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二十五品 比库品

第二十五品 比库品

比库杀死大雁鸟

尊重佛陀的方法

所有供养品都一样

虔诚的女士和小偷

比库应该内心宁静

执着于老旧的衣服

仰慕佛陀

沙马内拉显神通

比库杀死大雁鸟

调伏手、足及言语,调伏居于主宰地位的心,内心喜悦、寂静、独处、知足的人,才是真比库。 (偈362)

有一位比库善于投掷石头,即使快速移动的目标,也能准确投中。有一天,他和另一位比库到河中沐浴,完毕后,他们坐着休息。这时候,他看见两只大雁鸟在天上飞,他告诉同伴,他可以用石头掷中其中一只的眼睛。说完之后,他就拾起一块鹅卵石,瞄准其中一只大雁鸟投了出去,结果如他所说的直接命中。大雁鸟一声哀号后,堕落在这年轻比库的脚下一命呜呼。

同伴目睹这件惨事后,向佛陀报告。佛陀告诫他:「比库!你为什么要杀大雁鸟呢?尤其身为比库,更应训练自己对众生要有慈悲心,并且精进求解脱。比库一定要调伏身、口、意(注)。」

(注)比库应遵守四净戒:1. 别解脱律仪戒(Patimokkha Sila)2. 根律仪戒(Indriyasamvara Sila)有关调伏感官的戒律3. 活命遍净戒(Ajivaparisuddhi Sila)有关生活清净(正命)的戒律4. 资具依止戒(Paccayasannissita Sila)关系使用生活资具的戒律

尊重佛陀的方法

安住佛法,喜悦佛法,禅修佛法,思惟忆念佛法的比库,不退转。 (偈 364)

佛陀宣告四个月后即将般涅槃,很多尚未证得阿拉汉果的比库因此非常沮丧,精神恍惚,不知该怎么办。他们之中大部分的比库就日夜不离佛陀身边。但有一位达摩拉玛比库依然保持正常的作息,不来佛陀的身边。其他比库误解他的心意,便向佛陀报告。达摩拉玛比库于是恭敬地向佛陀解释,他对佛陀最崇高的顶礼就是在佛陀般涅槃之前,证得阿拉汉果。

佛陀赞叹他:「做得很好!敬爱、尊重我的比库应该像你一样。只有真正奉行佛法的人才是真正顶礼我的人。」

所有供养品都一样

对于名色(身心)没有「我」与「我所」的执着,不因困乏而哀愁的人,是真比库。 (偈367)

从前舍卫城中有位婆罗门,十分慷慨,经常布施佛陀和比库。

有一天,佛陀观察得知该婆罗门夫妇将可证得三果,于是就走到他们家门口去。这时候,正在用餐的婆罗门并没有看见佛陀,他的太太虽然看见佛陀,但害怕丈夫如果也看见佛陀的话,会把所有的餐点全部供养给佛陀,那么她就要再煮一次。于是她就挡在丈夫面前,防止他看见佛陀,然后慢慢地倒退到佛陀站的地方,轻声告诉佛陀:「尊者!我们今天没有食物可以供养。」但佛陀只是摇头。这婆罗门太太看见佛陀如此,遂无法控制自己地爆笑出来。

婆罗门看见太太的笑声时过身来,就看见佛陀和太太在家门口,剎那间,他明白过来了而大声叫道:「夫人,你真的毁了我!我们尊敬的老师到家门口时,妳就应该立刻通知我,怎么妳反而隐瞒我,真是大大的羞辱我了!」说着,他拿起装有米饭的盘子,走到佛陀面前,歉意地恳请:「尊者!请接受我这已经吃了一部份的米饭。实在很抱歉,供养你这种已经吃过的米饭。」

佛陀告诫他:「婆罗门,任何供养品对我来说都很好,不管吃过与否。」

这婆罗门非常高兴佛陀能够接受他的供养。他同时请教佛陀,如何界定比库,以什么标准来评定比库?佛陀明白他们对名色已经有相当的认识,就告诉他们:「婆罗门!不执着于身心的人就是比库。」佛陀接着向他们说法

听完佛陀的说法后,这对婆罗门夫妇证得三果。

虔诚的女士和小偷

心怀慈悲, 法喜充满的比库, 证得清凉心和安乐(涅槃),涅槃是诸行解脱的究竟法喜。 (偈368)

比库,汲空舟(注1) 中的水,则舟去轻快。同理,断除贪欲瞋恚,则易证得涅槃。 (偈369)

断除五下分结和五上分结,同时勤修五根,涤除五着(注2) 的比库,是名渡瀑者 (注3) (偈370)

比库!勤修禅定,不可放逸,不要让心沉溺于欲乐。不要漫不经心,不要在吞下铁丸的时候才哭喊「真是痛啊!」(偈371)

没有智慧就没有正念,没有正念也就没有智慧;定慧具足的人,接近涅槃的境界。 (偈372)

居僻静处,调伏内心,如实知见正法的比库,领会凡人不能的喜悦 (注4) (偈373)

察觉五蕴生灭的人,喜乐安住。如实知见正法的人,明白如此的察觉可以引领至涅槃。 (偈374)

有智慧的比库应该调伏感官,知足,持戒,亲近清净、精进、有法益的人。 (偈375)

亲近精进清静的善友, 使自己和蔼可亲, 行为端正, 而法喜充满的人,就能灭尽诸苦 (不再轮回)。 (偈376)

从前有一位女士非常富有,她有个名叫输屡那的儿子出家为比库。有一次输屡那在回祇树给孤独园时经过家乡而遇见他母亲,他母亲就以他的名义筹划一个盛大的布施大会。他母亲听说他善于说法,就请他在大会上开示。他答应了,他母亲又为此搭了一个大帐蓬。包括他母亲在内,有很多人都来听他说法。

当他母亲正在听法时,一群小偷闯入她家。小偷的首领跑到大帐蓬去监视她,如果她知道家中遭窃而提早回家的话就要杀死她。可是当家中留守的女仆来通知她家里有小偷时,她只冷静的说:「让他们拿走我所有的钱财吧,我不在乎,不要在我听法的时候来打扰我。」说完后,打发女仆回去。

这时候,坐在她身边不远处的小偷首领也听见她与女仆的应答。她的话让他想到:「如果我们果真拿走这位有智慧且高贵的女士的钱财,将来一定会被处罚。也许甚至会遭到雷殛。」他这么一想就心生警惕,赶紧到她家去,命令属下归还所有财物,一齐去听输屡那说法。

输屡那说法完毕时,已经是破晓时分。小偷首领率领属下向输屡那的母亲认错并请她原谅。心性仁慈且信仰虔诚的她就原谅他们。这群小偷明白他们的恶行后,就出家加入僧伽为比库,并且得到输屡那的教诲后,到林子里去禅修。

佛陀也放光,告诫他们精进修行究竟清静。

注1:空喻色身,水喻心中的邪恶思想。

注2:贪、瞋、痴、慢与邪见。

注3:有四瀑流--欲瀑流、有瀑流、见瀑流和无明瀑流。

注4:指八定:四色定和四无色定。

比库应该内心宁静

身口意净,寂静,弃绝世间乐的比库,是真正寂静安乐的人。 (偈 378 )

沙塔卡亚比库的前世是狮子。据说狮子猎到食物后,会休息好几天。沙塔卡亚比库的举止与狮子十分相似,很少移动,如果移动的话,也非常缓慢,但步伐稳健,而且他总是内心宁静、沉着。其他比库认为他的举止十分怪异,就向佛陀报告,佛陀听完他们的描叙后,说:「比库们!比库应该内心宁静沈着,比库的举止应该如沙塔卡亚比库。」

执着于老旧的衣服

自我警惕,自我反省,自我护卫,正念现前的比库,才能长住安乐 (偈379)

人是自己真正的护卫者,人是自己真正的皈依,因此人应调御自己,一如商人驯服良驹。 (偈380)

难迦拉苦拉是一位贫穷的工人。有一天,一位比库看见他穿着破旧的衣服正在耕种,就问他是否愿意出家为比库。他答应了,就把犁和旧衣服挂在一棵离精舍不远的树上,而出家为比库。

出家后不久,他对比库的生活心生不满,想还俗。每次生起这种念头的时候,他就到那棵树下去,并且谴责自己:「你还想穿上这老旧的衣服,再恢复工人的艰困生活啊!」如此自责之后,他对出家生活的不满就消失了。所以每次有所不满,他都去那里自我检讨。

其他比库问他为什么经常到那棵树下?他告诉他们:「我去找我的老师。」后来,他证得阿拉汉果,就不再去那棵树下了。比库们就略带讥讽地问他:「你现在怎么不再去找你的老师了呢?」他回答说:「我以前去找老师,是因为有需要,但现在已经不需要了!」比库们就去请教佛陀,难迦拉苦拉是否说实话?佛陀告诉他们:「他说的是真话,由于自我责备,难迦拉苦拉事实上已经证得阿拉汉果了。」

备注:可参考上周类似的故事:「年轻比库和破旧的衣服」。

仰慕佛陀

对佛法具有欢喜心,信心十足的比库,诸行解脱,证得究竟喜悦的寂静安乐境界。(偈 381)

跋迦梨是舍卫城里的一位婆罗门。有一天,他目睹佛陀到城里来化缘。佛陀安祥、沈着的外表深深吸引他,他更因为对佛陀的执着而出家,加入僧伽,俾能更亲近佛陀。出家为比库后,他总是靠近佛陀身边,而疏忽他的职责和修行。佛陀就告诫他:「跋迦梨,你这么注意我这不完美的肉身是不可能得到任何法益的。只有真正领会佛法的人才算是真正"看见"我。不能领会佛法的人,并没有"看见"我。所以你必须离开我的视线 (注)。」跋迦梨听见佛陀这么说后,十分沮丧,无法忍受下去,他就离开精舍,想要到山顶上,跳下来自杀

这时候,佛陀清楚明白跋迦梨内心的痛苦,知道他可能因此丧失证得圣果的机会,就放光,使跋迦梨感觉佛陀好像就在他身边。跋迦梨果真马上忘记哀伤,内心安祥下来,正念也现前,他更决定要重新清净自己的内心。不久,他就证得阿拉汉果。

备注:执着障碍修行,所以佛法不鼓励偶像崇拜,不管任何宗教师多么崇高或神圣,都不应偶像崇拜之。佛陀的教法中,人必须自求解脱,不可依赖他人。

沙马内拉显神通

比库虽然年少,但精进修行佛法,照耀世间,一如无云遮掩的明月。 (偈 382)

修摩拿沙马内拉是阿那律陀尊者的弟子。虽然非常年轻,但由于累世以来的善业,他已经是阿拉汉了,并且具有神通力。有一次,阿那律陀尊者生病了,他就运用神通,离地而行,到距离精舍十分遥远,非常难以到达的阿耨达池去取水回来给尊者。后来,阿那律陀尊者和他一齐到东园鹿子母讲堂向佛陀顶礼问讯。

其他沙马内拉看他这么年轻,就揶揄作弄他。佛陀希望这些沙马内拉明白修摩拿沙马内拉的殊胜,就要沙马内拉们也到阿耨达池去汲取一瓶子的水,但所有的沙马内拉都没有办法。最后,在阿难尊者的要求下,修摩拿沙马内拉再次显神通,到阿耨达池取水回来给佛陀。

傍晚时分,众多比库聚在一起,向佛陀叙说修摩拿沙马内拉的神奇之旅。

佛陀说:「比库们!任何人热切修行佛法都可证得神通,即使十分年轻的人也可以。」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