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楞严经》轻松学 卷六(之四)

楞严经》轻松学 卷六(之四)

  下面,菩萨从“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即耳根圆通当中,还获得了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菩萨继续说道: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世尊,我又因获得此‘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之真实圆通,实修实证无上佛道的缘故,在‘三十二应身’和‘十四种无畏’之外,还善巧获证了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

  以上的“三十二应身”和“十四种无畏”,其功德已经不可思议了。但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所显现之妙功德,还不止于此,而是无量无边,言说不尽。原因何在?因为菩萨得证真实圆通,成就圆满法身,而法身本具无量妙功德的缘故。

  问:好像一切众生都有圆满法身吧?那岂不是说我也具有观世音菩萨的这些妙功德了?

  答:是的。菩萨于二十五圆通之最后,宣说自修自证之“耳根圆通”妙法,及其种种不思议无作妙德,就是在为大家做示范,教咱们修习“耳根圆通”,成就“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实证圆满法身,自然就会显现出种种不可思议之妙功德。

  严格说来,众生只是“本具”圆满法身,也“本具”种种不思议无作妙德,而尚未得以“显发”,被种种妄想分别所遮盖的缘故。如何消除种种妄想分别呢?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已经给大家作出了榜样,那就是要亲历实修“耳根圆通”,一旦实证此真实三昧,种种无作妙德自然现前。

  观世音菩萨“善获”之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是:

  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

  “第一种无作妙德,由于我从闻思修得入三昧,初步获证‘妙闻性’与‘妙闻尘’圆融无二之‘妙妙闻心’,‘心精’便脱开‘能闻’与‘所闻’而显露,它就是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之根性,此时已经无法分隔为六,而成为了一体圆融之清净宝觉。”

  “此圆融清净宝觉当中,具足‘妙根性’与‘妙尘性’,能够随缘显现出妙眼根、妙耳根、妙鼻根、妙舌根、妙身根和妙意根,以及妙色、妙音、妙香、妙味、妙触与妙法。因此,我能够于其中显现出众多种类的妙容貌,也能够演说无量无边的秘密神咒。”

  【妙妙闻心】指菩萨从“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到达了“如是渐增,闻、所闻尽。”

  此时,“能闻”乃是“妙闻性”,“所闻”乃是“妙闻尘”,两者能所一如,故名“妙妙闻”;又圆融于一心,故名“妙妙闻心”。其中,第一个“妙”指“妙闻性”,第二个“妙”指“妙闻尘”。

  【心精遗闻】“心精”便脱开“能闻”与“所闻”而显露。“遗”就是“脱开”,不再被束缚的意思。此“心精”就是所谓“妙精明心”,乃是六根之共同根性。

  【宝觉】蕴含一切功德宝藏,名“宝”;清净圆满光明,名“觉”。即“宝觉真心”是也。

  菩萨从“耳根”入手修行,获证“妙妙闻心”,其“心精”一旦脱开“能闻”和“所闻”的束缚,便显现为六根之“妙根性”,即“妙精明心”。此时,一心无二心,更无六根可以分隔,故名“圆融清净宝觉”,具足六根互用,初步圆满无上菩提。

  此“圆融清净宝觉”即是“圆满法身”,其中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圆满具备一切“妙根性”与“妙尘性”。于是,无边广大之妙用就现前了。

  如何现前呢?“妙根性”当中,可以自在显现出“妙眼根”、“妙耳根”、“妙鼻根”、“妙舌根”、“妙身根”和“妙意根”;“妙尘性”当中,可以自在显现出“妙色”、“妙音”、“妙香”、“妙味”、“妙触”和“妙法”。

  因此,菩萨能够于“妙色”当中,显现出众多种类的妙容貌;还能够于‘“妙音”当中,演说无量无边的秘密神咒。每一个妙容貌当中,自然也蕴含着“妙眼根”、“妙耳根”、“妙鼻根”、“妙舌根”、“妙身根”和“妙意根”;每一个秘密神咒当中,也蕴含着“妙意根”和“妙舌根”之妙用,以及“妙法”之总持妙义。

  ——以上并不仅仅是理论,而是可以实证的妙智慧。

  问:说了这么多“妙”,请问如何是“妙”呢?

  答:妙者,圆融无碍,不可思议是也。所谓心物一如,性相不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本来无一物,处处是菩提。亲证法界全体只在一心,故能够通达万象,皆成自在之作用,归于本来之妙法界。

  再问:那如何是“不妙”呢?

  答:一落入思虑分别,以及执着和取舍,虚妄障碍就发生了,便“不妙”矣。芸芸众生皆如此,如来名为可怜悯者。

  菩萨于“圆融清净宝觉”当中,所现之“妙容貌”是:

  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

  “其妙容貌当中,有时现出一颗头,有时现出三颗头、五颗头、七颗头、九颗头、十一颗头,以此类推,乃至于可以显现出一百零八颗头,千颗头、万颗头,甚至八万四千颗坚固不坏之头。”

  【烁迦罗首】汉译“金刚坚固之首”,或“坚固不坏之头”。

  问:《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观世音菩萨所现的“烁迦罗首”也有相,为何会“坚固不坏”呢?

  答:“烁迦罗首”并非实有,本是“圆融清净宝觉”所现之“幻相”,也是“圆融清净宝觉”本身,性相不二。“圆融清净宝觉”不生不灭的缘故,则“烁迦罗首”同样不生不灭,故名“坚固不坏”。

  其实,一切事物都是如此,其“形相”有生有灭,有显现有不显现;而其“自性”本无生灭,本是“圆融清净宝觉”,亦名“清净法身”。

  众所周知,如佛所言,一切法无常。然而,一切法无常当中,其妙性坚固不坏,堪称“金刚自性”。如此智慧,二乘圣者尚不可及。各位同修学习《楞严经》,不要忘记了“首楞严”之义,所谓“一切事究竟坚固”是也。

  “一切事究竟坚固”,故名“坚固不坏”。万事万物皆如此,本没有成、住、坏、空。何以故?成、住、坏、空皆是幻相。幻相即便消灭,也不是真灭,《圆觉经》所谓“诸幻虽尽,不入断灭”。什么东西“不入断灭”呢?正是“成、住、坏、空”之妙性也,此性之外,别无佛性可得。

  大家学佛想要“了生死”,难能可贵。仔细观察就可以知道:色身有生死,妄想心有生死,情绪有生死,一切世间万物都有生死。可是,这万物“生死之性”,也就是承载着万物生灭变化的那个东西,大家看看它会有生死么?

  ——请找到它,啥问题都解决了。

  因此,达摩大师云:“即众生性,即是佛性也。”同样,也可以说:即万物性,即是佛性也。

  ——到底如何是“了生死”?

  答:在一切生死轮回当中,识得其性本无生死,而能够显现出一切生死现象。此性即是佛性,即是观世音菩萨亲证之“圆融清净宝觉”,也是你我的当前心地。各位同修,君心如大地,包容承载着一切万事万物,任宇宙生灭变化于其中,心本如如。识得它,则“了无生死”,即是明心见性;亲证它,则能现无边妙用,如观世音菩萨一般。大家各自努力。

  菩萨所现“妙容貌”对应之“妙身根”是:

  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

  “与其妙容貌相对应,有时现出两只手臂、四只手臂、六只手臂、八只手臂、十只手臂、十二只手臂,十四只、十六只、十八只、二十只,直到二十四只手臂,以此类推,乃至于可以显现出一百零八只手臂,千只手臂、万只手臂,甚至八万四千只宝印手臂。”

  【母陀罗臂】结着手印的手臂,即宝印手臂。“母陀罗”译为“印”。

  菩萨所现“妙容貌”之“妙眼根”是:

  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

  “其妙容貌当中,有时现出两只眼、三只眼、四只眼、九只眼,以此类推,乃至于可以显现出一百零八只眼,千只眼、万只眼,甚至八万四千只清净宝眼。”

  菩萨所现的眼睛,与头是相对应的,一颗头上面,或者有两只眼,或者有三只眼。而手臂与头的对应则比较复杂,一颗头可以对应于两臂、四臂、六臂,等等,甚至更多。菩萨如此显现的典型代表,即是著名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亦名“大悲千手观音”,作为本尊,其心咒就是广为流传的“大悲咒”。

  菩萨如此之显现,其特征及作用在于: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

  “所有这些妙容貌、妙手及妙眼,有的显现为慈祥,有的显现为威严;有的现出定力,有的现出慧力。总之,能够在救护众生方面,获得广大自在之妙用。”

  面容有慈祥,也有威严;眼神有慈祥,也有威严。手印同样有慈祥,例如“垂手”;也有威严,例如“握拳”。面容可以现出定力和慧力,眼神也可以,手印也可以。

  因此,菩萨用如上种种妙显现,有时慈悲,有时威严,有时静定,有时智慧,以如是种种方便救护众生,观声救苦,随缘教化,无不周遍圆满,而毫无造作之心,皆是“无作妙力”,故名“得大自在”。

  相对来说,明心见性,初步降服粗烦恼,可以叫做“得少自在”;而见性成佛,破除无明细惑,具足种种自利利他之功德妙用,才叫做“得大自在”。

  这是观世音菩萨善巧获证的第一种不思议无作妙德。以下是第二种:

  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

  “第二种无作妙德,由于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直至寂灭现前,此寂灭妙性本来超脱出六尘之束缚,如同声音可以透过墙壁,不会被墙壁阻碍一样。”

  “所以,我从寂灭妙性当中,以无作妙力,能够显现出种种形相,诵出诸佛的种种神咒。所有这些形相和神咒,能够把无所畏惧之功德力,布施给一切众生。”

  “因此,在十方微尘数国土当中,都把我称为布施无畏力的大菩萨。”

  【垣(音:圆)】墙壁,矮墙。

  所谓的“诵一一咒”,是指菩萨能够“诵出”诸佛的种种秘密神咒。这个“咒”不是菩萨创造出来的,而是寂灭法性当中本有的,也是诸佛曾说的。以观世音菩萨最著名的“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即“大悲咒”为例,曾是过去千光王静住佛所说,并非菩萨所创造。其它咒语,同理可知。

  问:难道像观世音这样的大菩萨,还不能创造出咒语吗?

  答:不是不能,而是不必。不要忘了,菩萨的一切功德,皆是“不思议无作妙德”呀。如果还需要去“创造”的话,岂不落入了“刻意”与“造作”,如何能叫做“不思议无作妙德”呢。一切秘密咒语都是如此,都从菩萨的性地当中流露出来,而不需要刻意创造。

  不仅佛法如此,世间学问也是如此,皆如古人所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此“天”是何物?需要大家参个明白,才不愧为修行人。

  所谓的“施无畏”,就是能够把无所畏惧之功德力,布施给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拥有无所畏惧之金刚心。

  问:如何才能够“无所畏惧”呢?

  答:了知自性本不生灭,实无生死可得,常自如如,更有何畏惧?了知诸法如幻,本非实有,纵刀枪临头,更有何畏惧?如果做不到,请一心祈求大悲观世音菩萨吧,菩萨会帮您的。

  这是观世音菩萨善巧获证的第二种不思议无作妙德。以下是第三种:

  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

  “第三种无作妙德,由于我修习本根妙门‘耳根圆通’,圆满成就本根之寂灭妙性。因此,于此周遍法界的寂灭妙性当中,我所游历的任何国土世界,都能够让其中的众生甘愿布施珍宝,甚至不惜舍弃生命,来祈求我的怜悯与摄受。”

  是的,假如能够得到观世音菩萨的怜悯与摄受的话,我想,多数人都会为此做出慷慨布施,甚至有人会不惜身命。为什么?因为,菩萨之无作功德无边广大的缘故,周遍法界的缘故,无处不在的缘故,众生皆知的缘故。还因为,“布施波罗蜜”能够到彼岸的缘故。

  有人问:难道观世音菩萨还需要珍宝和别人的身命吗?菩萨好像应当不求回报地平等摄受众生,才对吧?

  答:菩萨圆证寂灭妙性,一切功德无不具足,怎会需要珍宝和别人的身命呢。能够感得众生甘愿布施珍宝,甚至布施身命,来祈求菩萨摄受,这就是“不求回报地平等摄受众生”。

  原因何在?因为,真正能够让众生得到广大利益的,不是某位菩萨,而是众生自己的心。此布施珍宝之心,以及舍弃身命之心,才是最可贵的,它就是“离相之心”,也是“放下之心”,它能够帮助众生明心见性,乃至于圆满成就寂灭妙性,成佛作祖,如同观世音菩萨一般。

  这是观世音菩萨善巧获证的第三种不思议无作妙德。以下是第四种:

  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

  “第四种无作妙德,我已悟得诸佛妙心,证达究竟之果,能用种种珍宝供养十方如来,同时也能够利益法界当中的一切六道众生。”

  “让他们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乃至于,求大涅槃得大涅槃。”

  【我得佛心,证于究竟】我已悟得诸佛妙心,证达究竟之果。

  观世音菩萨乃是等觉大菩萨,所证与诸佛平等,所以说“证于究竟”,已经是佛,尚未示现成佛而已。等觉菩萨距离“妙觉”佛果,仅一转身之遥,如《楞严经》卷八云:“如来逆流,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待后文详说。

  【傍及】即“旁及”,顺带着,捎带着,一同。

  所谓的“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含义很清楚,不需要多说。其要点在于一个“求”字。

  如何“求”呢?六祖大师说得好:“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就是要一心一意,念兹在兹,若能如此,则如《佛遗教经》云:“制之(心)一处,无事不办。”

  说白了,您一心一意专注地“求”,这就是修行的过程,求到了此心“制之一处”之时,自然得入三昧,也必将与观世音菩萨同悲仰,到那时,一切良好的愿望都会实现,万法唯心所现的缘故,与菩萨愿力相应的缘故。

  自述了“三十二应身”、“十四种无畏”和“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之后,观世音菩萨正式回应世尊关于圆通的询问:

  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地,成就菩提,斯为第一。

  “佛陀您询问哪个法门最圆通,据我的修证过程,我是从‘耳门圆照三昧’,令外缘声尘之心反闻内照而得自在,因回入闻性之流,得证‘耳根圆通’,直至寂灭现前,成就无上菩提,最为第一。”

  【耳门圆照三昧】即前文“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亦即“耳根圆通”。其具体修法,见前文第六卷初,观世音菩萨之自述。

  【缘心】外缘声尘之心,即众生的攀缘心。

  所谓“缘心自在”,其中省略甚多。众生心习惯了攀缘分别,此心即是“缘心”,它是不自在的,被境界所束缚的缘故。然而束缚并非实有,只因攀缘而虚妄发生,因此,大家要想自己的心获得自在,就需要放下攀缘,让那个“缘心”往心里反观,就“耳根”来说,即是“反闻”,反闻闻自性,就叫做“入流”,回入了闻性之流也。此时,心还是那个心,只是不再攀缘,也不会断灭,它如如现前,自然自在,如果大家能够认识,就叫做“明心见性”。其后的修行,如前文观世音菩萨所述。

  此乃“十八界圆通”当中“六根圆通”之“耳根圆通”。到这里,世尊询问诸位圣者圆通修法,共有二十五位圣者回应世尊,其修法分别从“十八界”和“七大”入手,合称为“二十五圆通”。

  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世尊,如我以上成就,当时的观世音佛赞叹我善于修证圆通法门,并在广大法会当中为我授记,名为观世音。”

  “由于我观声救苦之功德圆融无碍,遍及十方世界,所以观世音菩萨之名号得以传遍十方世界。”

  到这里,观世音菩萨自述圆通圆满结束。

  下面,在“二十五圆通”当中,世尊要为阿难尊者,以及末法时代众生,抉择出最相应的修法。

  尔时,世尊于师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

  “当时,世尊于师子宝座上,从佛体全身同时放射出百宝光明,遥遥地为十方微尘数世界当中的如来,及其法王子菩萨们灌顶。”

  “十方微尘数世界当中的如来,也从其佛体全身同时放射出百宝光明,自微尘数他方世界,来为世尊灌顶,同时也为楞严法会当中的诸大菩萨及阿罗汉们灌顶。”

  【五体】头部、双手和双足。此处也泛指如来全身。

  如来与如来相互放光灌顶,既表示佛佛道同,所谓“三世诸如来,同共一法身”;也表明二十五圆通乃无上大法,为十方如来所赞叹;更表明下面将要演说极其殊胜的妙法,可谓难逢难遇。

  以下种种祥瑞,仍表明法之殊胜,同时,也是十方如来对于法会大众的慈悲加持。

  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如宝丝网。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

  “在十方如来百宝光明的沐浴下,祇陀林当中的树木、池塘、沼泽、流水,等等,一同演奏出微妙法音,各道宝光相互交织,如同百宝光明的丝网一般。”

  “在座大众都觉得未曾有过的殊胜,承蒙十方如来之加持,一切法会大众都悟得了金刚三昧。”

  【金刚三昧】“金刚”比喻自性、法性与佛性,是三无差别。此妙性如如,非生非灭,不可破坏,定慧空明于一心,故名“金刚三昧”。

  此“金刚三昧”也就是“大佛顶首楞严王”,一切事究竟坚固之无边妙性是也。十方如来都已经圆满亲证,所以能够自在放光,互为证明,为大众彰显此妙性之周遍圆满,令大众当下悟入。

  即时天雨百宝莲华,青、黄、赤、白,间错纷糅,十方虚空成七宝色。

  “在十方诸佛宝光辉映之时,诸天神降下了百宝莲花之美妙花雨,以作供养与庄严,其中,青莲花、黄莲花、红莲花、白莲花,等等,纷纷交错杂糅在一起,把十方无尽虚空都映成了七宝妙色。”

  【七宝色】在“七宝”当中,“金”是金黄色,“银”是银白色,“琉璃”是天青色,“砗磲”是纯白色,“赤珠”是大红色,“玛瑙”是暗红色,“琥珀”是黄褐色。

  诸佛放光加持,诸天降花雨供养,紧接着,更加不可思议的妙境界即将显现:

  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梵呗咏歌自然敷奏。

  “忽然间,此娑婆世界的大地山河等等,同时消失了。只见十方微尘数国土(包含娑婆世界在内),合成了一个不思议世界,其中,种种梵呗、歌咏自然演奏着。”

  【梵(音:饭)呗(音:拜)】曲调清净的赞颂之声。也泛指一切佛乐与经咒念诵。

  “梵呗咏歌自然敷奏”,其中赞颂着什么内容呢?亦如《佛说阿弥陀经》等经所言,无非赞颂佛法僧三宝,赞颂法界圆满清净之实相,赞颂本来之常、乐、我、净妙功德,宣说种种妙法,等等。

  此即《华严经》所谓的“一真法界”,亦名“不思议法界”,其中万象森罗,重重无尽,一切世界与国土,不一不异,平等圆融,如幻呈现。也是《法华经》所说“诸法实相”之不思议现量境界,更是《楞严经》所标之“大佛顶首楞严王”,一切事究竟坚固的理事圆融之妙境。

  如此实相妙境,正表明“二十五圆通”修法之无比殊胜,殊胜而平等,皆能成就无上正觉之道。于此殊胜当中,其尤为契合当前众生之根机者,尚需抉择。

  因此,在显现了诸佛亲证之“不思议法界”之后,世尊开金口,询问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

  “于是,如来对文殊师利法王子说:依你观察这二十五位无学圣者,诸大菩萨和大阿罗汉们,各自讲说了他们最初成道的修法,都说其修法乃是真实的圆通法门。的确,他们的修行方法,并没有优劣之分,也没有前后上下之差别。”

  世尊首先肯定,二十五圆通从修法来说是平等的,并不存在好坏差别。但是,“法无优劣,契机者妙”,对于阿难尊者来说,对于娑婆世界的末法众生来说,哪一个修法更适合呢?

  世尊继续说道:

  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如今,我想让阿难从这二十五种修法当中开悟圆通,你看哪个修法最适应阿难的根机呢?”

  “还有,在我灭度以后,此娑婆世界众生想要悟入菩萨乘,求证无上觉道,你看哪个修法容易成就呢?”

  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因为,阿难尊者也是娑婆世界的众生之一,尊者乃是一切如来教法的当机者、继承者和宣扬者。与当时的诸大菩萨和大阿罗汉们相比,阿难尊者更接近咱大家的根机,因此,为阿难尊者抉择出来的修法,也同样适合于末法时代众生。

  下面,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在如来的慈悲加持下,以其不可思议的妙智慧,将要为阿难,也为咱大家作出抉择,并深入演说初发心入菩萨道时,最适合的圆通修法,那就是观世音菩萨所成就的“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亦名“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