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伽陀经
归命一切佛及诸菩萨众
愿开正智慧忆念佛功德
归依三界尊身口意三业
所作善不善为彼作分别
彼人受果报无有主宰者
三界天中尊愿起于悲智
广为世间说我今闻彼说
如依于轮回观察业果报
佛说恶道因贪嗔痴为本
若人行杀害彼业随缠缚
决定堕等活五百岁方出
彼彼等活者重重受生死
是故说等活父母及亲姻
眷属善知识欺慢若憎嫌
堕落于黑绳炽焰粗涩绳
缠缚有情体如锯解树木
是故名黑绳若堕于炎热
猛火竞来烧焰焰相接续
令彼罪业人奔聚都一处
烧燃苦恼深是故说炎热
修习非法行恼乱于大众
说彼无有尽堕彼极炎热
入此恶道已炽极火烧煮
热苦受长时是名极炎热
猪羊狼兔等及余诸物命
如是行杀害而堕于众合
堕彼恶趣已众山合身碎
痛苦不可当故得名众合
若起身口意而发诸烦恼
欺诳于有情堕落于号叫
入彼恶道已暴恶火烧身
叫苦声不绝是故名号叫
圣贤净行师所有财宝等
若贪若偷盗而堕大号叫
若诸偷盗业感大火烧身
叫唤出大声是名大号叫
作大功德人及与父母等
毁谤而返恩决定堕无间
持罚骨髓碎受苦纯无间
身命报等尔是故名无间
互相爱憎嫉并及相杀害
感彼恶趣身手生锋刃甲
如是铁爪甲甲长十六指
暴恶炽焱身抓擭相损害
故名锋刃甲愚痴邪淫者
登彼铁叉树大身铁牙鬼
丑恶身炎炽逼恼恒无尽
复有铁乌鸟獯狐诸恶兽
食啖彼有情复生剑叶林
割截于罪人叫唤出恶声
痛苦不可忍谄诳妄言者
吞食热铁丸而复饮洋铜
重重无暂住轻慢若欺他
铁牙恶兽等来食身上肉
受苦俱胝岁爱行非法行
堕入洋铜河大炽洋铜汁
烧煮或浮沉又复自愚迷
劝作非法行往彼铁轮狱
而被铁火轮碾拶身无数
或以铁磨磨或上刀山等
若人说邪道破正法为非
满道排锋刃令彼往来行
业力令身大驱逐聚一处
四面山石合如指甲拶虱
若坏修习行远离正等因
僻执心意邪定入由增狱
暴恶蛆虫类恒居粪秽中
罪者游履时食啖于双足
种植压油等蠕动多伤杀
重重卧铁槽热铁棒捶打
若起极嗔怒造彼诸恶罪
死堕焰魔刹具受一切苦
破结善种子身口意俱罪
智者勿作罪地狱相如是
地狱品颂竟。
牛驴猿猴等鸠鸽鹅鸭身
行恚与贪淫获报斯如是
豺狼猛虎犳蝮蝎及毒蛇
嗔忿我慢深获报斯如是
乌鹊雕鹫等蜈蚣路多虫
罴熊猫牛马龙鱼[薛/女]路荼
如是傍生等增益恶三业
坠堕焰魔界获报斯如是
傍生品颂竟。
障他布施福偷盗于饮食
堕在布怛那饥虚为饿鬼
愚痴悭鄙人我慢乏礼乐
求食又无惭死为大瘿鬼
自不行檀度劝他作悭贪
而堕饿鬼中腹大咽如针
悭贪深厚者护财如眼睛
贫病与佛僧不能施少分
亦复不自用父母莫能得
死堕饿鬼身浆饮永不遇
若盗他财物施已心生悔
亦堕饿鬼身常食于脓唾
口出恶言语谤毁于贤善
堕彼饿鬼中口生于火炬
悭贪与诤讼恶意窥他财
堕彼饿鬼中微获祭祀食
或入聚落处见彼遗弃食
呕吐涎唾等而恒为美馔
自行悭障碍离间他行施
为鬼恭槃荼恶形生脓血
伤杀群生类自食与他食
堕鬼罗刹娑爱食鬘香粖
虽然施饮食少分怀嗔恚
堕鬼健闼婆作乐诸天爱
若爱于两舌斗乱行嗔恚
堕鬼毕舍佐头面而丑恶
虽爱行檀施而恒苦恼人
堕彼恶趣中为彼母驮鬼
自行猛利杀教他猛利杀
堕彼药叉身亦复恶猛利
父母师长等所欲多违背
堕彼药叉宫勇健行暴恶
悭贪嗔果报饿鬼药叉等
苦乐随自因诸恶不须作
饿鬼品颂竟。
天及修罗人福寿有差等
乐求生天者坚持八斋戒
快乐寿命长远离疾病苦
于禁若破犯少分乐生天
而堕于修罗部多为眷属
虽不盗他财纤毫不行施
吝惜广悭贪而为守财鬼
不盗亦不施不悭亦不贪
决定得人身衣食多辛苦
不盗不贪嗔守分而安住
美味施圣贤彼得生人世
寿命具色力吉祥而无病
恒时行施食净信具惭愧
得富贵端严广饶资畜等
若施田宅等及造僧伽蓝
令彼心欢喜于自彼身中
一切随所欲若施于鞋履
供养佛僧等游行得安乐
常获车骑乘若于旷野中
施水作泉井而复作阴凉
令彼无疲渴当获于妙花
吉祥广严饰柔软身圆满
若于传法人舍施童子等
后复得为人聪明多智慧
若施于药饵当离一切病
若施于灯明眼目长清净
若施于音乐口生美妙音
若施卧具等当感身安乐
若施傍类食长寿多色力
若放女出家眷属获增长
若以田地施得花果流泉
若怖于轮回亲觐于贤圣
所须随供养精进常恭敬
善破于烦恼当得安乐果
悲愍不悭吝辍己而施他
定感富饶果衣食自丰足
如彼四时中随时行布施
崇重具仪式当获一切福
偷盗他财物自己作所须
违背于真空烦恼不舍离
不作有相心依如行布施
如是布施果无为大安乐
如人离淫欲童男等不生
远出至他方无思无挂碍
若人着淫欲心行无返复
狂乱自耽着永堕于三涂
嫌弃于女人修戒薄痴爱
复至命终时犹如破毒气
若行正等因不舍于梵行
精进得吉祥天人恒供养
坚固不迷乱无饮酒妄言
出语常真实获名闻安乐
种种造饮食供养和合众
当感善眷属同生不动国
互相作承事欢喜意无违
观察谛理空不欺不颠倒
苦恼永已尽安乐而解脱
若好於戏论歌舞着顽愚
我慢恃端严欺夌于贫贱
当受背伛身喑哑形痤陋
疾病镇缠缚语言而不逊
罪苦转弥深无因得安乐
寂静心恬澹一切善出生
报应果不虚速成离苦道
人趣品颂竟。
谄诳行毁禁毒害斗诤深
广纵于无明必堕修罗趣
修罗品颂竟。
弃名利欢乐远离于亲眷
持禁中下品生彼四王天
父母亲族等种种作供养
远诤奉律仪获生忉利天
慈喜无伤杀和颜离爱憎
纯善守尸罗得生夜摩界
多闻持法教修慧求解脱
积德具威仪获生于睹史
若人自出家布施坚持戒
令彼大安乐得生变化天
上根有情类持戒亦最上
功德超越前生他化自在
持戒生天上禅定亦如是
智慧若薰修牵引复生慧
善恶业果报我说无虚谬
由善得安乐作恶获苦恼
老病死轮转果报自如是
审观此三种勿爱须弃舍
求福远离罪了绝于色声
通达真实义必至大解脱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
华严经《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另称《杂华经》。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华严经》的编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叶之间,最早流传于南印度,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摩诃谟伽略。慧命舍利子。慧命摩诃迦叶。慧命罗睺罗。慧命婆俱罗。慧命跛陀斯那。慧命贤德。慧命欢喜德。慧命网指。慧命须浮帝。慧命难陀斯那。如是等二万二千人俱。共菩提萨埵摩诃萨埵六万二千人俱。其名曰弥帝隶菩提萨埵。一切勇菩提萨埵。
暂无简介。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大菩萨万二千人俱,及诸天龙八部、鬼神、人非人等,共会说法。尔时世尊,于其面门,以佛神力,放种种光,其光五色,青黄赤白,一色之中有无量化佛,能作佛事,不可思议,一一化佛,有无量化菩萨赞颂佛德。其光微妙,难可测量,上至非非想天,下至阿鼻地狱,遍匝八万,无不普照。
起世经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阎浮洲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舍婆提城迦利罗石室。时诸比丘。食后皆集常说法堂。一时坐已。各各生念。便共议言。是诸长老。未曾有也。今此世间。众生
立此慈悲道场四字乃因梦感。弥勒世尊。既慈隆即世。悲臻后劫。依事题名。弗敢移易。承此念力。欲守护三宝。令魔隐蔽。摧伏自大增上慢者。未种善根者。今当令种。已种善根者。今令增长。若计有所得住诸见者。皆悉令发舍离之心。乐小法者。令不疑大法。乐大法者。令生欢喜。又此慈悲诸善中王。一切众生所归依处。如日照昼。如月照夜。为人眼目。
起世经卷第一:阎浮洲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舍婆提城迦利罗石室。时诸比丘。食后皆集常说法堂。一时坐已。各各生念。便共议言。是诸长老。未曾有也。今此世间。众生所居国土天地。云何成立。云何散坏。云何坏已而复成立。云何立已而得安住
尔时。阿难陀尊者。在灵山会上。一千二百五人俱。阿难顶礼合掌。遶佛三匝。胡跪合掌。请问本师释迦牟尼佛。南阎浮提。一切众生。末法时至。多生不善。不敬三宝。不重父母。无有三纲。五伦杂乱。贫穷下贱。六根不足。终日杀生害命。富贵贫穷。亦不平等。是何果报。望世尊慈悲。愿为弟子一一解说。佛告阿难。与诸大弟子言。善哉。善哉。汝等谛听。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谐偶者,云何不等同耶?愿天中天,普为说之!’佛告阿难:‘有人奉佛,从明师受戒,专信不犯,精进奉行,不失所受。形像鲜明,朝暮礼拜,恭敬燃灯。净施所安,不违道禁,斋戒不厌,心中欣欣,常为诸天,善神拥护;所向谐偶,百事增倍,为天龙、鬼神、众人所敬,后必得道。是善男子、善女人,真佛弟子
《洗髓经》总义篇主要讲内丹之静功,里面直写内丹心法,调息、调身法,并练功得药之时间与火候次第,可谓直透天机。一云丹丰选其中练功心法,并参以自身练功体悟注解分享。练习"洗髓经"要在习"易筋经"功夫有基础后,于夜静子时,即晚十一点到早一点中时段。
夫三业之兴以禅智为宗。虽精粗异分而阶籍有方。是故发轸分逵涂无乱【跳-兆+(辙-车)】。革俗成务。功不待积。静复所由。则幽诣造微。渊博难究。然理不云昧。庶旨统可寻。试略而言。禅非智无以穷其寂。智非禅无以深其照。然则禅智之要。照寂之谓其相济也。照不离寂。寂不离照。感则俱游。应必同趣。功玄于在用。交养于万法。其妙物也。运群动以至一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又称《八十八佛忏悔文》八十八佛是五十三佛加三十五佛。五十三佛名见《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是娑婆世界的过去佛;三十五佛名出《决定毗尼经》,是现在十方世界的佛。这八十八佛都可以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离奈城仙人住处施鹿苑中。与大比丘众满足千人。复有五百诸菩萨众。是时众中多有菩萨。业障深重诸根闇钝。善法微少好于愦闹。谈说世事耽乐睡眠。多诸戏论广营众务。种种贪著为所不应。妄失正念修习邪慧。下劣精勤行迷惑行。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告诸比丘。昔者有王名婆罗奈。王有一太子字名墓魄。生有无穷之明。端正妙洁无有双比。父母奇之供养瞻视。须其长大当为立字。然太子结舌不语十有三岁。恬惔质朴志若死灰意如枯木。目不视色耳不听音。状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人,欲天子八十万,色天子七十万,遍净天子六十那术,梵天一亿,皆随佛住。神通飞化弟子,名曰知本际贤者、马师贤者、大力贤者、安详贤者、能赞贤者、满愿臂贤者、无尘贤者、氏聚迦叶贤者、牛齝贤者、上时迦叶贤者、治恒迦叶贤者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五千人俱。无量菩萨众。尔时彼大菩萨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净无垢妙净宝月王光。集彼菩萨大众中。尔时净无垢妙净宝月王光菩萨摩诃萨。即从坐起舍莲花台往至佛所。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世尊大乘比丘住大乘比丘者。何故名住大乘比丘。复以何义故此大乘名曰大乘。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城只陀树林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二万人俱。菩萨摩诃萨皆是一生补处。其名曰弥勒菩萨。得大势菩萨。师子意菩萨。师子相菩萨。大相菩萨如是上首一万人俱。尔时世尊。大众围绕恭敬为发大乘意众生演说经典。尔时众中有菩萨。名自在王。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欲有所问。若蒙听许乃敢发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五千人俱。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优楼频蠡迦叶。尊者伽耶迦叶。尊者那提迦叶。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栴延。尊者阿那律。尊者阿难等。皆大阿罗汉。而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忉利天上昼度树下无垢白石。愍哀其母度脱之故。正夏三月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八千皆阿罗汉。诸漏已尽得大神足。威曜无极生死悉断。无复尘垢弃捐重担。所作已办。逮得己利。心即从计致平等忍。心已得解度于智慧。普则正士。于世福地多所祐安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元讲经律论习密教,土番译主聂崖沙门释智译,(梵语阿耶曼祖悉哩捺麻捺机碇 此云诵圣妙吉祥真实名经),敬礼孺童相妙吉祥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