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净土
唐朝永徽元年,僧人释明浚(音俊)暴死,看见两位青衣(阴间差役)带他去见阎王。阎王问他:“你一生有什么技艺?”明浚回答:“只诵《金刚经》”。阎王说:“善哉!法师如果念诵满十万遍,明年必生净土,弟子我就不能再见到法师了。”于是放他还阳。明浚还阳后,更加精进。到第二年三月,他坐化了,身边的人都闻到异香。《金刚持验》
唐时,湖北荆州法信寺僧人惟恭,念诵《金刚经》三十多年,每天念五十遍。同寺僧人灵岿,出寺庙一里地,碰到五六个年轻人,衣服鲜洁,各执乐器,问他:“惟恭上人在哪里?” 灵岿告知,并问他们从哪里来。年轻人答:“从西边来迎接惟恭上人。”其中一人怀中露出莲华,花苞合如拳头大小,叶片放出异光,朝寺庙方向去了。到了晚上,惟恭圆寂,全寺都听到了丝竹天乐声。《佛祖统纪》
宋时,浙江湖州城南,有一个屠户陆翁,二十三岁时,曾看见一位“云水僧”到家门口,说教化有缘人,陆不明白意思。僧人说:“你杀牛羊无数,如果不改业,后世必堕落成牛羊。你过去有善根,可赶快持诵《法华经》、《金刚经》,消除恶业,增长善福。”说完就不见了。陆于是醒悟,持斋、戒杀,描绘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像,早晚供养,每天念诵两经忏悔杀业,愿超度过去所杀的众生,早生净土。到他八十一岁时,提前半个月,遍约亲友,在十一月初九日,备素食告别。到期,他沐浴端坐,作颂而逝。颂文说:“五十余年离杀业,手抛刀秤暗修行。今朝得赴菩提路,水里莲华火里生。” 《法华持验》
明时,湖北公安县龚仲淳的妻子祝氏,从袁宏道兄弟那里听到净土法门,深信不疑,就专门持念阿弥陀佛圣号,兼念诵《金刚经》。一天,他对几个孩子说:“佛说三天后将来迎接我。”到期,她沐浴后,端坐堂上,眷属在旁恭敬排列。过了一段时间,祝氏说,佛来了,眉间放出白毫光,长达数丈。又说,看见一位僧人,相好庄严,自称是须菩提,很快化为百多位僧人。有人在旁提示说:“《金刚经》中共有一百三十八须菩提,这就是了。”眷属一起焚香念诵佛名,祝氏微笑而逝。阁中有一位九岁的婢女,忽然倒在地上,又很快爬起来,说:“看见数位金甲巨人,执幢幡(音床帆),为夫人引路,幡柄拂过我脸上,所以倒在地上。”一看,婢女脸上,果然伤痕宛然。祝氏入殓(音练)后,棺中时时发出异香。《袁中郎集》
唐时,于昶(音厂),在武则天朝担任并州(今山西太原)录事参军(官名)。每夜到一更后,就喘息流汗,二更后恢复正常。妻子柳氏,想为他请医生,于昶悄悄说,自己没有其他病苦,只是白天管理曹务,夜晚在阴司裁判案子,体力不胜罢了。每当知道将有灾难时,即暗中防备。这样过了六年。后来,因母亲去世,他开始持诵《金刚经》,便不再做阴间裁判官。因此,他极为推崇《金刚经》功德之力,叫子孙们念诵。他八十岁将命终时,忽然闻到异香,他对身边的人说:“有圣人来迎接我到西方极乐世界。”说完就去世了。《报应记》
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桐乡的吴君平,幼年失去父母。于是淡斋四十九天,刺胸血,书写《金刚经》。夜晚,他梦见父母站在云端上,对他说:“因你刺血写《金刚经》的功德,我们二人已得生西方净土了。” 《金刚持验》
明时,黄太宜人李氏,是南京仪制主事(官名)、建昌黄端伯的母亲。晚年念诵《金刚经》、《地藏经》更加虔诚。一夜,她梦见自己趺坐在山巅上,佛光照身。醒来后,她对端伯说:“西方之期到了。”示现小病,念佛而逝。《建昌志》
宋代绍兴年间,明州(今浙江宁波)某人,没有儿子。妻子王氏,怀孕二十八个月不能生产。遇到一位僧人,对她说:“你有大难,只有施送《金刚经》千卷可免难。”她便照办了,又发愿念诵《金刚经》一千卷、为一千僧人供斋饭。夜晚,梦见金刚神用金刚杵(音楚)指着她腹部。醒来后,她生下两个男孩。到六十一岁那年,她突然暴死,魂到阴间。阎王叫她坐上金床,念诵《金刚经》一遍,地狱里的众生,苦难都顿时停止了。阎王问她:“你怎么不诵咒呢?”她答:“世间没有咒本。”阎王把咒本给她,说:“你还阳间后,要辗转流通此咒。你将来寿终时,将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于是她复活还阳。后来,她寿到九十一岁,无病坐化。《金刚证果》
明时,钱炳,起初在浙江富阳县做官,不久辞官,专修佛行,每天念诵《金刚经》。他临终时,作偈完毕,叫家人取清凉水来饮。家人问:“清凉水在哪里?”他说:“放生池水。”取水到,他饮完,合掌说:“我乘佛力接引,直接到清净界(净土)中了。”熙然坐逝。《现果随录》
明朝万历年间,内监张爱,晚年持诵《金刚经》数年。他患病将死,看见二位青衣来说:“送你到山东投胎。”行动如飞,当天日中时已到山东,看到了那边的山水,和自己将要投胎的父母。张爱仍然一心念经。随即被押到一座殿中,可能是东岳大殿。殿上有一位王者模样的人,戴着平顶帽,对他说:“你本应到这里投胎。”张爱回答:“我持诵《金刚经》,发愿求生西方净土,不愿投胎。”王说:“你持经功德还少,怎么办呢?”张爱说:“我曾听说十念成就,就能往生净土,何况我已经念经数年了?”王说:“先放你回家,你再念经去。”张爱苏醒后,便离家,住到西山的碧云寺里,专诵《金刚经》,又过了十一年。一天,他召集众人说:“我今天往生西方去了。”端坐而逝。《金刚新异录》
明时,浙江湖州双林镇沈春郊的妻子费氏,年轻守寡,靠纺织为生,持斋数十年。供养佛像及檀香观音大士像,每天念诵《金刚经》一卷、佛名千声,寒暑不断。崇祯年间,大瘟疫流行,费氏移居到女婿张世茂家楼上。仅奉请了大士像来,每天日课回向,祝愿此香直达佛所。这样过了三年,忽然闻到空中有香,绕楼数日;粉壁上涌现佛像,庄严精妙。远近的人们惊奇传颂,来瞻礼的人越来越多。有人用净巾擦拭佛像,颜色更加光明。又过了四年,费氏返回故居,进门就洒扫焚香,礼佛诵经。到第三天早上,她沐浴更衣,端坐念佛。到午刻,她大呼:“佛来了,我去了!”告别众人而逝。享年七十三岁。《巾驭乘续集》
明时,蔡承植,是万历年间进士,任浙江嘉兴太守。在官时,每天念诵《金刚经》,禁止民间杀牲。凡祭祀神灵的,只准焚香设斋,并令念诵《金刚经》。曾经向云栖寺的莲池大师问法,修习念佛三昧。临终时,他看见观世音菩萨持银台来接引,他连称观世音菩萨名号而逝。《金刚新异录》
明朝正德、嘉靖年间,云南的周廷璋,每天早晨起来,必读诵《金刚经》、《阿弥陀经》、《观音经》等经。八十七岁时,他说:“我将去了,阿弥陀佛来迎接我,观音、大势至菩萨都来了。”不久,他又说:“观音菩萨叫我断荤五天,就可西行。”于是每天吃一粥一蔬。到期,他诵经端坐而逝,体发异香,面貌如生。《金刚灵应录》
宋时,朱氏,霅(音札)川(今浙江湖州)人,持念佛名三十年,兼持诵《金刚经》。开卷时,他经常说:众圣人(佛、菩萨)监临,不敢随便踞坐。一次,他忽然断食,每天只饮水数杯,连续四十多天。他梦见三位比丘,手持莲花,对他说:“我先为你种下此花,今天将开,所以来迎接你。”醒来后,他唱念佛名,端坐而逝。《佛祖统纪》
明时,浙江湖州人唐时,字宜之,从莲池大师那里学得念佛法门。他和家中眷属,都能背诵《金刚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宜之修得观佛三昧,屡次看见佛现瑞相。临终时,他正念分明而逝。《净土晨钟》
宋时,僧人慧安,明州(今浙江宁波)人,住在小溪的杨氏庵,专修西方,念诵《金刚经》,寒暑不断。他经常在屋内,看见佛光下照。一天,他示现有病,端坐,叫众人不要喧哗。过了一段时间,他说:“佛到了。”叫众人唱念佛名,倏然辞世,享年九十六岁。《佛祖统纪》
清时,长洲(今江苏苏州)的沈炳,字敬孚。十五岁时,患了哮喘病,三十岁时加剧,五十岁时更重,于是长斋、念佛。友人杨广文,劝他念诵《金刚经》,他于是每天念诵三卷。乾隆四十六年冬月,示现微疾。月底那天,早晨起来,洗沐完毕,向西结跏趺坐念佛。妻子在旁,他挥手让她离开。不久,他寂然坐化。《二林居后集》
清时,杭州人王仰泉,杀羊为业。病中,他看见群羊向他索命,于是改业,长斋念诵《金刚经》。他念满三藏,又拜诵《法华经》。八十一岁时,忽然看见鬼差来追捕他,他抗拒说:“我等待佛来才去。”过了五天,果然看见佛现大身,垂手接引他,便怡然而逝。《现果随录》
明时,浙江海盐的渔户张元,与弟弟张贞看见水面有异光掩映,于是潜水下去,取上一个石匣,中间藏有金字所写的《金刚经》。夜晚,梦见金甲神说:“你前生是长水法师讲坛的作务人,因疑心不信,退堕到这里。但微因仍未泯灭,所以赐你大法,你应当精进持诵。”张元以不识字为借口推辞。金甲神叫他张开口,用一药丸投到他口中。第二天,他开经念诵,很熟练,好像已经学习过很久一样。张元把这件事告诉昭庆寺的僧人传如,传如勉励他回向西方净土。过了三年,张元对亲友说:“莲台出现了。”端坐而逝。这是明朝万历丁丑年七月的事。《巾驭乘续集》
唐时,房翥(音住),生平崇信佛法,每天念佛、持念《金刚经》。一天,忽然暴死,魂到阴间。主事的说:“你有般若功,而且曾劝一位老人念佛,老人已经往生西方净土。你承此福力,也应该往生西方。” 房翥说:“我发愿念诵《金刚经》万卷,现在还没有念完,怎么办呢?”主事的说:“诵经满愿,当然好,但不如早生净土为佳。”知他志愿坚决,定要念经满愿,便派冥吏送他还阳。《金刚持验》
唐时,鄜(音夫)州(今陕西富县)宝室寺僧人法藏,戒行精淳,修造寺塔佛像,都很精妙。武德二年,法藏患病,看见一个人,手持经卷,告诉他说:“你功德虽大,但互用三宝财物,得罪无量。如果能印造《金刚经》,罪才能全部消灭。”醒来后,法藏全部布施了自己的衣钵,用于印《金刚经》百卷。临命终时,他看见阿弥陀佛来迎接他。《法苑珠林》
明时,江西庐山僧人普静,朝夕虔诚念诵《金刚经》。忽梦见神人对他说一偈语:“有相相非真,无法法亦坠。撇却旧窠臼(音科就),即已了大义。” 普静大悟。每天早晚各朗诵《金刚经》一遍,其他时间趺坐静参,四十年未曾睡眠。后来,神人又来对他说:“你是在道中了。”普静年过九十岁,圆寂,芳香通宵不散。僧众都看见幢幡导引,普静披着紫色袈裟,手持木槵(音患)子念珠,飞空向西而去。《受持果报》
宋时,黄婆婆,潮山人,专门持念佛号,兼诵《法华经》、《金刚经》。偶然患痢疾,自知时至,便断食,每天只饮水数杯。一夜,邻庵僧人善修,梦见黄婆来告别说:“将往西方。”过了两天,她西向念佛,端坐而逝。红霞灿然,覆盖在她的屋顶上空,当地人都看见了。《佛祖统纪》
宋时,王氏女,江西吉安人,每天念诵《阿弥陀经》、《观音经》、《金刚经》。母亲亡故,流血满身。王氏女发愿说:“如果我孝心真实,愿母亲身体不生臭秽。”发愿完毕,流血就止住了。一天,王氏女患病,吉祥卧(右胁卧),手抓着观音像前的宝幡,奄然圆寂。火化后,将入殓时,她的继母筛骨灰来验证,筛出莲华数朵。《佛祖统纪》
宋时,陈氏受持斋戒,以坐禅、念诵为乐,持念佛名三十年,兼诵《法华经》五千部,《金刚经》、《阿弥陀经》各五千零四十八部。一天,她突然断食,家人问她为什么,她说:“想求见佛。”于是右胁卧而逝。《佛祖统纪》
明时,李氏,是刘道隆的母亲,长斋奉佛,刻印《金刚经》送人。遇自己生日,只礼佛拜忏。去世前一年,梦见观音菩萨给她念珠,说:“这是你往生净土的日子。”她醒来一数,得数五十三。到第二年五月十三日,她告诉家人说:“我今天往生西方去了。”端坐而逝。《金刚持验记》
《金刚经》全文诵读拼音注音版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那时,世尊到吃饭时身着法衣,捧着食钵,进入舍卫国都城化缘。在城内乞食,化缘完后,回到住处。吃完饭,收好法衣和食钵,洗完脚,铺好座垫就开始打坐。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序:山珍海味令我们饱,可是无量百千山珍海味不如一口空气,因为一口气不来便断命,但我们不能因此光吸空气而不吃山珍海味。读诵金刚经胜於无量百千七宝布施,我们若光只诵读金刚经而不作七宝布施,如同光吸空气而不吃山珍海味,在法海中必死无疑。
金刚经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
金刚经原文及译文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注音版。
读金刚经一遍后,持此咒一遍。其功德等于读过九亿万遍,以证得性空,即同无量,惟必请师父亲授,方可持颂。《金刚经心咒》全文注音版: na mo ban ga wa dei。 南无盆嘎滑的。 zhan jia ba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经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译文】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
我今天为什么要讲金刚经,用白话来述义呢?为要把金刚经上的妙用,移用在社会上。因离了世间上一切人事,佛法就没用处了。佛法处处是解除人生的痛苦,不论贵贱贤愚、老幼中外,是个人,就免不了自身的烦恼痛苦。
今天有人问了一个《金刚经》的问题,《金刚经》里面佛为我们说了六波罗蜜法,经常用所谓是非、即非、是名这样的一种模式,来跟我们说明金刚般若的境界。这一个模式用在六波罗蜜当中也是如此。比如第一个布施波罗蜜,那就是“所谓布施者,即非布施,是名布
明代曹洞宗的湛然圆澄禅师,会稽(浙江)人,得法于云栖袾宏禅师,三十岁悟道。先后于径山万寿寺、嘉兴东寺、云门显圣寺、金陵延寿寺、绍兴华严寺等名刹大兴弘化,以平易简明的宗风名重一时。有一次,圆澄禅师路经宝林寺,寺里正在讲说《法华经》。寺僧们看到圆澄禅师,感到机缘难得,极力邀请圆澄禅师为大家讲《金刚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金刚经》第一分叫【法会因由分】。为什么叫“因由”?“因由”就是缘起,讲经都有序分,因由就是原因、背景、时间、地点、人物、意义等等。“因由”大多都是法会缘起,它为什么叫因由,而不叫法会缘起?它是有原因的:“万法森然曰因,一心应感曰由。”如果你要理解这两句话,你就可能会理解了。
《金刚经》最早传入中国是公元五世纪初。鸠摩罗什来到长安,他首先把《金刚经》翻译成了中文。从此之后,一直到703年义净在长安西明寺最后译出《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百年间《金刚经》前后一共被翻译了六次。
在《金刚经》里,好几段经文都是倡导布施,有「无相布施」,即布施的当下不为名位、不求利益、不望回报;「无我度生」,救度众生时,不存有度众的心念。经文也提到,如果有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甚至奉献生命,所谓「杀身成仁、捨生取义」,都不及受持四句偈的功德来得大。
持诵《金刚经》的七个禁忌!《金刚经》被称为“成佛之经”、“功德之经”、“灭罪之经”、“降魔之经”、“超度之经”以及“长寿之经”,而且它还是一部功德随心现量,悉满所愿的大乘经典。从古至今读诵它的人特别多,很多人依靠这部经典证悟或者往生极乐世界。甚至有道友将《金刚经》作为一生的功课。
龙门石窟现存《金刚经》四处,三处摩崖刻经,一处石碑,其中仅一处有明确纪年,为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刻,鸠摩罗什译本,是中国唐代有纪年的最早石刻《金刚经》,也是中国有纪年的最早石刻鸠摩罗什译本《金刚经》,位于西山北段429龛。
《金刚经》是一部不论学佛人还是文人墨客都耳熟能详的佛教经典。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雅士即使没有佛教信仰也纷纷抄写和诵读它,但是你知道它一共有多少个翻译版本吗?不同的版本名字一样吗?《金刚经》在中国一共有六个翻译版本,六位译师都非常著名,分别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北魏大译师菩提流支、南朝大译师真谛法师、隋代大译师达摩笈多……
《金刚经》中告诉我们,人人均具“五眼”,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但因众生受到了五欲六尘的蒙蔽,不能发挥本具的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的作用,只凭肉眼局限性的作用,必然导致认知的狭隘,令身心不得自在。
《大般若经》六百卷,又称《般若经》,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唐朝玄奘翻译。这是有关佛教般若类经典的汇编之著,所以卷帙浩繁。当年玄奘法师西域取经,取来此经本子有三种,后来进行翻译,碰到疑问,便就三本互校,殷勤省覆,择善而从,然后落笔,
印度瑜伽行派和中国法相宗的基本经典之一。唐玄奘译。五卷。除玄奘译本外,还有南朝宋求那跋陀罗、北魏菩提流支、南朝陈真谛译的三种译本。该经的中心,是大乘的境行果,境指心境。一共八章,即:序、胜义谛相、心意相识、一切法相、无自性相、分别瑜伽、地波罗蜜、如来成所事。除序外,其余七章(品)是正文。正文前四章,讲“所观境”;中间二
有人说,世间上,花种中最美丽的是玫瑰花;鸟类中最美丽的是孔雀;动物中最忠实的是狗;至于人的一生,在物质上,最重要的是土地房屋;在精神上,最重要的是有伴侣;在生活上,最重要的是衣食不缺……但,什么是人的真正第一呢?梦窗国师有一首偈语:
经文中,佛陀提到布施有五种:第一施命:永明延寿禅师出家前是一位太守,生性慈悲,为了护生挪用公款,被判罪要砍头。他在被杀的时候,讲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将此一命,布施众生。」过去的圣贤豪杰「杀生成仁,捨身取义」,都是一命来布施;现在有很多人,用自己
在平常生活中,我们的身心是快乐呢﹖还是痛苦呢﹖有的人觉得自己身体健康,只是烦恼很多,不能心生欢喜;有的人认为自己的内心自在,只是身体上有种种的病苦。世间本来就是苦乐参半,如何去除苦因,只存安乐与自在呢?这就必须学习观世音菩萨的观自在;观照自己很
过去,我们常听到一句话「礼多人不怪」,也经常看到许多信徒欢喜礼拜,表达他的信仰恭敬、虔诚。这原本也是没有错,但是不如法的礼拜,也是不当的。经文里说,「偷婆」(即窣堵波,梵语 stúpa 音译,安置佛陀舍利的建筑)中不应拜,也就是在塔里不拜;在大众里
经文中指出,宁可毁坏六根,也不造作诸恶,而堕入三恶道。因为六根有贪著的病,就会在生死轮迴的苦海中不断流转,故必须注重六根的修行。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称做「六根」,属生理的,又叫作「六色」,六根遇到外面属于物理的「六尘」(色尘、身尘、香
有人问:「佛陀会不会骂人呢﹖」佛陀不是在骂人,佛陀会教训那些愚痴的人。如:「你不知惭愧」、「你不知道苦恼」、「你愚痴」等。还有一句比较严重的话:「你是非人!」非人,就是不像个人,也就是说「你不是人」,即是邪见的邪人,不正派的人。这是很严重的一句责
原始佛教时代,佛弟子及信者往往将所听闻的教法,用诗或简短散文的形式,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记忆传承。由于佛弟子各人领纳的不同,而各有其相异的思想,因此至教团成立时,如何将佛陀的教说作整理、统一,实属必要之事。经过历次的结集后,佛陀的教说渐次充实完备,
《杂阿含经》卷四中说:“如是烦恼漏,一切我已舍,已破已磨灭,如芬陀利生,虽生于水中,而未曾着水。”意思是说,这样的烦恼等有漏,一切我都已经舍弃了,已磨灭了,已破坏了,就好像芬陀利花,虽然在水中生长,而没有染着于水。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