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如法受持分 第十三章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密。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密。即非般若波罗密。是名般若波罗密。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再说大智慧

  现在开始金刚经的修法了。大家不要忘记前面说过,从第一品到了第十品已经告一段落,佛已经告诉我们一个修道的方法,就是应无所住,一切不住的这个方法。你做到了一切不住,你就懂了般若波罗密。十三品说修法之前,插进来十一、十二两品,说明这个重要性,以及要如何尊重;说完以后,佛另起炉灶,开始又告诉我们一个方法。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的经典都是与弟子们当场商量,来决定这一本经的经名。这里须菩提就提出来问,将来这个记录要如何定名?我们将来(也代表将来的人)看了这个佛经,怎么样依您所教来奉行?怎么样修行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密。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你可以把这一次的对话记下来,这一本经典,叫做金刚般若波罗密,你就用这一个名字来奉持就好了。

  【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密。即非般若波罗密。是名般若波罗密。】

  金刚经经常碰到这些话,就是儒家经常反对的,认为这样一句话,翻来覆去,般若波罗密,不是般若波罗密,就是般若波罗密,好像很不合理。

  实际上,金刚经是无上智慧法门,佛自己说,什么理由呢?须菩提你要知道,真正的佛法没有定法。

  你说非要拜佛不可,西藏密宗非要吃荤不可,中国显教非要吃素不可,非要这样不可,那样不可,这都是定法,不是佛法;那些说法只是教育法一时的方便,不是究竟。所以佛在这里充分的告诉我们,不可执著一法为佛法,那都搞错了,那都是毁谤佛,因为佛无定法。

  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不一定这个形式就叫佛教,那个形式也是佛教。所以你们青年们要弘法,能够一句佛话也不讲,一个佛字也不提,就能将这个道理教导别人,就是佛法!何必要加一个「佛」字呢?那只是外衣呀!这个外衣是可以脱掉的。

  所以,开始我们已说过,真正的佛法是超越一切宗教、哲学、一切形式之上的。也就是佛说,真正的智慧成就,即非般若波罗密;智慧到了极点啊,没有智慧的境界,那才是真智慧。这也等于老子说的,大智若愚;智慧真到了极点,就是最平淡的人。世界上最高明的人,往往就是最平凡,相反的,平凡就是伟大。

  有些同学们常问,那悟道的智慧在那里呀?我说就在你那里,「小心啊!」这一句就是「道」;「留意啊!」这一句话就是「道」。因为你的「意」就是留不住,你能留到意就得道了。小心!你就是小不了心,你小到那么小心,就得道了。不要看到世界上这些都认为通俗,这都是金刚般若波罗密。最平凡的一句话,你能懂得了,就是圣人在说法。留意,谁能把意留得住?小心,谁能把心小得了,做到了,就得道了。般若波罗密,即非般若波罗密。

黄山谷与晦堂

  刚才我们讲到,佛说般若波罗密,即非般若波罗密,是名般若波罗密。这其中还有一层意义,我们需要了解;因为佛讲这个大智慧成就,般若波罗密,就是智慧到彼岸,所以有些学佛的人,就天天去求智慧。般若波罗密,即非般若波罗密,成佛的那个智慧, 不要向外求啊!它并不离开世间的一切。世间法就是佛法,任何学问,任何事情,都是佛法,这一点要特别了解,千万不要认为般若波罗密有一个特殊的智慧,会一下蹦出来开悟,很多人都有这个错误的观念。佛告诉你般若波罗密,即非般若波罗密,是名般若波罗密。一切世间的学问、智慧、思想,一切世间的事,在在处处都可以使你悟道,所以禅宗悟道的人,有几句名言:「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般若在那里?到处都是。中国的禅宗,专以金刚经为主体,有人因而开悟,并不是念金刚经开悟,很多人随时随地开悟,这是开悟以后讲出来的话。

  其实,我们现在看马路上,车如流水马如龙,那个就是般若,你看到了,了解了,当下悟道,也就是青青翠竹,悉是法身,到处都是这个不生不死的法身。郁郁黄花是形容之辞,开的是□□□行,也无非般若。他说在看花中就能悟道了,在风景中也能悟道,就能成佛。这些就是禅宗的公案。

  宋朝与苏东坡齐名的一位诗人,名叫黄山谷,跟晦堂禅师学禅。他的学问好,金刚经更不在话下,但是跟了三年还没有悟道。有一天他问晦堂禅师,有什么方便法门告诉他一点好不好?等于我们现在年轻人呀!都想在老师那里求一个秘诀,这样他马上就可以悟道成佛了,黄山谷也一样。晦堂禅师说:你读过论语没有?

  这一句话问我们是不要紧啊!问黄山谷却是个侮辱,古代读书人,小孩时代就会背论语了。既然师父问,黄山谷有什么办法,只好说:当然读过啦!师父说:论语上有两句话,「二三子,我无隐乎尔?」二三子就是你们这几个学生!孔子说,不要以为我隐瞒你们,我没有保留什么秘密啊!早就传给你们了。

  黄山谷这一下脸红了,又变绿了,告诉师父实在不懂!老和尚这么一拂袖就出去了,他哑口无言,心中闷得很苦,只好跟在师父后边走。这个晦堂禅师一边走,没有回头看他,晓得他会跟来的。走到山上,秋天桂花开,香得很,到了这个环境,师父就回头问黄山谷:你闻到桂花香了吗?文字上记载:「汝闻木樨花香么?」黄山谷先被师父一棍子打闷了,师父在前面大模大样的走,不理他,他跟在后面,就像小学生挨了老师处罚的那个味道,心里又发闷;这一下,老师又问他闻不闻到木樨桂花香味!他当然把鼻子翘起,闻啊闻啊!然后说:我闻到了。他师父接著讲:「二三子,我无隐乎尔!」这一下他悟道了。所谓般若波罗密,即非般若波罗密,是名般若波罗密。这是有名的黄山谷悟道公案。

黄山谷与黄龙死心悟新

  悟道以后,很不得了,官大、学问好、诗好、字好,样样好,道也懂、佛也懂,好到没有再好了,所谓第一希有之人。第一希有就很傲慢,除了师父以外,天下人不在话下。后来晦堂禅师涅盘了,就交代自己得法弟子,比黄山谷年轻的黄龙死心悟新禅师说:你那位居士师兄黄山谷,悟是悟了,没有大彻大悟,只有一半,谁都拿他没办法,现在我走了,你拿他有办法,你要好好教他。黄龙死心悟新马上就通知,叫黄山谷前来,师父涅盘了,要烧化。

  当和尚死了,盘腿在座上抬出去,得法的弟子,拿一个火把准备烧化,站在前面是要说法的。这个时候,黄山谷赶来了,一看这个师弟,小和尚一个。黄龙死心悟新虽然年轻,却是大彻大悟了的,比黄山谷境界高,又是继任的和尚,执法如山。黄山谷一来, 黄龙死心悟新拿著火把对这位师兄说:我问你,现在我马上要点火了,师父的肉身要烧化了,我这火一下去,师父化掉了,你跟师父两个在那里相见?你说!黄山谷答不出来了,是呀!这个问题很严重,师父肉身化掉了,自己将来也要死掉的,两个在那里相见?

  你们在座大家也说说看!有人一定说西方极乐世界见面,黄山谷不会那么讲。不要说别的,我们大家坐在这里,都是现在人,你们大家回去,夜里睡著了,我夜里也睡著了,我们那里相见?就是这个问题。

  这一下黄山谷答不出来了,不是脸变绿,是变乌了,闷声不响就回去了。接著倒楣的事情也来了,因为政治上的倾轧,皇帝把他贬官,调到贵州菸酒公卖局那个乡下地方,当个什么小职员,从那么高的地位,一下摔下来,一般人怎么忍受啊!

  刚才讲到无为福胜,倒楣了,他正好修道。在到桂林的路上,有两个差人押著去报到,差人怕他将来又调高官,也不太为难他,他就沿途打坐,参禅。有一天中午很热,他就跟这两个押解的人商量,想午睡休息一下。古人睡的枕头是木头做的,他躺下去一下不小心,那个枕头蹦咚掉在地下,他吓了一跳,这下子真正开悟了。他也不要睡觉了,立刻写了封信,叫人赶快送到庐山给黄龙死心悟新禅师,他说:平常啊!我的文章,我的道,天下人没有那个不恭维我,只有你老和尚──现在叫他师弟老和尚,客气得很啦!只有你老和尚不许可我,现在想来是感恩不尽。

  所以啊!般若波罗密,即非般若波罗密。真正的,另一层的,我们从道理上解释,一切世间法都是佛法;学佛法,不要被佛法困住,这样才可以学佛。如果搞得一脸佛气,满口佛话,一脑子的佛学,你已经完了,那就是般若波罗密了。我们把这个重要的先解决,下面的慢慢就懂了。

微尘外色尘内色尘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我再问你,佛真正说过法吗?须菩提当场答话,就向佛说,世尊,据我所了解,你没有说过法啊!没有传过法啊。

  你看,两个人当面扯谎!释迦牟尼佛三十一岁悟道,三十二岁出来就开始教化了,他说了四十九年法,现在师生两个对话,却说没有说过。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这第二句问话,好像与前面不连贯似的,实际上是相连的。须菩提说了没有说法之后,佛又问了;你的意思怎么看法,这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个物质的宇宙,所有的微尘合起来,多不多啊?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这是讲什么话?微尘不完全是灰尘,我们先叫它灰尘来讲,如来说一切的微尘非微尘;我说没有灰尘,不是灰尘,姑且叫它做灰尘。佛说这里告诉你,三千大千世界,没有世界,姑且叫它做世界。你说这讲的是什么啊?怪不得儒家认为金刚经不能看,不晓得讲些什么,般若波罗密,即非般若波罗密。三千大千世界,又非三千大千世界。你说了没有?我没有说。不晓得搞些什么!

  微尘是佛学里的名辞,微尘又叫外色尘,过去佛经所讲的外色尘,等于现在说电子、核子、原子之类。除了外色尘,还有内色尘,内色尘厉害极了,学佛的人假使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或者修观想的人,观成功了,心物一元,可以变成另外一个人站在前面。人家还可以看得到,也能说话,也能作事,这就是一切唯心所造,这是内色尘的力量把它发出来的。当然,现在世界上很少有人证到这个道理,但是这是绝对的真理,是可以证到的,也就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现在佛说的这个外色尘的微尘,再分析下去,又分成七分,就是色、声、香、味、触、法、空。所以啊!过去两千年来的佛学很难讲,大部分的佛学家和大法师们,说到这里就不说了,因为无法讲。现在科学昌明了,勉强还可以解释一下,这些,佛在两千多年前,就知道了。

  核子、原子,爆发了,完全空,空了以后能够发光,能够震动声音,能够死人。所以原子一爆炸,那个空的力量一过来,人都变形了,原子尘沾到的不死也医不好了。原子、核子最后分成空,所以微尘分七分,色、声、香、味、触,法、空。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