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道源法师讲述
民国六十四年讲于志莲精舍
民国六十九年能仁佛学院同学依录音带共集于海会寺
民国八十八年释法律重新整理于基隆灵泉禅寺及海印寺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阎罗\\\\\’,全名梵语为‘阎摩罗社\\\\\’,华译为缚。缚诸罪人之义。或译为‘双世\\\\\’。彼于世中常受苦乐二报之义。如长阿含经云:‘彼阎罗王,昼夜三时有大铜镬自然在前。若镬出宫内,王见怖畏、舍出宫外。镬出宫外,王见怖畏,舍入宫内。有大狱卒,捉阎罗王,卧热铁上,以铁钩擗口使开,洋铜灌之。烧其唇舌,从咽至腹,通彻下过,无不焦烂。受罪讫已,复与诸彩女,共相娱乐。彼诸大臣,同受福者,亦复如是。’或译双王,兄妹二人并王之义。玄应音义云:‘阎摩,此云双,罗社,此云王,兄及妹皆作地狱王。兄治男事,妹治女事,故曰双王。’或译平等王,平等治罪之义,系地狱之总司也。又译为遮止,谓止罪恶不使更造之义。净度三昧经云:‘阎罗王者,昔为毗沙国王,与维陀如生王共战,兵力不敌,因立誓愿为地狱王。臣佐十八人,领百万之众,头有角耳,皆悉愤怼同立誓曰:‘复当奉助治此罪人。毗沙王者今阎罗王是。十八大臣者,今诸小王是。百万之众诸阿傍是。’\\\\\’
根据下文,佛告地藏王菩萨:‘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经百千生作大鬼王,于生死中拥护众生,是大士慈悲愿故,现大鬼身,实非鬼也。’由此证明,阎罗王与诸大臣,皆是不可思议菩萨,为度脱地狱众生而应现也。这阎罗王和这许多鬼王等众,蒙佛放光集于天宫,既然听到诸佛菩萨异口同声赞叹地藏菩萨威神之力,又见如来亲自赞叹其功德,心想这地藏菩萨,大力教化地狱幽冥,而我阎王是这地狱的主人,亦应趁此因缘请问地藏菩萨,广劫度生救苦的事迹,并率众鬼王同申赞叹,故有这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之本末。
尔时铁围山内,有无量鬼王,与阎罗天子,俱诣忉利,来到佛所。
这铁围山,亦即大金刚山,阎罗王宫亦建于其中。如长阿含经云:‘阎浮提南,大金刚山内,有阎罗王宫,王所治处,纵广六千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栏楣,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就在这个时候,铁围山所在之处有无量鬼王与阎罗天子,通通来到忉利天宫,到佛说法的所在地方。
所谓:恶毒鬼王、多恶鬼王、大诤鬼王、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散殃鬼王、飞身鬼王、电光鬼王、狼牙鬼王、千眼鬼王、啖兽鬼王、负石鬼王、主耗鬼王、主祸鬼王、主食鬼王、主财鬼王、主畜鬼王、主禽鬼王、主兽鬼王、主魅鬼王、主产鬼王、主命鬼王、主疾鬼王、主险鬼王、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
以下列出三十四个鬼王的名号,所谓:
‘恶毒鬼王\\\\\’:恶是指十恶。毒指三毒:这鬼是既恶又毒。多恶者一念不善之心起,则作恶无洋,是鬼王外现忿怒恶相,内起慈心,实欲众生回恶向善也。
‘大诤\\\\\’者:劝谏之意,众生广造诸恶,孳孳不息,鬼王婆心一片时加勤谏故云大诤。诤:争也讼也。
‘白虎\\\\\’、‘血虎\\\\\’、‘赤虎\\\\\’:鬼头似虎的鬼王,以颜色不同而有不同名号。
‘散殃\\\\\’:散播祸殃灾难。
‘飞身\\\\\’:即飞行夜叉之类的鬼神,能飞身虚空,巡察人间善恶。为善与福,为恶者降祸。
‘电光\\\\\’者:此鬼王鬼眼如电光柱,光炎闪烁,令地狱众生见之而生恐怖之心。
‘狼牙\\\\\’:此鬼王青面獠牙齿牙外露如狼。
‘千眼\\\\\’:此鬼王有千眼之多。
‘啖兽\\\\\’:此鬼以兽类为粮食,专啖地狱之兽。
‘负石\\\\\’:即负石担沙,填塞河海之鬼类。
‘主耗\\\\\’:是主理灾害祸殃的鬼主。
‘主祸\\\\\’:主理祸事凶衰。
‘主食\\\\\’:主理粮食的收获,为善则五谷丰收;为恶则饥巟遍野。
‘主财\\\\\’:专管人间财富者。
‘主畜\\\\\’:专管家畜,猪羊驴马,骆驼牛狗。
‘主禽\\\\\’:专管鸡鸭等羽毛族。
‘主兽\\\\\’:专理野兽者。
‘主魅\\\\\’:专管精怪鬼魅。
‘主产\\\\\’:主理一切众生,生产育儿的鬼王。
‘主命\\\\\’:主理一切众生生命或寿或夭。
‘主疾\\\\\’:是主理一切众生的疾病。
‘主险\\\\\’:主管招危历险之事。
‘三目\\\\\’:即是三只眼睛,两只眼中直竖一眼。
‘四目\\\\\’:在两只眼睛原位之上额间再横生两目。
‘五目\\\\\’:在四目之中直竖生一眼。‘祁利鬼王\\\\\’以下六名均是梵名未见翻译,只翻译其音未译其义。
如是等大鬼王,各各与百千诸小鬼王,尽居阎浮提,各有所执,各有所主。是诸鬼王与阎罗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萨摩诃萨力,俱诣忉利,在一面立。
这些大鬼王还带有百千诸小鬼王,通通住在南瞻部洲,各有各的执行法规,各有各的主要任务对象。这些鬼王与阎罗王本都是居大铁围山下界冥府,蒙世尊及地藏菩萨的威德神通道力,才能来到这忉利天宫参加法会。在会场的一边站立著。这站立著是表示对佛菩萨的恭敬之意。
尔时阎罗天子,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与诸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萨摩诃萨力,方得诣此忉利大会,亦是我等获善利故。我今有小疑事,敢问世尊。唯愿世尊慈悲宣说。
这时阎罗天子,胡跪合掌对著佛说:‘世尊!我们今天与这些鬼王们,承佛的威德神通之力,以及地藏菩萨的福德道力,才能够来到这忉利天宫的地藏法会,使我们获得善法的大利益。但是我今有小小疑问,大胆请问世尊,希望世尊能慈悲,替我等解答宣说。
佛告阎罗天子:恣汝所问,吾为汝说。是时阎罗天子瞻礼世尊,及回视地藏菩萨,而白佛言:世尊,我观地藏菩萨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众生,不辞疲倦,是大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神通之事。
于是佛陀告诉阎罗天子,你有什么疑问,就尽量的问好了,我当为你解说。这地藏经虽然文字翻译得浅显,但其意实是深奥的。前面四大天王出来请问,佛就赞叹其‘善哉!善哉!’大菩萨请问时,佛则告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也就是如果你们不谛听不善思念之,我就不跟你们说,一点也不客气,那是自己的弟子,那四大天王是护法神,所以先赞叹他们‘善哉!善哉’。到了阎罗天子那就更难得了,平常在地狱里出不来,也见不到佛,今天能仰承世尊及地藏菩萨之力来到忉利天宫,而且出来请问佛陀,这是很难得的机会。所以佛的口气更加慈悲,愿为他解释任何疑问。因为他是管地狱罪人的头主,又能发慈悲心请法,那么地狱的众生就都能得到利益了。这时阎罗天子于请问之前,先瞻视顶礼世尊,然后再回头过去看看地藏菩萨,表示礼貌,冥府诸主能到忉利法会,是地藏菩萨度化因缘而来,现在要请法,所以先回头看看菩萨,然后再白佛:‘世尊,我观察地藏菩萨在六道中,以百千种善巧方法,来救度这六道中罪业所缠的苦恼众生,教化天人要舍诸憍慢、度化人间则令其持戒布施念佛、在地狱则代众生受种种苦、广施饿鬼令皆饱满、教化修罗调伏嗔心、使诸畜生傍生得于智慧。巧设种种方便而教化之令出苦轮,如此这般不辞辛苦疲倦,令众生齐登彼岸,地藏王菩萨是大菩萨,当然具有如此不可思议的神通道力。’
然诸众生获脱罪报,未久之间,又堕恶道。世尊,是地藏菩萨既有如是不可思议神力,云何众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脱?唯愿世尊为我解说。
然而为什么这些众生,获得脱离罪业之报没有多久,又再度的堕落到恶道里去呢?世尊,既然地藏菩萨有如此不可思议的神通道力,为什么众生不依止于善道,精进修行,永远证得解脱呢?希望世尊慈悲,为我们详为解说。
佛告阎罗天子: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是大菩萨,于百千劫,头头救拔如是众生,早令解脱。是罪报人乃至堕大恶趣,菩萨以方便力,拔出根本业缘,而遣悟宿世之事。
世尊告诉阎罗天子说:‘这个南阎浮提的众生,都是刚强的根性,难以调顺,难以伏化,就是贪嗔痴慢疑的那个我慢烦恼,暴戾成性,虽然这地藏菩萨于百千劫以来,到处救拔,如果堕到地狱就到地狱去救拔他,使这些众生能够早日得到解脱,这些造罪而受果报的众生,甚至于说堕到大地狱里面,地藏菩萨仍然以智慧善巧方便,拔除他们的根本业缘,而使他们觉悟到这宿世所造的恶业缘故,才会堕入地狱中受苦。’
自是阎浮提众生结恶习重,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误入险道,其险道中,多诸夜叉、及虎狼狮子、蚖蛇蝮蝎。如是迷人,在险道中,须臾之间,即遭诸毒。
这实在是由于阎浮提的众生,所造恶业种子习气太重了,好不容易才从地狱出来转个人身没多久,又再去造恶业又堕到地狱里去了,所以才得让地藏王菩萨,不知经过了多少劫数了,仍然永不停止的再度脱他们。这就好像有一个人他迷失自己的家,而误入险道之中。这险道中有很多夜叉恶鬼,及吃人的虎狼狮子,或是蚖蛇蝮蝎等剧毒爬虫,这个迷失本家的人,在险道中,随时都会遭到以上各种险恶的毒害而丧生。
这里所谓的‘迷失本家\\\\\’,是指迷失各自本来具足的真如本性,也就是清净无染的本性。险道是指六道中的三恶道,夜叉、虎狼狮子,蚖蛇蝮蝎譬如贪嗔痴三毒,能够毒害一切众生的善根慧命令落三涂。
有一知识,多解大术,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诸恶毒等。忽逢迷人欲进险道,而语之言:咄哉男子,为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异术,能制诸毒。
有一个善知识,他智慧深远如海,并且善解众生根性以巧妙善法能于禁制各种毒害,乃至于是夜叉恶鬼等种种恶毒,忽然遇到了这个迷失本家的迷人要进入这充满诸毒的险道,于是就向他喊叫:‘喂!你这个人,为什么缘故而要进入这充满毒害的道路呢?你又有什么超人的智慧方法可以制服这种种毒害呢?’
是迷路人忽闻是语,方知险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是善知识,提携接手,引出险道,免诸恶毒。至于好道,令得安乐。
我们观想自己就是那迷路人,这样较为亲切,其实我们就是那迷路人。这迷路人忽然间听到有人跟他讲那些话,才知道自己走的竟是一条充满危险的路,便即刻退步,想要脱离这险恶不善的路,这时这善知识,伸出手拉拔我们引导著走出险道,避免种种毒害而到达善好快乐的道路,使令得到安乐。
这里所谓恶毒,就是指三恶道痛苦的苦恼,至于好道就是指人天道。令得安乐就是指最终皆令众生得无上涅槃的乐果也。所谓免诸恶毒,是要众生断除习恶之烦恼,免得将来堕落三涂受苦也。
而语之言:咄哉迷人,自今已后,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难得出,复损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临别之时,知识又言:若见亲知及诸路人,若男若女,言于此路多诸毒恶,丧失性命。无令是众自取其死。
这善知识告诉这迷路人说:‘你这个迷人,从今以后你不要再走进这条路了,进入此路者很少能够出得来,很多不但出不来而且还丧失性命。这就是说若是堕到地狱里去,不但难以出来,连法身慧命都会牺牲掉的。’这迷路人误入险道知识令接得出,心中很大感触而生殷重之心。这是指我们能听闻佛法,要深深感念三宝之宏恩。在临别的时候,这善知识又说:‘你将来若看见自己的亲人,或是认识的人,或是不相识的路人,不管他是男、是女都要劝告他们千万不要进入此路,此路不但充满种种毒害,严重还要丧失性命,千万不要让那些人,自找死路’。这等于也叫我们去宏法,也要去利生。
是故地藏菩萨俱大慈悲,救拔罪苦众生,生人天中,令受妙乐。是诸罪众,知业道苦,脱得出离,永不再历。如迷路人,误入险道,遇善知识引接令出,永不复入。逢见他人,复劝莫入。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脱竟,更不复入。
前面说了一大段的譬喻,现在接著再说法了,所以,地藏菩萨本来就具足大慈大悲,他救拔这些罪苦的众生,本来是希望他们都能升到天上去,享受天道的殊胜妙乐,这些罪报的众生,听了地藏菩萨的教化,也知道地狱业道的痛苦,而得以解脱而脱出了业道,也知道发愿永远再也不经历那恶道了。就如同前边所讲那个迷路人,误入险道,遇到善知识,引导接引才得出来,并发愿永远不再进入。遇见其他的人,更劝他人莫入,这就是宏法利生。自然而然的自己知道了危险道路,遇到地藏菩萨把他救度出来,怎么还会进入险道呢?并且还劝别人不要进去险道,就像各位发心劝别人不要造恶业,不要堕地狱去是一样的。
若再履践,犹尚迷误,不觉旧曾所落险道,或致失命。如堕恶趣,地藏菩萨方便力故,使令解脱,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业结重,永处地狱,无解脱时。
他自己已经知道了恶道的危险,也听了善知识的开示,也会劝导别人不要去走这危险的路,他自己本人当然不能再履践这条路,然而为什么他若再一次走此险路,他还是会再度的忘记而迷误了,完全忘记了他以前曾经落此险道中,差一点丧失性命。这里要注意,以前他自己觉悟,甚至还会劝别人,会使他人觉悟,他也会宏法利生,但他已记不得这个境界。为什么一旦遇到这个境界自己还会再度迷失呢?这就是因为他功夫尚未到家,正所谓:‘说时似悟,对境还迷,’讲经说法的时候,头头是道,好像是开悟了,就是十信位的菩萨,都是初发心的菩萨,都还会有这个受境所转的危险,等到真的境界现前,又逐境而生了。如果又堕落在恶道中,地藏菩萨又得再度以善巧方便之力,想办法使这刚出地狱,又再进入地狱受苦的众生得到解脱。上升到人天道中。万一如果他转个身出来,又再进入地狱,若是他一再造恶结业太重,入到五无间的阿鼻地狱,就算是千佛出世也不通忏悔,真的就永远再也没有解脱之时了。
尔时恶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诸鬼王,其数无量,在阎浮提,或利益人,或损害人,各各不同。然是业报,使我眷属游行世界,多恶少善。
这阎罗天子向佛请法,把自己的疑惑解释开了,这个时候恶毒鬼王接著就来请法,这些鬼王看到法会中无量诸佛菩萨,本来不敢请法的,阎罗王是地狱的首领,他大著胆子出来请法时,佛还特别慈悲告诉他:‘恣汝所问。\\\\\’所以这些鬼王也就大著胆子出来向佛请法了。这恶毒鬼王合掌恭敬向著佛说:‘世尊,我等这些鬼王有无量数之多,在南阎浮提中,有些是好的鬼王则利益人。有的是坏的鬼王则损害人,各各不同。因为是我们的业报使然,使我等鬼王或诸眷属小鬼王或小鬼,游行于这阎浮提的世界里,大都做恶事,而很少行善事。’
如长阿含经云:‘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无有空者。一切街巷四衢道中,屠儿市肆,及丘冢间,皆有鬼神,无有空者。凡诸鬼神,皆随所依,即以为名。依人名人。依村名村。依城名城。依国名国。依土名土,依山名山。依河名河。佛告比丘:一切树木,极小如车轴者,皆有鬼神依止,无有空者。’大毗婆沙论亦云:‘有二种鬼,一有威德。二无威德。有威德者,或住花林果林,种种树上。好山林中。亦有宫殿,在空中者,乃至或住余清净处,受诸福乐。无威德者,或住厕溷粪壤水窦坑堑之中。乃至或住种种杂秽诸不净处,薄福贫穷饥渴所苦。’
过人家庭,或城邑聚落,庄园房舍。或有男子女人,修毛发善事,乃至悬一旛一盖,少香少华,供养佛像及菩萨像。或转读尊经,烧香供养一句一偈。
我们这些大鬼王及诸鬼类,经过人家的家庭,或者到了城市部落,乃至到乡下的村落,或者到大庄院房舍别墅等,假如有男子或女人,行那么一点点的善事,如悬挂一个旛盖、或者烧一枝香或献一朵花,来供养佛像及菩萨像。或者读诵大乘经典,或以各种名香供养赞叹一句或一偈。涅槃经云:‘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涅槃经又云:‘我涅槃后,若有得闻如是大乘微妙经典,生信敬心,当知是等,于未来世,百千亿劫,不堕恶道。’又云:‘若有众生,一经耳者悉能灭除一切诸恶及无间罪业。’
我等鬼王敬礼是人,如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敕诸小鬼,各有大力,及上地分,便令卫护,不令恶事横事、恶病横病,乃至不如意事,近于此舍等处,何况入门。
我们这些鬼王,敬礼这些修毛发善事的人,就像礼敬三世诸佛那么样的恭敬。并且教敕许多小鬼,都是有大能力的小鬼,以及土地分神,教令他们要保卫爱护他们这些行善的善男善女,绝不会让凶恶的事及横暴坏事,或恶病或横病,甚至于任何不如意之事,接近他们所居住的宅含等处附近,更何况入其门而去危害他们呢?
佛赞鬼王:善哉,善哉!汝等及与阎罗,能如是拥护善男女等,吾亦告梵王帝释,令卫护汝。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鬼王,名曰主命。
佛陀慈悲欢喜的赞叹这些鬼王说:‘太好了!太好了!你们这些大鬼王及阎罗天子,能这样的推崇爱护这些行善法的男人或女人,吾亦会告敕梵天天王及帝释天主,教他们来卫护你门这些鬼王,离苦而得乐。’佛陀说这话的时候,法会中有一鬼王,他的名字叫主命鬼王。这里世尊为什么要如此赞叹诸鬼王呢?因为鬼类在这世间,以凶祸危害人间的较多,很少能够以福利来卫护世人,现在这些鬼王,不但自己卫护是善男女,而且还敕令各方社界的小鬼,要以种种方便来卫护一切修行善事的人,更不令一切恶事临身,所以世尊才特别赞叹欢喜。
白佛言:世尊,我本业缘,主阎浮人命,生时死时,我皆主之。在我本愿,甚欲利益。自是众生不会我意,致令生死俱不得安。
为什么这个鬼王的名字叫‘主命\\\\\’呢?因为世间上一切生物的性命,均由这个鬼王所主宰。例如造恶就得短命贫穷之报,好善放生就得长寿富贵,这些全由这个鬼王所主理,所以叫‘主命\\\\\’。这主命鬼王告白世尊说:‘世尊,我因业缘而转生主命鬼王,亦时时为诸天之所驱驰。日受三时痛苦,这是业缘使然。而且还主司南阎浮提人生死之事,不管是生的时候,或是死的时候,都归我所管,其实在我的本来愿望是想要利益阎浮提的众生,但是众生不能体会我的本意,以致于生时不得安宁,死后亦不得安宁。
何以故。是阎浮提人初生之时,不问男女,或欲生时,但作善事,增益宅舍,自令土地无量欢喜,拥护子母,得大安乐,利益眷属。
为什么呢?是南阎浮提人刚要出生的时候,不论是生男或是生女,只要是做诸善事,例如放生戒杀等,自然能够增加这个舍宅的福报与光辉。使令这个卫护这块土地的土地神生无量欢喜。并且还拥护这对子母,使这位母亲与新生的婴儿得大安乐,连他的家眷亲属也得到利益。
由于众生生死,均有鬼神随护,做诸善事则有诸大神王拥护,使不为一切恶鬼所挠害。如作不善事,则善神远离不护,故为一切恶鬼所得便,常加挠害。
或已生下,慎勿杀害,取诸鲜味供给产母,及广聚眷属,饮酒食肉,歌乐弦管,能令子母不得安乐。
这底下这段文是告诫这个家庭,或者小孩子生下以后,切不可任意杀害众生的性命,一般世人说什么生小孩要吃鸡酒来进补,杀取各种鲜味来供给产母,这是大错特错的事,有的家庭于生下小孩以后,为了要庆祝,更把亲戚朋友全部请来,要饮酒吃肉,还要唱歌奏乐跳舞来助兴,这样做的话,便使这个产母与新生儿,都得不到安宁与快乐。
这杀生一事,古今同怜,并非独有佛教戒杀,儒家亦宣扬:‘上天有好生之德\\\\\’,无非‘上合天道,下恤人心’,岂可为生儿之庆而伤生害命,违天之仁。一切生物各爱其子,岂有庆我之儿而杀彼之子呼?而且婴儿刚刚生,正好赶快替他归依三宝,诵经植福培福,布施三宝,消灾延寿。怎么反而替他广造诸恶呢?食肉者,断慈悲种。饮酒者,断智慧种。将来之智慧与慈悲尚且要断除,岂得现生善种之不断乎?优婆塞戒经云:‘乐饮酒者,是人现世喜失财物,身心多病,常乐斗争,恶名远闻,丧失智慧,心无惭愧,得恶色力,常为一切之所呵责,人不乐见,不得修善,是名饮酒现世恶报。舍此身已。处在地狱,受饥渴等,无量苦恼,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心常狂乱,不能系念思惟善法。是一恶因缘力故,令一切外物资生悉皆具栏。’
何以故。是产难时,有无数恶鬼及魍魉精魅,欲食腥血。是我早令舍宅土地灵只。荷护子母,使令安乐,而得利益。如是之人,见安乐故,便合设福,答诸土地。翻为杀害,聚集眷属。以是之故,犯殃自受,子母俱损。
为什么呢?因为这产妇在生产之时会流很多的血,而且很危险,这时有无数恶鬼,及精灵鬼等著要吃腥气的血,是我主命鬼王早就命令这些土地神,要好好负责保护这对母子,使这对母子能获得安乐,并得利益。这也就是主命鬼王的本意。然而这些人,见母子均得安乐故!便想应该要答谢众亲友,歌乐弦管、饮酒食肉,自己去造这些恶业,当然要受恶业果报,诸神干怒,而不再卫护他们,这样使得这对母子都受到损伤。
这主命鬼王之本意是欲令产母及新生婴儿皆得安乐与利益。并广作戒杀放生等善事。结果众生愚痴,不但不设福,反而杀生害命,饮酒作乐,由于这样使令母子受损。经言:有夜叉罗刹常喜啖人胎,能令人无子。伤害于胞胎,及生时夺命。为其作挠害,则生子夭殇,乃由人杀害自致,非土地不护也。
又阎浮提临命终人,不问善恶,我欲令是命终之人,不落恶道。何况自修善根增我力故。是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
这南阎浮提的众生,于生命要终了时,不问善恶之人,我主命鬼王都是希望他不要堕落到恶道里去。何况这个人生时原不作恶,而且自己还用功修种种善法,自然往生善处,善人肯布施守戒供养三宝而生善处,所以更增加主命鬼王的威德与愿力。在南阎浮提纵使是生前广造诸善事,等到要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的鬼神,变作父母眷属引诱亡人使其精神昏乱,令生种种爱著或嗔恨,使他堕落在恶道里去,何况这临命终人在生本就造恶业呢?俱舍论云:‘若人临终,起邪见心,是人以先不善为缘,故堕地狱。’所以这临终一念,最为要紧,临终正念一心不乱,则决定上升,临终念邪,心神昏昧或起爱著嗔恨,则决定下堕。
世尊,如是阎浮提男子女人临命终时,神识惛昧,不辨善恶,乃至眼耳更无见闻。是诸眷属,当须设大供养,转读尊经,念佛菩萨名号。如是善缘,能令亡者离诸恶道,诸魔鬼神悉皆退散。
世尊,这南阎浮提的人不管是男是女,于临命终时,神识昏沉暗昧,不会辨别善恶,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到,这个时候你阳世间的眷属,要倾自己所有资财,尽力营办种种供物供具,供养十方三世常住三宝。或至诚读诵大乘经典,或者至心念佛菩萨的名号,以是种种善业因缘,能令亡者远离恶道而往生善处。这些本来要来扰乱亡者,而使之堕落恶道的恶魔鬼神,就会自然通通散去了。
大品般若经云:‘若有人一称南无佛,乃至毕苦,其福不尽。’大悲经亦云:‘若能至诚心,念佛功德。乃至一华散于空中,于未来世作天梵王。其福不尽,以其不尽,终至涅槃。’故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称念佛菩萨的圣号,是因藉佛菩萨累生累劫所积聚的大功德大势力,故称念其名,即能解脱苦难而且功德无量。
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
世尊,一切众生不论是造恶或造善的众生,于临命终时,假如能够听到一尊佛的名号或一尊菩萨的名号,或者是大乘经典中的任何一句或四句而成的偈子,除了是犯五无间杀生害命的重罪以外,其他较小的恶业之罪本应堕入恶趣者,一下子就得到解脱了。上一段是要设大供养,转读尊经,称扬圣号等三种功德,是由眷属代为,故须大作始能资助冥福,却诸魔鬼,因为临命终人已经神识昏昧。而这一段强调‘得闻\\\\\’是由于亲自听到佛菩萨名号或大乘经典,所以功德特胜。除了五无间罪最须要慢慢消除外,其余较轻的罪业则全部消除。这里一次又一次的告诉我们念佛法门的殊胜便捷,所以阳世间的眷属,应该要为临命终人(是指快死亡但尚未断气者)念佛诵经而以救度。
《华严经》云:‘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受无量乐,而不闻佛名。所以于往昔,无数劫受苦,流转生死中,不闻佛名故。’
佛告主命鬼王:汝大慈故,能发如是大愿,于生死中,护诸众生。若未来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时,汝莫退是愿,总令解脱,永得安乐。
世尊告诉主命鬼王:‘你具有这样的大慈悲的缘故,才能发此大愿,于世间人不但生时保护他们,连死后也保护他们。希望未来世之中,若有男子或女人,面临生死的时候,你不要退失原本救护众生之大愿,不问有罪无罪,总是令其解脱三途痛苦而永得安稳快乐,方不辜负我今日之叮咛。’
鬼王白佛言:愿不有虑。我毕是形,念念拥护阎浮众生,生时死时,俱得安乐。但愿诸众生于生死时,信受我语,无不解脱,获大利益。
主命鬼王禀白世尊说:‘希望世尊不要忧虑,我会尽我这一生的力量来拥护这阎浮提的众生,不管是生的时候或死亡的时候都能得到大安乐,但同时也希望这些众生于生时,慎勿杀生害命取诸鲜味供给产母、或饮酒食肉。或于死时同样慎勿杀害及造恶业,拜祭鬼神求诸魍魉,如果能这样相信我的话,照著去做,没有不解脱三恶道而获得广大的利益。’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经百千生,作大鬼王,于生死中,拥护众生。是大士慈悲愿故,现大鬼身,实非鬼也。
这时世尊告诉地藏菩萨:‘这主命大鬼王,已曾经百千生作大鬼王了,无论于生的时候,或死的时候都是拥护众生。这位大士,由于本迹的慈悲愿力,所以化现大鬼之身。其实他并非是真正的鬼类,是菩萨示现作鬼身来救度众生的。’
却后过一百七十劫,当得成佛,号曰无相如来,劫名安乐,世界名净住,其佛寿命不可计劫。地藏,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议,所度人天亦不可限量。
再经过一百七十劫后,这个鬼王就会成佛,他的佛号就称为无相如来,他所住的劫名叫安乐。所住的世界叫作净住世界。这尊佛的寿命很长有无量无数劫。所以,地藏!这位主命大鬼王身为鬼形,却广作人天济度之事,他的经过是如此的不可思议,他所度化的人天众生及利益人天之事亦不可限量。这主命鬼王示现狰狞凶恶鬼相,无非化导众生令舍恶而趋善。其相虽恶而其心仁慈,所谓相从心转故迨至成佛而得实相无相。又其成佛之后无复有恐怖诸相,故曰无相。
忉利天宫神通品 第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
地藏经译文 自序 记得还在初中时期,我母亲同我姑妈两人学《地藏经》。她们虽然还没摘掉“文盲”的帽子,但是学《地藏经》还是很用功的。遇到经文里边不认识的字或难懂的句子,便来请教我这个“小先生”。我从小受我父亲薰陶,在初中时期已经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中华书局加注的原版,佛经也看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1 许多人不赞成善男、信女在家里诵《地藏经》的第一个理由(1)误解《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 许多人皆告诫在家居士及一般善男、信女,不能在家里「读诵《地藏经》,原因是一般人误认为《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地藏经》中又有「许多鬼神、鬼王……等名词出现」,恐怕在家里读诵《地藏经》时「引鬼入门」,所以多不鼓励「在家人」
地藏经回向文: (合掌)弟子XXX愿以此所诵《地藏经》第(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X万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或指定他人)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念三遍)
什么是地藏经?地藏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地藏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力。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巅,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他从前本是一个平常的女人,这时候有一尊迦叶佛寂灭了,他便发起愿心
如何诵读《地藏经》? 诵经前恭请: 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 诵经中: 1、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 13 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
《地藏经》中没有谈到什么时间段,晚上不能读。大家总认为这个和鬼神去打交道的,晚上不能读,这是邪知邪见。我们为什么说要弘扬《地藏经》,我们读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众生在听,但是我们用的是真诚的心,用的是正知正见的正能量,那我们是什么?把地藏法门传给一切六道受苦众生,他们听到这部经以后,也能像我们一样,来如教修行,他们就能
《地藏经》读诵仪轨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三遍)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遍)
第一章 忉利天宫的神通 就象我们所听到的,有一次,佛祖在忉利天宫为他的母亲解说佛法。那时,十方无量世界的、无数亿的佛和大菩萨都来集会,称赞、感叹释迦牟尼佛能在命浊(众生因为烦恼,身心交瘁、寿命短促);众生浊(世界上的人大多数有不好的习惯,身心不净);烦恼浊(世界上的人贪恋爱欲,为一点小事就起争端、产生烦恼);
居士在家诵经时,应根据当前拿到的法本中的仪轨和经文内容,依次读诵。《地藏经》共有三卷,如果分开诵,可按以下两种情况,灵活处理。第一种情况:长时间分开。有的居士一天诵一卷《地藏经》,三天完成一部。这样一来,每一卷《地藏经》便是一次定课,要有完整的仪轨。就当前流通的法本而言,其仪轨的内容依次是:炉
诵《地藏经》的出处是哪里呢?给亡者诵《地藏经》可以让他得到利益,出处就是《地藏经》里面说的。《地藏经》里面说一个人临终的时候,给他念一佛名、一菩萨名,或者诵《地藏经》一字一句,都可以让他得到利益。那是可以的,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助念的时候,就可以不诵《地藏经》,以念佛为主。如果旁边另外一个房间,有人给他诵《地藏经》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第一次接触这部经时的情景:我一整夜,就把这部经念了一遍,不仅念了一遍经文,我记得当时有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就是那个范古农校正的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我这个人学佛也有点心急,一黑夜就把《地藏经白话解释》看完了,太令人感动了!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那一年是1972年,我二十岁。
尊敬的各位学员,时间很仓促,各位呢也很辛苦,应该说,能从世界各地聚集在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这是缘分。过去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缘——大家同聚会,都是有缘人。五台山呢,是千年的道场,拥有千年的古刹,五台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我们今天来此是来接受菩萨的度化、净化、感化、摄化。
佛经中常讲善男子、善女人,但在诸经中,对善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地藏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指对地藏法门有绝对信心的人,这些人不但仰慕地藏菩萨的大愿功德,还对地藏法门无比崇仰奉行,即经中所讲的闻名、赞礼、灭罪、获福。
在《地藏经》上说,至心称念地藏王菩萨,或者诵经、礼拜供养地藏王菩萨,会得二十八种利益。所以虔诚地念地藏王菩萨,恭敬地念地藏王菩萨乃至礼拜地藏王菩萨,和虔诚恭敬地诵《地藏经》,功德当然是一样的。但是假如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和念一部《地藏经》,那从数量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一句,而念一部《地藏经》得多少句?所以
佛教传入中国后,大约唐朝时期,《地藏菩萨本愿经》传入汉地,以建立地藏菩萨信仰,诵经修善,持诵圣号,超度已逝父母度尽苦难,远离六道,终成佛道,而传播甚广,被称为佛门孝经。据《地藏经》载,过去,有一位婆罗门圣女,其母亲在世时常信邪法,杀生害命,轻慢三宝,经圣女多次劝导,母亲依旧不信,死后堕在无间地狱,受尽苦难。圣女欲救其母,
主命鬼王并没有不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而是一直在努力的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只是亡人并未能依止善导罢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临命终的众生之所以会堕落恶道,根本原因在于业力轮回,即由往昔所造恶业所致,“恶道鬼神的接引”只是亡人堕落恶道的一份助缘而已。也正是由于这种业感因果的必然性,《地藏经》此品才劝令众生信受主命鬼王的
农历七月,在佛教中被称为“福田月”,“孝亲月”,“地藏月”,此月中有盂兰盆节,大势至菩萨圣诞,地藏王菩萨圣诞等殊胜吉日。是我们得以藉由供养,修行回向,从而培植福田、报恩孝亲、超生度亡的殊胜良机。敬请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愿以此功德,救拔无量劫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出离生死轮回,趣入菩提正道。愿命终婴灵,因此
在我们四周围,确实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在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是来求超度的,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就在旁边听经,这是一件好事,不用害怕。它们会护持拥护我们的,将来它们都是我们的护法善神。我们在诵经的时候无论是诵《地藏经》还是《阿弥陀经》还是其他经典,一定要恭敬,要真诚,要专心致志,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
佛法中“善恶的标准”并不依“凡夫的心”来评判,而是以佛法的价值观来作为判断、思维的标准。佛法认为,凡夫众生以“有我”之心去造作一切善法,皆不能得到真正解脱。也就是说,凡夫日常所思所为的善,并不一定能够与解脱道相应,这是因为凡夫的心中有“我相”。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汉传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也是汉传佛教一个影响深远的宗派——华严宗的理论根据。《华严经》从印度传译到汉地始于东晋,前后经由三次翻译,有三个译本。第一次翻译在东晋时期。公元418年到421年,在建业(今南京)道场寺,有一位印度高僧佛驮跋陀罗,由他主持翻译了六十
《大宝积经》,共一百二十卷,是一部丛书体裁的经集,收在《大正藏》第十一册。玄奘在示寂前一年(663)曾试译过几行,因为体力不支不得不停顿下来。菩提流志从神龙二年(706)开始编译,历时七载,在先天二年(713)完毕,完成了玄奘未尽的伟业。他利用《宝积经》
《圆觉经》,是描述如来境界、阐扬诸法实相、彰显圆满觉性的重要经典,素有『三藏十二部的眼目』之称。经文阐述了一切法都是圆觉妙心的显现,每一法都周遍法界,觉性同样也是周遍法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道理。指出:众生与佛,觉性平等,没有差异,只是因为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