大般若波罗蜜多。
彼有菩萨名离尘勇猛,见此大光、大地变动及佛身相,心怀犹豫前诣佛所,顶礼双足白言:“世尊,何因何缘而有此瑞?”
时,定象胜德佛告离尘勇猛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从此西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曰堪忍,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今现在彼安隐住持,将为菩萨摩诃萨众说大般若波罗蜜多,彼佛神力故现斯瑞。”
时,离尘勇猛闻佛所说,欢喜踊跃重白佛言:“世尊,我今请往堪忍世界,观礼供养释迦牟尼如来及诸菩萨摩诃萨众,得无碍解陀罗尼门、三摩地门神通自在,住最后身绍尊位者。唯愿慈悲哀愍垂许!”
时,定象胜德佛告离尘勇猛菩萨言:“善哉!善哉!今正是时,随汝意往。”即以千茎金色莲花,其花千叶众宝庄严,授离尘勇猛菩萨而诲之言:“汝持此花至释迦牟尼佛所,如我词曰:‘定象胜德如来致问无量: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气力调和、安乐住不?世事可忍不?众生易度不?持此莲花以寄世尊而为佛事。’汝至彼界应住正知,观彼佛土及诸大众,勿怀轻慢而自毁伤。所以者何?彼诸菩萨威德难及,悲愿薰心,以大因缘而生彼土。”
时,离尘勇猛菩萨受花奉敕,与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出家、在家菩萨摩诃萨,及无数百千童男童女,顶礼佛足右绕奉辞,各持无量种种花香、宝幢、幡盖、衣服、宝饰及余供具发引而来,所经东北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一一佛所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无空过者。至此佛所顶礼双足,绕百千匝却住一面。
离尘勇猛菩萨前白佛言:“世尊,从此东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定庄严,佛号定象胜德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致问世尊无量:‘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气力调和、安乐住不?世事可忍不?众生易度不?持此千茎金色莲花以寄世尊而为佛事。’”
时,释迦牟尼佛受此莲花,还散东北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佛神力故,令此莲花遍诸佛土,诸花台中各有化佛结跏趺坐,为诸菩萨说大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有情闻者必得无上正等菩提。时,离尘勇猛及诸眷属见此事已,欢喜踊跃叹未曾有,各随善根供具多少,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佛菩萨已,退坐一面。
如是最后世界已前,诸东北方一一佛土,各有如来现为大众宣说妙法。是诸佛所亦各有一上首菩萨,见此大光、大地变动及佛身相,前诣佛所白言:“世尊,何因何缘而有此瑞?”
时,彼彼佛各各报言:“于此西南方有堪忍世界,佛号释迦牟尼,将为菩萨说大般若波罗蜜多,彼佛神力故现斯瑞。”
上首菩萨闻已欢喜,各各请往堪忍世界,观礼供养佛及菩萨。彼诸如来赞善听往,各以金色千宝莲花而告之言:“汝可持此至彼佛所,具陈我词:‘致问无量: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气力调和、安乐住不?世事可忍不?众生易度不?持此莲花以寄世尊而为佛事。’汝至彼界应住正知,观彼佛土及诸菩萨,勿怀轻慢而自毁伤。所以者何?彼诸菩萨威德难及,悲愿薰心,以大因缘而生彼土。”
一一上首受花奉敕,各与无量无数菩萨、童男童女,辞佛持供发引而来,所经佛土一一供养佛及菩萨,无空过者。到此佛所顶礼双足,绕百千匝奉花陈事。佛受花已还散东北方,佛神力故,遍诸佛土,诸花台中各有化佛,为诸菩萨说大般若波罗蜜多,令诸闻者必获无上正等菩提。上首菩萨及诸眷属,见已欢喜叹未曾有,各随善根供具多少,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佛菩萨已,退坐一面。
尔时,东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妙觉庄严甚可爱乐,佛号莲花胜德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时现在彼安隐住持,为诸菩萨摩诃萨众说大般若波罗蜜多。
彼有菩萨名莲花手,见此大光、大地变动及佛身相,心怀犹豫前诣佛所,顶礼双足白言:“世尊,何因何缘而有此瑞?”
时,莲花胜德佛告莲花手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从此西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曰堪忍,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今现在彼安隐住持,将为菩萨摩诃萨众说大般若波罗蜜多,彼佛神力故现斯瑞。”
时,莲花手闻佛所说,欢喜踊跃重白佛言:“世尊,我今请往堪忍世界,观礼供养释迦牟尼如来及诸菩萨摩诃萨众,得无碍解陀罗尼门、三摩地门神通自在,住最后身绍尊位者。唯愿慈悲哀愍垂许!”
时,莲花胜德佛告莲花手菩萨言:“善哉!善哉!今正是时,随汝意往。”即以千茎金色莲花,其花千叶众宝庄严,授莲花手菩萨而诲之言:“汝持此花至释迦牟尼佛所,如我词曰:‘莲花胜德如来致问无量: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气力调和、安乐住不?世事可忍不?众生易度不?持此莲花以寄世尊而为佛事。’汝至彼界应住正知,观彼佛土及诸大众,勿怀轻慢而自毁伤。所以者何?彼诸菩萨威德难及,悲愿薰心,以大因缘而生彼土。”
时,莲花手菩萨受花奉敕,与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出家、在家菩萨摩诃萨,及无数百千童男童女,顶礼佛足右绕奉辞,各持无量种种花香、宝幢、幡盖、衣服、宝饰及余供具发引而来,所经东南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一一佛所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无空过者。至此佛所顶礼双足,绕百千匝却住一面。
莲花手菩萨前白佛言:“世尊,从此东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妙觉庄严甚可爱乐,佛号莲花胜德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致问世尊无量:‘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气力调和、安乐住不?世事可忍不?众生易度不?持此千茎金色莲花以寄世尊而为佛事。’”
时,释迦牟尼佛受此莲花,还散东南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佛神力故,令此莲花遍诸佛土,诸花台中各有化佛结跏趺坐,为诸菩萨说大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有情闻者必得无上正等菩提。时,莲花手及诸眷属见此事已,欢喜踊跃叹未曾有,各随善根供具多少,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佛菩萨已,退坐一面。
如是最后世界已前,诸东南方一一佛土,各有如来现为大众宣说妙法。是诸佛所亦各有一上首菩萨,见此大光、大地变动及佛身相,前诣佛所白言:“世尊,何因何缘而有此瑞?”
时,彼彼佛各各报言:“于此西北方有堪忍世界,佛号释迦牟尼,将为菩萨说大般若波罗蜜多,彼佛神力故现斯瑞。”
上首菩萨闻已欢喜,各各请往堪忍世界,观礼供养佛及菩萨。彼诸如来赞善听往,各以金色千宝莲花而告之言:“汝可持此至彼佛所,具陈我词:‘致问无量: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气力调和、安乐住不?世事可忍不?众生易度不?持此莲花以寄世尊而为佛事。’汝至彼界应住正知,观彼佛土及诸菩萨,勿怀轻慢而自毁伤。所以者何?彼诸菩萨威德难及,悲愿薰心,以大因缘而生彼土。”
一一上首受花奉敕,各与无量无数菩萨、童男童女,辞佛持供发引而来,所经佛土一一供养佛及菩萨,无空过者。到此佛所顶礼双足,绕百千匝奉花陈事。佛受花已还散东南方,佛神力故,遍诸佛土,诸花台中各有化佛,为诸菩萨说大般若波罗蜜多,令诸闻者必获无上正等菩提。上首菩萨及诸眷属,见已欢喜叹未曾有,各随善根供具多少,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佛菩萨已,退坐一面。
尔时,西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离尘聚,佛号日轮遍照胜德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时现在彼安隐住持,为诸菩萨摩诃萨众说大般若波罗蜜多。
彼有菩萨名日光明,见此大光、大地变动及佛身相,心怀犹豫前诣佛所,顶礼双足白言:“世尊,何因何缘而有此瑞?”
时,日轮遍照胜德佛告日光明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从此东北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曰堪忍,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今现在彼安隐住持,将为菩萨摩诃萨众说大般若波罗蜜多,彼佛神力故现斯瑞。”
时,日光明闻佛所说,欢喜踊跃重白佛言:“世尊,我今请往堪忍世界,观礼供养释迦牟尼如来及诸菩萨摩诃萨众,得无碍解陀罗尼门、三摩地门神通自在,住最后身绍尊位者。唯愿慈悲哀愍垂许!”
粤自西汉伊存口授佛陀经典,于大月氏王使者而震旦教始萌芽。其后,摄摩腾、竺法兰随汉明帝求经使臣蔡愔等至洛阳,而四十二章等经乃缄于兰台石室。魏晋而降大德迭与翻译通明中西不隔。达摩西来,演畅宗风不立文字,之的旨既昭而文字于以掀天揭地。
文殊师利童真菩萨摩诃萨,明相现时,从其住处来诣佛所,在外而立。尔时,尊者舍利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大目揵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拘絺罗,如是等诸大声闻,各从住处俱诣佛所,在外而立。佛知众会皆悉集已。尔时,如来从住处出,敷座而坐,告舍利弗:“汝今何故于晨朝时在门外立?”
昔如来于舍卫城敷座说法,与须菩提等演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喻法为名,以实相为体,以无住为宗,以断疑为用,以大乘为教相,其义甚深而明,其说甚简而切。昔有领悟一言之旨者即成正果。夫修六度万行以造夫真如之地,非由此经莫能以窥其径庭。盖万法本于一心,以心求道,道即是心。
尔时,世尊于中夜时放大光明,青黄赤白杂玻瓈色,普照十方无量世界。一切众生触此光者,皆从卧起,见此光明,皆得法喜,咸生疑惑:“此光何来普遍世界,令诸众生得安隐乐?”作是念已,于一一光复出大光明,照耀殊特胜于前光,如是展转乃至十重。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圣谛有四。此言是经何因何缘。佛世尊说如此经。云何圣谛有四不增不减。云何圣义及与谛义。若以圣故名为谛者。前二不应名谛。若言圣家谛故名为谛义则不定。复有经说。谛唯是一无有第二。云何四义而不破坏。复有经说。一切行法是名为苦。故唯二谛。四谛义不成。复次增一中说。
第3部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第538部 中阿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游波沙山,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利弗经行山顶,而说偈言:“一心善谛听, 光明大三昧,彼人说妙法, 悉皆得充足,如渴饮甘露, 疾至解脱道。”时四部众平治道路,洒扫烧香皆悉来集,持诸供具供养如来及比丘僧,谛观如来,喻如孝子视于慈父,如渴思饮,爱念法父亦复如是。
论曰成立九种义句已。此般若波罗蜜即得成立。七义句者。一种性不断。二发起行相。三行所住处。四对治。五不失。六地。七立名。此等七义于般若波罗蜜经中成立故名义句。于中前六义句。显示菩萨所作究竟。第七义句。显示成立此法门故。应如是知。此般若波罗蜜为佛种不断故流行于世。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