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灵应事迹多出自《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大藏经》no.2743)、《金刚般若经集验记》(《续藏经》第87册no.1629)、《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感应传》(《续藏经》第87册no.1632)及《金刚经持验录》,皆有出处,来源清净、事迹可靠。
读书人王德用是我的表亲,他的妻子姓陶。明朝隆庆已巳年,生病很危险,见到二个鬼差和他说:“你寿命已到,活着时候没有做什么善事,应当堕落到恶道里去。”不一刻,果然看到地狱里种种受苦的形状,急忙和他丈夫说:“地狱相已经出现了,你快些想办法救我啊!”忽然想起街旁寺院里端老和尚,每天早上念诵金刚经,曾经记得“金刚般若波罗蜜”七字,慌忙间,便合掌大声不断高诵。不到三遍,所现的地狱相消灭了,又见自己身坐七宝莲台,生到天上去了。当时有五色光明,从她的家中放出来,空中隐隐有声说:“陶善女已生兜率内院了。”同村的人都听到了,这件事很快地传扬开来,大家奔走相告:“经题七字,得脱沉沦”。
——出自《金刚持验》
明朝颜光裕,世代都是读书人。有一天和当地乡绅们一同听讲金刚经,觉得意义深奥,起信赞叹,到傍晚才回家,虽想深人研究精义,但由于忙于考试和升官故而没有空闲。后来他做太和县县官,在病中忽梦见二个公差,将他拘入阴府。阴间里气候昏暗迷雾,阴森凄惨。见阎王后,判官说他阳寿已尽,在生时又非常贪吃,被杀的牛犬生灵无数,即见前后左右有很多动物齐来讨命。阎王判他下油锅煎熬。牛头鬼卒将他叉入油祸中。霎时只见他莲花遮体,沸油不滚。判官即阅善簿,查到善簿中有记录听金刚经,赞扬般若一日之功。阎王就增加他寿命。放他还阳,劝化世人。光裕还阳后,他不停地诵念金刚经,还刻印了六千卷送人,以后升了大官,到七十岁寿终时,里巷都能闻到香气,他瞩付子孙们世代都受持金刚经。这是颜氏第六十六代孙博士伯廉记录的。
——出自《金刚灵验》
隋时,邢州(今河北邢台)司马柳俭,因被诬陷冤枉,被系押在大理寺。柳俭专心念诵《金刚经》,还有两页纸未念完,不觉昏睡,梦见一位婆罗门僧人对他说:“你应把经诵完,就能出来了。”
柳俭醒来,勤诵不懈。过了两天,忽有敕令传唤他,在朝堂上当堂获得赦免。
——出自《法苑珠林》
唐朝贞观年间,沉嘉会,担任校书郎,因事被发配到兰州。每天早晚,都向东方礼拜泰山,祈愿能够生还。永徽六年十月三日夜,梦见童子,仪服秀美,说:“我是泰山府君的儿子,感谢你的拜礼。你如果每天持诵《金刚经》一遍,即万罪消灭。”嘉会从此持诵《金刚经》,遇赦免得以归家。
——出自《广异记》
唐时,崔文简,被吐蕃人抓去,锁械非常严密。他专心念经三天,锁忽然自动打开。对方怀疑他有奸谋,就鞭挞他。崔告知他们,自己是因念《金刚经》而枷锁自开的。便重新锁了,念经未完,锁又自开。众人惊叹奇怪,便把他送出境外释放了。
——出自《太平广记》
唐朝太和年间,四川人赵安,经常持诵《金刚经》。在野外的坟墓间,获得衣服一包,邻居诬陷他偷盗,他被抓捕送到县衙。动刑时,用大关夹住他小腿,关断折成三段。又命令杖击他背部,杖落下就折断。后来,他被判放回家中,妻子说:“有一天,听到你的经函中发出震裂的声音,因为害怕,所以不敢打开看。”赵安急忙察看,只见带子断开、经轴折裂,经书纸张,已全部破碎。
——出自《太平广记》
唐时,浙西府吏徐玘(音起),家里非常富有,每天念诵《金刚经》。有一次,盗贼百人抢劫他家,把徐玘捆绑起来,用箭射他。徐玘说:“金刚不坏身,今天怎么办呢?”须臾,看见佛显现在天空中。盗贼向他发箭,百无一中。贼人惊异,知道是徐诵经的缘故,都放下兵器改行了。
——出自《金刚持验》
三刀法师,唐朝庐陵人,俗家姓曹,原名伯莲,相貌丑陋,但心地善良。他自幼奉佛茹素,平日持诵金刚经,随时将经放在竹筒内佩带身上。
安史之乱后,剌史刘宁征兵甚为紧急,曹某被派为军中小将,不幸战败亡命而被捕,判处死刑。斩首时一连用了三把刀都先后折断,脖子却丝毫无损。刘剌史感到非常奇怪,问他有何法术?
曹说:「我志在出家,平日诵念金刚径。」
刺史问他金刚经在何处?他说:「被捕时不慎遗失。」刺史派人寻找,果然在数百步外找到了一只竹筒,上面赫然发现三条刀痕。
刘宁赞叹不已,便赦免了他,并将此事奏闻皇上,皇上赐号「三刀和尚」,敕住本郡龙泉寺。
——出自《感应传》
柴注,宋朝青州人,任官寿春郡司理,曾经审理一宗谋财害命的案子。
那个犯人供称,居住在离城大约有三十里之处,平日以接待客旅为生,如果遇到单身旅客,携带的行李很重,他就利用夜间将客人杀死,已做案多次。
有一天,来了一位老妇人,他准备夜深时下手,但是房门打不开,于是在墙壁上挖个洞窥视,看到一片红光中有一个高大的人,身高几乎和房子一样,背门站著。
他非常骇怕,不禁惊叫出声,差一点就跌倒在地。
次日清晨,老妇人的房门打开,他看到老妇人用手梳理头发,且不停地在诵经。问她是什么经?老妇人说是诵金刚经。他才知道夜里出现的原来是金刚神。
——出自《金刚持验》
唐时,江西临安的陈哲,家居浙江余杭,持念《金刚经》。草贼朱潭,抢劫临安。陈哲正巧遇上盗贼,贼人争相用剑刺他。每刺一剑,就有直径五六尺的五色圆光,来遮蔽保护陈哲的身体,使贼人不能刺中他。贼人惊叹,说他是圣人,便舍下他逃走了。
——出自《广异记》
萧瑀(音雨),是梁武帝的玄孙,在隋朝做中书令,被封为宋国公。因在讨伐高丽问题上,不合皇帝的旨意,与贺若弼(音必)、高颎(音炯)同时被囚禁,将被法办。萧瑀在被囚禁的八天内,精进念诵《金刚经》七百遍。第二天,枷锁忽然自行脱开,看守的人惊恐失色,又为他戴上。后来到御殿前,只有萧瑀获得宽恕(免罪),他便写下了《般若经灵验》十八条。于是雕刻檀香木做宝塔,用以装藏经书,高三尺,感得一尊鍮(音偷)石佛像,忽然出现在庭院中,奉请安放到塔中,获得舍利百粒。贞观十一年,他曾看见普贤菩萨,冉冉向西而去。
——出自《报应记》
隋朝陆彦通,在武牢地方做县官,他每天念金刚经十卷。当时李密起来造反,要推翻隋朝,参加造反的人要杀死县官陆彦通,彦通就逃到城外,后面人拿刀紧追,彦通逃到一条很深很宽的溪流边,追的人已经拿刀迫近,他只得跳入溪中。这时忽然空中出现个金刚神,用手接住彦通的右臂,将他放在一块大石上,使他一点没有损伤。金刚神对彦通说:“因为你诚心念金刚经,现在有急难,所以我来救你。”
彦通就平安地回到自己的家中。他被金刚神所接触过的右臂,却发出很奇妙的香气,好几天还没有散去。后来他官做到方伯(地方首长)。在临终时,毫无痛苦,自己沐浴后,还写了一首告别诗,安祥地去世了。
——出自《报应记》
唐宪宗元和年间,司空严绶在江陵时,他的属下有个小将王沔(音免)在岑阳镇镇守,他常持诵《金刚经》。
有一次,王沔被派去归州(治所在今湖北姊归县)察办公事,回来的路上,水行经过吒(音纱)滩,船破遇难,五人同时溺水。王沔落水后好象有人给他一根竹竿子,凭借竿子随波逐流,漂到下牢镇,登岸获救。他再看手中的竿子,原来竟是一卷《金刚经》。吒滩到下牢镇计三百余里。
——出自《酉阳杂爼》
唐朝大历年代,太原捉到一伙偷马贼,马贼和王孝廉有旧怨,就诬王孝廉是同党。王孝廉被捕后,被拷问了十多日受刑不过,只得承认了。帮助审案的陪审官,怀疑王孝廉是冤枉,所以案子没有判决。
王孝廉在狱中悲切地念诵金刚经,日日夜夜不停息。一天,忽然空中堕下竹一段,两头有节,正落在王孝廉座前,其他囚犯都来争取,管牢监的人也觉得奇怪,就拿过来在众人面前劈开,看见里面端端正正的写着金刚经中的半首偈“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偷马贼深受感动,向法官坦白诬告,王孝廉就无罪释放了。
——出自《新异记》
宋朝时候,苏州有个朱进士,从来没有听到过佛法。一天,在游虎丘山时,听佛印法师讲金刚经,到“一切有为法”四句时,心里甚为高兴,因此就想研究金刚经的要义。
有一天,午睡时梦见一个公差押着五个人过去,朱也跟着他们走了二里多路,到一条大街,进入小巷内一户挂青布帘子人家厨房。桶内有汤,前面五个人都喝了汤,朱进士也想分一点,公差却大声说:“听佛法人不能饮。”就一惊醒来。
午睡起来,随便到街上散步,看见小巷内有户人家和梦中所见相同,就叩门进去看看。主人见进士来了,慌忙接待,进土问:“你家厨房里有什么事。”主人回答说:“生了六只小狗,其中一只是死的。”朱进士听了吓得汗流一身,自忖如不闻佛法,也投胎做小狗了。从此不研究文章,专心读诵金刚经了。
到八十九岁八月十五那天,请诸山道友话别,在后园树枝上说偈后化去。偈曰:
“八十九年朱公 两手劈破虚空 脚踏浮云粉碎 立化菩提树东”
——出自《感应传》
明朝弘治年间,嘉兴府一座真如塔将要倒了,大家商议重修。当时有个修苦行的怀林和尚,拖了三丈长的铁练,募化了二十年,宝塔方才修成,他就住在塔中,过后,人们还把他的塑像供奉着。
当初怀林和尚住在苏州承天寺,饮酒吃肉,不守戒律。那年夏天,他在外面乘凉,忽见两个阴差,将铁练套在他的头颈上。他看到阴差手中的名单,要捕捉的有十多个人。 他请求阴差帮忙,延期七天,等所捕的人捉齐后一同去,答应烧些纸钱作为酬谢,两个阴差同意了。
和尚哭着召集众徒弟,告诉刚才的事情,马上买纸钱焚化,处理好一切事务。有人说,真如某禅师道行很高,可以向他求救,乘船去只要一天就可到,时间还来得及。怀林和尚就马上动身到禅师处痛哭求救,禅师对他说:“这里宝塔将要倒颓,你如肯诚心募化修好此塔,我当教你办法,保证鬼差不能捉到你。”怀林即对佛发愿,答应修塔。禅师将手中得数珠给他说:“你在七天不要睡觉,住在我的房间里,专念金刚经中“当知此处,即为是塔,”这二句就足够了。”怀林依法,用心念经中这二句。
到第七日,两个鬼差寻到禅师处,要求禅师帮助将和尚交出,禅师说:“他在房中,你去捉好了。”两鬼差刚入房门,即惊慌逃出说:“房中只见一座宝塔,光芒万丈,不能睁眼。”禅师说:“他诵最上乘法,又发勇猛大愿,虽是天龙鬼神,对他也没有办法,你就回复冥王,这和尚我留他修塔,对阴间也有好处,冥王一定不会责怪你的。”两鬼差没办法只好回去了。
和尚经此大难不死,不敢再蹉跎岁月,遂制造铁链锁住自己,不论寒冬炎夏,跪在人车辐辏的道路上,向善男信女化缘,如此竟在有生余年,完成修塔的大功德。
——出自《新异录》
李绳之,字受伯,明朝嘉定人,是李玉海的公子。他平日持斋茹素,虔信佛法,每日持诵金刚经、准提咒,从未懈怠。
崇祯辛未年九月二十二日,他偕同朋友汪仲起游城,走过一条弯曲的小径,突然从路旁钻出一个人来,手持巨斧,抓住受伯的脖子,连砍了十几下就逃跑了。仲起赶紧扶起受伯,竟发现他安然无恙,只是左手臂留有两道浅痕而已。这时小路来往的行人,看此情形都非常惊讶。
一会儿,受伯的家丁集合起来,将那个持斧头砍杀的人追捕回来。原来是庄里的仆人甘宠,因为欠了租税,自忖不能归还,而起了谋害之心。
甘宠接受官员审问时,官员问他为何不直接劈砍受伯的头?甘宠说:“我当时只看到莲花数朵,看不到受伯的头,连砍几次砍不著莲花,只得砍根茎,那知竟仅伤了他的左臂。”
——出自《金刚持验》
《金刚经》全文诵读拼音注音版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那时,世尊到吃饭时身着法衣,捧着食钵,进入舍卫国都城化缘。在城内乞食,化缘完后,回到住处。吃完饭,收好法衣和食钵,洗完脚,铺好座垫就开始打坐。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序:山珍海味令我们饱,可是无量百千山珍海味不如一口空气,因为一口气不来便断命,但我们不能因此光吸空气而不吃山珍海味。读诵金刚经胜於无量百千七宝布施,我们若光只诵读金刚经而不作七宝布施,如同光吸空气而不吃山珍海味,在法海中必死无疑。
金刚经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
金刚经原文及译文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注音版。
读金刚经一遍后,持此咒一遍。其功德等于读过九亿万遍,以证得性空,即同无量,惟必请师父亲授,方可持颂。《金刚经心咒》全文注音版: na mo ban ga wa dei。 南无盆嘎滑的。 zhan jia ba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经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译文】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
我今天为什么要讲金刚经,用白话来述义呢?为要把金刚经上的妙用,移用在社会上。因离了世间上一切人事,佛法就没用处了。佛法处处是解除人生的痛苦,不论贵贱贤愚、老幼中外,是个人,就免不了自身的烦恼痛苦。
今天有人问了一个《金刚经》的问题,《金刚经》里面佛为我们说了六波罗蜜法,经常用所谓是非、即非、是名这样的一种模式,来跟我们说明金刚般若的境界。这一个模式用在六波罗蜜当中也是如此。比如第一个布施波罗蜜,那就是“所谓布施者,即非布施,是名布
明代曹洞宗的湛然圆澄禅师,会稽(浙江)人,得法于云栖袾宏禅师,三十岁悟道。先后于径山万寿寺、嘉兴东寺、云门显圣寺、金陵延寿寺、绍兴华严寺等名刹大兴弘化,以平易简明的宗风名重一时。有一次,圆澄禅师路经宝林寺,寺里正在讲说《法华经》。寺僧们看到圆澄禅师,感到机缘难得,极力邀请圆澄禅师为大家讲《金刚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金刚经》第一分叫【法会因由分】。为什么叫“因由”?“因由”就是缘起,讲经都有序分,因由就是原因、背景、时间、地点、人物、意义等等。“因由”大多都是法会缘起,它为什么叫因由,而不叫法会缘起?它是有原因的:“万法森然曰因,一心应感曰由。”如果你要理解这两句话,你就可能会理解了。
《金刚经》最早传入中国是公元五世纪初。鸠摩罗什来到长安,他首先把《金刚经》翻译成了中文。从此之后,一直到703年义净在长安西明寺最后译出《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百年间《金刚经》前后一共被翻译了六次。
在《金刚经》里,好几段经文都是倡导布施,有「无相布施」,即布施的当下不为名位、不求利益、不望回报;「无我度生」,救度众生时,不存有度众的心念。经文也提到,如果有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甚至奉献生命,所谓「杀身成仁、捨生取义」,都不及受持四句偈的功德来得大。
持诵《金刚经》的七个禁忌!《金刚经》被称为“成佛之经”、“功德之经”、“灭罪之经”、“降魔之经”、“超度之经”以及“长寿之经”,而且它还是一部功德随心现量,悉满所愿的大乘经典。从古至今读诵它的人特别多,很多人依靠这部经典证悟或者往生极乐世界。甚至有道友将《金刚经》作为一生的功课。
龙门石窟现存《金刚经》四处,三处摩崖刻经,一处石碑,其中仅一处有明确纪年,为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刻,鸠摩罗什译本,是中国唐代有纪年的最早石刻《金刚经》,也是中国有纪年的最早石刻鸠摩罗什译本《金刚经》,位于西山北段429龛。
《金刚经》是一部不论学佛人还是文人墨客都耳熟能详的佛教经典。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雅士即使没有佛教信仰也纷纷抄写和诵读它,但是你知道它一共有多少个翻译版本吗?不同的版本名字一样吗?《金刚经》在中国一共有六个翻译版本,六位译师都非常著名,分别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北魏大译师菩提流支、南朝大译师真谛法师、隋代大译师达摩笈多……
《金刚经》中告诉我们,人人均具“五眼”,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但因众生受到了五欲六尘的蒙蔽,不能发挥本具的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的作用,只凭肉眼局限性的作用,必然导致认知的狭隘,令身心不得自在。
《大般若经》六百卷,又称《般若经》,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唐朝玄奘翻译。这是有关佛教般若类经典的汇编之著,所以卷帙浩繁。当年玄奘法师西域取经,取来此经本子有三种,后来进行翻译,碰到疑问,便就三本互校,殷勤省覆,择善而从,然后落笔,
印度瑜伽行派和中国法相宗的基本经典之一。唐玄奘译。五卷。除玄奘译本外,还有南朝宋求那跋陀罗、北魏菩提流支、南朝陈真谛译的三种译本。该经的中心,是大乘的境行果,境指心境。一共八章,即:序、胜义谛相、心意相识、一切法相、无自性相、分别瑜伽、地波罗蜜、如来成所事。除序外,其余七章(品)是正文。正文前四章,讲“所观境”;中间二
有人说,世间上,花种中最美丽的是玫瑰花;鸟类中最美丽的是孔雀;动物中最忠实的是狗;至于人的一生,在物质上,最重要的是土地房屋;在精神上,最重要的是有伴侣;在生活上,最重要的是衣食不缺……但,什么是人的真正第一呢?梦窗国师有一首偈语:
经文中,佛陀提到布施有五种:第一施命:永明延寿禅师出家前是一位太守,生性慈悲,为了护生挪用公款,被判罪要砍头。他在被杀的时候,讲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将此一命,布施众生。」过去的圣贤豪杰「杀生成仁,捨身取义」,都是一命来布施;现在有很多人,用自己
在平常生活中,我们的身心是快乐呢﹖还是痛苦呢﹖有的人觉得自己身体健康,只是烦恼很多,不能心生欢喜;有的人认为自己的内心自在,只是身体上有种种的病苦。世间本来就是苦乐参半,如何去除苦因,只存安乐与自在呢?这就必须学习观世音菩萨的观自在;观照自己很
过去,我们常听到一句话「礼多人不怪」,也经常看到许多信徒欢喜礼拜,表达他的信仰恭敬、虔诚。这原本也是没有错,但是不如法的礼拜,也是不当的。经文里说,「偷婆」(即窣堵波,梵语 stúpa 音译,安置佛陀舍利的建筑)中不应拜,也就是在塔里不拜;在大众里
经文中指出,宁可毁坏六根,也不造作诸恶,而堕入三恶道。因为六根有贪著的病,就会在生死轮迴的苦海中不断流转,故必须注重六根的修行。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称做「六根」,属生理的,又叫作「六色」,六根遇到外面属于物理的「六尘」(色尘、身尘、香
有人问:「佛陀会不会骂人呢﹖」佛陀不是在骂人,佛陀会教训那些愚痴的人。如:「你不知惭愧」、「你不知道苦恼」、「你愚痴」等。还有一句比较严重的话:「你是非人!」非人,就是不像个人,也就是说「你不是人」,即是邪见的邪人,不正派的人。这是很严重的一句责
原始佛教时代,佛弟子及信者往往将所听闻的教法,用诗或简短散文的形式,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记忆传承。由于佛弟子各人领纳的不同,而各有其相异的思想,因此至教团成立时,如何将佛陀的教说作整理、统一,实属必要之事。经过历次的结集后,佛陀的教说渐次充实完备,
《杂阿含经》卷四中说:“如是烦恼漏,一切我已舍,已破已磨灭,如芬陀利生,虽生于水中,而未曾着水。”意思是说,这样的烦恼等有漏,一切我都已经舍弃了,已磨灭了,已破坏了,就好像芬陀利花,虽然在水中生长,而没有染着于水。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