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五 小缘经

小缘经之大意

  此经叙述佛陀破除婆悉吒,及婆罗堕之二婆罗门之对于种姓观的憍慢心。佛陀说四姓中之任何一姓,如能行持善行,就会受到清而白的善报,反之而行不善行,即会受到黑而冥之恶报。在佛法中。并没有贫富贵贱之差别,都一样的能证道。佛陀教人尊敬那些笃信三宝之人,因为三宝者堪受世人之供养,经中曾举例说波斯匿王之礼敬三宝之美举。

  其次即说四姓之本缘,而阐述佛教之宇宙观。概要如下:

  佛陀说天地的始终,劫尽坏时,也就走经过非常久长的时期,这个世界会坏灭之时,于此时,众生都命终而至光音天(极光净天,色界二禅之顶天),在那里等候世界之再次成就(劫尽时,破坏至初禅天之故)。是时众生都是自然化生,以念(意)为食(所成就之喜为食)。

  此时世界之1.地,尽变为水。经过长劫后,依次而2.水变为大地。此时聚合在光音天的诸天,福尽命终,再次生到世界来。嗣后这里的3.大地涌出甘泉。4.众生饮甘泉,念地味而生育。因之而失去了天之妙色,已无神足适,身相转为粗,肌肉已坚?。食多者,颜色粗丑,食少者尚保色泽光润,好丑端歪,由此始矣。此后端正者生憍慢心,而轻视丑陋者,丑陋者即生嫉恶心,而憎恨端正者,因之而有忿诤之起。其次甘泉已枯涸,此5.地生肥,色味具足,香洁可食,而食之。此后地肥失,而6.粳米生,有男女,都食粳米。7.男女情欲起而亲近,而习非法。转增媱欲。不过也因惭愧而盖房屋。久之而8.懈惰性生,都争积资粮。也因互为积粮而未尽。大地残余的9.唯生糟糠。众生至此而忧迷,而忆念起本初生(由天上降下之始末)。10.不久虽立田地之疆畔,然而尚有偷盗作物者,致有纷诤不已。11.为治诤讼而立王,而有刹帝利(王者)之产生。依次而生婆罗门(神职者)、居士(商人)、首陀罗(农奴)之四姓。最后12.说第五种为沙门(勤息,修道者)之生起。并说四姓中任何一姓,如出家修道,即得五种中之第一之沙门。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破斥婆悉吒,及婆罗堕之种姓观的憍慢心,而说四姓平等,不分贫富贵贱,只要行善,则能得善果,反之而行恶,就得恶报。当时也教其敬信三宝,因三宝足为世人恭敬供养,而为良福田。又由于此,而称誉波斯匿王的礼敬三宝之事。其次为说四姓的本缘,而阐述佛教的宇宙观。所谓1.地尽而变为水,2.水变为大地,3.大地涌出甘泉,4.众生念地味而得养,5.地肥生而为食,6.粳米生,男女食之,7.情欲起而亲近习于非法,8.因懒惰性起,而行积粮,而米尽,9.唯生糟糠,众生乃忧迷,而怀念本初生,10.虽立田地的疆畔,而又有盗诤之起,11.为治其诤讼而立王,而生刹帝利(王种),渐次而生婆罗门、居士、首陀罗(劳工)的四姓,12.又生起第五种的沙门,如四姓当中任何一种人出家修道的话,都能得为第五种类的沙门。

《小缘经》新译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憍萨罗国的都城,演变而为国名)的清信园,鹿母讲堂(位于中印度,系鹿母之女毘舍怯,为捐献佛陀而兴建的大讲堂,又叫作东园鹿子母堂),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在。

  那时,有二位婆罗门,以坚固的信仰,而往诣佛所,去出家学道。第一名叫做婆悉吒(婆私吒),第二名叫做婆罗堕(婆罗豆婆遮)。那个时候,世尊由静室出来,在讲堂上彷徉(徘徊)经行(慢步思道)。这时,婆悉吒比丘看见佛陀正在经行,就快速的往诣婆罗堕比丘之处,对他而说:「你知道与否呢?如来现在步出静室,正在堂上经行,我们可以同诣于世尊之处,倘闻(或者可以听到)如来有所说法。」这时,婆罗堕听闻其语后,就和他共诣于世尊之处,到后,头面礼拜在佛陀的双足下,然后乃随佛经行。

  那时,世尊告诉婆悉吒说:「你们二个人,乃出身于婆罗门种,由于坚固的信仰,而在于我法当中出家修道,是吗?」回答说:「如是!」佛陀说:「婆罗门!你们现在于我法中出家修道,诸婆罗门,是否不嫌责于你们吗?」回答说:「唯然!我们虽蒙佛的大恩,而出家修道,然而实在自已乃为那些婆罗门所见而嫌责啊!」(婆罗门都认为自己的种姓为最优胜,而舍弃优越的种族去就刹帝利出身的人学道,认为是可耻的一件事,下文详)。

  佛陀说:「他们是以何事而嫌责于你们的呢?」寻(慢慢的)白佛说:「他们说:『我们婆罗门种乃是为第一优胜有,其余的都为卑劣的种姓。我种为清白,其余种姓都为黑冥。我婆罗门种,乃出自梵天,从梵天(不是佛教所指的梵天,是外道所谓的创造主)之口而生的,在于现法中,能得清净的解脱,此后也是清净的。你们为甚么舍弃清净的种姓,而入于那位瞿昙(佛之姓,乔答摩)的异法中呢?』世尊!他们看见我们在于佛法当中出家学道,乃用如此之言而呵责于我们的。」

  佛陀告诉婆悉吒说:「你观看(依你们婆罗门之见)诸人为愚冥无识(没有识别的能力),犹如禽兽。虚假(并不实在)而自称:『婆罗门种最为第一优胜,其余的都为卑劣。我种为清白,其余的都为黑冥。我婆罗门种乃出自梵天,从梵天之口所生的,现在能得清净,此后也是清净的。』婆悉吒!现在我的无上正真之道当中,并不须要甚么种姓,也不依恃吾我憍慢的心(佛教强调无我,自不会有憍慢贡高之心)。如果为世俗之法的话,就须要这些种姓为傲的问题,然而我法却不是这样的一回事。假若有沙门、婆罗门,自恃其种姓的优越,而怀憍慢心的话,在于我法当中,就终究不能得成无上的证悟的。如果能够舍离其种姓的观念,而除弃其憍慢心的话,则能在于我法当中得成道证,堪受正法的。人们会厌恶(讨厌)下流,而我法却不尔的。」

  佛陀又告诉婆悉吒说:「有四种姓(为吠陀圣典所起的四阶级,嗣后人都信它)的话,就有善恶居在里面(四姓均为有善恶人才对),乃为有智的人所举出,也为有智的人所责数的。那四种呢?第一就是刹帝利种(王族、贵族,被列为第二级),第二为婆罗门种(吠陀典认为是最优胜的种姓,为净裔,是神职世家),第三为居士种(毘舍、农工商人),第四为首陀罗种(劳工,奴仆)。婆悉吒!你听我说:在刹帝利种当中,也有杀生的人,也有盗窃的人,也有淫乱的人,也有欺妄的人,也有两舌的人,也有恶口的人,也有绮语的人,也有悭贪的人,也有嫉妒的人,也有邪见的人。那些婆罗门种、居士种、首陀罗种,也都同样的有了这些烦杂的十恶的行业动作。

  婆悉吒!凡是行不善行的话,必定会有不善之报,作黑冥之行,就会有黑冥之报(黑代表恶业、恶报)。假如说,这种报应唯独在于刹帝利、居士、首陀罗等种姓里面,而不在于婆罗门种姓里面的话,则婆罗门种姓的人就应该可得自言:『我婆罗门种姓乃最为第一,其余的都为卑劣。

  我的种姓为清白,其余的种姓为黑冥。我婆罗门种姓乃出自梵天,乃从梵天之口而生,现在为清净,后来也是清净。』的了。倘若说,行不善之行的人,必定有不善之报,作黑冥之行的人,必定有黑冥之报,必定在婆罗门种姓、刹帝利、居士、首陀罗等种姓里面都一样的话,则婆罗门就不得独称而说:『我的种姓清净,乃最为第一。』的了。

  婆悉吒!如那些刹帝利的种姓当中,有不杀生的,有不盗的,有不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悭贪、不嫉妒、不邪见的那样,婆罗门种姓,以及居士、首陀罗等种姓,也都同样的,都同修十善。凡是行善法的话,必定会有善报,行清白行的人,必定会有白报的(白的代表善行善报)。假如说,这种善报独在于婆罗门种姓,而不在于刹帝利、居士、首陀罗的话,则婆罗门就应得自言:『我的种姓为清净,乃最为第一。』的了。倘若四姓都同样的有此善报的话,则婆罗门就不得独称:『我的种姓为清净,乃最为第一。』的了。」

  佛陀并告诉婆悉吒说:「现在可以看到婆罗门种的人,也须嫁娶,然后才能生产,其一切都和世间的动作无异,然而却作诈而称:『我是梵种,是从梵天之口而生,现在得清净,后来也是清净。』婆悉吒!你现在应当要知道!现在我的弟子,其种姓都不同,其所出身的都各有异,都同样的在于我的法中出家修道,如遇有人问而说:『你是谁的种姓?』的话,就当回答而说:『我是沙门释种之子啊!』也可以自称:『我是婆罗门种,乃亲从口而生,从法而化生,现在得清净,后来也是清净。』为甚么这么说呢?因为大梵的名称、就是如来的名号,如来为世间的眼目(能彻见世间),为世间之人的智慧,为世间之人的法(轨范),为世间之人的梵(清净道行),为世间的法轮,为世间的甘露,为世间的法主。

  婆悉吒!如果刹帝利种姓当中,有人笃信佛陀的话,则信佛为如来,为至真,为等正觉,为十号具足!笃信于法的话,则信如来法为微妙清净,现在可以依之而修行,说无时节(不待时节,也就是不费时,实时而说),而指示泥洹(涅槃,寂灭、解脱)之要,为有智之人所知,并不是凡愚所能及之教。笃信于僧的话,则信僧为性善质直,道果成就,眷属成就。为佛的真弟子,法法成就(体得而成就法)。所谓众者(僧),乃戒众成就,定众成就,慧众成就,解脱众成就,解脱知见众成就(完成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之五分法,分为分齐),而向于须陀洹(须陀洹向),得须陀洹(入流,初果阿罗汉),向于斯陀含(斯陀含向)、得斯陀含(一来,二果),向于阿那含(阿那含向)、得阿那含(不还,三果),向于阿罗汉(阿罗汉向)、得阿罗汉(无生,四果),四双八辈(四对,八辈为四向四果的圣者),这就是为之如来的弟子众(僧)。是可敬可尊,为世间的福田,应该值得人的供养的。如果笃信于戒,圣戒具足,没有少许的缺漏,没有诸瑕隙,也没有半点的秽污,就是智者所称赞,是具足善寂。婆悉吒!诸婆罗门种们,以及居士种、首陀罗种们,也应该如是的笃信于佛,笃信于法,笃信于众(僧),而成就圣戒。婆悉吒!刹帝利种姓当中,也有供养罗汉,恭敬礼拜的人。婆罗门、居士、首陀罗们,也应该都供养阿罗汉,恭敬礼拜!」

  佛陀又告诉婆悉吒说:「现在我的亲族的释种,也尊奉波斯匿王(拘萨罗国之王),都宗事礼敬于他,而波斯匿王又来供养礼敬于我,他并不念言而说:『沙门瞿昙乃出身于豪族,我的种姓为卑下的;沙门瞿昙乃出身于大财富、大威德之家,我乃出生在于下穷鄙陋的小家之故,致于须要供养礼敬如来的。』波斯匿王乃对于法而观察法,明识真与伪的道理,因此之故而生净信,致于尊敬如来的。

  婆悉吒!我现在当会为你讲说四姓的本缘。在天地的始终,劫尽而坏灭之时(经成住坏空之劫-久远的时间),那个时候的众生都命终,而都往生于光音天(色界第二禅天之顶天。劫尽而坏时,初禅天都被牵连而破坏灭尽,众生唯有至于二禅天,等候世界之再度结成,以便再来)。是自然化生的,都以念为食(心意的喜悦为食物),自有光明自照,有神足可飞于空中。其后此地,都尽变而为水,没有不周遍的,当于那个时候,不存有日月星辰,也没有昼夜年月岁数可言,唯有大冥(黑闇)而已。其后此水又变成大地,光音天的诸天们,其福尽命终的,都来此世间受生。虽然来生于此世间,但是仍然以念为食,也以神足飞空,同时都以身光自照的。一直到了久住于此世间时,就各自称言而说:『众生!众生!』嗣后,此地有甘泉之涌出,其状有如酥蜜(熟酥及蜂蜜)。那些初来的诸天,天性轻躁的,看见此泉后,乃默自念言:『这是甚么东西?可以将其试尝便知。』就用手指入于泉中,而试尝它。像如是的再三的试尝,渐渐的感觉有其美味,便用手去抄掬,而自恣而饮食它。像如是的乐着,遂不会有厌足,其余的众生又同样的效仿他,而饮食它。像如是的再三,又觉其美味,就食之而不知其止,其身体乃因此而转为麄,肌肉也渐渐的坚仰(卬、丝履),而失去了天的妙色,也不再有神足,都履地而行,身光也转灭,天地已一变而为大冥闇。

  婆悉吒!应当要知道!这是天地的常法(法则、大道)!天地大冥之后,必定会有日月星象,显现在于虚空,然后才会有昼与夜,晦与明,日月岁数等事。那个时候的众生,唯食地味(甘泉),而久住于世间。其食多的人,其颜色就变为麄丑,其食少的人,其色还能保持一些悦泽。所谓好丑端正的人,于是,而有了其开始的了。里面那些端正的人,乃生憍慢之心,而轻视那些丑陋的人。其丑陋的人,乃生嫉恶之心,而憎妒那些端正的人。众生于是而各各共为忿诤。这时,甘泉即自然的枯涸。其后,在此地乃生自然的地肥(如菌的土壤之块),其色与味都具足而香洁,可以为食。这时,众生就又取之而食它,而久住于世间。其食多的人,其颜色就变为麄丑,其食少的人,其色还能保持一些悦泽。里面那些端正的人、憍慢的人,而轻视那些丑陋的人,其丑陋的人,乃生嫉恶之心,而憎妒那些端正的人。众生就由于此,而各起相互诤讼,这时,地肥也就不再复生的了。

  其后来,在此地,又生麄厚的地肥(如菌的土壤),虽然也是香美可食,但是却不如从前的甘泉。这时,众生又取而食之,而久住于世间。其食多的人,其色乃转为麄丑,其食少的人,其色还有些悦泽。由于有了端正与丑陋,而迭相是非(互生是非),而逐生诤讼,地肥也就于是而不再复生。后来,此地乃生自然的粳米,并没有糠桧(没有谷皮,没有米糠),色味都具足,也香洁可食,这时,众生又取而食它,而久住于世间,便有男女,互相凝视,渐渐的有了情欲,而转相亲近。其余的众生看见后,发言而说:『你所做的为不是!你所做的为不是!』就被排摈驱遣,而被赶出于人群之外,经过三个月后,然后才回归而入于人群之中。」

  佛陀又垂告婆悉吒而说:「往昔之所谓非的(不对的,非法),现在却以为是的(对的,正法)。这时,那些众生习惯于非法,极于情而恣于欲,并没有时节(不节制)。然而渐渐的觉得惭愧之故,遂建造屋舍,世间于是始有房舍的建筑,在他们翫习非法,淫欲转增之下,便会有了胞胎,胞胎乃因于不净而生的,世间的胞胎,乃开始于此的(自此而有胞胎,其前都是化生的)。这时,那些众生所食的自然的粳米,乃随取而随生(粳米刈,又再生粳米,不须播种),粳米乃不会穷尽的。这时,那些众生当中,有一些懒惰的人,他们曾默自思念而说:朝食时,要朝取,暮食时,须夕暮去取,这对我来说,为一劳勤的工作(每天的朝晚都须勤劳去取粳米,又辛苦,又麻烦),我现在应该去并取,以终一日(取一次,可以供一整天)为是。嗣后就这样的去并取。后来他们的等侣(同伴,同为懒惰的人)曾经也同样的想起此事,就来唤他去共取粳米。那人就回答说:『我早已并取,以供一天之用了,你如欲取的话,自可随意去取吧!』彼人又自念而说:此人非常的有黠慧,能先于取而储积,我现在也应积粮,以供给三天之用。其人就这样的储积三日的余粮。又有人来对他说:『可共同去取米。』回答说:『我已经预先积储三天的余粮了,你如欲取的话,自己可以去取吧。』那人又念:此人为有黠慧,会预先积储余粮,以供三天之食,我也应该要效法他,我应多积粮,以供五天之用,就这样的去取五天份的粳米。

  那个时候,那些众生竞相储积后,粳米也就因此而荒秽,而转生糠糩,一旦刈后,就不会再生。这时,那些众生看见此情形之后,就不喜悦,就成为忧郁迷惑,就各自念而说:我本来初生之时,乃以念为食粮(不食一切谷物),有神足可以飞行于空中,身上有光明自照,在于此世间久住。到了后来,此地有甘泉的涌出,其状如酥蜜,为香美可食之物,我们就常时将其取之而食。食后渐渐的一转而久,则其食多的人,颜色就转而为麄丑,那些食少的人,其颜色仍然为悦泽。由于此食之故,使我们的颜色为有不同而各异,众生于是各怀是非,迭相憎恨嫉妒,这时甘泉也自然的枯竭。其后这里的土地上,乃生自然的地肥,色与味都具足,为香美而可食,这时我们都又取之而食。那些食多的人,其颜色都一变而为麄丑,那些食少的人,其颜色还是有悦泽。众生于是又各怀是非,迭相憎嫉,那个时候,地肥就遂不再生。其后又生麄厚的地肥,也是香美可食,那时我们又取而食它。多食的人,则其色变而为麄丑,少食的人,还是色泽可悦。因此,而又生是非,又一再的互相憎嫉,那个时候地肥就遂不再现。嗣后就更生自然的粳米,并没有甚么糠桧,这时我们就又取而食之,而久住于世间。里面多有懈怠的人,就相互竞争而储积起来,由此而粳米即一变而为荒秽,而转生糠糩,一刈则不再复生,现在应该要如何是好呢?又自相互的言说:『应当要互相分地,各别立一标帜。』就这样的各分其地,各别立标帜(为私人的土地财产,供自管理种植。)

  婆悉吒!由于此因缘,始为有了私人的田地之名之产生。那个时候的众生,都各别而封其各人的田地,各立疆畔,而渐渐的产生有偷盗他人之物的心,而偷窃他人的禾稼。其余的众生看见后,就对他说:『你所作为非!你所造的为不是!各人自有各人的田地,而你却偷取他人之物,自此以后,千万不可以再这样。』然而那位众生仍然偷盗他物而不休止,其余的众生又一再的呵责他,可是还是不能制止他,便用手打他,或用杖、土块等加在偷人的身上,而告诉众人说:『此人自有自己的田稼,然而却还要偷盗他人之物。』而那个人却说:『此人打我。』这时,那些众人,看见此二人的诤执,就愁忧不悦,懊恼而说:『众生已转而为恶,世间才会有此不善的人,而生此秽恶不净之事。这就是生、老、病、死之原,就是为烦恼苦报,而堕于三恶道,都是由于有了私有的田地,致有此诤讼的。当今之计,宁可立一人为王,以便治理大众,那些可护的人,就保护他,应该要呵责的人,就应呵责他。众人则共同减些自己的食米,以便供给国王,使他能治理众人的诤讼。』

  这时,在那些众生当中,就自选一人,其形体长又大,颜貌又端正,而有威德的人,就对他说:『您现在为我们作平等之主,对于那些应该保护的,就保护他,应该呵责的,就呵责他,应该遣走的,就把他遣走。我们当会共同聚集米粮,以供给于您的。』这时,那一人听闻众人之言,就承诺而为众人之主,而断理诤讼之事,众人也就聚集米粮去供给他。这时,那个人又用善言去慰劳众人,众人听后,都皆大欢喜,都共称而说:「善哉!大王!善哉!大王!」于是,在世间上便有国王之名,而以正法去治民,因此之故,名叫刹帝利(王者),于是,世间上始有刹帝利之名之产生。

  经过一段时间,在那些大众当中,独有一人,曾作如是之念:『家就是一大患,家就是一毒刺,我现在宁可舍此居家,独在于山林,在那些闲静的地方去修道为妙。』就这样的舍弃其居家,而入于山林,在那里寂默而思惟。到了将食之时,就持钵器,进入村内去乞食,众人看见后,都乐意供养他,都欢喜而称赞他而说:『善哉!此人能舍弃其家居,而独处在于山林,静默而修道,而舍离众恶不善之法。』于是,在世间上始有婆罗门之名之产生。后来婆罗门一多,就在那些婆罗门中,有不乐于闲静坐禅而思惟的人,便入于人群当中,以诵习圣典为业。又自称而说:『我是不禅人(不是坐禅这一类的人)。于是,世人就称他为不禅婆罗门(不在深山坐禅思惟,而入人群,为人服务的神职人物)。由于入于人间之故,名叫人间婆罗门(专事诵念祈祷的神职人物)。于是,在世间上乃有了婆罗门的种姓。在许多众生当中,有人乃好营居业,多积财宝,因此,就被众人名叫居士(毘舍种姓)。在众生当中,也有多于机巧,多有所造作的人,于是,世间上始有首陀罗工巧之名(以苦力、技术换取生活的人)。

  婆悉吒!现在于此世间里,有了四种姓之名,而有第五的种类,为之沙门众之名。所以的缘故为何呢?婆悉吒!在刹帝利众当中,或者有时会有人自厌自己之法(生活的方式),而剃除须发,而披法服,于是,始有沙门之名之产生。在婆罗门种、居士种、首陀罗种当中,或者有时也有人会自厌其自己之法,而剃除须发,披诸法服而修道的人,都名叫做沙门。

  婆悉吒!在刹帝利种当中,其身行不善,口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在其身坏命终之后,必定会受苦报的。在婆罗门种、居士种、首陀罗种当中,如其身行不善、口行不善、意行不善的人,则在其身坏命终之后,也必定会受苦报的。婆悉吒!在刹帝利种当中,有人身行善,口与意也行善的话,则在其身坏命终之后,必定会受乐报的。在婆罗门、居士、首陀罗种当中,如有人其身行善,口与意也行善的话,瑚在其身坏命终之后,也必定会受乐报的。婆悉吒!在刹帝利种当中,其身如行善恶二种,其口与意,也行善恶二种的话,则在其身坏命终之后,会受苦与乐之报的。在婆罗门种、居士种、首陀罗种当中,其身如行善恶二种,口与意也行善恶二种的话,则在其身坏命终之后,会受苦与乐之报的。

  婆悉吒!在刹帝利种当中,如有人剃除须发,披诸法服而修道,而修七觉意(七菩提分,1.择法,2.精进,3.喜,4.轻安,5.念,6.定,7.行舍,此为完成无学道之法)的话,其道果之成就,乃指日可待的。为甚么呢?因为那些族姓子(良家子女),披法服而出家,而修无上的梵行,在于现法当中,能自身作证,所谓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再受后有之身之故。在婆罗门、居士、首陀罗种当中,如有人剃除须发,披法服而修道,而修学七觉意的话,也同样的成道之事,乃为不久之事。为甚么呢?因为那些族姓子(指婆罗门等三种姓的良家的子弟),如披法服而出家,而修无上的梵行的话,同样的也会在于现法当中,至于自身作证,所谓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再受后有之身。婆悉吒!在此四种姓中,都出于明行成就(明为三明,行为身口意的行业,都圆满成就。所谓智慧与所行的都究竟之义),都证悟阿罗汉,在于五种类当中,是最为第一的。(四姓、沙门为五种)。」

  佛陀又告诉婆悉吒说:梵天王曾经有偈颂说:

  生中刹利胜能舍种姓去明行成就者世间最第一

  (在众生当中,刹帝利为优胜的,然而却能舍弃其种姓而去,而去成就明行〔三明三业行〕,这是世间当中为第一的〔都称赞世尊之能弃荣华,而成道之事〕。)

  佛陀并告诉婆悉吒而说:「此梵天王之说为善说,并不是不善之说。此梵天王为善受,并不是不善受。我在于那时,实时印可〔印证认可〕其所说的偈言。为甚么呢?因为现在如来的我,为至真(正觉),也是演说其义,所谓:

  生中刹利胜能舍种姓去明行成就者世间最第一

  (语译如前)

  那时,世尊说此法后,婆悉吒,和婆罗堕,都得无漏心解脱(心不被缚,已没有烦恼),他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